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

晨更分享:約十11-21

2012/3/7 mardi 約十11-21

這一段中,耶穌說到祂不只是門,而且是好牧人。門是進入羊圈的要道,而好牧人則是羊的主要帶領者及供應者。我們不只要從基督進入神的國,而且還要跟隨基督、依靠基督、從基督而得到豐盛的生命。

誰是好牧人呢?好牧人有甚麼條件呢?他有甚麼資格及特徵呢?好牧人的資格及特徵有三:第一是要為羊捨命(11),第二是要認識自己的羊(14),第三是要使所有的羊歸於一個牧人(16),同屬神的蔭下。也就是說,所有的羊,都同屬天父,也都在主裡是合一的。

耶穌說到為羊捨命,那是好牧人的一個條件。為羊捨命,就是基督的使命。而得到這些羊,就是用命去換取的。牧養的工作,不是簡單的,不是高高在上的,乃是謙卑捨己的。牧養不是管控,不是濫權,乃是捨命,乃是付出。因此,一個不懂得犧牲、不願意捨命的牧人,就不是好牧人。作為教會的牧人,一定要學習捨,一定要有捨己的生命,一定要用生命來牧養,而不只是用權柄來牧養的。權柄固然需要,但那是為了保護羊群,也是為了羊群的益處,而不是為了自己的益處。生命及愛,是牧養的要件,若沒有這兩樣,就不是好牧人了。

耶穌的為羊捨命,雖然似乎是祂的使命,也是天父的計劃;然而,這更是祂自己願意的(17-18)。沒有人強迫祂捨命,包括天父也不會強迫祂的;是祂願意自己捨命,而也加深父與祂的愛(17)。基督本有豐富至高的生命,是祂自己願意,來到世間,把自己的生命擺上,才成就是救贖的工作。這種從至高,降到至卑的表現,是捨己最大的表現;也是神生命才有的捨己。我們盼望我們也能夠如此,才可以成為好牧人。

耶穌在這裡也談到雇工的問題(12),一個雇工可以因工價而牧養群羊,然而,他們與羊是沒有生命的關係的;雇工與羊的關係,只是金錢利益的關係。他可以因工價而擺上時間,力氣,但卻不願擺上生命;也就是說,他是不願意捨去生命而服事羊群的。雇工與好牧人,在外表上有時是不易分別的,然而,當狼來了之時,雇工與好牧人,就可以分別出來了。因為這時的雇工,他是會逃命的(12-13);而好牧人卻是願意為羊捨命的。

當耶穌談到雇工時,祂心中的目標,是誰呢?誰是雇工呢?當時的法利賽人,是雇工之一;因為他們的牧養,是按自己的利益。他們的帶領,是為了他們的名譽及地位,而不會願意為羊群捨命的。他們也不懂得神的心意,他們也不認識父(15),又不認識羊(14)。因此,法利賽人應是耶穌所指的雇工。那今天的我們呢,誰是今天的雇工呢?一個牧養教會的人,是生命的投入,是生命的認識。他的服事,是捨己的服事,是為了神及為了所牧養的羊,而把自己完全擺上的。若沒有這種心態,則我們只是雇工而已。很多時候,我們服事,雖然是為了主,但卻仍是加上了其他很多的目的,例如自己的名聲,自己的地位,自己的利益等。我們可能不像法利賽人,完全只為自己的利益;但我們在為主之時,卻常也把自己的利益加上去,而作為我們服事的考慮之一的,這就是雇工的心態了。

在教會中,我們常看到一些情形,就是對教會不滿時,最簡單的方法,就是逃離教會,不在此服事了。這是人間最容易的方法,但這其實也是雇工的方法。雇工在沒有狼時、沒有不好的環境時,是不會逃的。然而當狼來了時,雇工就不要羊了,就逃走了;因為自己的生命利益比較重要。但一個服事主的人,若是與羊有生命的關係時,在狼來時他也不會逃走的。例如碰到地震之災難時,我們常常看到的,是母親把孩子緊緊抱住,為了可以犧牲自己,而使孩子得到安全。父母不只不會自己逃走,反而會捨去自己的生命,以保護孩子的安全。若我們的服事,是生命的關係;若我們在教會中,與弟兄姊妹的關係,是生命的關係,那雖然問題來了,我們不但不會逃走,而且是更加緊保護、而且是捨命的保護的。這就是雇工與好牧人的不同了。

好牧人的第二個條件,是認識他的羊(14),這種認識,不是外面的認識,乃是生命的認識。而且,不只是認識,更是因著認識,而有生命的相連。好牧人與羊的生命,是連在一起的。因此,這種認識,就如天父與耶穌的認識一樣(15),是生命的認識,而且是生命的相惜,是愛的交流,是愛的相通。這就是好牧人的性格,是有愛、有生命、有相通,也有捨己的。今天我們認識我們的羊嗎?不是外表的認識,乃是生命的認識。我們的認識,會增加我們對羊的愛嗎?我們會珍惜每一個弟兄姊妹嗎?教會的牧養工作,一定不能只有雇工的心態的。一定要有好牧人的心態,要肯捨命,要有生命的認識,這才會有好的牧養的。

好牧人的第三個條件,是把其他的羊,也帶入羊圈之中,成為一群,歸一個牧人(16)。這一方面說到外邦人的得救,另一方面也說到教會的合一。今天我們在教會中牧養羊群,仍是負有傳福音的使命,而不只是在教會中的羊群而已。而當我們傳福音,得到更多的羊時,他們可以不是這圈裡的(16上),也就是說,不一定是屬同一個教會,但他們必須是屬於一個牧人(16下),就是同屬基督。傳福音所得到的人,可以成立新的教會,只要他們是歸於基督的就可以了,不必一定歸於我們的教會。好牧人的牧養,不是為自己增加人數,乃是為基督增加人數。常常看到教會之間也有地盤的問題,這就因為是雇工,而不是好牧人,才會有這種情形出現的。

(19-21)猶太人的矛盾,其實是自己心中的矛盾,是他們的心中存有了矛盾,又不願意放在神的光中,照明事實的真相。於是他們心中的矛盾,就永遠都不能解開了。我們若先有自己的成見,就不會真明白聖經中神的旨意的,求神讓我們可以每次讀經時,均有一個虛心的態度,讓神光照我們,啟示我們祂的旨意,如此我們才能得到真理的啟示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