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

晨更分享:士3:12-31



2015/11/17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mardi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:12-31

這一段是說到士師以笏的故事。他是當以色列人被摩押王伊磯倫強盛,攻擊以色列人時,神興起他來擊殺伊磯倫王的。他有點如我們古代的荊軻刺秦王的故事,但荊軻是失敗的人,而他是成功的人。因為他有神的幫助,他倚靠神,而且因神而得到智慧。雖然我們看到的,是以笏的整個故事,似乎看不到神的幫助,但背後是神主導這件事的。每一個士師,所用的武器都是不同的,有的是用劍、有的是用趕牛的棍子,有的是用驢腮骨,有的是用磨石,都是不同的武器。因為他們能用的正式武器不多,然而不是武器的問題,而是神的恩典的問題。若神的恩典同在,就不管用甚麼武器,都可以把人殺死的。因此,當我們能完成一件事時,我們之所以成功,不是因為我們用甚麼武器,乃是因為神的恩典、神的幫助,這才是真正成功之因。

原來我們所用的武器是甚麼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神是我們的武器、神是我們的倚靠。我們的武器,是神的恩典及憐憫,若有神的恩典及憐憫,則我們用甚麼武器都不要緊,因為最要緊的,不是武器的本身,乃是神所預備的環境。就如以笏這裡所面臨的環境,是一個以寡敵眾的環境,是一個以卵擊石的環境。若不是神把整個環境都配合了,使王主動的說:迴避吧,那以笏就不是如此容易就下手,也不會如此順利,在下手後可以逃走了。而另一方面,我們看到以笏可以自製武器,這也是不簡單的,表示他是一個有能力的人,是在艱難的環境中,可以成功的人。

故此我們在世上雖然有我們所倚靠的,無論是武器,是我們的勞力,我們的知識等,這都不是最重要的。重要的乃是神的恩典,神的憐憫,這才是我們成功的途徑。就如但以理一樣,他立了志後,本是一個很艱難的環境,因為他是沒有本錢可以不吃王的飲食的。然而,神卻給他恩典及憐憫,這就是他可以行出這件看似不可行的事的重要原因。我們今天固然要努力,也固然要有智慧,但更重要的,乃是要倚靠神的恩典。

從以笏這件事來看,我們第一看得到以笏的智慧、以笏的鎮定、以笏的不慌不忙、不徐不疾;他行事是有分寸的。但另一方面,我們更要看神在背後的幫助。若不是神的幫助、神的恩典、神的配合,人雖然有了這一切,有了勇力及智慧,還是會失敗的。這就是荊軻的例子所表現的,他因為不是信神的人,他雖然有努力,也有智慧及機會,但他卻失敗了,因為他沒有神的幫助。那時的秦王,其實也只有一把劍,其他的侍衛是沒有劍的,以荊軻的武術,本可以把秦王刺死的,然而因著沒有神的幫助,這個對比就明顯地不同了。因此,我們不只要看得到以笏的智慧及勇力,更要看得到神的憐憫。這就是我們要學習,用屬靈的眼光去看一件事,如此我們會從我們的環境中,更多地看出神的恩典及保守的。

然而,以色列人雖然哀求士師,但他們卻不能從士師中得到屬靈的益處,他們頂多只能從士師中得到屬世的益處而已,這是他們經過了這些循環後,還是沒有得到益處的原因。神興起士師,當我們讀士師記時,我們或許也注意這些士師的功績,也注意他們殺了多少人等。然而我們更應注意的,是神在背後的心意,神不只希望他們從敵人的手中得拯救,更希望他們從這些事件中,學習到仰望神及倚靠神,這才是長治久安的源頭。但當我們讀完士師記後,我們發現以色列人沒有從士師中得益,我們沒有發現以色列人得到屬靈的益處。因為每一次士師走後,他們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了(4:1)。如此的話,一次的成功,又有何用呢?若人只是利用士師的武力,利用士師的屬世益處的話,那即使士師可以殺死所有的敵人,士師死後,以色列人還是會失敗的。因為敵人是殺不光的,不是要把敵人殺光而已,更是要加上一個倚靠神的心,這才是真正能安居樂業的原因。

當士師成功後,我們是應該慶祝的;但若士師走後,以色列人仍是失敗的話,那士師的成功,只是暫時的,那就沒有永恆的價值了。今天我們所做的事,可以是成功的,也可以是失敗的;但成功不是我們最終的目標,能夠把成功帶入永恆的,那才是我們的目標。當以色列人只注重屬世的利益,只為了他們目前的生活而著急時,那他們是很難把眼光放在將來的天上的。當然目前有困難,而且是生活上的困難,那是需要解決的。然而,只解決這些生活問題的本身,而沒有解決困難產生的原因的話,那只是治標而不治本而已。若標的問題解決了,但本的問題沒有解決的話,那就產生士師死後,以色列人的困難就再出現了。

因此,真正要解決的困難,是以色列人沒有遵行神的話去行,也沒有離棄他們的偶像,然後神才會讓這些敵人興起的。當我們能察覺我們失敗之因,而回到神的面前時,我們才可以得到長遠的安居的。士師解決了屬世的問題,但卻解決不了屬靈的問題,這就是士師記的光景,是人的方法及想法的偏差,就導致他們不能長久解決真正的問題了。

以笏也是拯救者(15),但他所作的拯救工作,也不是把以色列人從屬靈的墮落中挽回來,而只能從仇敵手中挽回來。一個拯救者的工作,是應把人從屬靈的墮落中挽回來,這才是拯救者的目標。若只是把以色列人從仇敵手中挽回來,那不是解決問題的原因,這是不夠的。惟有耶穌是把我們的所有問題都解決了,也加給我們足夠的力量,以回到神的面前,這才是最後及最好的道路。

以笏是一個有信心、有智慧、有倚靠神的人。他在王面前宣告神的名,他作事是不慌不忙的。他殺死了王後,並不因此而緊張,也不是馬上逃走,他乃是把門關上,這一個小動作,就使他不只安然逃出,還可以再召集人來,把摩押人打敗了。殺了一個王,只是一個開始,他不以一時的成就為滿足,乃是以長久的勝利為滿足。因此,他所做的,是一步一步來,直到可以把敵人都消滅為止的。我們作事,也當學習以笏,他是有條不紊的人,也是一個細心的人。基督徒應該有這樣的細心,會在各方面來思想:對神他是全然的倚靠,對人他也有細心的策劃,想到每一個大小的關節,而一樣一樣的處理,這是我們應學習的榜樣。

以笏當初來到王的面前時,似乎以色列人沒有要他去把王刺殺的,只是要他獻禮物給王而已(15);那就代表是他自己抓住機會,自己把任務擔當的。而當他第一次任務成功,且全身而逃走後(26),他的成功,又帶來了另一次的成功;就是他號召以色列人去打仗,再把摩押人殺了及制服了(29)。這是他兩次的成功,他兩次成功,都是主動的,第一次是利用機會,主動去刺殺王。第二次也是利用成功的機會,主動召集以色列人,去乘勝追擊,就把敵人滅絕了。我們以為有第一次的成功,就自然會有第二次的成功,這是理所當然的。事實上卻不是這樣的,有些人的成功,不會帶來第二次的成功,反會帶來以後的失敗的;因為我們第一次成功後,有時就心高氣傲、有時就放棄了,於是就做成下次的失敗了。但以笏的成功,是帶來之後的成功的。以笏是從成功中再次成功,是正確的道路,是我們要走的路,也是我們要學習的功課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