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來十三9-16

 20250330             dimanche              來十三9-16

這幾節聖經繼續勸勉我們,要走在屬靈的道路上,不要被這世界的各樣怪異的教訓勾引去了(9)。世界的教訓是多變的,然而耶穌基督是不變的,祂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都是一樣的(8)。我們既是活在地上的天上人,就應當以天上為念,地上的東西雖然五光十色是吸引人的,但卻不是永恆的。我們要堅定心志,恆久靠主,堅定不移,才可以不被世界吸引。作者提到要靠恩典,而不要靠食物得到堅定(9),為何提到食物與恩典相比呢?恩典是屬靈的食物,神的話語賜下來,那就是我們最大的恩典,若我們每天都要以食物養生,那真正養我們屬靈生命的,乃是神的話語。世界的教訓不是屬靈的食物,更常是對靈命有毒害的食物;我們要食的乃是屬靈的食物,乃是每天的嗎哪——就是神的話。若我們一天不吃屬靈的嗎哪,不讀神的話語,我們就沒有力量去抵抗世界的潮流。世界各樣怪異的教訓,就是不斷出來的潮流,似乎是不斷推陳出新的;但日光之下無新事,惟有聖經出來的才是不變的真理。作者是把兩者以食物作比喻,讓我們吃有營養的食物,而不是吃世界出來、卻是敗壞身體得不到益處的食物(9)

世界的教訓是怪異的,是不斷出來、不斷改變的。例如作者提到淫亂的問題(4),世界已經把神當初創造男女的本意,完全把之改變,使之適合世人的情慾,這是撒但的作為。怪異的教訓是世界的特色,是不斷出來的,我們要有堅定的心志,持守聖經的真理,不被世界的教訓所吸引;就必須靠神的恩典,去抵擋世界的潮流。我們現在沒有外面殺身體的苦難,沒有殉道般的壯烈犧牲;但在日常生活我們所遭遇的、世界所給我們的,是殺靈魂的怪異教訓,這就是屬靈的逼迫,更是我們要注意的。殺身體的逼迫,是當時作者讀者所面臨的困境,這種逼迫是看得見的、有深切的感受的;但殺靈魂的逼迫,是世界無聲的逼害,是我們所忽略的。然而,這些怪異的教訓,世界的潮流是慢慢侵蝕我們的靈命,使人不知不覺跟著去行,就會蠶食我們的生命的。這種無聲無感的逼迫,是我們不易警覺的,更是我們應注意避免的。

之後,作者提到新約的一個祭壇(10),這祭壇就是基督的十字架,是異於舊約的祭壇的。舊約的祭壇是獻上牛羊,其中的贖罪祭,若把血帶到聖所的話,是祭司所不能吃的;祭牲的身體要在營外焚燒的(11,利六30),這是舊約的規矩。然而,舊約是預表基督的,新約的祭壇只有一個,那就是十字架,是耶穌在其上把祂的身體獻上,把血帶到天上的聖所為我們贖罪的。舊約時的贖罪祭,若把血帶到聖所,祭肉是不能吃的;新約的贖罪祭,是把血帶到天上的聖所,也是堅守舊約儀式的人不能吃的(10)。然而,新約的耶穌,自己成為祭物,在十字架這個祭壇上完成祂的獻祭,為我們贖罪,祂的身體卻是我們可以吃,而且是必須吃的。這是耶穌自己說:祂的肉是可吃的,祂的血是可喝的(約六53-56)。我們不只是得到耶穌寶血的除罪,而且還要吃耶穌的肉、喝耶穌的血呢!這個繼續的吃喝,是代表得生命的來源,我們不只是因信稱義,而且還要因信成義;不只是得生命,而且還要得豐盛的生命(約十10)。這就是新約的祭,所帶來的意義。

耶穌為我們獻上身體作贖罪祭,我們為耶穌獻甚麼呢?這裡提到兩種祭,就是頌讚的祭及行善和捐輸的祭(15-16)。頌讚的祭是內心的感恩祭,行善和捐輸的祭是行動上的祭;這兩種祭都是重要的。嘴唇的果子(15),是發自內心的,不是有口無心的。我們對耶穌的愛,領受多少就自然會獻上多少的愛,是生命的愛,不是宗教的愛。在教會中我們唱的詩歌大都是說要愛主的,但唱詩是容易,在生活中表現我們的愛,才是真正的愛。我們是否有了神的命令就遵守,這才是愛耶穌的表現(約十四21)。愛耶穌的人,自然會有內心的感恩及頌讚,這是生命出來的愛,也是用行動表達出來的。今天我們都知道耶穌愛我,我也應愛耶穌。然而,若我們沒有深深的感到耶穌的愛,我們是不能深深的愛耶穌的。若是一個真愛耶穌的人,他在生活中是常常喜樂,不斷的感恩頌讚主的人。

行善和捐輸的事,是行為的表現,這是體會神愛人的心腸,而直接表達在愛人的行動上。神是顧念孤兒寡婦的人,就是那些弱勢的人;這種人是多的,在我們周遭是有不少需要幫助的人的。我們是否主動做行善及捐輸的事呢?箴言說:憐憫貧窮的,就是借給耶和華,他的善行,耶和華必償還(箴十九17)。原來對貧窮的人行善和捐輸,是直接借錢給耶和華的,那耶和華必然會加倍償還的。當然我們不是為了得償還而做,乃是為愛而做。奉獻和捐輸的事,不是人間的數學,人間的數學是捐一塊錢就少一塊,但天上的數學,是捐一塊反而會多一塊或以上的呢!無論是嘴唇出來的祭,或是行善及捐輸的祭,這兩個祭都是愛的表達;前者是對神的愛,後者是對人的愛。而對人的愛,也是根基於對神的愛的,若沒有對神的愛,是不會有這兩種祭的獻上的。

作者在這裡沒有說到教會的事奉,或是殉道的事奉,而是說到生活上的事奉。每個基督徒都應該事奉神,而更重要的事奉是日常生活中的事奉,因為一切事奉的根基,是源於生活的事奉的。生活的事奉不是人人都可以看到的,教會的事奉卻是明顯的。然而,神所要看的,乃是生活的事奉,在生活中愛神愛人,才是事奉的基礎。一個能殉道的人,是從生活的事奉開始的,我們若要能被神大用,也是從生活的事奉開始的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