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4月27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創二十章

 20250427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 dimanche 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 創廿

這一章發生的事,是令人驚訝的,因為類似的事情,出現在亞伯拉罕的身上;而這事情曾在十二章中出現過,但這時又再發生一次。這時的撒拉,應快接近九十歲,而亞伯拉罕也快一百歲了;他們都年紀老邁,為何仍會發生這事呢?上一次發生這事時,應是亞伯蘭剛出來時,或許是七十五歲稍多一點,而撒萊大概六十五歲多。但現在這時,亞伯拉罕已近百歲,撒拉也近九十歲了,還會發生這事,那就應是耶和華要在亞伯拉罕身上的一個特殊作為,是一個要讓亞伯拉罕學功課的作為。這怎麼說呢?

上次發生類似的事時,是亞伯蘭剛出來的時候,那時他的名字是亞伯蘭;這時發生事時,是亞伯蘭改了名字叫亞伯拉罕的時候(1),當然撒萊也改了名叫撒拉。那這有甚麼意思呢?他們改名是發生在十七章時的事,我們也曾說過,改名加上割禮的設立,是預表神要讓他們成為新人。因此,現在亞伯拉罕已經是一個新人,然而,這個新人還有一個陋習沒有除去,就是自從他離開父家時,就自設了一個方法。這方法就是無論到甚麼地方去,亞伯蘭及撒萊,都互相說是兄妹關係,而不是夫妻關係(13)。為何亞伯蘭要這樣設定呢?因為他怕若別人知道他們是夫妻關係,就要殺死亞伯蘭,並把亞伯蘭的妻子奪去(11,十二12)。因此,亞伯蘭因著怕死,就自設一個計劃,以保護他的性命。這個計劃,可以說是亞伯蘭自設的避難所,以保護他的性命。

然而,這個避難所不是完全的,因為當他假想的事情真的發生時:即他的妻子果然被奪去,而他果然得保存性命時;那他雖然得保住性命,但卻失去妻子,這只是以失去妻子換取自己的性命而已。這樣的避難所,自以為可以避難,其實還是災難的臨到的。這就告訴我們,人自找的避難所不能真的避免災難,反而因著別人以為這真是他的妹妹,而把他的妻子更有藉口奪去呢(2,十二18-19)!因此,人自設的避難所,不只不會避免災難的臨到,有時反會加速災難的臨到呢!

上次是亞伯蘭在埃及出了問題,這一次是在近埃及的非利士地出問題,兩次都蒙神恩典,他才可以倖免於難。這兩次都是神出手,是讓亞伯拉罕知道,他自設的避難所是不可靠的,真正的避難所是耶和華。若沒有耶和華的保護,他不只是沒有妻子,若對方因為亞伯拉罕隱瞞事實,一怒之下還可以把亞伯拉罕殺了呢!這次事件發生後,我們才知道,原來亞伯拉罕是自從出吾珥、出哈蘭後,就以這作為他的避難所。而雖然亞伯拉罕現在已改了名字,變成一個新人,但他仍以舊人的避難所來保護他自己;於是神就要在他身上再做工夫,把他自設的避難所除去,讓他知道真正的避難所是耶和華。因為兩次都是耶和華自己出手,才讓他不致於虧損,反而得福的(14)

亞伯拉罕不是已經成為一個新人了嗎?他也快要生下以撒了,還需要學功課嗎?因為神看到他身上的陋習,一直存在他心中,這是當他離開父家時,就自設的計劃;這計劃一直存在他裡面,沒有除去。神就要把這陋習除去,才讓他第二次遇到類似的事,讓他知道他的方法是不能保護他自己的,惟有神自己才是他的真正避難所。當我們成為被基督創造的新人後,我們是否就沒有舊人的陋習呢?從亞伯拉罕身上,我們就知道,常常有一個隱藏的舊人習慣,還是會在我們身上的。我們應求神讓我們發現,把這些隱藏的陋習幫我們發現,並且幫我們去除,以使我們可以完全行在新人的路上,而不再倚靠舊人的方法。

亞伯拉罕因著覺得世界是危險的,他以為世人是不懼怕神的,因而必為他妻子的緣故殺他(11),就自設這計劃。然而,雖然這世界的人是罪人,他的估計有一半是對的,但他料不到神有更大的力量去保守他,神也有更大的恩典去幫助他。他只看到世界的可怕,卻看不到神的能力及恩典,就錯估形勢;若不是神主動出手,他就會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呢!

亞伯拉罕既然走錯路,神為何還要幫助他,同時又要懲罰那不知真情的亞比米勒呢(18)?這不是有點偏心嗎?神的目的不是要懲罰亞比米勒,神到最後是主動提醒他,讓他不要陷入罪惡中的(3)。神的目的是教訓亞伯拉罕,讓他知道自己一直以來的方法都是錯的。若不是神的幫助,即使他的妻子已年老珠黃,還是會被人奪取的。也就是說,無論是撒拉的年齡或是亞伯拉罕的方法,都不能保護撒拉不被搶去,也不能保護亞伯拉罕的性命的。只有神出手,才可以把事情從壞事變成好事的。神出手後,亞伯拉罕的妻子不但不會失去,而且亞伯拉罕還可以得到一些財富作為賞賜呢(14-16)。真正的避難所不是亞伯拉罕自設的,乃是耶和華自己,這是亞伯拉罕學到的功課。

亞伯拉罕兩次遇到的都是好人,他們不因為亞伯拉罕的謊言而發怒,這是神的保守。因為神主動插手,不只是告訴亞比米勒真實的情形(3),而且讓亞比米勒順服神的說話(7)。神也讓亞比米勒自動送上禮物,以及賠罪金(14,16),這全是神的恩典。因為別人的意願,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,只有神才可以;而兩次亞伯拉罕能得到保護,能遇到好人,也都是神的恩典。

這個亞伯拉罕的陋習,若神不插手,會有甚麼情況產生呢?亞伯拉罕知不知道這是關乎全人類的救恩的問題呢?若神不插手這事,只以亞伯拉罕所設的避難所去保護亞伯拉罕,那撒拉就功虧一簣,不只不能為亞伯拉罕生子,還可能為別人生子呢!而神所應許亞伯拉罕的話,就都不能實現了。當然神不會讓這應許破壞的,但原來亞伯拉罕一個既存的軟弱,是如此危險的;是有可能把神的整個救贖計劃都破壞掉的。這個藏在內心中的軟弱,殺傷力是如此大的呢!我們是否有一些隱藏在我們心中的軟弱,成為靈命可怕的殺傷力,而我們是不知道的呢?求神幫助我們,讓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內心,有甚麼軟弱沒有除去,而可能會攔阻神的事工的呢!

亞伯拉罕如此軟弱,為何神不懲罰他,還要保護他,最終還給他財物的賞賜呢?神沒有懲罰他,目的是要讓他學功課。財物是否有賞賜不是重要的,重要的是要他讓神成為他的避難所。神這時用的方法,不是懲罰的方法,反而是用賞賜的方法,是甚麼原因呢?神知道每一個人的狀況,當神用懲罰的方法時,人固然可以學到功課;但有些人是當神反而給他恩典時,他也會學到功課的。這時他會覺得羞恥,對比他設計的方法,是如此粗糙可怕的,而神的出手卻是如此有福的;他就會覺得慚愧,知道自己的軟弱,因而改變自己的倚靠,轉向倚靠神的。這就是神在亞伯拉罕身上的工作,我們是不明白的,但神用的方法,一定是最好、最適合亞伯拉罕的。


2025年4月20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創十五7-21

 20250420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 diamnche 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 創十五7-21

當亞伯蘭得勝了兩場內心的戰爭,願意捨棄自己的財產權(十三章),以及願意捨棄自己的性命,去救羅得後(十四章);神就把天上的福給他,應許他的後裔必得這地為業。亞伯蘭的表現,可說是滿足了神的心;因為神呼召他從吾珥出來,為要賜福給他(7),而他沒有讓神失望。因此,神再次重申祂把亞伯蘭從吾珥領出來的目的,就是要把這地賜給他作產業。甚麼人可以承受神賜的產業呢?一方面是神的工作,神要作工在亞伯蘭身上,讓他成為一個有信心的人;另一方面,亞伯蘭也要學習接受神的話,配合神的工作,以倚靠神為他基本的生活態度。

當亞伯蘭經歷了兩次內心的爭戰,為了他所愛的羅得,願意犧牲自己的財產權,也為了救羅得願意犧牲自己的性命後;就可以看到亞伯蘭是一個無己的人,是配得接受神恩典的人。一個無己的人,是有資格被訓練成為一個有信心的人的。原來神這時要訓練亞伯蘭,從沒有信心到有信心,其中一個條件,就需要他是一個肯捨己的人,才能合資格成為被神訓練的候選人。因著神知道亞伯蘭可以被訓練,這時神就開始不只是說出應許,而且與亞伯蘭立約,把神的應許以立約的方式表現出來。

這個約是如何立的呢?希伯來書告訴我們,這個立約就是等同立遺囑一樣(來九16-17),是單方面立的約,是不必亞伯蘭同意的。亞伯蘭只要接受即可,他不必做甚麼,這約是必然會成就的。立遺囑的約有幾個特點,第一是給其兒女的,不會給其他的沒血肉之親的旁人的。第二,是白白的恩典,是父親單方面立的,是不必兒女同意的。第三,兒女一定是無條件得益處的,也不需兒女有其他甚麼的條件的。第四,遺囑的效力,是要立遺囑的人死後,才發生功效的;這就預表基督必須先死,遺囑(這約)才有效的。第五,立遺囑時,是要有見證人的。因著神是最大的,沒有其他人比神更大,於是這約的見證人,就是神自己及神的話(來六13)

凡立遺囑者,都是對兒女立的,因此,當神願意立這約時,就代表祂已經把亞伯蘭及他其後的後裔,作為神的兒女了。若是如此,我們就明白,神與我們立的約,不只是給我們物質的恩典,更是把我們認作兒女,這是更大的恩典,因為我們本是滅亡的人,完全不配得任何恩典的;然而這約能夠立下,即代表神願意把我們作為祂的兒女,這豈不是極大的恩典,是我們這些罪人承受不起的嗎?我們該如何感謝如此愛我們的神呢?

有關這個立約的過程,神要亞伯蘭把三隻牛羊,一隻斑鳩和一隻雛鴿拿出來,把牛羊劈開成一半一半相對擺列(10)。之後,神就說出祂的應許(13-16),再用火接收了這些祭物(17)。這約從頭到尾都是神單方面作的,不必亞伯蘭付上甚麼,同時亞伯蘭不只沒有作甚麼,而且他更是沉沉地睡著呢(12)!從這個約的行動來看,第一,有牲畜的死亡,代表有血的流出。第二,亞伯蘭睡著醒來後,這約就完成;而睡覺一般可以預表死亡,睡醒可以預表死後復活。從這兩點來看,都可以看到這約是預表基督的約,是用血立的約,是經過死亡而復活的約,這就是新約的特徵。

新約是救恩之約,是不必我們簽字的,是神單方面立的「遺囑」(來九16遺囑這個字διαθήκη ,就是約這個字)。因此,亞伯蘭不必做甚麼,只要接受即可。這約不像摩西西乃山之約,摩西之約,不是單方面的,乃是雙方面的,是要我們遵守的;我們不只是接受而已,更要履行我們的責任的。這時神與亞伯蘭立的約,是有血的,代表基督的死。亞伯蘭是不必履行責任的,是神白白的恩典,他只要接受即可。同時,他是睡醒後就看見這約的成功,也代表基督完成一切,他一覺醒來,恩典就出來。然而亞伯蘭不必做甚麼,但神卻要把祂的愛子犧牲掉,這是一個不公平之約;但神卻把這約白白賜給了亞伯蘭,也是賜給我們呢!

這時神對這約所說的內容,比較是說到有關亞伯蘭的後裔的事,沒有把之延伸到更遠的新約。因為啟示是一步一步來的,這時說到的,只是亞伯蘭屬世的後裔所要遭遇到的事。其中說到他們要在埃及被苦待四百年(13),然後必帶著很多財物從那裡出來(14),回到迦南地。這雖然是說到亞伯蘭的後裔,也可以代表他們一方面可以得恩典,但另一方面也並不是沒有苦難的;但靠著神的恩典,這些苦難是讓他們得福的另一途徑呢!他們經歷苦難後,必帶著很多財物出來(14),這就代表經苦難後,必然是得福的。

神沒有應許人在世上沒有苦難,但我們在主裡是有平安的(約十六33),這也是神要亞伯蘭的後裔學的功課。因此,神立的約是必然會成就的,雖然這是單方面立的約,我們只要接受就好;但神還是要給人經歷一些苦難,讓人可以更成熟地接受神的恩典,如此才會有更完美的結果。原來在神的約中,我們雖然是白白的領受,但神也要我們學功課;神把苦難加給我們,也把基督的平安給我們,使我們學習靠主而過一個得勝的生活。因此,為了成就這約,一方面他們有難處,另一方面他們也會得福(13-14);這就是神的工作,祂要訓練我們成為一個成熟的人,可以得到恩上加恩的福。


2025年4月13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創十一1-9

 20250413             dimanche              創十一1-9

這一章開始,人類又犯了與神對抗的罪,就是要建造一座城、一座塔,目的是要通天,為自己立名,免得分散在全地上(4)。他們要建造城,那建造城是甚麼意思呢?建造城是該隱犯罪後,被神趕去不能見神的面、離開神之後,第一件要做的事(16-17)。建造城是為了保護自己,當人離開神後,就會失去神的保護;於是人就想到要找到一個安居之所,於是就建造城以自保,這是人離開神後第一件要做的事。因為挪亞的後裔走世界的路,於是他們就失去安全的保障,就要為自己建造城。故此當他們要為自己建造城時,就知道他們離開神,要另覓世上的安居之所。然而,世上沒有一處是安居之所的,若離開神而另找避難所,那是最愚蠢的事。

除了要建造一座城外,他們還要建造一座塔,那塔又代表甚麼呢?他們要造的這座塔,是要塔頂通天的(4),代表他們要直達天庭;就如同一座天梯一樣,可以直接到神那裡。那直達天庭不是好嗎?可以與神相通,不也是神的目的嗎?在塞特的家譜中,他們沒有建造任何天梯,但他們最終可以與神同行(22;六9);他們是怎樣達成的呢?乃是從求告耶和華的名開始的(26)。也就是說,真正的尋求神,是不必物質的建造,不是用塔頂通天的塔來與神相交,乃是用心靈誠實與神相交,就可以與神同行的。

因此,他們建造巴別塔,不是為了與神相交,反而是要與神同等,就如當初撒但犯罪時,所發生的情形一樣(賽十四12-15)。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呢?若我們從他們的家譜來看(第十章),我們發現他們是走在自己的路中,他們建造邦國(5,10,20,31),他們走世界的路(8-9)。在這個家譜中,沒有形容他們與神的關係,只見到他們不斷的建立自己的國,而沒有關心神屬靈的國。他們是走在自己的路中,到了一個程度,不只把神完全丟棄,而且還要敵擋神,要高舉自己的寶座在天上呢!原來巴別塔的建造,不是一朝一夕出來的,乃是累積了人的不斷的擴張、驕傲、自以為神、走世界的路、不以神為神…等等而產生的。

當一個人只顧擴張自己的國度,而不理會神的國度時,到了後來,他就會走在撒但的老路上,就是要高舉自己的寶座在眾星之上,要與神同等。這是人類歷史的老路,是因著人的罪性而發生的事。當人的科學或文化到了一個程度時,人就會覺得了不起,就會覺得人定勝天,雙手萬能,就會走向自以為神的路,這是我們要小心防範的。

當他們準備要建造一座城,以及一座塔時,這代表第一,他們因著離開神,就沒有安全感,就要在世上找避難所,這就是建造城的含意。然而真正的避難所不是在世上,乃是在神那裡;若離開神,是不會有安全及平安的。第二,當他們有了科學的成就後,就自以為了不起,就以為可以一步登天,可以與神同等,這是建造巴別塔的含意。因為他們可以用磚、用石漆作灰泥(3),這代表他們有科學的成就;建造一座塔對他們不是難事。這也說明當人的科學發展後,人就會自以為萬能,就不會把神當神,這就是人類的光景;也代表人的無知。

他們建造這塔,目的是為自己立名,免得分散在全地上(4)。為自己立名,是以己為主,不再以神為主之意。因著他們有科學、有成就、有國度的建立,就把神丟在一旁,這常是人類發展時容易產生的現象。同時,他們不希望分散在全地上,但神後來卻是要把他們分散在全地上的(9);這代表他們不走神的路,卻要走自己的路。神當初是要他們生養眾多,遍滿地面的(28;九1);但他們卻不想分散在全地上,這就是明顯不聽神的吩咐,而行在自己的路中。因此,人是容易敗壞的,若人不尋求神,不與神同行,就只能走在己的路上、以及世界的路上而已;這樣的路,是與神為敵的路,是愈走愈遠,到了後來,是要高舉自己與神同等的。

神如何處理他們的問題呢?神用的方法很特別,神沒有直接把他們的建造毀滅,卻是把他們的言語變亂,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;如此他們就會停工,也會分散在全地上、不造那城了(7-8)。為何神要阻止他們呢?神阻止他們,是讓他們不要再犯罪,也要告訴他們,人的能力是沒有用的;人所有的一切,都是神給的,若不是神的恩典,人是不會有任何成就的。神只要把神所賜給人的言語改變一下,人就失去了能力;這就代表人一切的能力,都是神賜的,離開神我們是一無所有的。言語是神特別賜給人的恩賜,因為其他的動植物,都沒有人有如此全備的言語;而神賜下的言語,是讓人與人可以溝通,可以互相幫助,而不是用來抵擋神的。當神把人的言語改變後,人就知道若沒有神的恩典,人是不能做甚麼的。若人把神所賜的恩典,用作抵擋神的工具時,神就把這恩賜收回去;這時人才知道,一切都是神所賜的,離開神後人就失去一切。

當神做了這件事後,我們才知道人與人之間的言語,原來是這樣重要的。它成為人與人溝通的橋樑,人的一切科學成就,一切日常生活之運行,都是靠言語的相通,才可以達成的。一個小小的不起眼的言語,原來是有這麼大的功用的。這時我們才知道,人與動物之不同,當然有很多不同的東西,其中言語原來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恩賜呢!我們是否珍惜神所賜的恩典,讓每一種神賜下的恩典,就可以成為見證神、榮耀神的器皿呢?

人與人之間的言語,既是如此重要,那人與神之間的言語,豈不是更重要嗎?那甚麼是人與神之間的言語呢,難道神不會聽我們各樣的方言嗎?神當然可以聽我們說的任何言語,然而,問題是我們可以聽到神的言語、神的說話嗎?當我們讀聖經時,就是聽神的話語,但我們真可以讀出神的心意、神的心情嗎?我們明白神的言語嗎?若我們與神之間的言語,是不通的,我們讀經時是讀不出神的心意的,或是讀錯神的意思的;這時我們的言語,與神的言語就是不通的,就很難聽得見神的話語的。因此,我們也要習練神的話語,因為神的話語是與人的話不同範疇的;若我們不靠著聖靈,也不會明白神的話語的。求神讓我們每次讀經時,都可以清楚明白神話語的深意,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功課。


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創四章全

20250406 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 dimanche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 創四

這一章開始說到亞當犯罪後,人類離開伊甸園後的生活。亞當生了兩個兒子,大的叫該隱、小的叫亞伯。他們兩人各選擇了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,亞伯是牧羊的,該隱是種地的(2)。兩種不同的生活,是代表甚麼呢?一個人的生活方式,是代表人選擇走的路,也代表他的習慣、他的目標等。那牧羊的生活方式,與耕種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同呢?

當人犯罪後,就被趕出伊甸園,人就必須自己生活;對男人而言,是必須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的(19)。那該隱不是正好是選擇這條汗流滿面的路嗎?這不是人犯罪後的必然結果嗎?當人犯罪後,表面上來看,人是沒有路的,因為咒詛就已經臨到人;這就是該隱走在種植的路的原因及結果。然而,那亞伯為何不走這路,他卻牧養羊群呢?這兩條路有甚麼不同呢?

表面上都是工作,或許可以稱為職業;但每個人的工作,背後都是有原因的。該隱選擇的路,正符合神對犯罪後的人的咒詛,因為神說過,人必須自謀生活,不能再在伊甸園中,那不就是該隱所選擇的嗎?同時,當他汗流滿面而可以餬口時,是代表他的勞力得到代價;這是自食其力,不是正常的嗎?因此,該隱走在一條犯罪後被咒詛的路上,是神所命定的;那亞伯呢、他為何不走這路呢?

表面上來看,亞伯沒有選擇神規定的路,就是用勞力賺取食物之路;而走另一條路,就是牧養羊群之路,似乎是不接受神的懲罰的樣子。然而,為何他走另一條路呢?這是否不接受神的咒詛呢?聖經沒有多說這方面的原因,但我們知道:當時的人是只能吃植物的果子,不能吃動物的。故此,亞伯選擇牧養的路,就不是為了餬口,而是有更深的目的。因為每一個人的生活,都是為了一個理想、一個目標的。那亞伯的目標是甚麼呢?

希伯來書十一章告訴我們,亞伯是信心的偉人之一,而且是第一個信心的偉人。聖經說他因著信獻祭與神,比該隱所獻的更美,因此便得了稱義的見證(來十一4)。原來他的獻祭,是代表因著信而獻上的,而且因著獻祭,就得以稱義的。來十一章所說的信心偉人,都是因著信而看到將來的救恩,看到將來的基督而出來的信心(來十一26)。那亞伯看到甚麼呢?為何他獻上的祭,成為他稱義的見證呢?

亞伯因獻祭可以稱義,是因為他走在一條救贖的路中;這是他信心的看見,是不一樣的路。當時的人是不能吃動物的,因此,他選擇這條路,不是為生活,乃是為獻祭。那他為何要獻上羊而不像該隱一樣,獻上植物呢?他一定得到啟示後,才會這樣做的。因為當人類犯罪後,神的咒詛就臨到人,人就不能再住在伊甸園,並要自力更新,才得餬口。然而,是否就沒有救贖的路呢?亞伯從他父親口中,知道了整個被趕出伊甸園的過程,也知道神的咒詛後,他不只看到神的咒詛,也看到神的救恩,隱藏在神的懲罰、神的說話及行動中。這怎麼說呢?

當神因人犯罪而懲罰人時,原來神同時也有救恩的。神要女人的後裔傷蛇的頭(15),這就是隱藏的救恩,但這句話要有啟示,才可以懂得神的意思的。亞伯不只看到神的懲罰,更看到神的救恩,這應是他尋求神所得的啟示。不只神的說話,亞伯也看到神的作為,就是把亞當身上的無花果樹的葉子,換成動物的皮子;這代表神是用殺牲畜的方法,去幫人遮蓋罪的(有皮子代表有牲畜犧牲)。這個簡單的動作,加上神的說話,亞伯尋求神後就明白了。因此,亞伯走的路,就不是人犯罪後的咒詛之路,乃是走在人犯罪後,神給人的救恩之路上。他獻上牲畜,代表他要得到神的救恩,他走上的路,是因信稱義的路,這就是亞伯所相信、所做的。他因著對神的信心,就做出信心出來的相對行為,就蒙神所悅納。

而該隱呢?他不懂神的心意,他只往人犯罪後咒詛的路上走,他靠自己的勞力,希望換取神的恩典。然而,人的勞力、人的義,是不能滿足神的心的。人要走的路,不是靠行為稱義的路,而是因信稱義的路;而亞伯是第一個懂得神的心意,行出信心之路的人。反之,當該隱用自己的勞力,獻上給神而不蒙神悅納時,他就生神的氣並遷怒在亞伯的身上,把他殺了。該隱是代表走世界路的人,走世界路的該隱,雖然也有獻祭;但他的獻祭不是以神為主,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主的。一旦他的利益不能得到,他就會對神發怒,這就是該隱所做的,這也是第一宗人類謀殺案的開始。

該隱犯罪後,他沒有認罪,反而對神更頑強(9)。當神詢問他時,是代表神給他一個悔改的機會的,但他不只不悔改,還對神強嘴,於是神就只好把他趕出去。以前是趕出伊甸園,現在更是趕出見神的面的地方(14),是雙重趕出。本來人被趕出伊甸園後,還是有救恩的,這就是亞伯所代表的,他找到一條救恩的路;他雖然死了,還是因信仍舊說話(來十一4)。但該隱走的路,是世界的路;當他犯罪後,不接受神給的機會悔改,就愈走愈遠,最後只有剩下一個不殺死他的記號(15),是神最後的剩餘恩典而已。他要的是身體的活著,不要身體的死亡;但他靈裡的死,卻是挽救不回來。反之,亞伯雖然身體死了,但他的靈是因信而稱義,是得到靈裡復活的生命的。

之後,該隱就繼續走在世界的路中,他還是生兒養女,一直生到亞當的七世孫拉麥(18)。在這個家譜中,一開始是該隱建造了一座城(17),這是地上的城,不是天上的城;地上的城建造好後,就代表他走上世界的死亡之路。雖然看起來是有成就的,有建造的成就、有畜牧的成就、有音樂的成就,有打造器具的成就等(20-22)。但這些成就,是沒有用的,因為只能存在地上的城中。而亞伯這些信心的偉人所走的路,不是仰望地上的城,乃是盼望天上的城,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城(來十一10)。天上的城是永存的,是不會破壞的;地上的城是會過去的,是不能存到永遠的。這就是這個家譜中,雖然有記載一些在世人中間看到的輝煌成就,但卻沒有記載他們的壽命多少。對比第五章亞當另一個兒子塞特的家譜,卻是記載他們活著的歲數的,這代表該隱的家譜是沒有生命、只有成就的;另一個塞特的家譜是有生命,是活在神面前的(26)

當人走世界的路時,到了最後,拉麥生出來了,他就娶了兩個妻(19),破壞了神當初創造男女的律(24)。走世界的路的人,是把神的律破壞的;不只如此,罪惡也會愈來愈多的。當拉麥作了一首詩,說殺拉麥的人必遭報七十七倍(24),這代表地上的罪惡是愈來愈多的。不只有殺人的罪,而且是愈來愈不易阻止的罪。因為之前用七倍就可以防止罪,現在要用七十七倍,才有機會止息罪。同時,之前是神說的話(15),現在是人說的話(24);這代表人已奪取神的權柄,自以為神了。

因此,這一章中告訴我們兩條路,一是走世界的路的人,是走向滅亡的路的。另一是走在救恩路上的人,這種人是世界不配有的人(來十一38),卻是活在地上的天上人。我們要做哪一種人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