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3月17日 星期三

晨更分享:太廿六47-56

 20210317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mercredi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太廿六47-56

整件事件中,我們看見了耶穌的孤單,看見了跟從祂的人,一個一個的跌倒離開了祂;這在人而言,是很難受的事。然而,還是有一個人,就是彼得,還是表現出他對主的愛心。雖然他是魯莽了一點,但還是有一點點的溫暖;因為至少他還是對耶穌表現關愛之心。馬利亞是獻上了她的香膏,等於獻上她一生的幸福,是每天為主而活的心態。那彼得呢?這時的彼得,是有點不自量力,是有點衝動,也沒有經過大腦。因為他沒有想過,別人是拿著力棒及武器來的,那彼得的刀有用嗎?這不是螳臂擋車嗎?這不是自尋死路嗎?如此怎能救得耶穌出來呢?然而,他沒有經過大腦,因為愛不是理智的,不是要經過大腦的,是一種願意捨己,不顧一切的行動。這樣的愛,也等同願意為主捨命的愛,雖然是沒有用的,卻也是溫暖了主的心。

馬利亞是把她一生的幸福獻上給耶穌,彼得在這時也願意為主捨命,要救回耶穌。可惜的是他的方法是錯的,他的時間點也是不對的,他這樣的做法,是無濟於事的。馬利亞是得到耶穌的稱讚,但彼得卻被勸收刀回原處,還要驚動耶穌再行一個神跡呢!因著耶穌行了這個神跡,才保護了彼得不致於被捉;這也是另一個神跡。原來彼得這個行動,確是對耶穌的愛,而這樣的愛出來,耶穌還是以愛來回報他,讓他不致於被捉。

愛是好的,但方法呢?我們對主當然要有愛,但不是出於人的愛,是要有功效的愛,這才是真的愛。愛是體會對方的心,知道如何更有智慧地,把真正的幫助給對方,這才是有用的愛。馬利亞給主的愛,是有用的愛,是可以滿足主的心、為主安葬而作的事。然而,彼得呢?他也是愛,他也是有點捨命而給主的愛。然而,這樣的愛,雖然也是愛,但卻只能增加耶穌的麻煩,卻不能真正幫助耶穌脫險。而且若是真能幫助耶穌脫險,那就違反了聖經的教訓,就是違反了真理呢!因此,原來不只是愛,而且還要有條件、有智慧、做得合宜、合乎真理而行的。若是違背了聖經的預言,那這樣的愛,就是與神對抗而已。

但彼得也有可取之處,其他門徒都沒有行動,彼得還是勇敢的;他可以在刀兵之下,毫不畏懼,可以有捨己之心,這是值得稱讚的。但與馬利亞相比,馬利亞知道自己不能替主死,也應該知道,主的死是必然的,那我可以為祂做些甚麼呢?馬利亞的舉動,就是用香膏抹主,是代表與主同心,是體貼主的心後,知道自己不能與主同死,也不能救回耶穌的命;那她怎辦呢?她就想到要用香膏安葬耶穌的身體。還不只是安葬的本身,而且是與主同心。她體貼主的心,然後就把愛獻上給主,就貼近主的心。這樣的愛,是合乎真理的,是不違背聖經的;知道耶穌必要死,但卻還是可以做一些事。而彼得是不准耶穌死,是違背聖經的愛。馬利亞的愛,也是單純的不求回去的愛。因為這香膏耶穌沒有賠給她,但卻給予稱讚,這就回報了她。這是有智慧的愛、適時的愛、主動發明的愛,是滿足主的心的愛。

彼得兩次都做了違背主的話及違背聖經的話的事。第一次是31-35節,耶穌引用聖經的話,預告他們都會跌倒,但彼得卻強調他不會跌倒。既然耶穌都說話了,而且是引用聖經說的話,然而,聖經雖然說了,但我卻覺得那不是指著我,是指著別人!別人會跌倒,但我卻不會。而且,我這樣說話,是表達我對主的愛。雖然這是愛,但這愛卻是用我的己來對抗聖經的話,是明明是耶穌說的話,明明是聖經說的話,但他還是覺得自己不會如此,還要表達我的己、我的愛的。這就是明顯地違背聖經,不服聖經的話,覺得自己比聖經說的還好。今天我們讀經時,有否這種情形發生呢?我們讀經是否都是為別人而讀的呢?都覺得只是說到別人,而不是說到我的嗎?別人都會跌倒,我總不會的!這就是彼得的態度,或許也是我們的想法吧。這就是以自己的己,對抗及不服聖經的話話,所產生的結果。

第二次彼得違背聖經,不是直接或故意的,乃是因為不明白聖經的預言,不知道耶穌是必然會受死,而不能避免的。雖然耶穌多次說,祂必然要上十字架,是不能避免的(如廿六2);但他卻還是不明白聖經所說的,而用行動去想阻止耶穌不要受死。他也不知道,自己的能力,比起耶穌的能力,是差得多的。耶穌可以差十二營多的天使來,但祂沒有這樣做,因為這樣的做法,是不合乎聖經的。因此,耶穌是按聖經的做法而行事,不加上自己的想法,不加上自己的旨意。耶穌是明白聖經的,祂有能力可以救自己,但祂當然不會如此做的。因為祂知道自己要走的路是甚麼,與彼得是不同的。

彼得不知道耶穌的能力嗎?他會認為自己的刀,會比耶穌的十二營天使好嗎?還是他想替耶穌開一條路,就是不必走十字架之路,而可以走一條得勝的路呢?他是想提醒耶穌嗎?因為他或許知道,耶穌可以差遣天使來救祂的,為何不如此做呢?耶穌要走的路是十字架的路,但彼得卻想耶穌不要走這路。他或許是提醒耶穌,你可以差天使的,不必我的刀,因為你有更鋒利的刀,可以救自己的。因此,彼得如此做,有兩個可能,一是不知道耶穌的能力,以為自己的能力比耶穌還好,就馬上動手去救耶穌。二是或許彼得知道耶穌有能力,而用自己的刀,去提醒耶穌,告訴耶穌你是有更利害的刀的,為何不用呢?

這是不要耶穌走十字架的路,而走彼得安排的路;但耶穌要走的路,不是一般的路,而是十字架的路。今天我們也是一樣,我們自己是不想走十字架的路,就為自己安排一條容易的路。然而,彼得的路,是血氣的路,是肉體的路,是不能成事的路,是成事不足、敗事有餘的路。今天我們走的路,若不是十字架的路,只是一條動刀的必死於刀下的路而已,那就代表是死路,而不是十字架死而復活的路。彼得想耶穌走的路,是不要死的路,但耶穌說,這是死路一條,因為凡動刀的,必死於刀下(52)!原來人所走的路,雖然不想死,卻是死於刀下的路;但耶穌走的路,表面似乎是要死,但卻是死後復活的路,這是不同的路。彼得是想耶穌不死,但耶穌卻是走死而復活的路,二者是不同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