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0608 dimanche 摩五10-27
在這段中我們看到以色列人的兩種生活,一是一般的生活,二是宗教的生活。但總括而言,這兩種生活,裡面都是沒有神的;然而,雖然他們沒有神在他們裡面,他們卻以為是有神的。因為他們獻上燔祭和素祭,獻上肥美的牲畜作平安祭(22);他們也有唱歌讚美神,但神說這些唱歌的吵聲要遠離神,神不想聽見他們的琴聲(23)。這代表他們有宗教的外表,但裡面卻是沒有神的。他們以為與神是有關係的,他們也渴望耶和華的日子來臨(18),但因為他們與神是沒有愛的關係的,那神的日子來臨時,他們不是得福反而是得禍的。他們的所謂屬靈生活,其實只是沒有神的宗教儀式而已,是得不到神的悅納的。他們的這種宗教的行為,不但不是敬拜真神,而且更是等同抬著為自己所造之摩洛的帳幕,和偶像的龕,並他們的神星而已(26)。這是表面敬拜神,其實是敬拜假神,是以自己為神,不是以神為神的宗教行為。
他們以為是敬拜神,以為是從神買了保險,於是就可以在生活上為所欲為。因此,他們的生活是完全沒有神在他們心中的,他們欺壓窮人(11),迫害義人,收受賄賂,在城門口屈枉窮乏人(12)。同時,由於他們的勢力太大,使聰明人都不敢說話,因為這時代邪惡(13);如此他們就失去檢討自己的機會。這樣的表現,就是他們生活的慣常,他們是沒有神、也是不把人放在他們心中的。原來一個沒有神的人,他就沒有人的;一個有神的人、以神為首的人,他也會以人為重的。他們的問題是甚麼呢?他們的問題是已經失去了神、神已經遠離他們,但他們還以為神與他們同在,這是他們自己說的(14下)。他們為何會以為神仍與他們同在呢?因為他們有宗教的活動,而且他們外表的敬拜,也是付代價的,因為他們獻上的是肥美的牲畜(22);他們是每三天就獻上十分一的(四4)。
他們付的代價,是物質的代價,然而他們卻不是付上生命的代價;我們來到神面前,要付的是生命的代價,就是走十字架的道路,就是以生命換生命,這是耶穌所說的(太十六25-26)。同時他們付上的物質代價,是為了使他們覺得從神買了保險,就可以繼續欺壓窮人,強徵他們的五穀(11)。他們以宗教取代生命,以獻祭取代愛神;他們對神是沒有愛的,他們只是想要神的祝福,卻不是要神的自己的。
他們這樣的光景,是否也是我們的光景呢?我們今天到教會中聚會,是要得甚麼呢?是要得神自己呢、還是要得神的福而已呢?我們對神的敬拜,是只有儀式的敬拜呢、還是加上對神的愛,與神是有密友之情的愛呢?人很易用宗教的敬拜,取代心靈的敬拜;人很易用追求屬靈的事物,取代追求神的自己。若我們追求的對象及目標是錯的,那我們追求十年、廿年,都不會有生命的成長的,那只是浪費時間而已。因此,我們要從以色列人身上學功課,他們是有虔誠的宗教,但沒有與神的關係,沒有對神的愛。他們是以宗教取代信仰,而且是自以為愛神,自以為神與他們同在的呢(14)。實際上神已經準備要懲罰他們,把他們交在外邦人的手中(27),但他們仍然自我感覺良好,這是屬靈的瞎眼,是看不到自己真實的光景的。我們應求神開我們的眼睛,讓我們知道我們真實的光景是甚麼,我們與神的關係有多密切,我們對神的愛有多少,這都是值得我們檢討的。
若看他們的宗教活動,似乎是不錯的,他們獻上的牲畜,也是肥美的(22)。然而,要看的不是他們外面的宗教活動,更要看的是他們的一般生活。原來我們的事奉,不只是在教會中的事奉,更重要的是生活的事奉、在家庭及社會中的事奉。他們的生活,是沒有公平公義的,他們只會迫害義人,收受賄賂,在城門口屈枉窮乏人(12)。他們的生活,與外邦人無異,是沒有神、也沒有把人放在心上的。今天要看一個人是否有生命,不只是在教會中看,因為在教會中,有時是看不出誰是真心、誰是沒有心的;但在生活的表現上,卻是清楚的。人若不能愛人,就不能愛神;一個真愛神的人,也是一個愛人的人。若一個人心中沒有人的,他也是沒有神的。因此,要看一個人是否愛神,不是在教會中看他的服事,乃是在家庭中看他的生活,在社會中看他的表現,這是更重要的觀測點。
第18節說到以色列人渴望耶和華的日子來臨,那不是很好的嗎?今天的基督徒,有多少人是渴望主再來的呢?有多少人是準備好主再來,預備迎見神的呢(四12)?因此,他們渴望耶和華的日子來臨,應是好的,但神卻說他們是有禍了。那是怎麼一回事呢?這確是一個不容易解釋的現象,他們明明是心中沒有神的,但卻渴望耶和華的日子,這表明他們是想要神的福,不是要耶和華自己。他們以為自己已經得著神,因為他們有虔誠的宗教奉獻,於是就以為可以得福。他們不是渴望耶和華,乃是渴望耶和華的福;但當一個人心中沒有神卻要神的福時,他是得不到神的福,反而是得到禍的(18下)。
他們渴望耶和華的日子,本來是好的,但他們沒有預備迎見他們的神(四12);這兩者是缺一不可的。也就是說,我們今天第一要預備好迎見我們的神,在地上生活時要為天上的將來而活,積極在地上種植那些在天上可以收割的東西;第二是當我們預備好後,就渴望主的再來。以色列人以為他們是預備好,以為他們的宗教是被神悅納的,於是他們就渴望耶和華的日子,希望可以得福,卻是得到禍呢!
因此,我們第一要思想我們的屬靈生活,我們的事奉目標,是否是神自己;我們的屬靈活動,是信仰還是宗教,這是值得我們檢討的。第二,也要檢討我們的一般生活,是活出愛人的生活,還是失去公平公義的生活,是為己而活還是為人而活的生活。我們的屬靈生活,與一般的生活是連在一起的;若其中之一出問題,另外的一種也是有問題的。我們的屬靈生活與一般生活,都應是為神而活的,這是我們要在神面前反省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