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該一章

 20241229              dimanche              該一

哈該書是記載猶大人回歸耶路撒冷建殿時,卻被攔阻而停工後,先知哈該得神的默示,對剩下的百姓所說的話(1)。當猶大人被擄到巴比倫,經過七十年後,波斯王古列下令讓猶大人可以回歸耶路撒冷建殿;於是猶大會眾約有四萬多人,就回歸耶路撒冷準備建殿(拉二64)。然而,當他們把建殿的根基立好後,就受到攔阻,於是建殿的工作,就停止約十四、五年。直到大利烏王第二年時,神興起哈該及撒迦利亞,向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猶大人說勸勉的話,建殿的工作才得以繼續(拉五1)。哈該書就是記載當時哈該對猶大人所說的話,鼓勵他們,讓他們可以復工建造神的殿。

當他們被擄歸回後,原來本著一番熱誠,要回來建造神的殿的。然而,由於受到外邦人的敵擋,聖殿就停工了(拉四)。這樣的停工,一停就是十幾年,或許他們當時以為環境不好,只停一會就可以復工的。然而,一天過一天,因為習慣了停工,就習以為常,不再覺得要復工。原來人的隋性是天然的,若我們失去對神的心志,那就只有按著習慣而過活,如此一天過一天,原本以為只是停工一段短時間就可以復工的,結果是停了十多年。

當他們停工的這段時間,由於失去使命感,於是他們就只會埋頭於他們自己的生活,就失去了從神來的使命,忘記當初回歸時神給的任務;如此一停就是十多年,只是過著為己而活的生活。那神為何在這段時間中,不早些差派先知向他們說話呢?從這一章中先知說話後,他們不到一個月就起來復工(1vs15),那早些說話,不是更好嗎?神有祂的時間,這十四、五年間,神不是沒有工作,乃是作預備的工作;要等人的生命成熟、人的心預備好時,才向他們說話,如此才會有好的成效。

原來神在這段時間內,是有作工的:神讓他們撒的種多,收的卻少;他們吃卻不得飽、喝卻不得足、穿衣服卻不得暖、得工錢的,將工錢裝在破漏的囊中(6);盼望多得,所得的卻少(9)。這樣的一個環境,就可以讓他們反省原因,而當先知說話後,他們就知道這是神的作為,他們就願意改變。原來復興的來到是有原因的:雖然神的話一定是復興的要素,但不是有神的話就一定會復興,還要加上人心的預備,如此才會得到復興。人心的預備,不是神可以勉強的,因為人有自由意志,神只能藉著外面的環境,以及神的話,來改變人心;若人心不改變,復興是不會臨到的。

今天我們都希望復興,但攔阻復興來到的,正是我們的心境;若我們有一個專一跟隨神的心志,那復興是會隨時來到的。若我們只是專注於自己的生活,與世界聯合的話,那復興是不會臨到的。不只是有神的話,而且一定要加上我們的心志的配合,然後神的話才會在我們中間發生功效的。因此,這一章中我們看見神一說話,他們很快就動起來,這是因為神在預備人心,而且他們也配合神的工作,有一個順服的心,於是復興就出來了。

當猶大人習慣於自己的生活時,他們的想法常常是認為:建造耶和華殿的時候尚未來到的(2)。為何會如此想呢?這樣的想法,是根據外面的環境而說的;我們都會覺得,若外面的環境是不適合作神的工時,我們就不想作神的工的。然而,外面的環境不是重點,重點是我們的心境、我們的心志。若是我們有一個順服神的心,有一個專一跟隨神的心,那外面的環境不會成為我們的攔阻的。

在士師記六章中,當神吩咐基甸去拆除巴力的廟時,他覺得環境是不適合的,但他裡面的心境願意順服神,於是他就在夜間拆除。白天他不敢做,因為這是不好的環境,於是他選擇夜間去做。這表示他的心境可以改變環境,因為他有一個願意順服神的心,他就可以改變環境;而當他拆除巴力廟後,他還得到他父親的保護呢(士六25-32)

今天我們常常是看環境來決定是否做神的工的,若是如此,那我們永遠不會做神的工的。例如要傳福音、或是到福音未達之處作差傳的工作,這些環境都不算是好的。然而,我們若有一個專一跟從神的心志、一個熱誠的心,那是可以改變環境、克服困難的環境,去完成神的工作的。然而這樣的心志,不是我們的天性,是需要不斷向神求,讓我們裡面的心是火熱的、是順服神的,如此才可以作成神的工的。

當人有一個向著神的心志,再加上神的話語時,復興就可以臨到,這就是他們為何可以在短時間內,就恢復了已停止十幾年的工之因。今天我們都讀神的話,也都有神的話,但為何還是不會復興呢?原因很簡單,因為我們沒有好的心志,不是一個專一跟從神的人;那神的話說得再多,也是不會在我們身上發生功效的。我們應求神給我們一個專一跟從神的心志,這才是最重要的復興因素。

神興起困難的環境來,讓我們懂得反省,若是一般平淡的生活,我們是不會省察自己的行為的。但當神興起一些難處給他們時(6),先知叫他們省察時(5,7),他們就可以知道神的心意,就可以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,以神的事為先,而不再只為自己而活。今天我們常常只是為自己的生活打算,少有為自己生命打算、更少有為神的國打算的。我們應改變我們的優先次序,不是以己為先,乃是以神為先。當先知要我們省察自己的行為時,我們真的懂得如何省察嗎?當我們有一個不如意的環境時,我們可以知道這不只是屬世的原因,更是有屬靈的原因嗎?原來他們遇到的不順利環境(6),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工作,乃是因為神的懲罰、神的管教(9)。神的管教是提醒我們,讓我們知道要以屬靈的事為先,其他的事,神就必然會賜福給我們的。這就是神的應許:我們若先求神的國、神的義,其他的東西,神都會加給我們的。然而,若我們把次序改變,先以自己的生活為念,那我們付出的努力,是得不到該有的效果的。

我們每一個人,都應要被神的話提醒我們:到底我們目前所過慣了的生活,是否真是神喜悅的,是否真是有永恆的意義的。若我們過慣的生活,一直過了十多年,卻不是神所要我們過的,那我們是需要神的話臨到我們;也要省察我們的行為,知道我們所作的,是否真是在永恆中有意義的,這才是我們應作的檢討。否則我們就會白白浪費了我們多少年的光陰,都是在永恆中沒有意義的,那就真是冤枉呢!


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代下卅四8-21

20241222 dimanche 代下卅四8-21

當約西亞做完拆毀邱壇、亞舍拉、雕像和鑄像等的工作後(3),就開始作聖殿修補的工作(8)。他的工作順序是先拆毀、再建造,就是先脫去、再穿上。他在拆毀前,是先作潔淨的工作(3),同時在他要修補聖殿的破損前,他也是先作潔淨的工作,然後才修補的(8)。這就給我們一個提醒,我們在教會中作任何事情時,都要是一個潔淨的人,而不能是一個隨便的人的。無論是拆除的工作,或是建造的工作,都需要潔淨的人;人是比工作重要的。作工的人若不是潔淨的人,那他所作的工作,是不被記念的(該二13-14)。今天我們作神的工作時,雖然這工作是屬靈的,但若人不是聖潔的,那這工作被不聖潔的人作時,就變為不潔淨的。因此,一個服事神的人,是要保持聖潔的身心靈,然後才可以為神作工的。

此外,我們看到的約西亞,所作的復興工作,是循序漸進、一步一步來的。復興的工作是不容易的,約西亞先有十二年的準備工作(3),然後再作拆毀的工作,之後才是建造的工作。他的建造工作,又分為兩部分,一是外面的建造,就是修補聖經,這是比較容易的;只要有足夠的金錢,就可以完成。除此之外,就是裡面的建造,就是把神的話語教導他們,讓人民百姓可以順從耶和華、遵守祂的誡命、法度、律例,成就律法書上所記的約言(32)。外面的建造是容易的,但裡面的建造是需要時間的;但屬靈的復興,目的是裡面的建造,不能只有外表的輝煌,那是沒有用的。教會中是要作建造的工作,就是把每一個人都建造起來,這是教會服事中最重要的工作。外面的工作,教會的活動,是容易的,但裡面的建造,把每一個人都建造起來,是難的工作;但我們要朝向這目標,才是我們該有的服事。

聖殿的修葺工作,需要的是工人及金錢,也需要大家一同同心,願意一同以神為主,作成神的工。金錢的來源,是人甘心奉獻而得的;工人的工作,不只是要作成一件工作,而且要有一個事奉神的心,不是為金錢而服事,乃是為神而服事。每一個在教會中服事的人,都不要是為了貪財,乃是要有捨己的心,出於熱誠為神而服事(彼前五2)。因此,雖然修補聖殿似乎是一件工作,但背後應有好的屬靈動機,生命的支持,才可以呈獻給神的。修補聖殿需要的金錢,是人用感恩的心,樂意奉獻給神的;而修補聖殿的人,應是以喜樂的心,為神而作的。因此,一件外表是一般的工作,但作工的人,以及金錢的來源,都應是屬靈的;如此,這工作的完成,才是蒙神悅納的。

聖經中沒有說修殿的金錢是從哪裡來的(9),但一定是從人的奉獻而得的。而且看起來這次的奉獻,是平時的工夫,不是臨時湊出來的。奉獻是每個信徒的義務,是為神的工作而做的。教會的事工,無論是事務性的工作,或是屬靈的工作,都是需要金錢的。當約西亞要修補聖殿時,他們這次不需要呼籲人去奉獻,就表示他們平時的奉獻是足夠的。這是一個好的現象,從這點來看,就知道他們背後有一個好的環境。平時的準備,是促成即時的事工的一個重要因素,如此就不必拖延事工的發展。若教會中人人都遵守神的吩咐,奉獻上十分一,那教會的聖工,就會順利進行,而不會停滯下來。

當約西亞盡心盡力作外面修補聖殿的工作後,神就賜給他們另一個恩典,就是把神的話賜下來,讓他們在修補聖殿時,發現摩西的律法書(14)。這是神的恩典,當人願意追求神,服事神時,神就賜下更多的恩典;讓人不只是有外面的建造工作,而且還給他們裡面建造的工作,這就是恩上加恩的恩典。原來恩典是一步一步來的,若他們不作修補聖殿的工作,就不會發現這律法書,就不能按書上的話,再建造自己的。因此,屬靈的生命,是一步一步走的,當我們願意走第一步時,神就加給我們恩典,讓我們可以走第二步的。屬靈的路是走不完的,我們在世的日子,是要向著完全的地步走;而這目標是一生之久,要一直走下去的。就如保羅的榜樣,他不是已經完全了,他乃是忘記背後、努力面前,向著標竿直跑,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他來得的獎賞(腓三12-14)

因此,約西亞所作的,是有次序的,當他願意修葺聖殿時,神就賜給他神的話;讓他不只是有外面的建造,也可以有裡面的建造。而當他得到神的話時,他的反應是謙卑的、是正面的、是被神的話震撼的(19)。當一個人聽到神的話後,會有不同的反應的,有些人是置之不理,有些人是把說出神話的先知責打的。然而,約西亞對神的話是謙卑順服,而且一心要遵行的。當他得到神的話後,還要繼續求問神的話,知道下一步該怎樣行的(21)。今天我們常有機會聽到神的話,常有機會讀到聖經的話,但我們的反應是怎樣的呢?是覺得扎心呢、還是視之為平常呢?聽神的話是多的,但若沒有一個順服謙卑的心,去把之行出來的話,那神的話對我們是沒有幫助的。因此,最要緊的是對神話語的反應,比聽到神的話更重要;我們知道我們的心如何嗎?是一個得福的心、還是一個辜負神話語教導的心呢?

當約西亞得到神的話後,為何還要再尋求神的話呢(21)?因為他用神的話比照自己的光景,就知道他們沒有遵守神的話,就要知道他們該怎樣行,才可以重得神的恩典。神的話清楚寫在聖經上,是我們信徒每天要讀的;然而,當我們得到神的話後,如何應用在生活上,我們還要靠聖靈的啟示,以及聖靈的幫助,才可以完成神的旨意,作出正確回應神話語的行動的。這就是為何約西亞還要求問先知,知道該如何行的原因(22)。因此,不只是聖經,我們還需要聖靈的幫助,才知道得到神的話語後,如何行下一步的。 

2024年12月15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代下廿九章

 20241215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 dimanche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 代下廿九

這一章說到一個新王希西家,接著亞哈斯繼位作王,他二十五歲即位,作王廿九年(1)。感謝神,他是神興起的一個中興之王,他與他父親的作為完全相反,把他父親所作的惡事撥亂反正,把聖殿的事奉恢復起來。他即位的元年正月,就把亞哈斯所關的聖殿門重開,並且重新修理聖殿(3)。他是一個中興的王,把亞哈斯所拆毀的一切屬靈的事務重新建造;這是不容易的,為何他可以做得到呢?他並不是活在一個好的環境中的王,因為在亞哈斯統治的十六年間(廿八1),是一個敗壞的年代;而他沒有跟隨他父親所作的去作,只是跟隨他祖大衛所作的去作(2),這是甚麼原因呢?

聖經沒有說出希西家為何會有這麼好的表現,他不是生在一個好的環境中;因為廿五歲即位的他,前九年是他的祖父約坦作王,後十六年是他的父親作王。約坦是一個好王,而亞哈斯是壞王,後者影響他有更長的時間;但他還是會分辨,知道甚麼才是他應該行的。這應是神自己作的事,神要興起一個王,把亞哈斯所作的惡事,把之撥亂反正,就親自作工在希西家身上。神賜給希西家一個不一樣的眼光,就是屬靈的眼光,神也一定曾啟示他,讓他明白神的心意;他就可以照神的吩咐而行。他看到猶大和耶路撒冷悽涼的光景,他們的祖宗倒在刀下,妻兒也被擄掠;知道這是神的忿怒臨到他們(8-9),就看到問題的所在、找出屬靈的原因。他知道問題不是屬世的,乃是屬靈的,是因為他們離棄耶和華,才會有這樣的悽慘下場。

當他的父親亞哈斯遭遇這同樣的光景時,他不會從神的角度去找答案,而是從世界去找援助;但希西家卻懂得從屬靈的角度,去找出原因。其實這原因不是難找的,任何有屬靈眼光的人,都很容易知道:這是因為人離棄神,神的忿怒臨到人所致的。然而一個沒有屬靈眼光的人,就是看不到;這麼簡單的問題,都看不到真相,是因為人屬靈的眼瞎所致。要找屬靈的原因,是不難的,只要有屬靈的眼光,就可以看得到。感謝神,神為了祂的子民,就興起一個有屬靈眼光的王,讓他知道神的心意,就可以按神的心意,作中興的工作。中興的工作是不容易的,因為要把前朝的陋習完全拆除,是有很大的阻力的。因為人們已經習慣了一個環境,現在要把人的習慣拿去,是不容易的,這需要有很大的勇氣及魄力才可以做得到的。

當我們習慣於一些陋習,需要改變時,我們是否同樣有魄力,可以靠神的幫助,而把這些陋習除去呢?教會中是否也會有一些不合聖經的陋習,是我們不知道,卻是需要除去的呢?這就需要求神開我們眼睛,讓我們知道教會中是否有些甚麼規矩是不合聖經的,我們就要與神合作,靠神把之除去。例如教會是否也走社會的一套,用民主的方法決定事情,或是把社會的制度帶入教會等,都是需要把之除去的。我們需要有如希西家的魄力的人,與神合作,先把神的殿潔淨後,才可以做事奉的工作的。若不先潔淨殿,我們所做的事奉工作,都不是神所喜悅的。這就是希西家的工作:他是要事奉神,但因為聖殿已經支離破碎,就要先把聖殿潔淨,把正確的聖殿器具回歸正位,才可以開始事奉的。

今天我們的事奉,也應在一個潔淨的教會中事奉,才會得到增長及復興的。若教會加入了社會的規矩,不全照聖經啟示的去行,這些就是聖殿中的污穢物,是要除去的(5)。若不把這些污穢物除去,那我們的事奉,是不會蒙神悅納的。希西家要恢復聖殿的獻祭,就要先把被污穢的聖殿,重新潔淨起來,才可以開始事奉的。而在潔淨聖殿之前,更重要的是人的潔淨,這就是希西家要祭司及利未人先潔淨自己,再潔淨耶和華的殿,把污穢物從聖所中除去的原因(5)。當希西家照著神的感動及啟示,去做復興的工作時,神又預備同心的祭司及利未人,他們就一同去做這工作。我們不知道希西家有感動作復興的工作時,會不會覺得難以成就,因而躊躇不前呢!但當他願意進行時,神就給他同心的同工,他做起這事來,就是順利的。

或許我們想做復興的工作時,都會覺得難以下手的,因為這已經是墨守成規多年,我們就以為這些陋習是不可以改變的。然而,當我們著手進行時,卻發現因著神的幫助,事情是沒有這麼難的。這就如神要基甸拆除他父親為巴力所築的壇、砍下壇旁的木偶時,基甸是感到困難的;他不敢在白天拆,就在夜間偷偷的拆了(士六25-27)。他以為這個動作,一定會被人攻擊,甚至會死亡的,然而,當他拆除巴力的壇後,他父親反而為他辯解,讓他可以全身而退呢(士六29-32)。因此,當我們做神的事時,我們不必害怕,神會與我們同在,一同完成神所要我們完成的事的。

希西家所做的就是這樣,他是按著次序,先把聖殿的污穢除去,然後恢復聖殿的獻祭。他不能在被污穢的聖殿中獻祭,是要把一切污穢之物除去後,才可以做獻祭之事的。今天我們在教會中,也應如此!若教會有不合神規矩之污穢物存在,我們必須先把之除去,然後才可以事奉敬拜的。否則我們所做的,只是建立在一個不正確的根基上,是不能討神喜悅的。

希西家所做的,是循序漸進的,他先把聖殿潔淨,之後,就獻上贖罪祭、然後獻上燔祭。我們敬拜事奉神時,也是應先贖罪,然後才獻上我們的身體,當作活祭而給神所用的。希西家願意為神工作時,神就賜給他同心的同工,他就做的工作,就因著神的幫助而順利完成;這就是神人合作而成功的一幅圖畫,是神的幫助而完成的(36)。同時,希西家所做的,不只是按摩西的律法,而為他們的罪獻上贖罪祭、燔祭及感謝祭。他更把大衛所吩咐的,用樂器來讚美耶和華(26-27)。大衛所吩咐的詩班,代表新約的事奉,代表與神相交的事奉;那就不只是儀式的恢復,更是心靈事奉的恢復。同時,他可以把會眾帶到真正敬拜神的光景,而不只是外面儀式的恢復而已(28-30)

要帶人到儀式的敬拜,是比較容易的,但要讓人可以從心靈中敬拜神,則是不容易的。但希西家的目標,不只是儀式的敬拜,更是把人帶入心靈的敬拜中,這更是不容易的。若我們是一個有生命的人,就可以影響別人的生命,若我們只有外面的儀式,而沒有裡面的生命,就不會把人帶入生命中的。因此,我們看到的希西家,是用生命來帶領人的,於是他就可以把以前的敗壞,改變成為復興的環境,我們可以這樣嗎?求神給我們恩典及能力,讓我們可以做復興的工作,而不只是一般的事奉而已。


2024年12月8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代下廿五1-16

 

20241208 dimanche 代下廿五1-16

約阿施死後,他的兒子亞瑪謝登基。神對他的評價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,只是心不專一(2)。一個人重要的是心,而不是事的本身,若一個人是專一跟隨神的,那他自然行出對的事的。沒有對的心,即使行出一些對的事,也是不為神喜悅的。亞瑪謝雖然行正的事,但若他的心不是專一向神的話,那他所行的事,遲早會出問題的。聖經記載他行的事,第一件是把擊殺他父王的臣僕殺死,但沒有處死他們的兒子。因為照摩西的律法,是不可因兒子的罪處死父親,也不可因父親的罪處死兒子的,他就照著聖經的教訓去做(3-4)。這件事證明他是聽神的說話而行事,是值得讚賞的;因為若把兒子留下,他們是有機會報復的,這對自己的性命及王位,都是有影響的。然而,為了聽神的話,情願犧牲自己的益處,以神的話為先,這是他這時的心態:是把神的話放首位、是合神的心意的。

第二件記載他做的事,卻是要打仗,是要攻打以東人(11)。他召集了猶大人和便雅憫人,共有三十萬,以及用銀子一百他連得從以色列招募了十萬大能的勇士,要去攻打西珥人、就是以東人(5-6)。他為何要攻打以東人,聖經沒有解釋,這是否神的旨意,還是他的旨意呢?因為神沒有叫他如此做,因此,這應是他自己的想法,而不是神的吩咐。一般而言,以東不是以色列人攻打的對象,因為當初他們入迦南時,神是要他們避開以東、摩押及亞捫人的。他們要攻打的對象,是迦南地的外邦人,如非利士人等。因此,除非以東人要來攻打他們,否則亞瑪謝是不應主動去攻打以東人的。因此,看起來這次的行動,不是出於神的旨意,只是他個人的想法。至於他為何要攻打以東人,聖經也沒有說出他的原因,或許是他崇尚武力的一種表現吧。因為他後來不只攻打以東人,而且還要主動挑戰以色列人呢(17)

他要攻打以東人,一方面不是神要他做的事,另一方面他只是倚靠軍隊的武力,而不懂得倚靠神。他以為有強大的軍隊,就可以得勝,但他不知道神有能力幫助人,也有能力使人覆滅(8)。他覺得軍隊愈多愈能得勝,因而只懂得倚靠軍隊,而不懂得倚靠神,這是他的錯。他在打仗這麼重要的事件中,最先是沒有求問神,就自作主張用金錢去僱得十萬以色列人,幫他一同去打仗(6)。這代表第一,他沒有先來到神面前求問神,讓神告訴他該如何做,是第一個錯誤。第二,他倚靠的不是神的能力,而是世上的武力,這是第二個錯誤。因此,神就差派先知提醒他,叫他不要使以色列的軍兵與他同去,因為耶和華不與以色列人以法蓮的後裔同在(7)

這次他還是聽了先知的話,就把那從以法蓮來的軍兵分別出來,叫他們回家去(10)。然而他沒有做一些安慰的動作、或是解釋、或是說明原因,以致以色列人因而惱怒。結果這些以色列人就攻打猶大各城,殺了三千人,搶了許多財物(13)。亞瑪謝聽了神的話,結果反而損失了不少金錢及犧牲了三千人,那是否聽神的話所產生的結果呢?這樣的結果,或許使他懷疑聽神的話卻得不到好結果,於是使他後來就不肯聽從神的話吧(20)?然而,不是聽神的話所產生的結果,而是他自己產生的後果。因為第一,他沒有求問神以先,就自己做了倚靠人的工作,聘僱了以色列的僱傭兵;倚靠人而不倚靠神。第二,他聽了神的話後,雖然解僱了這些軍兵,但沒有做後續的工作,沒有妥善處理他們的情緒、安慰他們、解釋原因,於是就產生後遺症。原來原因不在神,乃是在乎他自己;這是當人出問題時,常是把責任推給神,而沒有自己檢討自己的錯失的。

當亞瑪謝聽了先知的話,解僱了以色列的十萬軍隊後,他依靠神果然戰勝了以東人。然而,他又做了一件蠢事,就是把西珥的神像帶回,立為自己的神,在他面前叩拜燒香(14)。這事就大大的得罪神,神就差先知警告他。先知說的話,本是很有道理的(15),但他這次是不聽神的話,還想用暴力去打先知呢(16)。他在打仗前,可以聽神的話,把從以色列來的僱傭兵打發回家,為何得勝後卻不聽先知的話呢?是否因為先前聽了先知的話,把以色列人打發回去後,竟然損失了不少金錢及人物(13),他就覺得聽神的話是無益的呢?當我們把利益放在首位時,人就會忽略神的話;然而他不知道不聽神的話,才是會損害他的真利益呢!因著他把偶像帶回國內,他就失去神的恩典,神就定意要滅他(16),他就失去神的同在,這才是最悲慘的呢!

亞瑪謝所做的,似乎都只是懂得打仗,他沒有正事可做,不只要主動攻打以東人,還要主動攻打以色列人(17),這都不是出於神的旨意的。一個人只要不是行在神的旨意中,他就會愈來愈跌倒,愈來離神愈遠,就會走上滅亡的道路。因此,我們從他最初可以聽從摩西的律法去做事(4),之後雖然自作主張,做了神不喜歡的事,那時他還是聽先知的勸告,把錯誤改正過來(10)。但後來他就不聽先知的話(16),也不聽以色列王的勸告(18-20),只做他喜歡做的事,就不理神的吩咐。這就代表一個心不專一跟隨神的人,雖然偶爾也會行一些正的事,但最終還是會失敗的。同時,他也沒有做教導人民的工作,只是一味要打仗;沒有做建造的工作,就是屬靈的建造工作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從這些事來觀察,他是一個失職的王,沒有盡他應盡的本分,去建立百姓的屬靈生命。求神保守我們的心,因為一生的果效,都是由心發出的(箴四23)

2024年12月1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代下廿一1-11

 20241201 dimanche 代下廿一1-11

約沙法死了,他的兒子約蘭接續他作王(1),約沙法是一個好王,那他留下些甚麼給他的兒子呢?他把王位留給長子約蘭,也把他的金銀財寶以及城邑留給其他六個兒子(3)。這些都是屬世的權位及財產,但他卻沒有把屬靈的東西,留給他的兒子們;尤其是沒有留給繼承他王位的約蘭。不只沒有把屬靈的生命傳給約蘭,而且把一個不敬畏神、行惡的女子,給了他作妻子。這個女子就是亞他利雅(廿二2),是亞哈及耶洗別的女兒,而亞哈及耶洗別都是行大惡得罪耶和華的人。因著約沙法把一個壞的女子給了他兒子約蘭,又把權位給了他,卻沒有把屬靈的好東西給他;於是約蘭一上任、鞏固了他的權勢以後,就用刀殺了他所有的弟弟和猶大的一些領袖(4)。使大衛王位的香火繼承者,只剩下約蘭這個壞王而已。

約沙法是一個好王,而約蘭是一個壞王,那約沙法生下這個壞王,需要負責嗎?一般而言,每一個人的好壞是他自己要負的責,因為約沙法不能把自己的意向強加於他的兒子;但他難道不能教導他兒子,成為一個愛神的人嗎?他死後是留下兩樣東西給兒子的:一是他愛神的榜樣,二是留下一個行惡的妻子亞他利雅給他。雖然他有留下好的榜樣,但好的榜樣敵不過壞的妻子,約蘭受妻子的影響多於受他父親的影響,於是他就行以色列諸王的道,與亞哈家一樣,因他娶了亞哈的女兒為妻,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(6)。通常妻子是與他同過生活的,而父親則不能陪他一生,因此,一般還是夫妻的互相影響較大的。一個不好的婚姻,要帶出好的王出來,難處是大的。因此約蘭雖然有好的父親,但他沒有好的妻子,於是他受影響的不是好的父親,乃是壞的妻子,就隨著妻子的意向,行出北國諸王的惡道。

在整個歷代志下中,我們可以看到好王可以產生好王,例如亞撒算是好王(十四2),他也產生約沙法這個好王(十七1-3)。我們也可以看見好王產生壞王,例如從希西家產生的瑪拿西,就是從好王產生的壞王。從好王生出壞王,或是從壞王生出好王,聖經一般沒有解釋原因;然而我們知道,原因一定有二:一是王自己的選擇、二是父親或旁人的影響。而約蘭這個壞王,是從好王出來的,明顯就是因為約沙法給他娶的妻子所影響;同時約沙法對兒子的教育,也同時出問題而導致的。

聖經中說大衛是合神心意的人,當他快離世時,他立所羅門接續他作王;這時他不只是把王位給所羅門,還諄諄善誘地把神的律法給他兒子,要他有一個敬畏神的心的(代上廿八5-10)。大衛很在乎他兒子對神的態度,因為這樣的態度,是蒙神施恩的條件;因此,他不只把王位賜給所羅門,也很在乎所羅門對神的心志。這樣的傳承是重要的,在整個南國的王朝中,好像只有大衛有這樣的心志,不只是個人對神的敬畏心,而且還要下一代對神有敬畏的心。我們可以如此對待我們的兒女嗎?若在生時不好好教導,那兒女出問題時,是作父親的要負責的。

約沙法留下給約蘭的是兩樣東西,一是好的榜樣,二是行惡的妻子,但約蘭沒有選擇跟隨父親的榜樣行,而是選擇跟隨行惡的妻子去行事。這代表要人行惡是容易的,但要人行善是要付代價的、是難的。人的性格是偏向行惡的,若沒有不斷把神的話加給人,人是會選擇容易的路走,而不會選擇神的路走的。

還有一點,約沙法留給兒子的,是金銀財寶及王位,這些都是屬世的、看得見的東西。但屬世的東西留給兒女,從屬靈的角度來看,是危險的,因為若沒有屬靈的生命,卻有世界的財物及權位,就容易出問題。約沙法把王位留給一個沒有屬靈生命的約蘭,也把金銀財寶賜給其他的兒子,於是就讓有權位的約蘭,或許因著害怕自己的權位被搶,就把其他的兄弟都殺了。屬世的財物及權柄,看起來是可愛的,但有時卻是犯罪之來源呢!我們要留給兒女的,不應只是屬世的財物,更應是屬靈的生命;身為父母的我們,可以做得到嗎?若做不到,我們的下一代,或許就不會繼續跟隨神,而走世界的路去了呢!

約沙法留給約蘭的,是屬世的權位,也應有屬世的財寶;但可惜約沙法也留下一個屬世的妻子給他,於是就是這些留下的權位,以及一個屬世的妻子,就使約蘭不只走在屬世的道路中,而且走在行惡的路中呢!他用刀殺了他全部的弟弟,可能是為權、也可能是為財,但這樣的惡行,是不容於屬神的國度中的。我們不知道這是否亞他利雅對他的教導,因為之後的亞他利雅,也是對她自己的孫輩,進行殘忍的殺戮的(廿二10)。或許他們的行惡,是互相影響的,這就是約沙法種下的禍患,但他在生時是料想不到的。

神的報應是快的,當約蘭把自己的弟弟們都殺光後,神又藉著外邦人的手,把他的兒子們都殺死了,只留下一個兒子(17)。這個留下的兒子,明顯是神的恩典,因為神不肯滅大衛的家,要照神所應許的,永遠賜燈光與大衛和他的子孫(7)。只因約沙法與亞哈結親,就至少有三次的機會,讓撒但把大衛的王室全部滅絕的可能;而每次都是神的恩典,才留下其中一人的。

第一次是約沙法的兒子全都被約蘭殺了,只剩約蘭一人(4)。第二次是約蘭的兒子全被外邦人所殺,只剩下一個小兒子約哈斯(17)。第三次是亞他利雅把猶大王室的人全殺死,只剩下一個約阿施(廿二10-11)。這三次都是撒但藉不同的人,要把大衛家的燈火滅掉,每次都是神留下一個餘種,讓大衛的燈火可以延續下去。這樣的可怕光景,若真要追究原因,原來是因為約沙法這個好王,作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後,直接及間接引起的呢!因此,我們所作的決定,是需要更加謹慎的,否則引起的後患,是我們料想不到的。在這裡是一個錯誤的婚姻,所導致的一連串後患,可見在婚姻的事上,我們更要加倍小心,不能與不信的人聯婚的。

約沙法在世時,雖然有摩押人、亞捫人及以東人一同來攻擊他,但因著他倚靠神,他就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勝三國的敵人(廿22-23)。而這時的約蘭,雖然只有以東一個國家的人背叛他,而他也率領軍長和所有的戰車,起來攻擊圍困他的以東人和車兵長,但仍然還是不能勝過以東人,最終還是讓他們成功脫離他的權下(10)。可見一個倚靠神的人,以及倚靠自己武力的人,其結果是完全不同的。戰爭的勝敗,得勝是在乎耶和華,不是在乎人的兵力有多少;乃是在乎人倚靠耶和華有多少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