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月26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伯三

 

20250126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 dimanche 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 伯三

經過了七天七夜後(17),約伯開始說話了;這一章中約伯的說話,幾乎全都是咒詛自己的生日的話(1)。他希望那日子不存在,他不希望自己生在世上;他用很多的形容詞來否定那日子。他也向天詢問,為何那日子存在,為何不出胎而死,為何不出母腹絕氣(11),為何有膝接收他,為何有奶哺養他等話(12)。這麼多的「為何」,是代表他不明白十字架的道路;也代表他是痛不欲生,是生不如死的光景,才會說出這些話來的。

人一般是不會尋死的,因為生命是人人珍惜的,而死亡是人人害怕的。然而,現在有一個人卻去尋死,這代表甚麼呢?這代表他就是一個比死還不如的活人,這是一個活著的死人而已。他一方面是活的,但另一方面也是死的;他希望死亡重於盼望生命,表示他已經在世上找不到更好的路,情願死亡還勝過他的存活呢!這樣的一個光景,代表約伯所受的苦難,是死亡的苦難,是要讓他死亡的苦難,這就是十字架的苦難。十字架看起來前面是死亡的路,是找不到活路的;然而約伯經過這死亡的浪潮後,神最後還是讓他復活的。然而在這個時候,他是找不到活路,才會有這樣的表現的。

十字架的痛苦是大的,約伯情願死亡還比活著好,這是他的感覺,我們可以從他的描寫及訴苦而看得出來。然而,神還是要把這樣的苦難加給他,目的不是叫他死亡,乃是要叫他的肉體死去,最後是得到復活的生命。十字架要對付的,不是身體的死亡,因為神不准撒但傷害他的性命(6)。也就是說,神不是要他的性命死亡,乃是要他的己死去,這是十字架的工作。然而,約伯這時是不明白的,他情願選擇身體的死亡,因為他認為前面的路走起來,是比死亡更可怕的。

神作在約伯身上的工作,是希望他的肉體死亡,以及他的己完全捨去;但人看不到這一點,以為神的工作,是要讓人的身體死亡。這就是約伯在這裡的表現,當他無路可走時,他惟一要選擇的,是身體的死亡,如此就可以避免身體的受苦。但神沒有叫他身體死亡,這是神最後的底線,神不要他死亡,目的是要藉著苦難,讓他的己完全死亡,這才是神的目的。然而一般的人,是情願身體死亡,也不要讓他的己死亡的;這就是約拿的情況,也是很多人的情況。

當約拿接到神的命令,叫他往尼尼微去傳神的話時,他卻不願意遵行神的話,而要反方向逃往他施去的(拿一1-3)。然而當他登上往他施去的船上時,神卻興起風浪來,阻止他前往他施去(拿一4)。當船上的人知悉引起這風浪的原因,是約拿逃避耶和華時,約拿沒有悔改,反而要他們把他丟下海去,風浪就可以止息(12)。這樣的說話,代表甚麼呢?這是代表約拿情願死亡,也不願意順服神去尼尼微傳講神的訊息。約拿選擇身體的死亡,也不願意選擇己的捨去,這就是約拿的問題,也是大多數人的問題。

約伯當然不是不願意己的死亡,只是這時他看不到前面的路,就告訴自己,有一條路比起活著還好,那就是死亡的路。他不敢向神埋怨,也不會不順服神的安排,這時他的路在那裡呢?十字架的路是難走的,沒有幾個人可以走下去,但神又不是想藉著十字架要人死,神是要藉著十字架讓人得復活的生命。這時的約伯是不明白神的旨意的,於是他想到的只有一條路,就是十字架帶來的死亡路。

然而十字架的路表面看來雖然是死亡,但若靠神走下去,那就是復活的路;這是約伯後來所得到的,就是一個全新的生命,是十字架最後的目的。然而,這時的約伯,不懂甚麼是十字架,以為十字架只是要人死,卻不知道十字架是要人復活的。這也是彼得當時的情形:當他第一次聽到耶穌要往耶路撒冷受死,第三日復活時,他不能接受;甚至責備耶穌說:絕不可以如此(太十六21-22,和合本譯為勸耶穌,原文是責備這個字)。彼得說的萬不可如此,是看到十字架的死亡,就不要耶穌死亡而說的話。然而,彼得看不到十字架後的復活,他說的「萬不可如此」,就不是說「萬不可復活」,而是「萬不可以死亡」。

同樣地,約伯現正接受十字架的苦難,他是看不到復活的。因此,他以為他要得的是死亡,以為十字架的路只有死亡;他這時是看不到十字架的復活的。然而,他的路不是死亡,而是抓住神自己;當他抓住神、倚靠神加給他力量時,他就可以看見十字架的復活,而不是十字架的死亡。然而,約伯時代神的啟示還沒有明顯,救恩也不是如此清楚;因此,約伯雖然是倚靠神的人,但他也是不知道十字架的道路是甚麼的。在新約時代,我們知道,十字架的道路目的只有一個,就是得復活的生命、豐富的生命,而不是死亡。

雖然約伯看不見前面的路,只看見死亡等著他,但他仍然沒有離棄神。這時神似乎離開了他,但他沒有離棄神;也因著他沒有離棄神,至終他還是走完這條十字架的道路,他得到的不是他想到的死亡,而是復活的生命;是神把他從地上的完全,帶到天上的完全去,是得到復活的生命。

原來十字架的路有兩種表現,一是約伯在這裡所表現的,就是死亡與絕望;但另一個更真實的表現,卻是復活的生命。神藉著十字架的目的,是要人得復活的生命,而不是死亡。但由於人看不到復活,只看到死亡,就覺得只有死亡才是惟一道路。這就是為何約伯在這裡一直不希望自己存活的原因,因為他只看到十字架的一面,看不到十字架真實的另一面。十字架難走的原因,原來也是因為人看不到復活,只看到死亡;然而若人在苦難中仍能緊緊抓住神,那復活是一定會出來的。

2025年1月19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詩十九

 

20250119          神給人全面的恩典         dimanche         詩十九

這篇詩篇是大衛的詩,詩中可以分為兩大段,1-6節說到神的創造,人們可以從神的創造中,看到神的存在。7-14節則說到神的話語出來,讓人知道如何行在正確的道路中,也讓人可以看到自己的罪,使人口中的言語,心裡的意念,都在神面前蒙悅納(14)。前面一段是說到神的創造,是大自然對人的啟示,讓人可以從神所創造的天地中認識神,知道神的存在。後面一段是神藉著祂的話語啟示祂自己,讓人知道當行的路,並且知道自己的罪後,讓神潔淨罪後,可以成為一個在神面前蒙悅納的人。

第一段是說到神的創造,而第二段則隱藏了神的救贖計劃。第一段的創造,神沒有直接說話,但卻藉著宇宙萬物說話;這是沒有言語的言語,是要人看見宇宙的奧祕後,加以思想就明白宇宙有一個創造主。保羅說:自從造天地以來,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;雖是眼不能見,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,叫人無可推諉(羅一20)

我們怎知道有神的存在呢?當我們安靜下來,靜觀天地時,我們就應知道有神的存在。然而,若我們只忙於世上的塵事,不觀看天上的星宿,也不思想整個宇宙的來源,那我們就會忽略神的存在。一個願意尋求神的人,即使在無言無語的宇宙中,他也能「聽到」聲音(3),就是神藉著大自然的說話,讓他知道神的存在、神的恩典的。因此,看見宇宙的存在,大自然的奇妙,並且加上客觀的思想,人就會知道神的存在,以及神的慈愛、神的偉大。

神除了給人大自然的啟示,讓人知道神創造天地外;神還給人特殊的啟示,就是頒布神的話語,讓人知道人一生當行的路,不致於枉活一生。這就是神創造人的計劃,藉著神的話語,讓我們知道人是有罪的(12-13);但若我們能倚靠神,就可以被神的話語光照,而可以行在神的話語中,蒙神的悅納(14)。因此,神的話語頒布出來,就啟示神的救恩,因為當神的話出來後,人就知道自己的罪性及罪行(12-13);如此人就懂得倚靠神,來到神面前得蒙拯救。

因此,這首詩除了說到神的創造外,也說到神的救贖,以及神創造的計劃;目的是要把人帶到神面前,讓人行在正確的道路中,可以成為一個清潔的人,在神面前蒙悅納(14)。前面一段說到神的創造(1-6),神的創造是奇妙的,其中詩人特別提到太陽,這是甚麼意思呢?太陽是整個地球生活的重點,它是維持地上生命的重要物體;因著太陽的存在,整個宇宙的運作,就可以有好的循環。例如它可以使海水蒸發成雨,把鹹水變為淡水供人食用。它又可以讓植物行光合作用,製造碳水化合物,供植物及動物食用。同時,因著太陽的存在,又可以使植物放出人們所需要的氧氣,以及讓植物吸收人們所排出來的二氧化碳,使空氣得以自動更新。可見神的創造是奇妙的,一個太陽就可以使人的生活有正常的供應。

這就是第一段中,為何把太陽描述出來,因為太陽是對人的生命有幫助,是重要的生活倚靠。同時,太陽的重要性是因為它有光有熱有能,因著它的光、熱及能,而使地球的運作、人類的生活得以進入良性循環中,讓生命生生不息地出來。當大衛在詩中說到太陽,並描述它的重要性時,我們就要問:在大衛的時代,科學還未如此發達地知道太陽的功能,為何他就可以把太陽特別描寫出來呢?他真知道太陽的重要性嗎?這就是聖經奇妙之處,雖然他不必一定要完全明白,但當神啟示他寫下這段聖經時,全知的神就讓他寫出當時科學還不知道的事情,這就更加證明,聖經是神默示的,是奇妙正確的話語。

若第一段說出的太陽,是維持人的肉身生命的要素,到了第二段時,大衛又說出另一個維持人屬靈生命的要素,那就是神的話語。大衛用神的話語與太陽同時說出,讓我們可以互相比較,知道神的話語對人屬靈的生命,就如同太陽對人肉身的生命的重要一樣。若太陽的光可以照到世上任何隱藏的地方(6),那神的話語則可以照到我們內心的深處,讓我們可以看見我們內心的光景,知道自己的錯誤及隱而未現的過失(12)。若太陽光是把熱能帶出,讓百物可以生長;那神的話語是把神的能力帶出,讓我們的生命可以靠神而得勝撒但的權柄。若太陽給人照亮前面的路程,那神的話語是指引人走在正確的道路中。

若太陽是人肉身的生命之必需品,那神的話語,就是人屬靈生命的必需品;每個人都需要神的話語,就如每個人生活在世上,必須有太陽的幫助一樣。太陽雖然是生命的必需品,但它是高高在上,人是不能親近它的;然而神的話語卻是我們可以容易得到,是可以親近的、而且是必須要親近它的。太陽是可望不可即的,若是靠近太陽,則會死亡的。然而,神的話卻是如金子、如蜂蜜一樣(10),不單是可以接近的,而且是應該要努力爭取的。

太陽的光可以光照世界任何黑暗的角落,神的話語則是要光照我們心中的暗處,讓我們心中藏污納垢的地方,都得以顯明出來。這就是詩人因著神的話,就知道自己的錯失,也知道自己平時隱而未現的罪之故(12)。一個人對自己常是無知的,即使一個有學問的人,他對很多事情都知道,但有一樣事常是無知的,就是對自己隱藏的罪是無知的、對自己真實的光景是無知的。一般的人都是自以為是,自以為比別人好、自以為清潔的;若沒有神的話,人是看不到自己真實的光景的。因此,我們應求神用祂的話語時常光照我們,讓我們能看到自己裡面的污穢,並求神的話語加我們力量,使我們可以在神面前,成為一個心潔心清的人,蒙神的悅納(14)

人屬世的生命需要太陽的能力、太陽的光照、太陽的運作及供應;同樣地,人屬靈的生命也需要神話語的能力、神話語的光照,神話語的運作,以使我們成為一個聖潔的人,蒙神的悅納。神的創造給了我們肉身的生命,神的救贖給了我們屬靈的生命;我們不只要有屬世的生命,更要有屬靈的生命。能讓我們屬靈生命長大的,只有神的話語;這就需要我們渴慕神的話語,追求神的話語,行在神的話語中,如此才是我們該走的路。


2025年1月12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詩十二

 

20250112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 dimanche 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 詩十二

這首詩也是大衛的詩,詩中繼續描寫這個世界的狀況,那是罪惡充斥的世界;這篇詩篇所表現出來的,不是一般暴力的出來,卻是言語的問題,不是行為的問題。當然言語也是行為的一種,但言語的表現,似乎是在行為之前;若是言語出問題,行為就會緊跟著出來。所以是言語在先,惡行在後,這是外在的表現次序。若我們能留心一個人的言語,就可以知道他是否有屬靈的生命,以及他的屬靈生命是否豐富的。所謂言為心聲,一個人的言語,是把他心裡面的狀況說出來的。一個有智慧的人,是可以從一個人的言談,就可以判斷這人的生命如何的。

在第1節中,大衛先說到他所遇到的環境,那就是沒有虔誠人,以及沒有忠信的人。之後,他就說到他所看到的景象,都是說謊的言語、心口不一的言語、油滑的嘴脣和誇大的舌頭等(2-3)。這樣的環境,雖然似乎沒有出現行為的暴力,但大衛覺得這個環境,都是言語暴力的環境,其可怕程度不亞於行為暴力的環境。若我們留心我們在街上所碰到的人,留心聽他們的對話,我們常會發現人的言語,是充滿埋怨、不滿、苦毒、污言穢語、背後說人壞話的。很少聽到一些安慰人、鼓勵人的話的。這是無論在職場上、公眾場合上、或是街上行人的傾談,都很容易發現人的話語中,充滿了仇恨或不滿的。當一個人沒有從神來的生命時,他的言語就會有如此表現的。這種情形,就是大衛在這裡描寫的情形。

或許我們會問,雖然言語是粗暴或是無禮,但他們若沒有行為上的暴力,那還是可以忍受吧!當然不是每個說粗話的人,都會表現暴力的行為的,但言語的本身,其殺傷力不亞於暴力的行為的。舌頭的威力,是殺人不見血的,是隱藏的殺手;言語對人所受的傷害,常是看不見的。這是心靈的創傷,是一種內傷,外面是看不見的。我們的舌頭就如利劍,其傷害性不比真正的刀劍為小的。因此,作為基督徒,我們要謹守我們的舌頭;因為一個不勒住舌頭的人,就是己出來的表現(4)。而己一出來後,罪就會跟著出來的。

大衛為何說虔誠人及忠信人都沒有呢(1)?當他說完這句話後,他就把他所遇到的環境說出來。他說出來的環境是甚麼呢?是一個言語暴力的環境,而不是行為暴力的環境。若是如此,我們就知道,言語的本身,是在所有惡行之前的。一個人的說話如何,就可以看得出他是否一個虔誠的人,或是否是一個忠信的人的。虔誠是對神而言,忠信是對人而言的;原來是否虔誠或是忠信,都可以從一個人的言語中看得到的。聖經中很多書卷都說到言語的問題,例如雅各書、箴言、以弗所書等;這都可以成為我們的鑑戒的。

一個人的生命成熟時,他的言語與未信主時是有明顯的分別的。若我們能反省一下,自己所說的言語,是否常是充滿愛心的,或是常是批評論斷人、埋怨人的;我們就很容易知道,我們的生命是否成熟的。同樣地,若是一個有智慧的人,他可以從一個人所說的話中,就能判斷這人的生命有多少的。因此,言語是最先的表現,它可以把我們內心的情況說出來,而且是在我們行為之先,就已經出來的。

我們的言語,還是與我們的己連在一起的(4);一個人的言語,常是最容易表現自己的己的地方。您可以從一個人的言語中,看到他是否是一個謙卑的人,或是一個驕傲的人;是以己為王的人,或是以神為王的人。當撒但開始叛變神之時,他只是先用言語說出,然後才有動作的(賽十四12-14)。羅馬書一章28節告訴我們,罪的開始,只是故意不認識神,之後才有邪僻的心,最後才行出不合理的事來;這是犯罪的三步曲,是從己開始的。故意不認識神,那是己的出來,而己的出來,人怎能看得出來呢?那就是從他的言語中,就可以看得到他的己有多大、或是小的。而當一個人的己出來時,那就是犯罪的開始。要看到一個人的己,其中的一個辦法,就是從他的言語中,就可以看得出來的。

這篇詩篇中有兩種說話,一是惡人的說話(4),二是神的說話及神的言語(5-6)。惡人的說話,是覺得他的言語是不受管束的,是他自己作主的;他喜歡說甚麼就說甚麼。這就是一種以己為神的表現,因為他覺得說話不重要,行動才重要,於是就不管束他的舌頭。雅各書三章告訴我們:舌頭就是火,在我們百體中,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,能污穢全身,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,並且是從地獄裡點著的(雅三6)。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,他就是完全人,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(雅三2)。雅各書三章所形容的,可以說是把言語及舌頭的威力,描寫得淋漓盡致,值得我們反省的。

當大衛描寫了惡人的說話後,他接著就把耶和華的言語描寫,神的話語是純淨的言語,如同銀子在泥爐中煉過七次(6)。耶和華所說的話,句句都要定準,是絕對的標準,是言出必行的。所謂煉過七次,是代表神的說話不是隨便說的,是精簡的,是準確的,是可以幫助人的。銀子一般在聖經是代表救贖,銀子煉過七次,代表神的話是安慰人、幫助人、使人得救的話。我們的話,是否每次出來,都可以使人得救、得幫助呢?我們是否在說話前,謹慎地思考,如何能幫助人,而不是咒詛人呢?

當我們隨便說話,不經思考就說話時,是容易把己帶出來的。若我們的說話,能慢慢的說、慢慢的動怒(雅一19),那就不易把己帶出來,就減少傷害人的機會。因為我們的言語出來,有時是不知不覺地傷害別人,而我們自己也不知道的。例如當大衛戰勝歌利亞時,婦人無心的一句話,就是「掃羅殺死千千,大衛殺死萬萬」(撒上十八7);就這麼一句話,讓大衛不斷使掃羅追殺,過一個流亡的生活呢。因此,言語可以是利劍,可以是幫助人的,也可以是傷害人的。作為一個屬神的人,我們應求神勒住我們的舌頭,說出該說的話,不隨便說出無謂的話。也應謹言慎行,盡力說出安慰人、鼓勵人、造就人的話,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事。


2025年1月5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詩五

20250105              dimanche             詩五

這一篇也是大衛的詩,與上一篇的詩一樣,沒有說到他遭遇的背景,但所說的背景,卻是一幅世人常出現的罪惡,所形成的背景。也就是說,大衛活在這樣的背景下,雖然這時他沒有遭到明顯的逼迫,但他知道若不能緊緊抓住神,他就容易在這背景中被同化而跌倒。因此,若掃羅的逼迫,或是押沙龍的叛變,是對他身體的危害;但一個屬世的環境,若他不儆醒,就會對他屬靈生命有危害。大衛在這篇聖經中所描寫的外面的環境,豈不也是我們常處的環境嗎?這世界的人,豈不也是說謊言的、好流人血弄詭詐的嗎(6)?這世界不是充滿邪惡,用舌頭諂媚人的嗎(9)?原來我們所處的環境,不是一個屬靈的好環境,乃是一個已經被罪污染的環境;我們處在這樣的環境中,若不是不斷的呼求神(1-2),親近神,怎能在此環境中仍然可以得勝呢?

在這篇詩中,我們一方面看到一個惡劣的環境,就是已經被罪惡掌權的環境;但另一方面,我們又看到大衛的應對方法,就是不斷的呼求神,不斷的捉住神,以使他可以行在正直平坦的道路中(8)。我們今天也是一樣,世界是一個充滿罪惡的環境,雖然我們是不屬於這個世界的,但我們仍要活在這世界中;如此我們只有一條路,就是不斷親近神,讓神帶領我們每一步路。原來大衛面臨的環境,一方面是不好的、惡劣的環境;但另一方面,也是這樣的環境,逼使他緊緊抓住神。這樣的環境,不是屬世的逼迫,而是屬靈的逼迫;不是殺身體的環境,卻是殺靈魂的環境。一般而言,殺身體的環境,我們是害怕的,也是會注意的。然而,殺靈魂的環境呢?或許我們是容易疏忽的!但大衛把這可怕的環境描寫出來,這個環境雖然不是直接要殺害大衛,但卻是充滿罪惡(9),充滿詭詐的環境(6);若不留意,是會影響我們向著神的心,使我們的靈命虧損的。

原來這世界的為害,有些是直接的影響,例如在這罪惡的環境中,惡人直接向我們追殺,這是會讓我們注意而逃避的。但有些環境,雖然充滿罪惡,但似乎不是直接傷害我們,這時我們就容易疏忽,如此也會容易跌倒的。我們第一要認知我們所處的世界,是撒但在背後作王的世界,而我們是不屬於世界的;但我們不只要活在世界,還要勝過世界(約壹 五4-5),就如基督勝過撒但一樣(約十四30)。這就是這詩中,大衛的表現,他要從早晨開始,就與神交通、親近神(3);並且時時刻刻向神呼求(2),如此他就可以得勝任何可怕的環境。

這裡所描寫的惡人及惡事,背後都是撒但在掌權,是被撒但操縱的環境。大衛所看的,不只是惡人惡事,更是看到他背後的真正敵人,乃是撒但。因為只有撒但是真正的敵人,而大衛的禱告中,不只是要求神讓他能站立得穩;他也求神懲罰罪人,而更重要的,是要把他們背後的撒但逐出,因為撒但背叛了神(10)。大衛不是為自己的方便而祈求神,乃是看到這個大環境,是撒但在掌權;撒但奪去神的權柄,大衛就求神把他的權奪回來,把撒但逐出去,這才是最終的目的。

大衛一方面知道如何活在這惡劣的環境中,就是不斷的抓緊神,不斷的親近神,這是為自己如何應付這環境,而作出的動作。如此,他才可以有正直的路可行,才可以得到神用恩惠如同盾牌四面護衛他(12)。另一方面,他也為到神的國而祈求,就是求神把罪惡及罪人消滅,定他們的罪(4-610);這樣的祈求,是為了神國的榮耀而祈求,不是為自己的方便而祈求的。今天我們的禱告,大多只是顧到自己的需要,很少想到神的需要,也很少想到神的榮耀,為神的榮耀而祈求的。大衛一方面要自己抓住神,以應付這惡劣的環境,另一方面,他也求神為祂的榮耀之故,把罪惡及罪人除滅,以彰顯神的公義。我們的禱告,不只要為自己的得勝祈求,也應為神的國而祈求,讓罪人及罪惡可以除去,讓神的榮耀可以彰顯出來。

大衛的呼求及禱告,是從早晨開始的(3);不只是只有清晨,而且是時刻不斷的呼求(2)。這是一個與神同行的光景,是時刻與神親近的圖畫。今天的基督徒,似乎已經失去與神相交的本領,我們很少基督徒可以做得到,就是與神不斷相交的生活。無論在任何的環境,或順或逆,或工作或休息,我們都可以一面工作、一面親近神。大衛這篇詩的內容,就是描寫這樣的光景,這裡至少有兩種本領,一是清早起來有一特定時間親近神,讀神的話語,與神交談(3)。另一個本領,就是隨時可以呼求神、向神祈禱(2),這是不受外面環境的影響,而可以不斷親近神的表現。

有關早上起來親近神的本領,在現今忙碌的環境中,很少基督徒做得到的。因為我們常常被外面的忙碌環境所打敗,若是如此,我們就會在這個外面惡劣的環境中容易跌倒。我們應求神讓我們拾回這本領,因為當我們一早起來時,若不能先親近神;那我們一天的生活,就失去神話語的指引,就會失去方向,而浪費了一天的光陰。清晨是最容易傾聽神話語的時刻,因為這時的心是清醒的,是容易接受神話語的時刻;過了這清早的時刻,世上的雜事就會跑進我們裡面,我們就不能專一聽神的話,就使我們一天在忙亂無方向中渡過而已。

一個真愛神的人,是每天早上起床後,在吃早餐前,是會先與神親近的;這才是正常的基督徒,才是一個不會被外面環境影響的基督徒。很多被神大用的屬靈長者,他們都是清早起來親近神的,有些是三點起床,有些是四點起床,這是我們知道的。求神讓我們把早上起來晨更的本領拾回來,才可以應付這多變的、罪惡的世界,才可以站立得穩,而且得勝有餘。

另一個本領要拾回來的,就是我們應學習隨時向神禱告,隨時都可以親近神。無論是在工作中、在休息中,或是在順境中、逆境時;我們都可以馬上與神相交,讓神永遠跟著我們,不被外面的環境成為阻隔。這是我們要有的本領,我們可以如此嗎?這是需要操練的,讓神可以隨時與我們同在,隨時可以啟示我們前面的路,隨時可以加力量與我們,使我們所走的每一步路,都可以活出基督徒不一樣的生命,成為美好的見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