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20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詩四十篇

20250720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 dimanche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 詩四十

這一首也是大衛的詩,前面3節是說到他過往的經歷,就是蒙神搭救他的經歷(2)。這經歷是印象深刻,不會忘記的;而當他經歷過神的拯救後,他所唱的歌就是新歌(3)。這時他是從心中唱出來的,而不只是從口中唱出來的。原來甚麼是新歌呢?就是經歷過神的拯救後,經歷過十字架的道路,從死裡復生後,從心中唱出來的歌,那就是新歌。新歌不是歌詞的問題,不是新的歌詞就叫新歌,乃是從心中感受到神的大恩後,所唱出來的歌,就是新歌。

這就告訴我們,當我們在教會或在家中唱歌的時候,若只是口中跟著唱,而心中是沒有特別感受的,那就不叫做唱新歌。我們若經歷過神的恩典,之後所唱出來的歌,一定是從心中唱出來的,那即使歌詞是舊的,還是一首頌讚神的新歌。

大衛這時是在甚麼的環境中呢?他從1-11節所說的,全都是描寫神與他的關係,都是把眼目放在神的身上;好像不管外面的環境如何,他就是來到神的面前,唱歌讚美祂(3),並且也向人述說神公義的福音(9)。因此,在1-11節中,我們看的大衛,他好像是與世隔絕的人,他是活在另一個世界中的人。他只顧與神說話,好像其他的事是與他無關的。當進入到12節後,我們才知道,原來他是被無數的禍患圍繞著的,同時,他的罪孽也是多的。除此之外,原來外面的環境,還有尋索他命的人,以及喜悅他遭害的人呢(14)

外面的不好環境,至少可以分為兩類:一類是大衛果然被敵人追趕,例如被掃羅追殺,這是殺身體的禍患。另一類外面雖然沒有明顯的禍患,但只要我們活在這世界中,只要我們走在神的道路中,世界是不容得我們的。這世界是充滿罪惡的,一不小心,就會陷入另類的危險中,那不是殺身體的禍患,乃是殺靈魂的災禍呢!也就是說,即使在世界中沒有看到即時的危險,但只要活在世界中,那就是一個罪惡的環境,本身的環境就是危險的。我們不只是要防止身體的受害,更要防止屬靈生命的受損,後者的傷害是更大的。

原來一個屬神的人,他面臨的環境是惡劣的,大衛就是在這種環境下生存的人。他只有一件事要做,就是時時親近神,永遠把自己交在神的手中,並且不斷與神交往,這是他經常要做的事。本詩中13-17節,是詩篇中經常出現的經節,例如詩七十篇整篇就與這裡的13-17節相若,同時,在詩卅五4,21,26-27及詩七十一12-13節,都有同樣的話出現。原來這5節聖經,是說到有兩種人:一種是不認識神的人,他們因為不認識神,還會攻擊屬神的人(13-15)。另一種是尋求耶和華的人,他們是尊神為大的人,是包括大衛在內的人(16-17)

大衛知道外面的處境是險惡的,因此,他是一直以神為他的避難所的人。我們今天也是一樣,雖然外面似乎沒有逼迫,但另一種危險就是世界的同化;而這種世界的同化,是更危險的逼害。因為它不是殺身體的禍害,而是殺靈魂的傷害。不少的基督徒,沒有留意世界的可怕,沒有常常與神交談,就容易被世界侵入,走在世界的路中。走在世界的路中,並不覺得危險,反而是覺得舒服的。然而,走世界的路的人,就如溫水煮青蛙一樣,不知不覺就陷入不能脫身的危險中。這個危險是不易察覺的,因為世界是以笑臉迎人,使人不會覺得危險的。

大衛的詩篇中,我們發現一個特點,就是他一直是親近神的人。外面的環境,常常是險惡的,但他處理的方法,就是更加親近神。他常常是不看外面的環境,只看他與神的關係的,這是最聰明的方法,可惜我們是不會這樣做的。大衛是經常遭遇苦難的,這就促使他懂得不斷的親近神;而我們因著沒有活在逼迫中,就缺少這種認知。因此,順境反而容易使人鬆懈,而逆境反而幫助我們靈命成長。

大衛對神的認識,不是宗教的認識,乃是生命的認識。從他可以唱新歌,就知道他是有生命的經歷的,他對神的認識,不是知識上、理論上的,乃是在生命上經歷過的。他說了一些話,就是祭物和禮物祢不喜悅,祢已經開通我的耳朵;燔祭和贖罪祭,非祢所要(6)。這句話是甚麼意思呢?大衛不是活在舊約時代嗎?燔祭和贖罪祭,不是神設立的嗎?在舊約時,人都是以守律法得到神喜悅的,為何大衛敢說這些話呢?而這些話,到耶穌來到世間時,也說了同樣的話(來十5-6),如此就印證了大衛所說的,表示大衛所說的話是對的,是經耶穌印證的。

大衛活在舊約律法時代,但他卻不是被律法所捆綁,乃是靈活地使用律法。他知道律法只能管人的外表,不能管人的內心。而大衛所注重的,乃是他與神的生命關係,他所注重的,乃是內心的敬拜,生命的敬拜,而不是宗教的敬拜。原來同樣讀聖經、讀律法,能否真正明白神的心意,不是容易的。因為若只是以字面解釋,那獻上燔祭及贖罪就是神所要求的,那不是獻上就好嗎?但大衛不只是從字面解釋,而且是蒙神開通他的耳朵(6),他就真正明白神頒布律法的真意。今天我們讀聖經時,若沒有聖靈的啟示,我們也只是從字面去看神的心意,而不能真正解讀神更深的心意的。

那這樣說來,大衛是沒有律法嗎?大衛說:祢的律法常在我的心裡;他是樂意遵行神的旨意的(8)。原來大衛不是沒有律法,他有的律法,是更高的層次,是從心中守神的律法的。他明白神頌布律法的深意,就按新約的方法去守律法;他所說的話,是被耶穌印證的,表示他確是深深明白神心意的人。一個能常與神交談,與神親近的人,他就不是表面的認識神,乃是深深的認識神,這是因為他得到神更深的啟示,才可以如此的。

大衛在這詩中加上一句,他說:我的罪孽追上了我,使我不能昂首;這罪孽比我的頭髮還多,我就心寒膽戰(12)。這一句話說出來,代表甚麼呢?大衛有這麼多的罪嗎?我們覺得我們都沒有他這麼多的罪,這樣的人,怎可以還要親近神呢?原來當一個人愈親近神時,他就愈會發現自己的罪是多的;因為惟有我們在神的光中,才可以看到光(卅六9)。一般而言,我們對自己的罪是遲鈍的,是不敏感的;然而一個親近神的人,才會突然發現自己是滿身污穢的。因此,大衛說這句話,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不是代表他的罪比我們多,乃是代表他與神更親近。因為與神的親近,比我們與神更親近,因此他在神的光照中,就看到他真實的本相。我們每個人都是滿身罪孽的,問題只是我們看見或是看不見而已。看不見的原因,是我們不常親近神,就覺得自己是清潔的;惟有常在神裡面的人,才知道自己是充滿罪孽的。

此外,當我們愈來愈親近神,當我們有了神更豐富的生命時,我們就不會犯罪,這就是約翰所說的:凡從神生的,就不犯罪的光景(約壹 三9;五18),這是有神豐富生命的人,就會有如此的表現。

大衛除了與神親近外,當他與神愈親近時,他就愈有福音的負擔,因此,他是不禁止他的嘴唇傳揚神公義的福音的(9)。同時,他的傳福音,不是理論的,不是只有說話的;乃是加上生命的見證的。今天我們傳福音,一般只是用言語,那是不夠的,若要達到福音的果效,必須加上生命的見證、生命的經歷的。我們不只要用言語傳福音,更要用生命傳福音,這就要我們傳福音的人,都要有好的生命見證,然後才會有更好的果效的。



 

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詩卅五1-18

 20250713            dimanche             詩卅五1-18

這首詩是大衛的祈禱,大衛是受到一些惡人的攻擊,他就呼求神,求神站在他的一邊(1),與他一同面對敵人。因為大衛知道自己沒有能力對付惡人,於是他就求神幫助他(2)。大衛為何可以這麼大膽地說:與我相爭的,求祢與他們相爭;與我作戰的,求祢與他們作戰呢(1)?這樣的說話,就等同他與神是同心的,是合一的,是站在同一陣線的。怎樣的人,才可以有這樣的禱告呢?

第一,他是一個行在神的道路中的人,因為他凡事是以神為主,一切大小的事都以神的話為指引,他就是一個與神同行的人。當大衛求神站在他一邊時,他自己是先站在神的一邊,是一個與神同行、與神同心的人,才可以如此求的。今天我們是一個怎樣的人呢?每一個基督徒,都是有神的人,然而,不只是有神,而且還要與神同行、與神同心,這才是正常的基督徒呢!大衛因為與神的關係是密切的,他是一個行在神的話語中、以神為首的人;他就可以求神站在他的一邊,因為他與神是同心同行的人。

當約書亞面臨與耶利哥城的爭戰時,有神的使者拿刀在他對面站立,約書亞就問這人是站在他一邊、還是站在敵人一邊。這人回答說他是來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的,約書亞就俯伏敬拜,請他吩咐約書亞該做的事(書五13-14)。當約書亞站在這位使者的身邊時,使者也就站在他一邊;是約書亞先站在神的一邊,神才會站在他一邊的。同樣地大衛也是這樣,他是一直站在神一邊的人,因此,他才可以如此祈求,因為他與神是同心同行的人,我們可以如此嗎?

第二,他是無辜的人,敵人是無故攻擊他的:他們無故的為大衛暗設網羅,無故的挖坑要害他的性命(7),又無理的與大衛為仇(19)。甚麼是無故與無理呢?這代表不是大衛的問題,大衛是無辜的。一個走在神的道路中的人,是不受世人所歡迎的;他們會無故無理的攻擊屬神的人,只因為他們不與世人走一樣的路。大衛能說出他們的無故及無理,代表大衛是先檢討自己的罪,是否行在不對的路上,是否有得罪神、得罪人的地方。而當他檢討自己後,知道自己不是因罪而被人攻擊時,他是站在真理的一邊時;他就可以求神幫助他,與他站在一起對付敵人。

大衛知道,真正的敵人只有一個,那就是撒但自己;這些人之所以攻擊自己的原因,不是因為大衛做錯事,乃是因為大衛行在神的道路中,於是撒但就不甘心,就要把大衛打倒。所有無故無理攻擊大衛的人,若不是因為大衛的罪而攻擊他,都是出於撒但的。原來撒但攻擊屬神的人,不是因為他行惡(行惡固然可以攻擊),而是因為他行義呢!這時,大衛如何應付呢?他自己不是撒但的對手,他就求神站在他一邊,與他一同面對撒但的攻擊。對撒但而言,是只有以公義對待他,因此,大衛就可以求神與撒但作戰。

第三,大衛對撒但是不必同情的,但對被撒但利用的人,大衛仍是對他們有愛的。因此,對那些攻擊大衛的人,大衛不是以惡報惡,乃是以善勝惡的。敵人是以惡報善,使大衛孤苦無依(12),但大衛卻是相反的,他是以善勝惡的。對這些攻擊大衛的人,他們有病的時候,大衛就穿上麻衣,禁食刻苦己心,不住為他們禱告呢(13)!他對攻擊他的人,就如自己的朋友兄弟,自己的母親一樣(14)。這表示大衛雖然責備罪惡,求神對付罪惡,但他對犯罪的人,仍是以愛相待的。

今天我們對攻擊我們的人,或是對犯罪的人,應如何對待他們呢?對罪是要責備的,但對罪人仍是要愛他們,希望用愛心可以挽回他們,免得他們沉淪在罪中。若我們要責備罪人時,是用一個慈愛的心說出責備的話的。對被撒但利用的人,我們除了責備罪外,還要愛這個人,用愛心把他們挽回過來。但對撒但的話,就只用公義去對待他就好。因著大衛有一個愛人的心,他就可以求神站在他一邊,與大衛一同面對仇敵的攻擊。嚴厲的話是從慈愛的心出來的,對人是要用愛,但對付罪則只能用公義,這種平衡的智慧,是需要求神給我們的。

在這篇禱告詞中,大衛有時是用「求」字(1-3,17,19,23-24),有時是用「願」字來求神的(4-6,8,26-27);這有甚麼分別呢?求是讓神作主,是不清楚神是否要答應時,就用祈求;願則是有把握,知道我們站在神的一邊時,而且是合神的心願時,我們就直接用願來祈求,這時比較知道神會出手,也會聽我們的禱告的。當我們能多知道神的心意,更能與神同心時,我們的禱告,是會更多用「願」來求的。主教導我們的禱告文中,也有用願及用求的;用願是知道神的旨意,按神的旨意而求(太六9-10),是知道神要做的事、是為了神的榮耀而求的。之後,耶穌要我們有三個祈求(雖沒有用求字,但這明顯就是用求的語氣),就是為我們所需要的祈求(太六11-13)。因此,願是為神的榮耀而求,而求則為人的需要而求。大衛的禱告有時用願、有時用求,表示他知道神的心意,哪些是神要做的,是合神旨意的,就用願;哪些是自己需要的,就用求。當然,有時這是有分別的,有時又會連在一起,是有相關的。一個與神同行同心的人,是會知道如何用求及用願來祈求神的。

大衛這個禱告,有願有求,也代表這是一個為神的榮耀而祈求,以及為人的需要而祈求的禱告。原來這個禱告是為神、也是為人的禱告呢!我們是否知道,禱告不只是為我們的需要,也要為神的需要而求呢?耶穌教導我們的禱告,就是要先為神的需要禱告(太六9-10),再為自己的需要禱告(太六11-13)。這也是我們禱告時要學習的功課,多想到神的榮耀,多以神的榮耀為目標而禱告,這是我們應該有的禱告。

在這首詩中,大衛對外面的難處沒有埋怨,他除了祈求外,還加上讚美感謝呢(9-10,18,28)!這時事情還沒有完全成就時,大衛就可以感恩、就可以讚美,這就是從信心出來的禱告,是按著神的心意而發出的禱告,所自然出來的感恩讚美。我們一般是在禱告蒙應允時,才懂得感謝的;但大衛可以在禱告未有結果前,就可以讚美,因為他是有信心的,是與神同心的。我們可以如此嗎?因此大衛的禱告,不只是有愛心,也顯出他對神的信心,是我們要學習的榜樣。



2025年7月6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詩廿八

20250706             dimanche              詩廿八

這一首詩也是大衛的詩,若與前面兩首詩作比較,三首詩都有不同的背景,都是教導我們如何處在不同的環境中的詩。詩廿六篇是說到大衛遭遇冤屈時的禱告,是告訴我們大衛如何整理冤屈的方法。詩廿七篇則說到大衛遭遇性命交關、遭遇危險時的禱告,是教導我們如何在危急時的處理方法。那詩篇廿八篇的背景又是如何呢?我們在這裡所看到的,第一不是受冤屈之背景,第二也不是性命危急時的背景,乃是一個罪惡的背景(3)。也就是說,這詩既沒有說到被冤枉,也沒有說到性命危急,乃是一個普通的環境。

甚麼是普通的環境呢?普通的環境,就是世界的環境、就是罪惡充滿的環境,是世界所擁有的環境。這時似乎是無風無浪,沒有受冤屈,也沒有性命的危險,是一個平靜的環境。然而所謂平靜的環境,卻並不是無害的,乃是一個罪惡的環境(3-5)。原來這個世界雖然或許無風無浪,或許沒有人逼迫我們,也沒有遭到性命的威脅;當我們以為是安全的環境時,它卻是一個危機四伏的環境呢!雖然目前似乎平靜,但由於這世界是充滿罪惡的,因此,我們處於這樣的一個環境中,是要作預防的工作的。

耶穌向天父禱告時,曾說到一句話,就是「我不求祢叫他們離開世界,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(約十七15)」。原來我們所處的世界,是一個被惡者盤踞的地方,雖然暫時無風無浪,但不代表它是安全的;這就是這首詩寫作時的背景。那大衛如何應付這樣的環境呢?

雖然目前似乎沒有危險,也沒有逼迫,但因為這世界是有罪人、也有罪惡的存在,大衛就要預防不要被罪惡侵蝕;那大衛怎樣做呢?他的方法就是與神相交,就是親近神,讓神成為他的居所。若第廿七篇是大衛在危急時、他要找避難所,那這一篇是大衛在平時就建立好一個安全的居所;如此他就可以應付一切不同的環境。無論是順境、或是逆境,他都是居住在神的殿中,是與神同在的。如此他的居所就是他的避難所,可以應付一切突然發生的變化的。

今天我們處的環境,或許是沒有逼迫的存在,我們不覺得有即時的危險,於是我們就不覺得要找避難所。然而,我們要知道的是這世界是不會有好環境的:雖然表面或許是平靜,或許沒有逼迫;但因為世界的背後是撒但掌權,若我們不學會平時就與神親近,我們是不能得勝撒但的。因為撒但的攻擊是隨時會出現的,我們若不倚靠神,是沒有辦法可以戰勝撒但的。

同時,世界表面的繁華、表現的五光十色又是另一種誘惑,若我們不是與神同行的人,是很難勝得過這種隱藏的危險的。就如但以理時代一樣,當尼布甲尼撒提供他三年的美食時,這不是很好的環境嗎?若不是與神親近的人,就會欣然接受,沒有考慮到其中的屬靈危機的。然而但以理卻不接受這樣的引誘,他知道這是從撒但來的引誘,就斷然拒絕(但一8);我們可以如此嗎?

因此,這篇詩是教導我們如何應付世界的罪惡,如何可以勝過隱藏的撒但挑戰;方法就是與神相交,不斷地與神親近,住在神的殿中。這就是與神同在、與神同行及與神同心的操練,就是讓神進入我們的生活中,如此才是處於這罪惡環境中、我們要做的事。可惜的是在安逸的環境中,我們察覺不到隱藏的危險,也看不到撒但的作為,於是我們就會走在自己的道路中,不懂得操練與神同行的功課,就容易在世界的引誘中跌倒,這是很可惜的。

大衛是如何與神相交的呢?他是主動向神呼求,並且若得不到神的回應,是不會罷休的(1)。原來不只是在危險中我們需要神,在順境中也是需要神的,因為若這世界的背後是撒但掌權,那我們可以說:世界是沒有順境的。我們要做好預防工作,那就是只有一條路,就是建立與神的關係,就是在神裡面建立一個居所;這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,是不能疏忽的。

當大衛向神呼求、準備要與神親近時,他就體會到原來這世界是充滿罪惡的(3-4);同時這些罪人也不關心神的作為,只顧自己們的惡事(5)。因著大衛親近神,他的屬靈眼睛就得以開啟,就看到世界的真面目,那就是罪惡的存在、罪人的可怕;並了解他們所做的,是耶和華所憎惡的(5)。平時當我們用屬世的眼去看這世界時,或許是看到世界的可愛面,但當我們親近神時,就會看到世界的罪惡。不但如此,若一個人愈親近神時,他自己對罪的敏感性也會增加,就知道自己要遠離罪惡,不能和罪人同夥的(3)。原來一個親近神的人,一方面看到這世界的醜惡,另一方面也看到自己的罪,並因而遠離罪惡的環境,這是親近神所產生的結果。

大衛開始時是向神呼求(1),這是人的主動;而當人向神主動呼求時,神是會回應的(6),而大衛就是要等到神的回應,否則他是不會停止向神呼求的。那甚麼是呼求呢?呼求與祈求有甚麼不同呢?祈求是為了達成某件事的成就,而呼求卻是為了得著神自己,為了親近神而向神主動發出的呼聲。通常我們是有事時才會向神祈求,若是沒有特別的事時,人是不會向神祈求的。然而,雖然沒有特別的事,但我們還是要向神呼求的;呼求神的目的不是為了成就某件事,乃是為了得著神自己。

這就是大衛在這裡的禱告,他的禱告不是為了某件事,因為他目前不是處在困苦中。他的呼求乃是為了與神親近,為了與神相交,為了建立一個屬靈的居所,就是得著神自己。我們也應學習大衛的禱告,他不是為了事情而禱告,乃是為了得著神而禱告。他的禱告也不是單向的禱告,乃是得著神回應的禱告(6)。思想我們今天的禱告,大多是為了某些事情的成就而禱告,很少是為了與神親近而禱告的。同時,我們的禱告也大多只是單方面的禱告,沒有與神雙向的交流的。因此,我們要學習大衛的禱告,目的是與神相親,目的是建立平時的居所,使我們在患難臨到時,也可以讓神成為我們的避難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