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5月16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出廿七1-21;卅八1-20

 20210516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dimanche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出廿七1-21&卅八1-20

這裡說到做祭壇的方法,以及祭壇附加的盆子、鏟、盤、肉叉和火鼎等;還有做會幕的院子,主要做帷幔及其柱子、銅座、鉤子和桁子(即杆子)。而卅八章8節中,則加上做洗濯盆。而院子的特徵,是有銀也有銅;祭壇是皂莢木加上銅,這是這些器具的材料。帷幔是在板之外面,是把板遮蓋住的;它也有柱子及插座及鉤子,把之支撐起來。洗濯盆是為了清潔,也可以照到自己,作鏡子用的。這些器具,都是有其功用的。

祭壇是為了獻祭給神,獻上的祭,主要有贖罪祭、燔祭、素祭及平安祭等,這是與神相交所為用的。一個人要到神的面前,首先要注意的,就是我們的罪的問題,那是贖罪祭及燔祭所代表的,是要成為一個無罪的人,然後才可以與神親近。燔祭除了代表贖罪外(利一4),還加上一點,就是獻上自己,成為活祭,把自己的全人獻上,讓神可以使用我們。而平安祭是還願、是感恩祭,也是與神親近的喻表。素祭是立志過一個合神心意的生活,過一個簡樸的生活,能夠為神所用的生活,這是全人的獻上。而這些祭中,除了除罪外,更是加上除己;就是再不是為己而活,乃是為神而活。當我們來到神的面前時,不是為己而活,乃是為神而活。而為神活的一個重要指標,除了是無罪外,更是要無己。我們不能為自己保留任何一分,而是把自己全獻上給神用;也不能有自己的意思,是要聽神的旨意而活。

獻祭之後,就是洗濯盆,就是如耶穌與門徒的洗腳一樣。甚麼是洗濯呢?就是把我們的塵洗淨,就是脫離世界的風俗、文化,不要沾染世俗的東西。當我們得救後,我們就是屬神的人,我們的罪就得以解脫。然而還有一個問題,因為我們是活在世界的,故此我們的身體是會沾染世上的風俗習慣的;我們是不能把這些風俗習慣帶到神的面前,是要把我們的思想改變,心意更新而變化,才可以事奉神的。因此,洗濯盆是要脫離世界的習俗,完全以神的話潔淨我們,然後才可以以聖潔公義事奉神。

也就是說,未到聖所及至聖所之前,我們先要把我們的罪除去,也要把我們的己除去,這是第一步。之後,我們要檢討自己,是否帶有世界的風俗,世俗的思想來到神的面前呢?當我們被神救贖後,我們就是潔淨的,但還要做一步工夫,就是洗腳的工夫(參約十三1-11)。因為我們的腳是與世界的塵土接觸的,因此,要把這些塵土除去,然後才可以真正得到潔淨。今天我們事奉神的人,是帶著甚麼來事奉呢?或許我們的心已經是屬神的,已經是被神救贖的。然而,還要把世界的這一套除去,完全用聖經的真理來事奉神,這才是更重要的。當我們在世界上活的時候,都會用世界的邏輯、世界的方法去活的。然而,事奉神不是用世界的方法,乃是要用聖經的方法,就是神的啟示。

神的啟示有兩個來源,一是聖經的原則、聖經的話語,二是聖靈的啟示。聖經的話語,是一般的原則,是原則性的規範;而聖靈的啟示,是即時的話語,是針對現在的情形而說的指示。事奉神不只是要有心,而且還要加上對的方法,走的路是神的路,而不是人的路;也不是世界的方法,乃是聖經的方法。神的路與人的路是完全不同的,我們要學習的,是經歷神的神跡,就是神的作為。在生活上我們應是常常經歷神的神跡的,在事奉上也應是如此。我們若與神的關係是好的,就可以常常經歷神跡,這是事奉的人應有的正常現象。

洗濯盆除了洗濯及清潔外,還有一個功用,就是成為鏡子(卅八8)。鏡子是甚麼用呢?就是看到自己的樣子,了解自己的本相,知道自己的真實光景;因此,洗濯盆又可以作為檢討自己的一個器具。今天甚麼是我們檢討的器具呢?聖經是我們的鏡子,從聖經的啟示中,我們了解自己的真相,知道自己的問題,然後可以改正之。因此,我們讀經一定要讀出我們的問題,一定要看到自己的本相,這是讀經的其中一個目的。要能看得到自己的本相,那就需要聖靈的幫助,讓我們可以從聖經中,找出自己的問題。因為聖經是與聖靈連在一起的,要明白聖經的真義,一定需要聖靈的解釋,而不是自己做學問就可以的。

除了聖經及聖靈的幫助外,還有一樣是可以成為我們的鏡子的,那是甚麼呢?就是當我們看到別人的刺時,就應想到自己的梁木;一個人若在看到了別人眼中的刺,就能夠看到我自己眼中的梁木的話,那別人就會成為他的鏡子,成為他的錯鏡。然而我們一般是不會從別人的問題中,看到自己的問題的,只會看見別人的問題而已;我們應學習從別人的問題,可以看見自己的問題這方面的功課,就可以多多了解自己的真正問題。若一個人是謙卑的,不是自以為是的人,他就可以從別人的錯中,看到自己的問題;若一個人是驕傲的,那他看到別人的問題時,就以為自己不會有這些問題,就不會有好的檢討。每個人都是罪人,別人犯的錯,自己也會犯的;能夠從別人的錯中,預防自己也陷入其中,是智者的行為。我們可以讓別人成為我們的借鏡,這是要學習的功課。

至於外圍的帷幕,有銅、有銀,銅是代表審判,銀是代表救贖。我們來到神的面前,要了解神的公義(審判)、慈愛(救贖),對神先有全面的認識,然後才進到院子內,這是第一步的條件,是我們對神的認識。若對神沒有完全的認識,我們就來到神的面前,就容易出問題的。這就如那得到一千銀子的人,對神的認識只是嚴厲,卻不知道神的慈愛及能力,於是就只能把銀子埋在地上,辜負了神給的恩典。因此,來到神的面前,要先知道神的救贖,也明白神的公義,如此才可以正確地來到祂面前親近祂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