2011年7月7日 星期四

晨更分享:撒迦利亞書第七章

2011/7/7 jeudi 亞七

這一章是因著伯特利人沙利色和利堅米勒,並跟從他們的人來求耶和華的恩,並問祭司和先知,是否還需要禁食,而得到神的啟示的話。原來以色列人因著國家滅亡,故此每年在亡國的五月間,都定了禁食的日子,主要是希望藉著禁食,盼望神再次憐憫他們,得以復國。而這時,他們已經可以歸回耶路撒冷了,他們就想知道,是否可以停止禁食了。先知便回答他們,他們這七十年的禁食,其實不是按著神的旨意而禁食的,他們的心中,還是只為了自己的益處,而不是為了神的益處的。因此,不是要不要禁食的問題,而是要悔改,以遵行神的話,來作為歸回後的生活原則。

他們為何要禁食呢?因為他們國破家亡了,因此,他們就想到要禁食,而再次得回神的恩。這是他們禁食的原因。然而,禁食固然是好,但更重要的,是他們應該了解,為何神讓他們亡國的真正原因;然後,再針對這些原因去改過,如此才是更好的。他們禁食了,但他們的禁食,只是一種外面的儀式,是用外面的虔誠,取代了內心的悔改。就等於以律法的外表,取代了內心的敬拜一樣:他們只有律法的外表,沒有同步的內心敬虔。同時,他們來到神的面前來祈求,不是因為想到要高舉神,要敬拜神,要榮耀神,而是只想到自己的益處。他們因為利益不再,國家已亡,才要來到神的面前。而他們來到神的面前,不是檢討亡國的原因、不是走悔改的路,而只是想得回已失去的。因此,神認為他們不是注重禁食,不是注重神,只是注重自己的利益。因此,這禁食是無效的(參5)。

禁食是好的,就如禱告是好的一樣。然而,禁食的目的是甚麼?不只是外面的儀式,更是心中的悔過,內心的敬虔及敬拜,並且,是心中向著神,而不是向著己;更不是為了己的利益,這才是神所喜悅的禁食。今天我們向神禱告時,很多時其實也是只為了自己的利益,而很少為了神的國、神的義而祈求的。我們所關心的,就如同以色列人所關心的,只是是否可以復國,是否可以得到自己的利益而已。但對於為何亡國,為何會到此地步,卻是一無所知;也不懂得悔改,改正過來,為神的國度著想,而不只是為亡國後的復國著想而已。我們禱告,要學習更多的為神的國、神的義而求,而不只是顧到我們自己的利益。我們要把目標放在神的榮耀上,而不是自己的利益上。而當我們把一切放在神的榮耀上時,神自然也會給我們屬靈及屬世的福的。這是禁食及禱告的原則,若不是如此,我們的禁食及禱告,就白作了,因為神不會記念如此的禁食的(5)。同時,以色列人的禁食,也是在國破後、覺得有需要時才禁食;而平時卻不禁食、也不聽神的話。這是平時不禱告,有時才想到要禁食;這樣的禁食,明顯是只為自己的益處,是很難得到神的憐憫的。

以色列人禁食,以為是會得到神的恩;也以為神會看他們的禁食。然而,神所看的,原來不是他們禁食的那一天而已,更是他們平時不禁食時的表現,就是他們平時吃喝之時,心中所表現的(參6)。若我們平時吃喝時,完全不是為神而作的,完全是為己的,那我們不要以為每年定出一日來禁食,就可以彌補平時的不敬虔,而可以得到神的喜悅。神不是看一天的禁食,乃是看我們364天平時吃喝時的心態,那更是重要的。因為平時的表現如何,才是我們真正的內心狀態。若平時是敬虔的,是悔改的,是向著神的,那我們不一定需要定一天禁食的日子,以得到神的恩的。我們若是過一個敬虔的生活,就必天天得到神的恩,而不必來到神面前,再懇求神的恩的(2)。

神告訴他們,當他們未亡國時,神多次差遣先知,向他們說話,但他們不聽(7,12),才會到如今的地步,這是亡國之因(14)。神作每一件事,都有祂的原因的,若人不悔改,仍是走以前的路,神也不會施恩典給他們的。因此,重要的不是禁食,而是悔改。悔改就是過一個有愛心,有公義的生活(9-10),是表現在平時的生活中,而不是表現在一天的禁食中的。我們若從甚麼地方墜落,就應從甚麼地方再站起來。不是用屬靈的儀式,例如禁食,去替代悔改,去替代回轉;乃是知道了神的旨意後,我們就照著祂的心意去做,如此,才是得到神再憐憫的條件。

如今,神是主動憐憫以色列人,讓他們可以從被擄的國家歸回。這不是因為他們的禁食,乃是因為神的計劃,神的憐憫。因此,以色列人要作的,就是要回轉過來,過一個公義及有愛心的生活,不必一定要在儀式上下功夫,但卻要在日常生活中,有愛心,有公義,以憐憫弟兄、孤兒寡婦為重(9-10),聽從神的話語,不要硬心,常常禱告呼求神,這就是他們要過的生活,就比禁食重要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