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代下十八1-11

 20241124 dimanche 代下十八1-11

這一章一開始,就說到約沙法的財富很多,極有尊榮(1),這是因為他遵守耶和華的道,神就賜福給他的緣故(十七5-6)。然而當他極有尊榮時,他做了一件事,這件事卻不是神所喜悅的(十九2),就是與亞哈結親。亞哈是北國一個極壞的王,他娶了外邦女子西頓王的女兒耶洗別為妻,他是一個殺害先知,又把巴力偶像帶入國中的人(王上十六30-31;十八3-4)。這樣的一個人,約沙法竟把他的兒子約蘭,與耶洗別的女兒亞他利雅成婚(廿一5-6),聖經沒有說他的理由是甚麼!耶洗別的女兒亞他利雅,是後來起來剿滅猶大王室的人(廿二10),若不是神的保守,大衛的燈火就會因而滅絕了(廿二11)。因此,這樣一個愛神的約沙法,他不知不覺就做了一件錯事,就是與亞哈結親;就是這一件事,卻差點把大衛的家毀了呢!

約沙法是不知道這件事的可怕的,因為他的媳婦亞他利雅要起來毀滅猶大的王室時,他已經死了,他是不知道的。結親本來不是很高興很喜樂的事嗎?豈不知這樣的結親,卻是一個最大的後患,而約沙法怎樣也想不到的呢!他為何要與北國的亞哈結親呢?他不是只尋求神、遵行他的誡命、不效法以色列人的行為嗎(十七4)?為何卻在這件事上,行了愚妄的行為呢?結親本是一件喜事,但與惡名昭彰的亞哈結親,就種下日後的禍患而不自知呢!

聖經沒有解釋為何約沙法會與亞哈結親,若他是一個遵行神的話語,切切尋求神的王,就應該知道亞哈的惡行;他就不能與他結親的。因為結親的結果,就是他所說的:「你我不分彼此,我的民與你的民一樣」(3);這就不是等於同流合污了嗎?聖經沒有解釋他的原因,或許他認為他可以藉著結親而勸服亞哈,讓他可以離棄偶像吧!勸服亞哈離棄偶像應是對的,是好的動機、也可以是他的責任。然而,一定要用結親的方法嗎?他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可以行的,例如他可以用生命來吸引亞哈,如他的父親吸引了不少的以色列人歸降他一樣(十五9)。若想用結親的方法勸服亞哈歸順耶和華,動機是好的,但方法是錯的;因為其中的危險性是大的,他失敗的機會遠大於成功的機會的。結果不是他可以讓亞哈聽他的話,而是他聽了亞哈的話呢!

當亞哈想攻打基列的拉末,而要求他一同去攻打時,他不假思索地就馬上答應了(3)。這樣的答應是對的嗎?他還沒有得到神的啟示之前,他就答應了,這是因為親情的緣故,就勝過神的啟示。雖然事後他覺得應該先求問神(4),而且當他聽了米該雅先知的話後,他應可以判斷,神是不讓亞哈去打仗的。因為若亞哈要打仗,他是會死亡的(16-22);但最後他還是因著親情之故,就與亞哈一同去打這場神說不可以打的仗呢!這時的約沙法,他是有屬靈的判斷力的:因為他聽了四百先知的說話後,他是覺得不對勁,他的靈中覺得他們不是真先知的;因此,他就問亞哈,要求耶和華的先知出來,而不是亞哈養大的假先知出來說話的(6)

若是約沙法仍有屬靈的判斷力,他應知道米該雅的話是真的,而四百先知的話,雖然他們人多勢眾,但卻是假的。然而,知道了之後,為何約沙法仍然要與亞哈一同出去作戰呢(29)?這就是因為結親之故,就讓親情大於神的話,就把神放在一邊,不以神為首了。這次事件,約沙法因為不聽神的話,卻以親情為重,就幾乎因而死亡;若不是耶和華憐憫他,他就死了(31-32)。因此,想用婚姻的方法,去改變對方,常常是失敗的。不只不能把對方改變,而且還更容易把自己也拖下水,使自己的靈命與對方一同死亡呢!

至於亞哈為何會有這麼多先知呢、他不是把耶和華的先知都殺光了嗎(王上十八4)?真的先知大都死了,或是被藏在洞中(王上十八4),剩下的就是被亞哈養的假先知了。因此,這四百先知不是先知,只是代表亞哈的安慰劑(pacebo);是當亞哈有需要時,就問他們的意見,而得到亞哈想要聽的話而已。他們因為善於揣摩亞哈的意思,按亞哈的想法而說出迎合亞哈的吉語,就可以存活至今。因此,這些先知不是說出神的話,而是說出亞哈想聽的話,只是被亞哈養大的假先知而已。

原來亞哈有一群被他養大的先知,成為他的安慰劑,讓他作起事來,好像有先知的話支持,就更會肆無忌憚,讓他安心而已。亞哈要聽的不是真話,乃是吉語(7);當他聽到一些不合他胃口的話時,他就覺得是凶言,他就把之篩檢出去,留下他喜愛的話而已。這就是這四百先知的作用,是幫亞哈取得他想要的吉語而已。今天我們讀聖經時,是要真理呢、還是要好聽的話呢?當聖經的話與我們的思想不符合時,我們是否就用類似四百先知的方法,把這些不想聽的話,用我們的方法把之去除呢?聖經說的都是真話,但常常不是我們想要的吉語,但亞哈想要聽的吉語,原來是導致他死亡的話呢!

我們今天要聽的話是甚麼呢?聖經的真言,是引導我們得生命的,世界的吉語,原來是指引我們一條死路的;這就是亞哈的情況。四百先知說的話,亞哈認為是吉語,是迎合他的胃口的話,但卻是引領他到死亡之處的話。我們讀聖經時,會否只接受我們喜歡的吉語,或是不知不覺把聖經的真理改變一下,以為如此才是吉語,結果是引導我們進入死亡的呢?

亞哈為何會相信這四百先知呢?因為他們是人數眾多,而米該雅只有一個人!世上的人所認為的真理,是眾人都說好的就是真理,這真是對的嗎?真理常常只是少數人知道的,同時,真理只是在聖經中才有,世界是沒有真理的。然而,世界會給我們一個觀念,就是人人都做的事,就是真理。這是一個錯誤的思想,因為聖經說,進入天國的路是窄的,路是小的,找著的人也少。真理是小數人找得到的,我們不要以為人人都說的就是真理。亞哈覺得四百先知都說這樣的話,而米該雅只有一人,那當然是接受四百先知的話啊!於是當他接受了假先知的話後,他就步向死亡之路,這是可惜的。而約沙法呢?若不是神的憐憫及恩待,約沙法也會與亞哈一同陪葬的;原來結親在某些情況來說,就等同陪葬呢,這是我們要警惕的地方!

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代下十一

20241117 dimanche 代下十一

羅波安把國丟了大半後,他必然是心有不甘的。那他該怎樣做呢?他想到的方法,還是用權、用武力,而不是尋求神的旨意(1);這是人常常慣用的方法去解決問題。他丟失了大半江山,是因為他不懂得用愛,只懂得用權。但屬世的權柄不能解決問題,他又不懂得用屬靈的權柄,就是用愛去解決問題,於是國家就分裂了。當他犯了這麼嚴重的過錯後,他沒有檢討失敗的原因,也沒有尋求神,而只是想到用屬世的方法,去解決問題。若他真的是用戰爭的方法,問題真的會解決嗎?若他這時能主動尋求神的旨意,就知道應該怎樣行。他是有神的恩典的人,卻不懂得第一時間求問神,而只是用自己想到的方法,希望可以解決問題;這是否也常是我們的情況呢?

當我們失敗後,我們是否應檢討原因,知道自己失敗的原因是甚麼,然後把之改正過來,才不會錯上加錯呢?但羅波安第一步卻還是走自己的路,因為他有權有勢,也有不錯的兵力(1),於是他就想要用世界的方法,去處理事情。若神不攔阻他,他整個國家就會陷入一個更悲慘的結局呢!因此,神這時是伸手阻擋他繼續犯錯,他們才息兵而回家(2-4)

原來人出於己意的計劃,以為可以挽回之前的錯,是完全沒有用的。不只是沒有用,而且還會使情況變得更糟糕的。一個人犯錯後,第一應是檢討自己,知道自己的真正問題在哪裡,然後再作心志及行動的正確調整,才可能有下次成功的機會的。同時,有些錯誤出來後,是不能挽回的,故此我們每一步都應小心,惟有讓神帶領我們走每一步,才是真正的安全的。若我們只是出於己意走我們的路,那錯誤的產生是會層出不窮的。羅波安錯誤後,若能主動求問神,就不必勞師動眾,花了不少功夫,最終還是徒勞無功而已。若能早些尋求神的旨意,就不必活在愁苦中,若能把一切交託給神,這時我們是不必掛慮的。

神主動阻止羅波安的計劃,這是神的恩典,他們這次是順服了,這是一個好的開始。本來羅波安是有自己的計劃的,但神的計劃與他的計劃不同;若是您的話,您可以放棄自己的計劃嗎?若放棄自己的計劃而聽神的計劃,那國家就不能得回來了!這確是一個不容易的決定,是很大的掙扎,但羅波安還是順服了;這是不容易做的決定,但他聽從神的計劃,那國土就不能奪回來了。然而,當我們順服神時,似乎是損失,卻常是得到神額外的報償的呢!

神給他甚麼報償呢?原來神把北國愛神的祭司、利未人及以色列各支派中,凡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的人,都主動來歸羅波安呢!這樣就堅固了猶大國,使羅波安強盛三年呢(13-17)。羅波安本來是想用人間的方法,就是用武力去奪回國權,然而這方法會產生很多問題,而不能解決問題的;因此神就出手攔阻他,他聽了神的吩咐,就止息兵戈。結果神就讓北國愛神的人,包括祭司、利未人及以色列人,都主動回歸南國,這不是神的恩典嗎?用武力不能解決的問題,只因他順服神的話,神就主動無條件地讓一些愛神的人回歸到南國。而這些愛神的人,才是寶貴的財產,並不亞於國土的歸回呢!若羅波安能善用這些愛神的人,那他不必修築這麼多的堅固城(5-12),國家也必堅固的(17)

當羅波安失去大半國土、以及他聽了神的話不去攻打他的弟兄後,他就想到要堅固他的國。於是他用的方法,也是屬世的方法,就是要修築城邑(5),設立堅固城及各處的保障,在其中安置軍長,又預備糧食、油、酒;又預備盾牌和鎗,使城極其堅固(6-12)。這是世界的方法,這方法的結果是甚麼呢?乃是猶大及便雅憫都歸了他(12)。屬世的方法,不是沒有益處的,但他所得的益處,只是在他的國土內;而且這好處是不能長久的,之後他就遇到埃及王示撒的攻擊,是因為王和民得罪了耶和華(十二2)

屬世的方法,雖然可以得到一些利益,但這些益處不是長久的;惟有敬畏耶和華,所得到的益處才是永遠的。只要我們肯倚靠耶和華,走神所啟示的道路,那就不只得到屬靈的益處,而且也會得到屬世的益處的。這一章中有不少「堅固」這個字(10,11,12,17,23),其中大多說到人手所作的堅固城,但只有一處所說的堅固,不是因人手所作的城而來的,乃是由於他們遵行大衛和所羅門的道而來的(17)。原來真正的堅固,不是人手所做的堅固城,乃是走在神的話語中,遵行神的話而來的。然而,羅波安知道嗎?他努力地建築了一共十五個這麼多的堅固城(6-10),但五年後就被埃及王攻破了(十二2-4)。因為羅波安不知道,真正的堅固城,是從遵守神的話而來的。堅固是從神來,而不是從世上的物質而來的,我們有這樣的認知嗎?

我們看到當羅波安順服神的話,不去打他的弟兄時,他下一步是修築堅固城;但神卻使真正的堅固賜給他,就是使一大批愛神的人來歸向他,這才是真正的堅固(17)。而這個恩典,是因為他聽神的話,神就主動賜給他的。這些祭司等人的歸回,不是羅波安的努力而出來的結果,乃是因為北國的敗壞而出來的結果(14-15)。也就是說,不是羅波安花力氣而得來的,乃是神的恩典,讓他知道甚麼才是真正的堅固城。也因為他順服神的話,不去打他的弟兄,神就把一些愛神的弟兄賜給他。

但羅波安不明白甚麼才是他最重要去做的事,他用屬世的力量,去修築堅固城;他也用一般的方法,去生兒育女,以壯大他的聲勢(23)。這些都是他屬世的方法,也經過他的努力而達成的。然而,這些方法,都不及神的恩典。他之所以能有三年的堅固期,是因為有一批愛神的人來到,而這批愛神的人,就影響眾人可以同樣遵守神的道,於是他們的國家就真正的堅固(17)。然而這樣的一個啟示,羅波安看得到嗎?羅波安是看環境做事的人,但他看的環境,是一般的環境,是隨風擺柳的環境;他不會看屬靈的環境,看不出真正國家堅固的原因,於是就只能隨世界的環境、用世界的方法而行事,是很可憐的。我們也會這樣嗎? 

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代下五章

 20241110 dimanche 代下五

這一章是說到建殿的工程已經完了,然後在七月時,他們要把約櫃抬入聖殿,同時,也把會幕和會幕裡的一切神聖器皿都抬來,是祭司和利末人把它們抬上來的(5)。聖殿已經建完了,真正的主角這時出現了,那就是約櫃抬進來,那才是最重要的一項工作。

聖殿是用七年工夫建成的,聖殿的建造,是為了取代會幕,讓神的約櫃可以放在充滿金子的聖殿內。因此,這最後一步才是最重要的。當建殿時一件一件的器皿出來,我們看到的是一件一件的成品及工作出來;在這七年中,只是看見工作的出來,但真正最後出來的,是神的榮耀、神的同在(14),這才是最終的目的。

原來我們事奉神時,我們可以看見的,大多數是工作的成品,這是最容易被人看見的。工作的成品雖然會出來,但目的不是這些成品,乃是為了最後的一個步驟,就是神的約櫃可以出來,可以得到安居之處。約櫃的出來,並且可安放在聖殿內,是因為聖殿的工作已經建造完工,然後才可以安置約櫃。今天也是一樣,當我們被建造整齊,可以讓神居住時,神才能住在我們裡面。我們不只是接受耶穌的救恩,而且還要被建造成神可以居住的聖殿,這才是神救贖我們的目的。

同時,我們在教會中的事奉,有兩個表現,一是工作的成果,我們會看見很多事工的完成,這是不錯的。然而,除了工作的成就外,更重要的是要讓神的榮耀出來,就是約櫃可以找到安居之處。當我們事奉神,並且看到事工的完成時,我們更應知道,這不是最終的目的;我們的工作成果,要能讓神能居住在我們中間,才是事奉的最終目的。也就是說若我們工作的成果,是彰顯神的榮耀,是可以讓神同時在我們身上工作的,那這樣的事奉,才是神所要的。當聖殿建造這七年中,不少的器皿逐一被製造出來,但這一切都只是讓神的約櫃可以放在聖殿內。一切都只是為了神的榮耀出來,這才是最終的目的。

第5節說到會幕及會幕的一切聖器具都帶上來,這是摩西的會幕中的器皿,但這些器具帶來後,要放在哪裡,聖經就沒有說清楚。因為所羅門建殿時,也是把聖殿所需的一切器皿都重新造過的。例如有金燈臺、金桌子、金碗等(四7-8)。似乎除了約櫃外,其他都是新的器具。這代表這個殿是新約的殿、屬靈的殿,是神要我們在新約時建造的聖殿。然而,舊約會幕中的器具也帶上來,或許是預表這個殿有舊約的原則,但也有新約的樣式。代表新約與舊約是有關連的:新約可以解釋舊約,舊約又可以解釋新約,神的話是不會改變的。神的話不會改變,但會有不斷更新的啟示,讓我們愈來愈明白神的心意。

例如我們讀的聖經,雖然所有啟示都已完成,但每次讀經時,都可以得到不同的亮光及啟示的。聖經永遠是有新的啟示的,隨著我們每年的生命成長,當我們讀同樣的聖經時,神會因著我們生命成長的程度,把更新的啟示給我們的。若我們讀經時,讀來讀去都是一樣的東西,那就表示我們的生命沒有成長,神不能把新的東西啟示給我們,因為我們不能接受故也。因此,舊約與新約是相容的,但新約的啟示,比舊約更多,卻沒有違反神的整個大原則的。我們讀同一本聖經,當我們的靈命不斷成長時,神也會把新的啟示給我們的。若我們讀聖經時,每次都只是以前的亮光,這或許代表我們的靈命沒有長進,神就不能把新的啟示給我們呢!

第10節說到約櫃裡面只有兩塊石版,此外沒有其他東西。那我們要問的是,約櫃裡面不是有三樣東西嗎?那就是亞倫發芽的杖、盛著嗎哪的金罐,和兩塊石版嗎(來九4)?聖經沒有解釋為何只剩下兩塊石版,其他的都不見了。這可能代表新約的約櫃與舊約的不同,新約的約櫃,裡面只有神的話,因為石版代表神的話。而亞倫發芽的杖、及盛著嗎哪的金罐都不見,這代表甚麼呢?亞倫發芽的杖是復活的神跡,而嗎哪的降下,是大自然的神跡。一個是生命的神跡,另一個是生活的神跡。神跡是神的作為,但神的話是神作為的根基;因此,新約時我們注重的是神的話,而不是神跡而已。

同時,神的話就是道,而基督就是道(約一1),因此,石版可以預表道、就是基督。基督是從天降下來的糧食,就是新約的嗎哪。耶穌說,那從天上降下的糧,不是摩西賜給以色列人的,乃是神要從天上降下真糧給他們,那就是耶穌自己(約六32-35)。因此,有耶穌就不必有嗎哪,因為耶穌才是真嗎哪,是從天上賜下的真糧。此外,亞倫發芽的杖,是代表死而復活的神跡,因為杖是已死的樹木,但能發芽就代表死而復活。然而,真正死裡復活的神跡,是耶穌自己。耶穌從死裡復活,就不必有亞倫的杖的神跡,就取代了亞倫的杖之神跡。

因此,新約的約櫃,就只見神的話,也預表只見耶穌,不見一人。當耶穌在變像山上時,本來有先知以利亞及摩西的出現,但當彼得說要為他們蓋三座棚,一座為耶穌、一座為摩西、一座為以利亞後,只見有雲彩遮蓋他們,之後,他們就只見耶穌,不見其他的人(太十七4-8)。這代表新約時,以利亞及摩西都被遮蓋,只見耶穌、不見一人。以利亞與摩西都是舊約中重要的人物,但當耶穌來到時,他們都被耶穌取代了。

當聖殿建造七年完工後,所羅門把所有的長老、利未人、祭司等人集合,一同事奉神,他們獻上祭物(6),他們也唱歌讚美神(12)。所有的祭司,不分班次地全都自潔,一同出來事奉神(11)。分班次是責任式的分配,現在他們不分班次,這就代表心中真實的敬拜,不是按人間的規定,乃是按心靈的願意。這樣的事奉,就不是宗教的事奉,乃是甘心的心靈事奉,是神所悅納的。以前建殿時可以代表工作的事奉,因為建殿需要作工,把聖殿及其所需的器皿建造起來。這時他們的事奉,是生命的事奉,是把自己獻給神(6),也藉著歌唱與神相交(12)。於是神的榮耀就降下來,他們就不能站立供職,因為神的榮光充滿了神的殿(14)。

不能站立供職,是代表我們的事奉,都是神的恩典。同時,也代表我們能夠事奉神,不是我們給神好處,乃是神給我們福氣,讓我們可以以卑微的身份事奉祂。這時因著神的榮耀充滿,我們只看見神的榮耀,就看不見待立事奉的人。我們要看見的,是神的榮耀,而不是人的事奉,這是我們要知道的。

約櫃要放在內殿裡,這是人看不見的。只有祭司一年一次進入至聖所,才可以看見。這代表平時一般人是看不見約櫃的,只能看見聖殿的外表。聖殿本身是宏偉的,但它卻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乃是裡面的約櫃。然而,人看不見約櫃,就容易把人的眼光只看到聖殿的宏偉,卻看不到聖殿中最重要的約櫃,就是神的同在。若以色列人沒有屬靈的眼睛,就只會看聖殿的外表,就只會倚靠聖殿,而不看倚靠神,這就是後來以色列人失敗的原因;我們也會如此嗎?

2024年11月3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 :代上廿八

20241103 dimanche 代上廿八

這一章是說到大衛臨終時,對所有百姓及他的兒子的說話,說明他要立他的兒子接續他作王;同時又讓眾人及他的兒子,知道他要為神建殿的心意,要讓他的兒子把聖殿建造起來。大衛覆述神對他的應許,他本盼望可以為神建殿,但神卻不容他建殿,因為他是戰士,曾殺人流血(3)。然而,神卻在他家中揀選他,揀選他作以色列人的王,直到永遠(4)。並且神又揀選他的兒子所羅門,要建造神的殿(6),因此,大衛就照神的旨意,把這件事說清楚,在眾人面前告訴他兒子(9-10),並交待眾人。讓他的兒子知道這是一個重要的使命,也讓眾人知道這是神的旨意,就要照著去行,而不得懈怠。

大衛的心一直都是以神的事為念的,他想為神建殿,但神卻不讓他建殿;他就為神預備一切建殿所需,因為他知道,神可以讓他的兒子建殿。原來神沒有讓大衛建造一個物質的殿,但大衛卻是建立一個屬靈的殿:就是讓神在他身上作工,讓神可以居住在他的裡面。今天我們新約的信徒,就都要成為神居住的聖殿,但不是我們為神建殿,乃是要讓神可以作工在我們身上,讓神把殿建造在我們身上,這才是新約中神所要的聖殿。

原來大衛是想為神建造一座物質的殿,但神卻不讓大衛建造物質的殿,而是要建造一座屬靈的殿。於是他就讓神在他身上工作,他就順服神,讓神不斷在他身上工作,直到他臨終前,他已預備好一切建殿的材料,準備讓他的兒子建造成功一座物質的殿。原來大衛想為神建殿,神似乎沒有答應他的要求,但真實的情形真是如此嗎?神有更高的旨意,第一是要大衛建一座屬靈的殿,第二是要他兒子建一座物質的殿。還有一個更遠的旨意,就是真正建殿的,不是大衛,也不是所羅門,乃是基督。是基督在我們每人身上,建造完成一座可以讓神居住的聖殿,這才是神的真正旨意。

原來第6節中,神說要揀選他作神的子,神也必作他的父,這句話最初是在十七章13節出現過的,但神這句話是對誰說的呢?若我們看希伯來書一章5節,就知道這句話是對基督說的,不是對任何人或是天使說的。因此,神隱藏的意思,不是要大衛建殿、或是所羅門建殿而已,更是要基督建殿。那就是基督的救贖工作,是基督的救贖工作,就創造我們成為一個新人(弗二10);之後,基督就藉著聖靈,把我們建造成為聖靈可以居住的殿(林前三16)。因此,我們可以說:大衛建造了屬靈的殿、就是新約的殿(預表性的),所羅門建造了物質的殿;惟有基督是真正建造神所要的殿,就是在我們每一個信徒身上建成神的殿。

因此,大衛有一個心思,想為神建殿,而建殿可以在不同的角度上來看,是有很多方面的意思的。大衛不能建造物質的殿,但物質的殿也是重要的,於是他就把這使命交待下去,讓他的兒子可以建成物質的殿。他自己也預備了一切建殿所需的材料,以及殿建成後的運作,都讓他兒子知道。他兒子是接續大衛的建殿工作的人,然而,他不只是接班一個工作,而且他還要接續大衛的心志。原來傳承不只是工作,而更重要的是把心志傳承下去,這就是大衛這裡所要做的事。

今天我們在教會中服事神,或許表面是要做一些事務性的工作,但我們事奉神時,不只是做一些工作,更是要有對的心志。我們要以敬畏神的心,去做成屬神的工作。這就是大衛在這裡,提醒所羅門要堅心遵行神的誡命典章,像今日一樣,那神就必堅立他的國,直到永遠(7)。在這一段中有兩個「直到永遠」,就是神說的直到永遠(4),以及大衛引用神的話說的直到永遠(7)。神說的直到永遠,是神的應許,而這應許是因著基督的降生得以成就;因為是基督坐在大衛的寶座上,這是神的應許,是說到神的國度。

而大衛說的直到永遠,是有條件的:那就是指地上的國,若要永遠堅立,那就要所羅門及其後的君王,都要遵守神的誡命和典章,然後神的應許才可以成就。原來人是軟弱的,常是不能遵守神的誡命及典章的,然而人不能成就的事,神就親自用祂的兒子來成就祂的應許,這是神的恩典及慈愛所促成的。可惜大衛其後的諸王,不是人人都可以遵守神的誡命及典章的,於是最終國家還是滅亡,被擄到外邦去。

大衛所設計的樣式,是與摩西山上的樣式不同的,但大衛的樣式,也是神親自用手畫出來,啟示給他的(19)。因此,現在有兩個樣式,一是摩西的樣式,二是大衛的樣式。摩西的樣式,代表舊約的樣式,是會幕的樣式;而大衛的樣式,是代表新約的樣式,與舊約的樣式是有不同的。然而,雖然不同,但還是依舊約的原則而成的樣式。這就是新約是成全舊約的,但卻沒有廢去舊約的律法;因為新約加入基督的工作,那就與舊約不同。基督來了不是要廢掉律法和先知,乃是要成全(太五17),這就是大衛的樣式所代表的。

大衛聖殿的內容,除了之前廿五章所說的增加詩班的事奉外,這裡我們看見聖殿的內容,也是與摩西的樣式不同的。大衛的樣式中,有多個金燈臺及銀燈臺的(15,原文是多數),這與舊約是不同的。第一,多了銀燈臺的出現,第二,金燈臺不只一個,而且是多個。舊約的金燈臺,是代表以色列國,因此,只有一個。新約的金燈臺,是代表教會,而每個教會都是獨立的,因此,就不只一個,而是多個。舊約時還沒有基督的救贖,因此,就沒有銀燈臺的出現。新約時因為基督已完成祂的救贖工作,因此,就有銀燈臺,代表每一個得救的人。因為聖經中的銀,是代表救贖之意。

還有一點,這裡的金燈臺、銀燈臺、及其他的器皿,都沒有尺寸的規定;但卻有重量的界定、分兩的限制(14-18)。這代表甚麼呢?代表新約時不是外表的大小,乃是內心的重量。我們對神的心意,是用重量來量度的,不是用尺寸來量度的。

摩西不能進入神所應許的迦南美地,他的工作及使命,是由下一代的約書亞承擔及完成;同樣地,大衛不能建造聖殿,他的工作也是由下一代的所羅門承擔及完成。摩西怎樣叫約書亞剛強壯膽(書一9),照樣大衛也同樣叫所羅門剛強壯膽(20);這種對照,是很巧妙的。聖經的安排,都是奇妙的,是有對偶性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