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9月15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撒下十七1-14

 

20240915 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 dimanche 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 十七1-14

亞希多弗這時是主動獻計,希望可以由他率領一萬二千人,晚上就動身去追趕大衛,趁他不防備時追上他,把他殺了;而且是單殺他一人,這時眾人就都歸押沙龍(1-3)。亞希多弗為何要馬上獻計呢?第一,應是因為押沙龍聽了他上次的獻計,並且照著去行(十六21-22);他就有點自鳴得意,就繼續獻計,希望得到新王的寵愛。第二,事實上整個環境而言,確是應趁大衛倉促逃難,還沒有定下心來之時,去攻擊他是對的。同時,他的計謀中只是殺一人,又不必押沙龍出陣,這至少有兩個好處:一是死傷不多,若能殺死大衛,擒賊先擒王,那是對的。二是押沙龍不必上陣,即使這次的計劃失敗,下次押沙龍仍可以再出陣作戰,仍是有本錢可以再贏。因此,他的這個計謀,其實是不錯的,怪不得押沙龍和以色列的眾長老都看這事為美(4)。同時,不只押沙龍和眾長老都認為美,聖經也說這是一個好計謀呢(14)

然而,明顯是神要阻擋這個計謀的發生,因為只要神插手,人的計謀即使是好的,也不會得逞的。神如何插手呢?本來押沙龍及眾長老都已經贊成,若以民主的觀念來看,就應可以馬上執行的。然而,神卻在這時讓押沙龍出來一個念頭,就是再把戶篩召來,聽聽他的計謀(5)。本來連押沙龍自己都同意亞希多弗的計謀的,為何突然又加入戶篩,聽他的說話呢?這代表人間的計謀,不是真理,不是十拿九穩的;於是人間的方法,是多聽聽意見,最終才決定選取一個。

因此,本來已經覺得不錯的一個意見出來後,為何還要再聽另一人的意見呢?第一,這可以看出是明顯地神要插手,破壞亞希多弗的意見。這時,就不管人的意見是好是壞,只要神出手攔阻,那再好的意見,也是不能行的。也就是說,人間的意見,無論如何,都比不上神的計劃的。我們費力收集了人間的意見,人間的方法,但更重要的不是人間的方法,乃是神的路是如何,這才是我們要注意的。

第二,人心是不安定的,雖然大家都已贊成亞希多弗的意見是好的,但似乎人還是會有疑問的;因為人間的意見,常常是有一正作用,就會有一副作用的。人若走在人的路中時,是不會有絕對安全感的。因為世界出來的意見,取決的重點只是合理不合理而已;合理的意見,就是世界認為的道理,但道理不是真理,惟有在神那裡,才有真理的。因此,人不懂得尋求神的旨意,只是尋求人的旨意時,無論道理是否合理,人心都是不安全的。押沙龍只會尋求人間的道理,他不會求問神去得到真理,那人間的道理,是不會使人心安的。

當押沙龍主動問戶篩時,戶篩聽了亞希多弗的說話後(6),他怎樣說呢?他可能分析一下亞希多弗的計謀,知道他的重點是趁著大衛忙亂時的偷襲,如此對大衛是危險的。因此,他的計謀的重點,是拖延時間,讓大衛可以有歇息的機會。那他應如何應對,以使押沙龍接受他的計謀呢?第一,他強調大衛的武力,即是針對亞希多弗的「只殺一人」而言,是不可行的。因為大衛是個戰士,跟隨他的人都是勇士(10),要殺大衛是難的,是不可行的。第二,他要拖延時間,但要讓押沙龍信服,就必須把一個更容易擊敗大衛的方法提出來;那就是召集所有以色列的人,由押沙龍率領到戰場去,如此才會有勝利的可能(11)。這一點是既可以拖延時間,又可以讓押沙龍覺得,全以色列人都出去,比亞希多弗的一萬二千人好得多的(1)。然而,這一點是要押沙龍親自出征,就會暗藏押沙龍有可能死亡的危險;但也讓押沙龍覺得他可以作軍隊的領袖,是作王的威風呢!

到底是哪一個計謀好呢?在世上我們常常也會碰到決擇的時候,我們聽了不少的意見,有時會覺得公說公有理、婆說婆有理,是很難決定取捨的。原來世間的道理,本來就不是真理,每一個計劃,或許有它的道理及優點,但也會有它的缺點的。世上的道理,是沒有完全的,因為世上的道理,都不是真理,惟有出於神的話,那才是真理。因此,要決定哪一個是對是錯、是好是壞,在人是難的。若人不會尋求神的旨意,只是尋求世上的道理,那是不會有真理的。我們要的不是道理,乃是真理,世上的道理及計劃,若沒有神的認可,全都是行不通的。因此,雖然在這裡聖經說亞希多弗的計謀是良謀(14);但因著神插手不讓它出來,那良謀還是行不通的呢!因為它不是真理。

那戶篩的計謀是良謀嗎?聖經沒有說他的計謀是好是壞,但更重要的是神的計劃如何,那才是真正的良謀呢!若神要大衛仍然作王的話,那一切與這計劃相反的其他計謀,都是失敗的。因此,問題不是誰的計謀好、誰的計謀不好;乃是神的旨意如何,那才是最重要的。

因此,當我們讀到這兩人的計謀後,或許我們覺得既然押沙龍採取戶篩的計謀,那一定是他的計謀較好的。我們都是從好壞的角度去看事,但更重要的看事角度,是要從神的角度去看,那才能找到真理的。世上一切的道理,都不是真理,只有神出來的旨意,那才是真理來的。人不知道那一條計謀是好的,因為兩者都有道理,是沒有定論的。世上的東西都是如此,我們要學習的,是尋找神的旨意,不是尋找人間的道理;人間的道理,是不容易取捨的。若基督徒學不會凡事求問神,只是按人間的方法去尋找道理,那是找不到真理的。押沙龍不會問神,只會問人,即使人間最聰明的,也不會得到最正確的解答的。

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押沙龍採用了戶篩的計謀,那我們就會以為戶篩的計謀應是更勝一籌,是這樣嗎?不是因為戶篩的計謀更勝一籌,乃是因為神在戶篩的計劃中,利用這計劃去完成神的計劃,才顯出戶篩的計劃更好。然而,我們要問的是,若押沙龍採取了亞希多弗的計劃,是否神就不能作工呢?不是的,真正的計劃,不是亞希多弗的計劃,也不是戶篩的計劃,乃是神的計劃。無論是誰的計劃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神都可以在任何人的計劃中,成就祂的旨意,這才是最重要的一個重點。


2024年9月8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撒下十四1-20

20240908 dimanche 撒下十四1-20

大衛沒有處理押沙龍的逃亡,他一樣是等待時間的過去,現在他的情感上已經得了安慰(十三39),但他仍是沒法見押沙龍的面。因此,約押知道大衛的心情,就設法去幫助他,讓他可以再見到押沙龍也。約押想的方法,目的是緩解大衛的心情,但卻不是用來解決罪的問題。現在真正的問題,不是大衛的情緒是否得以緩解的問題,而是如何在公義及慈愛上,可以解決押沙龍的罪的問題。因為約押及婦人的重點,只是想法讓押沙龍可以回來,而不是解決他的罪的問題。

大衛為何沒有辦法見押沙龍呢?原因是他沒有處理押沙龍的罪,他只是讓時間過去,希望藉著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而已。但把罪擱置而沒有作為,即使時間過去,也是不能解決問題的。押沙龍的問題,不是沒法解決的,只是大衛不願意用公義的方法,去處理他的罪,於是大衛就無法再用慈愛之法,再讓押沙龍回來。原來一個人犯罪後,若要得到愛的話,必須先處理他的罪,若他的罪是無法赦免的話,那就不能有完全的愛的。

大衛如何處理押沙龍的罪呢?他讓押沙龍逃亡,不能回來,就是用這種消極的方法,去對付罪。這種方法代表甚麼呢?代表有一點點的公義,但不是完全的公義,大衛用不讓他回來的方法,來懲罰他,似乎是公義,但卻只是把慈愛減少一點而已。他應該做的,第一步是處理他的罪,然後才可以施以慈愛對待他的。因為真正的愛,是百分之百的公義加上百分之百的慈愛,而大衛用的方法,只是把慈愛減少一點,就以為這是公義。他沒有處理他的罪,於是就如上次對暗嫩的不作為一樣,罪會愈來愈多的。上次就是暗嫩犯了姦淫罪,但大衛同樣置之不理,只是用時間來拖延;結果時間久了,不只不能減輕罪的存在,而且還增加仇恨的出來,使殺人罪接著出來。因為大衛沒有處理暗嫩的姦淫罪,以為時間可以沖淡這罪,結果時間不只不能沖淡這罪,反而增加另一個罪的出來;而這個新增的罪,比姦淫罪更可怕呢!

現在同樣的問題出來了,那是甚麼呢?就是押沙龍犯了殺人罪,但大衛同樣沒有以公義之法處理,只是以時間的過去(十三38),希望沖淡罪惡,結果是同樣的問題:罪惡不會因時間沖淡,就自然會化解消失的。罪惡只會因時間的過去,而逐漸增加的。約押現在用的方法,只是想消除大衛對押沙龍的思念,這只是治標不是治本的方法,因為真正的問題沒有解決,那罪惡是不會被遮蓋或是消失的。這就是造成日後押沙龍叛變的原因。

約押用的方法,就是讓一個婦人來到大衛面前,告訴他一個難的問題,就是她兩個兒子打架,一個死了,另一個被她的親屬追討血債(6-7)。若婦人這個惟一生存的兒子,被追討殺人罪而要治死,那婦人就沒有兒子,是更加悲慘的。這是一個難解的問題,因為要解決這問題,就是公義與慈愛如何可以取得平衡的問題。母親對兒子是用慈愛的方法,要保留兒子的性命;但其他親屬是要用公義的方法,要治死兒子的性命的。這兩個方法是不能並存的,這確是一個難處,因為婦人再沒有兒子,也不可能再生兒子的。

婦人的故事(應是虛構的),與大衛的情形稍有不同,婦人只有兩個兒子,但大衛卻有很多兒子,是不必害怕無後的。婦人的問題幾乎是無解的,因為在人而言,不能兼顧公義與慈愛。一方面有人要以慈愛待之,另一方樣又有人要以公義待之,沒有找到既公義又慈愛的方法,那就是無解的。因為人不能把愛減少一點,以為就是公義;無論公義及慈愛,都是要百分之百的。但大衛處理這婦人問題的方法,只是以慈愛而已,完全不顧到公義的(11)。這是大衛一向處事的方針,是不完全的處理方法。因為在人而言,要不就是完全公義,要不就是完全的慈愛,不可能又有百分之百的慈愛,又有百分之百的公義的。

原來神對我們的犯罪,也就等同公義與慈愛的掙扎:若把人滅絕,那是完全的公義;但神又不忍心把人滅絕,因為這是與祂的慈愛相拒的。神又不能如大衛一樣,不管公義的問題,而只把慈愛給予人(11)。神為了滿足祂的公義,只有一個辦法,就只能把祂的兒子賜給人,代著人贖罪,滿足神的公義後,再把慈愛加給人。這樣的做法,神既有百分百之公義出來,又可以有百分百的慈愛加給人。這就不如大衛一樣,只把慈愛減少一點,如此既不是公義,也不是慈愛,這是人的無奈方法,是不對的處理方法的。大衛若不能用百分百的公義對押沙龍,他就不能再用百分百的慈愛對他。這就是日後押沙龍回來後,由於他的罪沒有解決;大衛就不能再把完全的愛對待押沙龍,就造成日後押沙龍的造反,是很悲慘的。


2024年9月1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撒下十章

 20240901          dimanche         撒下十

這一章是說到兩場的戰爭,就是對南部的亞捫人、以及對北部的亞蘭人的戰爭。這些戰爭是如何引起的呢?不是由壞事引起的,乃是由好事引起的;是因為亞捫人的王拿轄死了,他兒子哈嫩接續他作王。大衛為了表示對哈嫩表示恩待,以報答他父親拿轄曾經對大衛的恩待,就派臣僕去安慰他(1-2)。這是大衛對亞捫人的好意,以表達他對前王拿轄的愛。然而,這好意卻得不到好報,因為亞捫王的眾領袖不覺得大衛是好意,反而認為是大衛窺探他們的虛實,因而就把大衛派來的使臣羞辱一番:把他們的鬍鬚剃去一半,又把他們的外袍割去半截,才放他們走(4)

亞捫人為何這樣做呢?因為大衛雖然有愛,但他的好意及愛,卻不是這個世界慣常有的,就不會接受。世界是沒有愛的,尤其是國與國之間,都是互相猜忌為多的。他們不明白大衛的愛,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,就把大衛的好意變為惡意。不但羞辱了大衛差來的使者,而且更進一步,他們又第二次猜測大衛一定會憎惡他們,就準備先下手為強,不只招聚自己的軍兵,而且還招募伯利合及其他的亞蘭人、瑪迦王、陀伯人等人作救兵(6),要一同攻打大衛呢!

本來大衛對亞捫人應是友善的,我們看到第八章的爭戰時,沒有看到大衛主動對亞捫人爭戰的描述,其中雖然有從亞捫得到的擄物(12),但似乎不一定是直接從打仗得回來的。同時,這次亞捫人攻擊大衛,我們也看不到大衛親自出手,只是派約押率領軍隊去迎戰(9)。大衛只在後來亞蘭人攻擊他時,才親自率領軍隊迎戰的(17)。從這些小動作來看,我們判斷大衛對亞捫人是沒有惡意的,而且雖然亞捫人主動要打大衛,大衛也儘量避免親自迎戰的。

從這些跡象來看,我們看見這場戰爭的爆發,不是出於直接的仇恨,乃是出於誤會及猜疑。一個出於善意的舉動,卻帶來殘酷的戰爭,而且不只一場不只一地,是由南部延伸到北部的戰爭呢!為何會這樣呢?若簡單來說,就是由於大衛的愛,引起了別人的懷疑及不安,把好事變成壞事,以為大衛來窺探他們。然而,當他們羞辱了大衛的使臣後,大衛沒有說要攻打亞捫人、或是用何法報復亞捫人;後續的思維及動作,也是由亞捫人的猜測而出來的。

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到,原來這個世界是沒有愛的,眾人都是以猜疑對方行惡而出發的。因為眾人都是罪人,於是就不會覺得這世界會有免費的愛,只覺得一切的愛,都是有條件的。然而神的愛是無條件的,而且是捨己的;於是這個世界就不明白這種愛,也不覺得這種愛會存在的。從這件事來看,我們就知道,原來壞事不一定是從壞事出來的,好事也可以出來壞事的;原因不是事的問題,而是人的問題。因為人心中存的是惡念,於是人就不能接受屬神的人的愛,會把屬神的人之愛,變成是謀略的一種的。當您給人真愛時,別人或許以為您在圖謀些甚麼的呢!這就如在第九章時,當大衛想恩待掃羅的後裔時,洗巴不把掃羅的所有後裔都說出來,只說出一個而已(3);因為洗巴應是以為大衛或許有甚麼陰謀,要殺害掃羅的後裔,而不敢把其他人說出。但掃羅的後裔,原來不只剩下一人而已,是剩下多人的(廿一6-9)

當我們願意把捨己的愛作出來時,另一方面這世界又不是完全懂得這種愛,不一定會接納您的愛,甚至可能會產生誤會時;那我們還要如此作嗎?這世界是沒有愛的,而屬神的人是應該要把神的愛彰顯出來的,因為這是神給我們的使命,也是神捨命愛世人的榜樣。因此,當我們要把愛發出時,由於世人不一定明白這種愛,我們就應求神給我們智慧:除了發出愛外,還要思想如何可以消除誤會,這就需要智慧的去做。因此,除了愛外,還需要加上智慧,而智慧是從神來的;因此,我們還要加上神的幫助,才可以不只能發出愛,而且還要讓對方能接受到這愛帶來的好處。

人因著人的罪性,是可以把好事變壞事的;但是否這樣,我們就不把愛帶給世人呢?這確是我們會有存疑的地方。俗語有謂好人難做,這或許也是指因著被施與愛的人,因為不覺得施愛者真有愛,因此就會產生很多附加的問題。這就是大衛這次所做的,因著人的罪性、亞捫人不相信世上有愛,因而產生了戰爭的爆發呢!同時,不只是牽涉到亞捫人,後續還牽涉到北部的亞蘭人呢!

人的誤會竟然可以大到一定要用戰爭解決的嗎?一個好事出來,由於人的誤會,卻不斷把之變成愈來愈大的事,到了最後,竟然要大動干戈、兵戎相見的呢!亞捫人要動用干戈,想解決甚麼問題呢?大衛與亞捫人並不存在要解決的問題,所有問題都是亞捫人自己憑空想出來的,他們的想法全都是錯的。第一個錯是以為大衛派人來,是不懷好意、要窺探他們(3);第二個錯是以為大衛會憎恨他們(6);第三個錯或許以為大衛會攻打他們,就要先下手為強。然而,這些猜測全都是錯的。因此,原來戰爭不是解決問題,而是產生更多的問題,是不必要的舉動;然而這些不必要的戰爭,卻不斷在人類歷史上發生呢!

亞捫人由於誤會引起的戰爭,不只把他們捲入戰爭的漩渦,還把本來是沒有關係的亞蘭人,也捲入了這個不必要的漩渦中呢!而結果是讓亞蘭人死了不少的人(18),這不是一場大的悲劇嗎?今天我們在教會中,是否也會因著一個小小的誤會,用自己不對的心,去猜測別人的好意,就引起心中的恨、心中無形的戰爭呢!而這些無形的戰爭,比有形的戰爭或許更可怕,死的人或許更多呢!這不是屬世的死亡,乃是屬靈的死亡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