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

晨更分享:代下十三



2014/11/21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vendredi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代下十三

這一章主要是記載亞比雅的事,而他的事,就是與耶羅波安爭戰的事。聖經沒有說出亞比雅為何與耶羅波安爭戰,但似乎應是北國挑起來的(12);而這一章主要描述亞比雅的演講。因著這一次的戰役,耶羅波安大敗,國中死了五十萬的精兵(17)。這麼多的精兵的死亡,是一個很大的數目,這應該是神對北國的一個懲罰。因為他們確是離棄耶和華,私設祭司,並自己製造當作神的金牛犢(8),這些都不是神所喜悅的。因此,聖經中雖然沒有描寫為何亞比雅與耶羅波安爭戰,但從整件事件看來,應是神對北國的一個提醒,因為他們在這場戰役中,死了五十萬的精兵,那國勢一定被削弱很多的了。也因為如此,耶羅波安不能再強盛(20),這是對北國的一個警告,讓他們不再驕傲、不再自以為是也。

從亞比雅所說的話中,我們可以看出,北國是完全離棄耶和華,不走神所要他們走的路。這是耶羅波安所作的,他為何會如此呢?就是為了政治,就是為了自己的國家能富強,所以就私自設下金牛犢,作為他們的神。目的是使他的人民百姓,不要再到耶路撒冷去敬拜,免得他的國民經常到猶大國後,就會不再忠於自己了。這樣的想法,是人的想法,但其結果是適得其反的。

當耶羅波安只是為了政治、國家的鞏固而離棄神時,他以為用這方法,就可以攏住人民的心,但因著他驅逐祭司和利未人(9),他們反而失去了一切屬神的敬拜,把自己陷入在外邦神的危險中,而得不到神的賜福。這一次的戰爭,是神提醒他們,若沒有神的賜福,他們的精兵的人數,雖然是兩倍於猶大國的精兵人數,但因著沒有神的看顧,他們就敗在神的面前了;而他們死亡的精兵人數,多於猶大人的軍隊的總人數呢!這就說明一件事,爭戰的勝敗,是在乎耶和華,不是在乎兵多、馬多,乃是在乎神是否同在,這才是決定軍隊勝利的絕對因素。

那亞比雅這方面呢?若從亞比雅的口中所說的話,我們似乎可以看得到,他是一個有神的人,他也以有神為榮,覺得自己才是正統的猶大人,才是神所揀選的王(5)。他以自己為正統,他知道神對大衛所說的約。然而,他的心不像他祖大衛一樣,完完全全的向著神(王上15:3),他可能是在有需要時,就要神,也來到神的面前,而在沒有需要時,不是打仗時,他就不把神放在一邊。而且從他的演講中,隱隱約約的聞到了一種以神為傲的味道,就是一方面他說出自己的敬虔,另一方面看得到他的驕傲,而不是自卑。

他說到神的鹽約,是神賜給大衛和他的子孫的(5),但他不知道這約不是無條件的,乃是要人遵守神的命令,這約才可以完成的。這約是神的恩典,但他沒有用感恩的態度去面對,而只是拿來作為他的「武器」,去攻擊對方的不是。他沒有檢討所羅門末期因離棄神而不得神喜悅的事,只是檢討耶羅波安不應背叛羅波安而已(6)。他只看到對方的錯,會說別人的缺點,但卻不去說自己這一方的問題,也不會檢討自己的錯;這就是亞比雅的看法。

亞比雅確是有神的祭司,也走在律法的儀式中。然而,這些其實是他們當盡的本分,不是值得他們誇口的地方。當耶羅波安背叛了他的主人時,當然耶羅波安是有錯的;而當他私設金牛犢,以及私設祭司時,他也是有錯的。然而,別人有錯不代表自己是完全對的。他也應自己再來到神的面前,省察這個國家為何會分裂成兩國。除了別人的錯外,是否自己這一方也有錯呢?若是對方不能全守神的律法時,那我們這一方是否真的可以全守律法呢?若神賜福大衛的原因,是因為大衛是全心全意的向著神,那自己是否也可以全心全意的歸向神呢?這都應是檢討的地方,而不只是指出別人的錯而已。

此外,是否用武力、用戰爭的方法,就可以使人服於神的面前呢?雖然這戰爭,有可能是由北國挑起的(12),但因著聖經沒有說明是誰挑起的,這就代表在這裡誰挑起不是重點。若亞比雅指出北國的錯,是希望北國真的可以敬拜神的話,他不只是用指責別人的錯,就可以使人信服的。他應用和平之方法,應用生命的見證,把生命的見證擺出來時,使人看得到神的賜福,使人羡慕而醒悟過來,知道歸向神才是蒙福之路,這樣的改變,才更是重要,而不是以戰爭或只是口頭的道理而已。

同時,亞比雅的講論中,雖然是陳述了他們南國的光景,以及北國的一些光景,但其目的似乎不是為了神的榮耀,而只是互相比較,覺得自己還算不錯而已。亞比雅的南國,或是真的比北國好、比北國來得願意遵守神的律法。然而,當亞比雅說這些時,似乎只是為了自己的榮耀,而不是為了對方能歸信神。或是似乎是為了想對方不再爭戰而已,而不是為了讓對方再歸向神。這樣的目的,就只是炫耀自己的愛神,但卻失去了為神見證的真義了。

因此,亞比雅雖然還有遵守律法,也還有祭司的獻祭,而比起北國,他們是強得多了。但不只是比北國好,不是與別人比較,覺得自己好就算是好,還要我們的心是向著神、依靠神、以神為主,那才是真的是好的。祭祀是外表的,我們不能只拿外表的與人比,乃應以我們的內心,是否真的歸向神,作為最重要的指標。因此,亞比雅這一篇的講論中,雖然有表達他們沒有離棄神,但整篇的講章中,只是比較兩國的人所作的事,但卻不是以勸導他們歸向神為主。亞比雅的目的,似乎只是想他們停止戰爭,不要與耶和華列祖的神爭戰而已(12)。因此,他們說這些的目的,是為了自己的利益,但卻不是為了神的利益。他們應該勸他們歸向神,就得益處,而不只是勸他們不要打仗而已。

也就是說,這一篇道理,主要的目的是比較自己的長處,以及道出對方的短處,目的不是為了要他們得到屬靈的福,乃是要他們不要打仗。因為他們即使打仗,也是不會勝利的(12)。因此,亞比雅的重點,是放在不要打仗上,是說出對方的錯,而比較自己的義。只說他們必不能亨通,卻沒有勸說他們再歸向神。若一個心中有神、以神的事為念的人,他所關心的,不只是事情本身的成敗,更是神的榮耀。若是如此,這一篇道的重點,就不只是指出對方的錯、說出自己的對,而是更進一步勸說他們,可以回轉歸向神,可以讓他們來耶路撒冷敬拜神,除去偶像等等的話,指出一條正確的路,比只是比較兩者的不同,只顯出自己的義更有益處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