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

晨更分享:王上廿二1-14


2012/5/21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undi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王上廿二1-14

亞哈王與猶大王約沙法結親,因此,猶大就成為他的盟國了。而這時約沙法走訪亞哈王,而亞哈王也趁機希望約沙法,可以一同出征,去把亞蘭王以前所奪下的城市拉末,再將之奪回來(4)。而約沙法一方面是亞哈的親戚,但另一方面,約沙法也不敢隨便答應,因為他是敬畏耶和華的。因此,他就提議問一下先知,因為作戰這事情,並不是隨自己的喜歡的,若不是耶和華所答應,而人自己去做,那就很易會虧損的。

從這件求問的事來看,我們就知道亞哈的問題,是不懂求問耶和華,他喜歡隨自己的意思而行,如此比較沒有拘束。他有養了一班先知,可惜這些先知,是經過他篩檢過的,就是凡迎合他的胃口的,他才會問他們的,而不迎合他的胃口的,就不會求問他們的,也不會再養他們的了。如此的先知,就只是職業先知,就只是假先知,是沒有神的話語的先知而已。但這種先知有何用呢?是安慰的作用嗎?但若這安慰是假的話,這種安慰,還不是害人的嗎?因此,亞哈所養的先知,只是自我安慰用的,是一點都不能幫助他的,反而到了最後,是害他送命的人而已。

亞哈為何如此笨,只愛聽好聽的話,而不要聽不好聽、卻是真理的話呢(8)?我們若求問先知,總是想要知道真理,而不是想聽好聽的話吧。若要聽好聽的話,則不必養先知了,只要找幾個奉承的人就可以了。找先知的目的,就是要聽真話,就是要知道神的意思,就是要知道兇吉。而兇吉不是從人的話而來,乃是從神而來的。亞哈不敬畏神,是不會相信神的話的;但他即使不聽神的話,也不應該只要聽好聽的話。一個只要聽好聽的話的人,是逃避現實,是掩耳盜鈴,是自欺欺人而已。原來一個沒有神的話的人,他不只是沒有方向,而且似乎所作的,也都是愚笨的呢!因為一般的人都知道,真話比好聽的話重要。

問題不是好聽不好聽,問題乃是這話是真的或是假的。亞哈王竟然落到一個程度,只想聽好話,而不想聽真話,這就不只是不敬畏神了,而且是變為愚昧了。原來一個不敬畏神的人,他所作的事,就是愚昧的事;他所看到的,是與別人不一樣的。當一個人只顧自己的利益,只有自己的想法時,他會把其他的真理篩檢出去,只把自己喜歡的存留下來。他以為如此做是聰明,其實他如此做,是絕對的愚昧。然而,如此愚昧的行為,他還是不知道。當米該雅說了真話後,他不只不信,還以為他有辦法可以勝過他所說的。這不只是愚蠢,而且是無知了。

亞哈為何如此無知呢?第一,他不敬畏神,不以神的話為話,不把神擺在重要的地位。第二,他因為沒有神,也就沒有神的話。一個沒有神的話的人,他就沒有光,而在危難之時,他就沒有可倚靠的。於是他就只好去製造偶像,製造假先知,製造假神。假神是因為人沒有真神,但又要得到倚靠,因而就產生了假神及偶像了。一個有真神及神的話的人,是不必也不會拜假神的。但亞哈若拜假神,習慣了假神的文化,他就不知道真話是可以從神而來的,他在假神的環境習慣後,由於假神的話是用猜的,他就沒有把握,他就以為神的啟示,也是可真可假的了。這是他在假神的環境中習慣後,所產生的結果。

亞哈平時不會求先知,而到了有困難時,他或會求先知。然而,他不會把先知的話,作為神的話;不會把先知的話,作為絕對的話而去遵行。當他求問了先知後,還得要經過他的認可,以及他的同意,才會成為他的話的。也就是說,最後認為這話是對的,還是錯的,是由亞哈自己決定。例如當他找了四百先知時,由於他們的話好聽,他就認為是真的。而當他聽了米該雅的話後,他覺得不好聽,他就認為是假的。因此,真及假是由他自己決定,不是由先知的話來決定。若是如此,到了最後,他所有的先知,都只是按他意思而說話的先知而已,這是自然的篩檢,因為不迎合他的意思的先知,都不能在他面前說話的了。

反觀約沙法,其實他是有屬靈的警覺的。當他聽了四百先知的話後,他靈中覺得有問題,因此就建議再找屬靈的先知(7-9)。他有點覺得,這四百先知的話,是不可靠的。他有屬靈的敏感度,可惜他還是最後聽了亞哈的建議,這是他的失敗之處。

若亞哈是如此的心態,那他得到的先知的話語,就是他想要得到的背書而已,那不是神的話,是經過他的篩檢而出來的自己的意思。他辛苦的找到先知,求問先知,但最後得到的話,一定只是他自己想要的話。而先知的說話及預言,對亞哈而言,只是表面的儀式而已。真正他所得到的,不是真的話,而是他想聽的好話。而求問先知,只是外表的程序而已,是自我安慰的手續而已。因此,約沙法建議他求先知,但其實他求不求都一樣,因為先知所說的,能夠被他認同的,只有他原先的意思而已。若先知所說的,不合他原先的意思,他不會接受的。他能接受的,就是他原來的想法、原來的意思而已;而求問只是無關重要的外面儀式而已。

今天我們若要求問神,是否也有很多我們自己的成見,是存在我們裡面的。而由於這些成見,我們是否不知不覺地,就把神的話語,在我們裡面自然地篩檢過了。合乎我的意思的,就讓他存留,而不合乎我的意思的,就不會讓他進來的。如此的求問,我們得到的答案,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的意思而已。這就如亞哈養了這麼多的先知,到了最後,他們都一口同音的向王說吉言(13)。為何可以一口同音呢?這是亞哈培養出來的,是亞哈把眾先知的話,都成為他的想法,如此的先知,才可以活在亞哈面前。因此,亞哈所找的先知,每一個都一定是一口同音的先知,若是如米該雅這樣的先知,都不能存在於這四百先知中的。

原來這四百先知之所以可以「同心」、可以一口同音,這是亞哈所養成的結果。因為他們知道,若不說出亞哈愛聽的話,他們就不能在這群先知中;而能夠在這群四百人的先知中的原因,是因為他們說出亞哈所要他們說的話。因此,他們的職業,只是想法明白亞哈的想法,而說出他們的想法而已。今天我們在求問神時,是否也只是有意無意中,養成了一班只聽我們話的先知,而我們也只會篩檢出這種先知所說的話,作為神的話呢?

這四百先知,本應是事奉耶和華的,但由於亞哈王的問題,他們就轉向於只事奉亞哈的旨意,只揣摩亞哈的心意,而不管神的旨意了。這班先知,不只說話,而且會模仿真先知的作法,還造了兩個鐵角,用行動表示他們所說的是對的。他們是職業先知,其外表都可以似是真的先知。但他們所事奉的,卻不是神,而是 人、是亞哈王。有甚麼的王,就有甚麼的先知,因為市場需要,就產生了這四百先知了。今天我們事奉神的人,是看市場需要呢?還是看神的旨意、神的差遣呢?很多貧窮困苦而沒有牧者的地方,卻找不到牧者;但富有的國家,例如北美等,卻是一大群牧者去。這是市場呢?還是神的旨意呢?就必須每個人在神面前,自己求問了。但不要學亞哈一樣,到了最後,求得出來的,還只是自己的旨意而已,卻不是神的旨意。這就是亞哈的光景,是我們應該有所警惕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