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7月7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撒上四

 20240707             dimanche              撒上四

這一章的結局是悲慘的,因為神的約櫃被擄走,而且神的榮耀已經離開了以色列(23)。為何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呢?神為何讓祂的約櫃被搶去、又為何讓祂的榮耀離開以色列呢?不是神的問題,是以色列人的問題,是他們不行在神的道中;以為有一些宗教的儀式,把約櫃抬出去作戰,神就一定與他們同在,就一定會得勝。他們是有撒母耳的話的(1,新譯本),而撒母耳是有神的話的(21);但他們忽略了尋求耶和華,也不想聽神的話,就自作主張,把約櫃抬出來(3),就被搶去了。雖然有撒母耳,但撒母耳的名字只提到一下(1,新譯本),就不再出現。這表示他們沒有想到要求問先知,只會自己亂出主意(3),於是就慘敗於非利士人的手中。

這事發生在非利士人與以色列的戰爭中(1),在士師時代,以色列人時常被外敵欺負,這些戰爭是時常發生的。在這章的第一次戰爭中,以色列人失敗了,死了約四千人(2),以色列人如何反應呢?他們不會反省、不會檢討自己的問題,卻把責任推給耶和華,覺得這是耶和華的錯(3),而不知道是因為他們沒有尋求耶和華的幫助。他們有撒母耳為先知(20),卻不求問先知以得到神的指示,乃自作主張用最便宜的方法,就是把神的約櫃抬出去,以為如此就可以戰勝敵人。卻不知道這第二次抬出約櫃的戰爭,反而死得更多人,有三萬人死了(10)、且約櫃也被擄去呢(11)

以色列人有約櫃是神給的恩典,但他們卻不尊重神的約櫃,以為把約櫃抬出去,神就被迫要與他們同在,那戰爭就必然得勝。他們不知道神同在的條件是甚麼,他們是應該來到神的面前悔改,反省自己的罪,求神赦免;如此才可以得到神的恩典,才可以幫助他們爭戰的。他們有撒母耳作先知,也有神的約櫃,但他們卻把這些恩典都糟蹋了;因為他們有的只是宗教,而沒有與神建立好的關係。他們是表面的有神,但實際上他們的行事為人是沒有神的;他們有的只是宗教的空殼子,卻沒有屬靈的生命。他們把神的約櫃抬出去,目的是強逼神要與他們同在、與他們爭戰,這都是人的想法;不只不會得到神的同在,反而受到神的懲罰,讓他們死亡的人增加,以利的兩個兒子也死了,神的約櫃也被擄去。這是神對他們的懲罰,因為他們不會按神的旨意走屬靈的路,只會用屬世的方法去走屬靈的路,必然走向敗亡之路。

約櫃的存在,是神給他們的恩典,讓他們不要忘記神是他們的神;然而他們卻以為把約櫃抬出去,就可以威脅神的參與。他們是自以為神,用抬出約櫃的方法,來命令神與他們一同作戰;於是就遭到神的懲罰,神也不顧惜祂的約櫃,目的是給以色列人一個教訓。神需要的不是表面的宗教儀式,乃是心靈的敬拜,但以色列人在這些要求上,完全是歸零的。他們是表面有神的民族,實際上是各人任意而行,不理神的想法而自以為是的。他們失敗後沒有求問神、沒有檢討失敗的原因,只把原因歸咎於神(3);他們只是利用神,而不是尊重神的。他們只是凌駕於神之上,把神作為他們利用的僕人而已。

約櫃抬出去後,他們是大聲歡呼的(5),因為他們以為這次是必勝無疑的。然而約櫃的出現,不是神的出現,也不是神的同在;他們得到屬靈的外表,但得不到神的同在。他們的歡呼只是假復興的跡象,而不是真的復興。真的復興是神的同在,而不是約櫃的同在。今天我們知道甚麼是真的復興嗎?我們尋求的是神的同在,還是屬神的事物、宗教的外殼而已呢?我們要分別甚麼是追求神、甚麼是追求屬神的事物,這兩者是不同的。

假的復興反而造成他們死傷更多,因為他們有了約櫃的同在,但沒有神的同在。而約櫃的到來,使以色列人以為復興,卻不是真的復興;反而使非利士人更害怕,而剛強起來(9)。於是約櫃的抬出,不只沒有使以色列人得幫助,反而幫助了非利士人發奮圖強;使以色列人更是慘敗收場呢!我們今天知道甚麼是屬靈的復興嗎?不是外表唱一些復興的歌,或是做一些興奮的宗教的儀式,乃是神真實的同在,才是真的復興。

到底是誰同意約櫃被抬出去的呢?聖經沒有說,但以利應是守候約櫃的重要人物,他為何會答應把約櫃抬出去呢?這方面的真理,他應是知道的,因為從後來他對約櫃的關心(13),就知道他曉得約櫃是不能隨便抬出去的。同時,從他後來聽到約櫃被搶去後,他就跌倒死亡來看(18),知道他是關心神的約櫃的。因為他聽到兒子死了(17),還沒有太震驚,但聽到約櫃被搶後,才跌倒死亡的。這可能他也知道,自己的兒子有一天是會死的,因為神曾告訴過他(34);但他的責任是守住神的約櫃,這方面他做不到,於是就會驚懼而死。

誰同意約櫃被抬的呢?看起來以利應是不會同意的,但可能是他兩個兒子的堅持,而他又沒有能力阻止他們,因而釀成大禍。聖經沒有詳細描寫前因後果,但我們看到當約櫃被抬出去時,以利的兩個兒子是與約櫃一同出去的(4),或許這就暗示,這是兩個兒子同意的。若是這樣,這又再一次證明以利沒法管教好他的兒子,不斷任由他的兒子闖禍,導致神的約櫃被擄,這是可惜的。

這樣看來,以利可以教好撒母耳,卻不能教好他兩個兒子;其中一個原因,不是以利沒有真理,乃是他有親情。由於有親情的阻礙,他的真理就不能無處不通行,乃是受阻於親情的愛、姑息的愛,這是為父母的最大天然缺陷。以利勝不過這天然性情,任由兩個兒子做不應該做的事,以致神的榮耀離開了以色列(22)。表面看起來,神榮耀的離開,是以利兩個兒子的責任,但若歸究原因,以利要負的責任更大。今天我們養育兒子,若不能把神的真理從小就灌輸給他們,則我們不只不能養育出一個神國可用的兒子,還會有機會養育出一個敗壞神國的兒子呢!以利就是這樣的父親,是很可惜的。

讀到這裡,我們發現撒母耳記上描寫的兒子,有撒母耳、有以利兩個兒子何弗尼及非尼哈,還有剛生下來母親、父親、祖父親就死亡的兒子以迦博(21)。這不同的兒子,有何不同的意義呢?撒母耳是哈拿求來的兒子,目的是放在神的國中,讓他可以終生服事神。結果神就大用這個兒子,從他手中膏立了兩個王,其中的大衛王就可以改變敗亡的以色列,讓神的榮耀再次回到以色列中。一個撒母耳就可以完成復興的大業,我們可以栽培出這種神國可用的兒子嗎?

另一種兒子就是何弗尼及非尼哈,是以利縱容他們,使他們任意妄為的兒子。這兩個兒子是敗壞神家的兒子,他們是在神的家服事的人,但他們只顧自己的利益,而用屬靈的服事去得屬世的益處。他們是沒有真理的人,卻是利用神賜的職分,去滿足他們的私慾。這兩個兒子,卻是出於有真理的以利家、出於事奉神的祭司家呢!因此,兒子的教導及管教,是基督徒父母的重要責任:若教得好、管教得宜,則會出來一個撒母耳;若管教不好,則會出來一個何弗尼或非尼哈,就會敗壞神的整個家的。

最後的兒子,就是以迦博,他出生時失去父母,也失去祖父;他雖然生在祭司家,但之後也沒有說到他的事奉事跡。因此,他是一個既不像撒母耳之可以被神大用的兒子,也不像非尼哈及何弗尼的敗壞;他是一個藉藉無名的兒子,是不被記載的兒子。以迦博生下時,人們安慰他的母親,告訴她生下了兒子。生下兒子本是喜樂的事,但因神的約櫃被擄去,公公和丈夫都死了,她卻一點喜樂都沒有,因為神的榮耀離開以色列了。她也不稱這兒子為兒子,而只是稱為孩子而已(21)。在一個悲慘的世代中,若沒有神的榮耀,則兒子是沒有盼望的。以迦博出生時,失去父親的教導,就只能成為一個庸碌的人而已。

因此,兒子出生成為父母的責任,若能好好教養管教他,日後可以成為復興神國有用的兒子;若不能好好教養他,就有可能成為神國的敗家子呢!這是作為基督徒父母要知道的觀念,也是父母的重要責任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