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2月23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伯卅1-15

 

20250223              dimanche              伯卅1-15

這一章是約伯說到他受苦後之光景,約伯本來是高高在上,有君王的尊嚴的人(廿九25),現在卻從最高之處,跌到最卑微的地位。本來是受人尊敬的,他說了話後,就沒有人可以再說的(廿九22);但現在他是任由人羞辱他,吐唾沫在他的臉上的人(10),這真是情何以堪呢!約伯的情景,正正就是預表基督受羞辱的描寫,基督在十字架的路上,所受的羞辱,現在藉著約伯描寫了出來。基督是從天上最尊貴的地位,願意降卑到世上最卑微的馬槽中;從最高最尊貴的地位,直接降到地上最骯髒的馬槽中,這就是基督的情況。約伯也是這樣,約伯的屬靈位份是與君王相等的,他本有尊貴的地位及生命,然而神把他降為至卑;被他之前看不起的人嗤笑他(1),吐唾沫在他的臉上。這不就是基督被人吐唾沫一樣嗎(太廿六67;廿七30)

原來約伯的受苦,是預表基督的受苦的,神把約伯帶到最卑微的地步;而且是從最高的地位,跌到最低的地位,這是最讓人受不了的。約伯雖然受苦,但他沒有埋怨神,他也沒有與神爭論,沒有與神討價還價;而是因為這事出於神,他就默然不語(詩卅九9)。約伯向神呼求,神沒有應允他、也不理他(20);這豈不也是基督在十字架上向神呼求說:我的神、我的神,為甚麼離棄我一樣的圖畫嗎(太廿七46)?耶穌是義人,但因為祂擔當了全人類的罪,因此神就不得不暫時離棄祂;而約伯呢?因為神要在他身上作一件十字架的工作,於是神也就暫時離棄了他這個義人。約伯也是呼求神,要極力抓住神,但神沒有回答他,為的是要使他受苦後得到更完全的生命。神要約伯經十字架的工作後,就得到神的生命,這是神要約伯所經歷的。

約伯所受的苦,是多方面的,我們讀約伯記後,就知道他是如何受苦的。他不只是身體的苦,更是靈與魂的痛苦,是靈魂體一同受苦的。他早期是比較多描寫他身體的痛苦(7-8),他的肉體以蟲子和塵土為衣,他的皮膚收了口又重新破裂(5)。到了後期,約伯比較描寫的,是他想抓住神,卻抓不住;他不只失去了世界一切的財物、親生的兒女,而且連神也不見了。這是他靈裡的痛苦,比身體的痛苦更可怕。當一個人受苦時,若能有神的同在,他就可以勝過任何的痛苦;然而當一個人受苦時,加上失去神的同在,那就是地獄之苦。而約伯現在所受的苦,就等同地獄之苦,是與基督所受的苦相若的。基督在十字架上,也為我們親嚐了地獄之苦,使我們免除地獄之懲罰,是應該大大感恩的。

當但以理三個朋友不拜尼布甲尼撒的金像時,尼布甲尼撒要把他們丟在燒熱的火窰中,而且這火窰是比平常還熱七倍的;這就代表不是人間的火窰,是代表地獄之火,代表最可怕的痛苦。然而,因著有神的同在,他們就可以在火窰中遊行,還不想出來呢(但三章)。這代表雖然受到最猛烈的地獄之苦,若有神的同在,痛苦是消失的。現今約伯所受的苦,也等同地獄之苦,因為他的痛苦是時時刻刻存在的;同時,他更失去神的同在,因為神沒有回答他。這樣的苦,就與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苦相同,是不容易受的。

然而約伯還是接受下來,他沒有埋怨神,他也不與神爭辯,也不把他以前所行的義與神爭論;他的己是完全順服的,是如一個絕對順服的僕人,願意接受主人的任何吩咐及作為一樣。我們想到當希西家王生病,神命定他要死亡時,他是不願意接受的。他是與神講道理,與神討價還價的(賽卅八1-3;王下廿1-3);希西家是以他的義來與神爭論,但約伯卻不用他的義來與神爭論,是完全順服神的安排的。因此,約伯不但有義,而且是不誇他的義的人,因為他知道,這一切都是神的恩典,不是他的功勞。能夠一方面有義,另一方面又不以義誇口、不以義為他的本錢的人,這是不容易找到的;但約伯可以如此,證明神在撒但面前對他的誇讚,不是沒有理由的。

在約伯記中,我們可以看到約伯的苦難,我們也會感受到這苦難是大的。約伯記用近三十章的篇幅,來形容約伯的痛苦,我們就清楚曉得他的痛苦確是絕無僅有的。然而,原來這痛苦,也是用來描寫基督的痛苦的。在四福音書中,我們很少看見基督的痛苦,因為在十字架上短短的一段的描寫,不足以描寫基督的痛苦;但當我們讀約伯記時,我們才知道原來基督為我們受的痛苦,可以在約伯記中看得出來呢!當我們想到基督在十字架的路中所受的痛苦時,我們會否覺得我們真的對不起基督,我們的罪使他從天上最尊貴的地方,降到世上最卑微的地方,並且還受盡人間的羞辱呢!本來是有最大的尊嚴的基督,為了人類的罪,竟然降到最卑微的地位,受盡人的羞辱;我們是否可以從再讀約伯記中,看見基督的痛苦呢?我們是否大大的虧欠神,也忘記獻上我們最大的感恩,獻上我們的愛給神呢?

約伯受盡人間的羞辱,從前他看不起的人,現在成為他的頂頭上司,極盡羞辱他的所能,這是魂中的痛苦。他沒有犯罪,卻被三個朋友誤會,以為他犯了滔天大罪,這也是魂中的痛苦。他在痛苦中,失去了神的同在,更是靈中的痛苦。他本是與神有密友之情的,是與神有親密關係的(廿九4),但現在神離開了他,他想抓住神,卻抓不到。這種痛苦,更是靈中的痛苦,就如基督本與神有親密的關係,但在十字架時,神卻只能離棄祂一樣的痛苦呢!然而約伯甚麼都失去了,他失去的不只世上的東西,更失去神的同在。他能抓住甚麼呢?他抓住的,仍是行在神的路中,仍是不偏離開神的路。雖然神可以不與我同在,但我還是要神,還是要行在神的路中;這樣的約伯,確是一個地上再也找不到的義人。因此,神就藉著苦難及十字架,讓他可以從地上的完全,得到天上的完全;從人的義得到神的義,這是神給他的最大獎賞。


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伯廿四章

20250216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 dimanche 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 伯廿四

約伯繼續說話,在這一章中,他繼續把他所看見的說出來;就是說出惡人的罪,以及他們沒有得到惡報的情形。似乎神沒有阻止他們的罪惡,是任由他們犯罪,並且似乎他們也算是順利的。因為他們搶奪群畜去牧養,他們趕走孤兒的驢,強取寡婦的牛作抵押,他們使窮人離開大道,世上的貧民都一起躲藏起來(2-4)。他們不敢見光,是與光為敵,不認識光明的道,不留在光明的路中(13),黑夜挖穿屋子,白天卻躲藏起來,他們不想認識光明(16),他們看晨光如死蔭,因為他們認識死蔭的驚駭(17)。這些無惡不作的人,最終只能等陰間成為他們的懲罰(19),但他們仍然可以活得長壽(22),神使他們安穩,他們就有所倚靠,神的眼也看顧他們的道路(23)。這都是約伯所曾見過的,是與三個朋友所說的剛好相反的。

世上有很多事情,不是我們的理智所可以理解的,但我們卻肯定是出於神的作為。那當我們遇到這樣的情形時,我們該怎麼辦呢?人們第一個想法,就是用理智去解釋,希望找到答案。但找答案真的是這麼重要嗎?我們是否一定要滿足我們的理智才甘心呢?若這些事情全都是神的安排,我們是否可以說,答案就是神自己,祂有祂最佳的答案,祂的奧祕不是我們可以測度的。我們用我們的理智,就能解釋萬事嗎?我們可以明白神所做的一切事嗎?若認為可以,那只是高估我們的能力而已。我們有太多的事是看不到的,過去的事或許我們可以知道一些,但將來的事我們是看不到的;而來生的審判是如何,我們也是不知道的。

因此,是否我們一定要用我們的理智,去否定神的作為呢?這些不明白的事情,若通不過我們的理智,那我們只能說,神的作為是奇妙的,祂一定有祂的原因的。這就如這時的約伯,神在他身上作了一個工作,就是義人得「惡報」的工作,那這真是惡報嗎?從我們的理智來看,這確是惡報,難道還可以是假的嗎?然而,這是神對約伯這個義人的「善報」來的呢!因著我們對惡報的定義,只能從暫時的環境來看,我們不知道將來,也不知道來世,更看不到屬靈的益處,於是我們的理智,就不能解釋這些發生的事。

然而,我們一定要通過我們的理智,才「容許」神作事嗎?若神所作的事,都可以通過我們的理智,那祂就不是神了。神有祂的自主權,有祂行事的原則;祂的原則是出於祂的本性,而祂的本性就是慈愛、公義及信實。祂不會以有罪的為無罪,祂一定會懲罰惡人的。那我們會問,為何神不懲罰惡人,或是容許義人受苦呢?神懲罰的方法,是我們不知道,也不會理解的;因為我們是有限的人,我們所能看見的是有限的,我們的理智不能限制神的作為的。

我們看不到這些惡人的內心,我們只看見他們的順利,或是只看見窮人的悲哀,這只是表面的表象而已。我們是否知道惡人內心的恐懼,他們其實是活得不開心的嗎?他們如何活得不開心呢?就是他們不敢見光,他們的生活是暗無天日的(16);他們雖然沒有得到報應,但他們卻一定會害怕得到報應的。他們是活在恐懼驚怕中,只是我們看不到而已。有時一些作奸犯科的人,他們被警察通緝時,是到處逃逸,永無寧日地過生活的。反之,當他們被警察捉到的那一天,他們反而可以鬆一口氣說,今天晚上再不必東躲西藏,可以安睡一覺了。

這代表惡人的罪,本身就是對他們的懲罰,罪的本身就追趕著惡人,這就是一個很大的懲罰。然而,對這個內心的煎熬,我們是看不到的。人們只看見他的財富,看見他的順利,卻看不到他內心的緊張,這就是他的懲罰。這個裡面的懲罰,就已經夠他受了,因為他不敢見光,他們看晨光如死蔭(17),不能正常地生活。

還有一點,當他們行惡而不得報應時,他們就不會尋求神,不會悔改認罪,他們就覺得不需要神(廿一14-15)。這時,他們就失去悔改的機會,他們就在一生中覺得過著順利的生活,就失去得到永生的機會,這是他們最大的損失呢!這時他們雖然在世上是順利的,但到了審判的日子,他們還是落在沉淪當中的。因為神是賞善罰惡的神,這最後的審判,是不能逃避的,也是最公正的。因為行善的復活得生,作惡的復活定罪,這是必然的結果。

我們的理智是有限的,理智是從我們看見的多少,而出來的結論;然而因著我們看見的有限,要用我們的理智定是非,實在是難的。我們看不見的,比看得見的還多得多呢;因此,要用理智定對錯,要用理智限定神的作為,那是人的無知而已,這不是我們用以衡量神的作為的方法。因此,一件我們不明白的事發生時,我們不是用理智去解釋,我們用信心相信,這是神的作為,因為沒有一件事的發生,是超過神的准許而可以發生的。若是這事是出於神的,我們就默然不語,我們就接受,相信神所做的一切,都是美好的。在神是沒有意外,沒有「不料」發生的。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,神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,神所做的事,有時我們可以用理智解釋,有時是不能解釋的。但神所做的事,一定是不會錯的,而且是為了愛神的人得益處而作的。

因此,遇到難解的事,我們只有一件事要作,就是用信心去接受,相信神是不會錯的。這時,是神操練我們的信心,讓我們可以學習一個功課,就是要得到神為我們的答案,而不需要我們的理智一定明白的。約伯到了後來,神也沒有給他理智的解釋,只是說了一大堆的話,讓他知道神的無所不能、無所不知的性情;神要約伯做的,就是接受神的作為,因為神的作為是沒有錯的,而且是有益於人的。真正的答案不是理智出來的答案,乃是神自己就是答案。因為神就是愛,神也是大有智慧的神,不是人有限的理智可以完全理解的。


 

2025年2月9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伯十七

 20250209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 dimanche 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 伯十七

約伯繼續說話,一方面從他的口中,看到三個朋友的光景,他們是瞎眼的,因為自以為自己是有智慧的(10);他們只看見約伯的受苦,就說他是有罪的。另一方面,也看到約伯的苦惱,他是義人受苦,是因義而受苦。但他也看不到神的計劃,他也不知道他正在受的,不是懲罰,而是賞賜。他極力要抓住神,但這時他找不到;因此,約伯所代表的是一個沒有盼望的人生。一般而言,沒有盼望的人生,是落在罪人的身上,怎會落在義人的身上呢?

若是罪人遭遇到苦難,或是神的懲罰,他還有一條路可行,那就是認罪悔改,去懇求神的憐憫。然而對於約伯而言,他是一個義人,他就無罪可認。因著無罪可認,他就找不到路,可以得到神的憐憫。因為他落在這樣的光景中,他是叫天不應、叫地不聞的情形下,他也看不到神的計劃,就是要把天上的完全給他;要把他得到的人的義,變成神的義。因為他看不到天上的一幕,他也算是瞎眼的人。於是兩個(兩種)瞎眼的人,互相說話,但都尋不到答案。從約伯記中我們看到,原來不只是罪人找不到路,若是沒有救恩,連義人也是找不到路的。

三個朋友是把問題只放在約伯身上,覺得自己沒有問題;他們看到的是約伯的苦難,但他們自己沒有苦難嗎?若是義人受苦,若是義人也找不到答案,罪人會有路嗎?約伯因為有苦難,才讓他積極去找人生的答案,而三個朋友沒有遭遇苦難,就不覺得自己有問題,也就不會去尋找人生的答案。然而,他們真的沒有問題、真的有路嗎?好像問題都只是出在約伯身上,只因為約伯受苦而已。約伯的受苦,是要告訴我們,人即使如何努力,如何要用人的方法成為義人;若沒有神的救恩,人還是落在痛苦死亡中而已。

約伯的受苦,是提醒我們,即使義如約伯,地上再沒有一個人比他更完全的約伯(8);若沒有救恩,他還是會滅亡的。對於沒有苦難臨到的三個朋友,他們不會比約伯好,若沒有救恩,人的義及人的惡,都是要滅亡的。約伯一直呼求神,但神暫時不理會他,是要啟示給我們知道,若沒有神主動給予拯救,那約伯的光景及希望,就只是陰間的門閂而已(16)。也就是說,人的努力是完全達不到神的標準的,若不是神從天上開了一扇門,人在地上的路,就只是到陰間而已。感謝神,神是為我們開了一扇天上的門,祂賜下救恩,我們才可以得到不一樣的生命、不一樣的盼望,這真是極大的恩典,是我們要感激流涕的!

三個朋友是要在約伯身上找答案,他們找的答案是錯的,因為他們不比約伯有智慧(10);約伯要找答案,但他在自己身上也是找不到答案的。因為從人的角度來看,他知道自己不是罪人,因此,在他自己身上,是找不到答案的。約伯知道答案在天上,於是他一直呼求神,只是神這時沒有啟示,沒有說話,於是約伯的痛苦,也是找不到答案。而三個朋友以為找到答案,但他們的答案是錯的。於是他們的說話及辯論,從某方面來看,只是兩個瞎子而已。一個是把黑暗變成光明,以為在黑暗中可以看到光明(12);一個知道要往天上找,但天上沒有回應,於是也是另一個瞎子。當我們沒有神的話,而活在自己的道路中時,我們就都是瞎子,都是在黑暗中以為看見光明而已。

基督徒也是一樣,若我們不懂得與神相交,聽不到神的指示,我們就只能走自己自以為是的道路。若只是走自己的路,那這時基督徒還可以活嗎?或許我們認為我也是活得好好的,似乎也沒有大的苦難臨到呢!這就是三個朋友的光景,自以為看見光明,其實是活在黑暗無望中而已(12)。約伯的苦難揭開了人生的問題,而三個朋友的順境,卻蒙閉了他們的眼睛,使他們看不到人類的問題。約伯因為有苦難,就知道人需要救恩,若沒有救恩,人就只能等待陰間作他的家,在黑暗中鋪張他的床榻而已(13)

原來約伯與三個朋友的說話,只是從道理及理智方面去尋求答案,然而真正的答案,不是道理或人的聰明,而是生命。他們那時由於啟示並不清楚,不知道生命才是一切的答案,而這生命,是神的生命、不是人的生命。耶穌說: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,並且得的更豐盛。這才是人真正需要的。若得不到神的人,就只有死亡,這是沒有中間路線的。

約伯是一個敬畏神的人,他雖然受這麼大的苦難,但他沒有離棄神,他不只守住自己的道路,而且更加出力守住他的清潔(9)。因此經過這苦難的磨練後,我們就知道,他的敬畏神不是為了福,也不是為了得賞賜,乃是為了得著神。雖然找不到任何受苦的道理,他還是敬畏神,持守他對神敬畏的心,這是約伯在這場苦難中的表現。他表現出一個事實,就是苦難打不倒他敬畏神的心,外面的環境是順是逆,他只有一條路,就是行在神的道中,那就是他的一切。我們可以如此嗎?或許我們只要受了一點點的苦,或許只是約伯的百分之一的苦,我們就會叫苦連天,不是怨天就是尤人呢!因此,約伯這個義人,是如假包換的義人;可惜若沒有救恩,他還是要到陰間去而已(13)

約伯受到三個朋友的攻擊,受了莫須有的罪名,他是怎樣看這些攻擊的呢?他覺得是神蒙蔽了他們的心,不讓他們明白(4)。這代表甚麼呢?代表他知道一切都是出於神的,是神主導他的這場災難,也主導三個朋友來攻擊他。若這事是出於神,他就坦然接受。這是他的反應,是在苦難中很難得的一種態度,是尊重神的主權,服在神的權柄下。這是一種己必衰微的表現,也表示約伯的己被神對付後,仍是願意順服神的。一般而言,我們要順服一個人是有很多條件的,其中一個就是對方說出正確的真理,我們就接受、就順服。然而,這時對方說的不是真理,是讓約伯含冤莫白的。但他仍然知道是神蒙蔽了他們的心,且願意接受神的安排,這就是一種捨己的表現,是很難得的。


2025年2月2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伯十章

 20250202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 dimanche 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 伯十

三個朋友是想在約伯身上找答案(目前是兩個人說了話,但三人都是一樣),但他們永遠不能在約伯身上找到答案。因為約伯不是因為罪而受苦,他是因為義而受苦。是因為他在地上無一人比他更完全(8),因而接受神給他的恩典的。原來受苦是恩典,是對約伯這個完全人的獎賞,但三個朋友及約伯,又怎能知道呢?三個朋友是在約伯身上找答案,但約伯卻主要對神說話,要在神身上找答案。三個朋友用人間的道理、人間的經驗去找答案,但用人間的道理是找不到真理的。而約伯呢?因為得不到神的啟示,也不會找到答案的。因為這答案是生命的問題,不是苦難的問題。約伯說的話,全都是向生命的方向問,而三個朋友的話,卻是從善惡去找。約伯要找到生命的問題,因為他有地上最好的生命,但還是不能得到喜樂的生命;而他的朋友要找的,是苦難的答案,二者的層次是不同的。

原來生命的答案,不是行善的問題,因為約伯已經行了人間最大的善,再沒有一人比他更好(8);他的三個朋友是絕對追不上的。然而,人間的善、人間的美,仍然不能使人的生命更美。這就是神藉著約伯的完全,而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,不在人的義,乃是在乎神的義。神在約伯記中,用約伯的義來說明,即使人間最好的義出來,人的生命還是不完全的。即使有約伯的義,但生命仍是不完美的,仍然需要神的救恩、神的救贖。惟有得到神的義,才是真正的義。人的義與神的義,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;我們若只走在人的義中,即使繼續行義,也不能與神的義這條線相交,不能達到神的標準的。

原來神給約伯苦難,其中一個目的,是告訴約伯,他行義雖然是好的;但他若要得到更美的生命,就不是繼續行人間的義,乃是轉向另一條平行線,就是走在神的義中。當時的約伯,是沒有救恩的清楚啟示,因此,他只能走在行善受苦的絕望中,是得不到拯救的。從約伯的絕望呼求中,我們就可以看到,若沒有救恩的臨到,人最多只能像約伯一樣,無論人做得多好,至終還只是絕望及死亡而已。若不是神賜下救恩,人類是沒有前途的,因為人只能走在人的義這條線上,但這條線永遠不會與神的義這條線相交的。

就如彼得問耶穌,他饒恕人七次是否就夠了,耶穌回答他說,不是七次,是七十個七次。七十個七次不是七次的延長線,七十個七次與七次是兩條不同的平行線,即使彼得繼續用人的方法去饒恕人,比七次還多,但還不是走在七十個七次的線上的。七次是人的努力,七十個七次是生命的自然表現,是不必努力而自然出來的;因為這是生命,而不是行為。七次的線是行為的出來,而七十個七次的線,是生命的表現。約伯在第一章中的表現,的確是完全的,但他是用他的努力去達成的(5)。他必須謹言慎行,努力去行,才能成為地上的完全。可惜這樣的努力,也只是走在人的義這條線上,是不會與神的義這條線相交的。

三個朋友是對約伯說話,希望從約伯身上找到一些受苦的原因;但約伯卻是想從神身上找答案。三個朋友要找的是苦難的答案,但約伯要找的是生命的答案。他在上一章與這一章中,都是向神說話,從神求答案的。可惜這時神是暫時不回答他的,因此,他是暫時找不到答案的。約伯不敢埋怨神,但他不明白他的生命為何得到這些痛苦的結果,他只能盡情吐苦水,傾訴心中的痛苦(1)。從約伯身上,我們看到的是救恩的重要,若神不賜下救恩,人是沒有路的。神把一個義人仍然受苦的圖畫啟示出來,是讓我們知道,一個沒有救恩的世界,是如何悲慘的。然而,神的愛、神的憐憫不會讓人就這樣生活下去,就這樣走向死亡;祂要解決人類所不能解決的問題,就賜下獨生子拯救我們脫離這悲慘的生命。

三個朋友要在約伯身上找答案,答案不在約伯身上,也不在善惡的道理身上;真正的答案,真正的出路是救恩的出現。若沒有救恩,就沒有出路,不是善惡的問題,不是約伯是否行惡或是行善的問題,而是救恩是否出來的問題。若救恩不出來,那人類的命運就只能如約伯一樣,必然是痛苦無望的。約伯已經走了人生最好的路,但仍然是走在痛苦的生命中,這就表示人類的答案,不是靠己行善,乃是靠救恩而得到神的義,並且把神的義靠神行出來,這才是人的路。

約伯一直在尋找生命的答案,因為他的生命是痛苦的;他覺得這生命如此活下去,是沒有意義的。於是他就想去尋死(1-13),尋死的原因,是因為他看到人的生命是痛苦的,是沒有盼望的,最終只是到死亡黑暗之地而已,是毫無喜樂的(21-22)。從約伯行義仍然受苦來看,神是要藉著他的受苦,說明人若沒有救恩時,他所活的真實光景,就只是如現在的約伯一樣而已。但人卻看不到沒有救恩的光景,神就藉著約伯告訴了我們,讓我們知道人類真實的光景,是人沒有辦法改變的。

這就如約伯沒有辦法改變他目前的難處一樣,他雖然已經是世上的完人,但仍沒有辦法改變他生命的本質。人生命的本質是沒有真正的義,若是如此,即使人的行為再好,若從一個罪惡的本質出來的行為,也不會是善的。因此,生命的本質,是比行為本身重要;人需要的不是用人的方法去行善,乃是要改變人生命的本質。生命本質的改變,不能由人自己去改變,只有神的救恩,才可以改變人生命的本質。今天我們領受了救恩,或許我們不太知道我們能享受這麼大的恩典,是何等的有福;對比約伯的無奈,真是天淵之別呢!我們豈不更要大大感恩,對神的愛有更大的感覺嗎?

約伯所說的話,都是從生命著手的,他說的話,主要是說到人的生命是不完全的。神已經賜下創造的生命(9),但人因為犯罪,就得不到永恆的生命,最終還要歸回塵土(9)。約伯若只是有這樣的生命,那任他如何在世上活,也是只能等待死亡而已(21-22)。約伯說了這麼多的話,他是隱約地希望人有另外的生命,不是現在的生命。因為現在的生命,即使約伯已經很努力地活出義的生命來,最終還是要到痛苦及死亡的路的。因此,他的呼求神,是要得到不一樣的生命,就是救恩所帶出來的生命。這生命在約伯這時,是不知道、也看不到的。

神不會讓義人受苦的,神是慈愛的,祂把約伯的光景啟示出來,就是告訴我們,若沒有救恩,約伯會死亡,惡人也會死亡;如此行善的與行惡的,都一同死亡,這就是人的本質,是生命的問題,而不是行為的問題。然而,感謝神,神已經賜下救恩來,就把這個問題徹底解決。今天我們不是走在人的義的線上,乃是走在神的義的另一條線上;從這條線上發出義的行為,才是真能滿足神的心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