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6月23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彼前四12-19

 20240623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 dimanche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 彼前四12-19

彼得在這裡繼續說到一種正常的基督徒生活,這種生活,是每個基督徒都應過的生活;那是甚麼生活呢?就是行善受苦的生活,這是神給我們的一個火煉的試驗;這不是一件奇怪及罕見的事,這種生活是正常的呢(12)。一般而言,我們覺得基督徒過的生活,應是平安的生活,是神賜福的生活。然而,彼得告訴我們,正常基督徒過的生活,是有火煉的試驗臨到的生活,而且不是非常的事,乃是正常的事。這是怎麼一回事呢?

平安的生活,不等於是平順的生活,耶穌說:在世上你們有苦難,但在我裡面有平安(約十六33)。平安是在任何環境中,都可以因主的同在而喜樂,是心境的問題,而不是外面環境的問題。平安是不受外面環境影響的,外面的環境無論是順是逆,裡面的平安是不變的。當一個人能為主受苦,能行在神的旨意中時,他就有神的同在(14);只要有神的同在,任何不好的環境都變成天堂的環境的。但以理的三個朋友被丟在火窰中的時候,因為有神的同在,他就在裡面遊行;若不是尼布甲尼撒叫他們出來,他們還捨不得出來呢(但三26)!火窰的環境,是等同全世界最壞的環境,因為這火是比平常的火還熱七倍的呢(但三19)!這就等同地獄的火,但因為有神同在,最壞的環境也是喜樂平安的。

一般而言,每一個人都是怕受苦的,因此對苦難當然是害怕的。然而,若苦難加上神的同在,那苦難就變成喜樂;苦難若是沒有神同在,那才是極大的痛苦。因此,真正的關鍵不是苦難是否存在,乃是神是否同在。我們要的是神的同在,而不是苦難的有無;若苦難能促使神的同在,使我們更抓緊神的話,那苦難是一點也不會痛苦的。然而,這道理有多少基督徒會明白呢?因為未經歷過就覺得可怕,但若我們行善而受苦難時,神是不會撇下我們不顧;一定會大大與我們同在,加力量給我們的。否則保羅受了這麼多的痛苦(林後十一23-27),為何他可以忍受呢?若不是神特別加力量給他,他也是捱不過去的;然而當神與他同在時,他是甘之如飴,不覺得有難處的。

當我們看到司提反的殉道,保羅的受痛苦時,從肉身來看,確是難受的,但當我們為主這樣受苦時,神必定加我們力量、給我們喜樂的心,讓我們可以安然渡過的。我們看見司提反殉道時,不只不會埋怨及痛苦,反而為用石頭打他的人代求呢(徒七59-60)!保羅坐監時也說他是常常喜樂的,他勸弟兄們也要喜樂,並說這樣的喜樂,於他並不為難(腓三1)。這樣一個受苦的主僕,受了這麼多的苦,當他想到將來在天上的賞賜時,他就充滿喜樂。這也是彼得告訴我們的:審判要從神的家開始,到了審判的時候,義人不是僅僅得救的,乃是會得獎賞的(13,17-18)。地上受苦時,是有神的同在;並且將來在天上時,是會有獎賞的。而那些不敬虔和犯罪的人(這些人可能會包括基督徒),是無地可站的(18)

彼得的時代,是基督徒受逼迫的時代,是尼祿作王的時候,因此,外面的環境就是逼迫的環境;今天的基督徒,若沒有外面的逼迫,是否就可以不受苦呢?原來彼得告訴我們,正常的基督徒都是會受苦的,這不是奇怪的事(12);那這苦從何而來呢?彼得說,只要您是基督徒,就會受苦(16),這又是甚麼意思呢?這種苦是因為我們願意立志在基督裡敬虔度日,而得來的逼迫(提後三12)。原來「基督徒」的意思就是跟隨基督的人,而跟隨基督的人,就是跟隨基督的腳蹤而行的人(21);也就是照著神的話而生活的人,這種人就必然會受苦的。因為世人見我們不與他們同奔那放蕩無度的路,就會毀謗我們(4),這就是受苦的來源。因為世人是沒有真理的,若你行真理,就定了他們的罪,他們就不會放過你的。

因此,苦難至少有兩類,一類是外面出來的,就是在高位的人壓迫基督徒,不論你的生活表現如何,只要是基督徒就被壓迫;這就是彼得時代的背景,以及歷史上不少國家的領導人,所作出的壓迫基督徒的例子。另一類的苦難,不是社會大環境直接出來的,乃是基督徒願意跟隨基督的腳蹤而行,而出來的苦難。因為你行社會不一樣的善事,別人做假賬你卻不做,於是就定了別人的罪,於是苦難就會臨到你的身上。由於社會不是走真理的,您若走真理的路,就會被社會的人逼迫,這就是甘願走基督徒的路,而出來的苦難。

這種苦難不像第一種苦難,第一種苦難是只要是基督徒,無論你是否行善或行惡,都會受逼迫的。第二種的苦難,是臨到願意跟隨基督的腳蹤而行的基督徒,是「自討」苦難的基督徒。若你不想受這苦難,只要跟隨社會的路走,就可以避免的。今天的基督徒,若是不覺得自己在受苦的話,那代表他行的路,是與一般社會的人行的路是一樣的。然而,正常的基督徒,是應該行善而受苦的;我們是否為了不受苦,而不願意把真理活出來呢?

彼得前書從頭到尾都在說明行善受苦的必需,是不能逃避的,是正常的基督徒應有的經歷。可惜我們現今的基督徒,大都不覺得是會受苦的,這與我們不願意行出聖經全部的真理有關。我們行真理是選擇性的,環境好時才行出來,但若與我的利益衝突時,就暫時擱置一邊;這是自然的反應,是我們的天性。因此,彼得要我們以受苦的心志作為兵器(1),若沒有這樣的立志,我們是不會過正常的基督徒生活的;而正常的基督徒生活,是會受苦的(12)

彼得前書中,多次出現「魂」的這個字,但和合本都沒有把之翻出來,只是翻成「靈魂」而已。其中二章1125節,以及四章19節中的「靈魂」,原文都是「魂」這個字。為何彼得說這麼多次魂的這個字呢?因為彼得前書是說到魂的得救的一卷書,在二章2節說的「以致得救」,就是說到魂的得救;而魂的得救,是與受苦的心志有關的,因為在肉身受過苦的,就已經與罪斷絕了(1)。彼得希望我們不只是靈的得救,而且還要加上魂的得救(參林後一10),於是告訴我們一條路,就是走行善受苦的路,就是跟隨基督的腳蹤而行的路。如此就可以對付我們的己,就可以不只因信稱義,更可以因信成義;這也是保羅所盼望我們的(羅六16)


1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