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3月23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來十19-25

 20250323              dimanche              來十19-25

當作者用了近十章的篇幅,說到基督的事工,及比較舊約與新約的不同後,他就開始轉到我們應有的回應。19節說到耶穌的血,20節說到基督的身體,先是說到血,再是身體,這是有次序的。甚麼是血的功用呢?就是把我們的罪除去,並且給我們一個清潔的良心,除去我們的死行,使我們可以事奉永生神(14)。血可以說是消極的作用,把我們不好的、污穢的東西除去,把我們的垃圾倒出,讓我們裡面有清潔的良心,這是第一步的工夫。然而,不只是接受神消極的工作,而且我們更要有積極的作為,那就是要進入至聖所。如何進入至聖所呢?那就是要通過幔子,而這幔子就是基督的身體(20);就是作者提到的身體。

作者在前面所說的解釋中,不斷的說到血及身體的分別,雖然血及身體,一方面是分不開的;但另一方面,又是可以分開來說的。血的作用是為了除罪,也給我們一個清潔的良心,把我們的渣滓除去後,讓我們得以進入至聖所與神相交(19)。因此,血不是最終的目的,乃是第一步必須有的過程;因為我們要朝見神,非聖潔是沒有人能見神的(來十二14)。然而,不只是血洗淨我們的罪,我們不能停留於這一步,我們要通過幔子,就是基督的身體,進入至聖所,不斷與神相交,這才是神救恩中重要的部分。

然而很多時候,我們以為救恩就是罪得赦免,我們的罪得以赦免,就停於此。但這只是血的功用,基督的身體為我們死,也為我們復活,我們還要靠著基督進入至聖所與神親近,這才是救恩的目的。因此,我們是否只是接受救恩的第一步,而忽略救恩的目標,是要我們與神相親呢?救恩的目的,是要我們隨時能進入至聖所,與神面對面相交,這才是真正的目的。因此,作者不只提到血,而且提到身體,血是為了洗淨罪,而身體是為了通到至聖所,與神相交的。今天基督徒失去很多本領,其中一個就是與神相交的本領。我們可以事奉神,可以讀聖經,可以明白真理,這都是好的;但更重要的,是我們能否常常與神對話,把自己完全獻給神呢?

基督來到世上,祂就知道祭物和禮物是神不願意的,神要的是身體,以及我們照神的旨意行事(5-6)。基督知道甚麼是神喜悅的,甚麼是事奉神的重點;我們是否知道呢?我們追求的是否是正中目標,還是只是在旁邊繞圈子,達不到神所要我們行的目標呢?基督預備了身體,那就是把身體當作活祭獻上,那就是照神的旨意而行。若要照神的旨意行,就應時常與神對話,才可以明白神的旨意的。若一個人不能常與神交談,又怎能時刻行在神的旨意中呢?今天我們一般都會事奉主,但不只是事奉主,更要知道我們是如何事奉主的。是按著舊約的規矩,還是新約的原則呢?舊約的規矩可以是宗教的儀式,而新約的原則,是用心靈按神的旨意而事奉,二者是不一樣的。

作者提到血及身體,這二者是不同的,我們知道其分別的功用嗎?我們是否只接受了血得赦免,就以為畢業了呢?還是更進一步,常可以在生活中與神對話,明白神的旨意、按祂的旨意而行呢?這是我們與神的關係,是當我們明白舊約的事奉,與新約的事奉不同時,所要作出的回應。

說完血及身體後,作者又說到信心(22)、盼望(23)、及愛心(24)。這三者是連在一起,缺一不可的。信心是相信神所說的話,無條件的接受及順服;雖然神的話與世界的道理不同,但我還是以神的話為主,這就是信心的表現。盼望是把信心延伸到天上,相信一切美好的應許,都可以在天上得到。我們的盼望,不是世界的榮華(太四8),乃是天上的榮耀;這世界是沒有盼望的,只是死人的集團而已(路九60),我們不能在死人中找得到活人的(路廿四5)。在這世界中是找不到生命的,我們一切的盼望,都是在天上;這是每個基督徒要切記的。因此,我們應把盼望放在天上,而不是放在地上(彼前五4)

除了信心外,我們事奉神的人,要以愛來事奉神。作者說到愛心時,似乎是把愛心用於人的身上(24),沒有談到愛神方面,這是甚麼原因呢?約翰告訴我們說,若我們不能愛看得見的弟兄,就不能愛看不見的神(約壹書四20)。因此,要檢驗我們是否愛神,有一個簡單的方法,就是看我們愛弟兄有多少。因為能愛弟兄的人,就必然是先愛神的。反之,若我們說是愛神,卻恨他的弟兄,那就是說謊的(約壹4:20)。因此,作者就只說到愛弟兄方面,就是愛人方面,用此來代表我們愛神的程度有多深。

作者說到激發愛心,也說到不可停止聚會,這是說到與人的關係,與人的交通;也說到愛心是需要激發、是需要主動產生的。因為聚會除了是事奉神外,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,就是與人相通。然而,我們的聚會,常常覺得只是事奉神、敬拜神,而忽略與人相通、彼此相愛的。保羅在羅馬書十二章中,說到一種重要的事奉,就是愛的事奉,而且是對人的愛的事奉。我們在教會中,很少注意到愛人是一種事奉的,我們一般都覺得,到教會就是敬拜神,這固然是對的;但另一方面更是以愛來服事人。以愛來服事人,是另一種重要的事奉,卻是我們常常忽略的。

作者要我們激發愛心,這代表愛心是要激發的,是要我們主動去做的。就如我們與神交往一樣,是要主動進人幔內一樣;對人的愛,也是要主動去關懷別人,主動找機會去做的。當一個教會充滿愛時,眾人的生命就會一同增長,這是一個正常的教會應有的表現,就如初期的耶路撒冷教會一樣。當作者提到不可停止聚會時,他接下去說的是甚麼呢?是要我們互相勸勉(25),這代表作者認為聚會的目的之一,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彼此關懷。作者沒有說到聚會中的事奉神,不是說事奉神不重要,乃是覺得服事人是我們常會忽略的,就把這重點提出來。今天因為有網路,於是疫情後教會流失了一部分的人,這些人有些是在網路中敬拜神。然而,網路的缺點,是失去了與人的交往、關懷及勸勉的機會,這就是作者在這裡提到的。好像作者知道了我們現今的情形,而提出來要我們回到教會中,不能只靠網路敬拜,那就失去了聚會中一個重要的目的,就是彼此相顧、激發愛心、勉勵行善(24)。因此,作者說到愛方面,是從愛人、關懷人著手的,因為這也是我們常容易忽略的,也是我們應該反省的地方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