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2月2日 星期四

晨更分享:雅5:7-20



2017/2/2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jeudi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5:7-20

這裡說到忍耐的問題,那是忍耐甚麼呢?這裡是沒有說,只是用了眾先知,特別是約伯的例子,說明他的忍耐,也說到農夫的忍耐,直到得到了秋雨春雨為止(7)。農夫的種田,似乎是他的職責,而約伯的忍耐,目的是使他的生命成長,從一個完全,到另一個完全中,是神對他的恩典。因此,這裡有兩個忍耐的例子,那是農夫,約伯,再加上先前奉主名說話的眾先知。這些例子都表示一件事,就是我們為主作工,一個事奉主的人、或是一個信主的人,是要忍耐的。農夫的忍耐,是對他的工作,而他的工作,是有盼望的。因此,我們有兩種忍耐的工夫要學習,第一是我們的工作,是我們的職責,是我們工作的成果,這以農夫為代表。第二就是我們所遭遇的苦難,目的是為了要我們成長,為了我們靈命的成長而給我們的。這是神主動作的工作,而農夫的工作,是農夫主動作的工作。

因此,有兩種情況我們需要忍耐,一是我們主動要作的工作,二是主自己主動作在我們身上的工作。這兩種工作,前者是我們的責任,是要每一個人在他的職分上都要作的;後者卻不必然是我們要接受的、不是我們的職責,卻是神的「職責」,是神主動作在我們身上的工作,目的也是要訓練我們,使我們得益處。這兩種工作臨到我們,一是為了成果,例如農夫忍耐的成果,就是要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。這出產是他們工作的成果,也是神的恩典,因為神會賜下秋雨及春雨給他們的。因此,我們的工作成果,是要忍耐的,我們所盼望的,乃是神的恩典,而不是老板的恩典,也不是自己的努力而已。

但有一點是很有趣的,農夫工作的勞苦,是為了等候成品的出來,就是收成的農作物才對。然而雅各這裡的等候,卻不是直到他們得了農作物,乃是直到得了秋雨春雨。那是甚麼意思呢?原來雅各的意思,是要他們學習等神的恩典,而不一定是最後的成品。若他們看到了神的恩典,得到了神後,就知道一定有成果了。這就是信心的功課,是神在我們的生活忍耐上,同時加給我們的生命功課;讓我們不只是等候生活的必需品,也學習得到生命的必需品就是信心。

而另一個忍耐的成果,就更是有益的,乃是約伯所代表的生命的成長;這是神自己視我們所需要而作在我們身上的。我們因為世上生活的需要,有我們的職分,有我們的需要,這是我們的責任,是我們努力而出來的成果。然而,另一種需要,乃是生命的需要,是神主動作的。神知道我們生命的需要是甚麼,祂會主動容許一些苦難或是不一樣的環境,目的是要訓練我們,使我們的生命成熟。因此,我們注意的是生活的所需,而神注意我們的,乃是生命的所需。

生活的所需是我們注意到的,於是我們還比較容易等候、比較容易忍耐;但生命的所需,常是我們所忽略的。但當我們盼望生活的所需時,我們仍應注意一點,就是我們所盼望的秋雨春雨,其實就是一種恩典,就是神給我們的恩典。我們不只是得到生活的成果,其實從中我們也可以得到生命的成果的。若我們注意神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為,存感恩的心去領受神給的恩典,我們也必可以得到生命的長進的。這就是說,我們不只得生活的恩典,我們也可以在凡事上得到生命的恩典的。

這裡說到埋怨的問題(9),埋怨是對事情不滿,或是對人不滿,因而發出了否定、不贊成的言語。埋怨是心態的問題,是對自己所遭遇的環境或人物不接受而產生的結果。然而埋怨雖然是對環境、人物不滿而發出怨言,但真正背後的原因,是對神所安排的不接受,不明白神安排的事物的意義,因而發出抗拒的言語及心態。若我們知道,我們所遭遇的每一件事及人物,其實都是神所安排的,都是神的設計,是為了我們的好處、為了生命的成果而設計的,我們就不應埋怨,我們就應如約伯一樣的接受,忍耐等候主的來臨,直到我們得到神給我們生命的成長。

原來順利的環境,是對我們的生活有益的;但不好的環境,是對我們的生命有益的。因此,無論是順是逆,對我們都是有益的。一個信主的人,若知道自己是在神的特別設計及安排中時,他是不應有任何埋怨的,他只有讚美及感恩而已。因為無論是順是逆,他都會得到益處的。因此,神叫萬事都互相效力,叫愛神的人得益處。若我們知道我們在凡事上都可以得益處,那就不會埋怨了。

然而甚麼人才可以得益處呢?不是所有的人,乃是愛神的人。愛神的人是明白神的心意的人,是一個知道神所安排的,都是為了我們的益處的人。這樣的人,他在遭遇難處的時候,他是不會埋怨的。那會有人將賜給他們最好的禮物時埋怨的呢?若萬事都可以叫我們得益處的話,那我們就一定不只不會埋怨,而且還會感恩及讚美的呢!

之後,雅各就說到起誓的問題了。甚麼人會起誓呢?第一是一個別人不信他的言語的人,第二就是自己常常說假話的人。這兩種人才需要起誓來說話的,因為別人不信他也。然而,別人為何不信他的說話呢?這是別人的問題呢?還是自己的問題呢?若是自己的問題,那就應該思想,是因為自己常常說的話都不可靠嗎?若是別人的問題,那我們就應用誠實的話去表達我們所說的,全都是真的;久而久之,就可以改變別人的觀感了。因此,說話不是起誓與否的問題,乃是要說出每一句誠實話,這就可以成為好的見證,可以使自己之後所說的每一句話,都等同是起誓說的一樣,是不會假的。當我們說真話,而別人仍不信時,不必為己而辯護,因為真理是不變的,真理本身就會證明自己是真理,是不必你起誓為它辯護的。

之後,就說到受苦及喜樂的環境(13),若我們知道凡事都是神所安排的,我們在苦難時的禱告,其實還不是求神把苦難拿去,乃是求神加力給我們,讓我們可以在苦難中得勝,可以在苦難中得到生命的成長,這才是更要緊的禱告。而在喜樂時,更應知道是神的恩典,就存感恩的心歌頌神,這是神所喜悅的。

14節之後所說的醫病禱告,是一種特殊的禱告,是全教會一同做的禱告。因為要請教會的長老來,這就是代表全教會的;而這裡的禱告,不只是醫病,更是赦罪;而這個赦罪,不只是神的赦罪,而且是弟兄之間的遮蓋罪。因此,這是一個醫病及赦罪的特殊禱告,不只是醫病,而且是赦罪。不只是一個人的認罪,而且是彼此認罪,互相代求,這就是眾人的罪。要藉著這個抹油的禱告,把罪及病除去,使眾人得到完全的醫治。

這個禱告,不只是信心的問題(15),而且還要是行義的人(16),同時,更是愛心的問題。因為神赦免了人的罪,但若人仍然不饒恕人,那這人雖然得到神的赦免,但人卻仍不接納他,他仍可能走在滅亡的路中,因為得不到人的遮蓋,就可能繼續走在迷路中了(20)。因此,這個禱告不只是信心,而且是愛心;不只是一個人的認罪,而且是眾人的彼此認罪,互相饒恕;不只是信心,而且是有行為的義人。而以利亞雖然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,但他的禱告蒙神應允,是因為他不只是與我們一樣性情,而且他也有神的性情,後者是我們沒有的。一個與我們有同樣性情的人,是可以變成如以利亞一樣的,那就是親近神,得到神的話語,與神相交而得到信心的人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