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1229 dimanche 該一
哈該書是記載猶大人回歸耶路撒冷建殿時,卻被攔阻而停工後,先知哈該得神的默示,對剩下的百姓所說的話(1)。當猶大人被擄到巴比倫,經過七十年後,波斯王古列下令讓猶大人可以回歸耶路撒冷建殿;於是猶大會眾約有四萬多人,就回歸耶路撒冷準備建殿(拉二64)。然而,當他們把建殿的根基立好後,就受到攔阻,於是建殿的工作,就停止約十四、五年。直到大利烏王第二年時,神興起哈該及撒迦利亞,向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猶大人說勸勉的話,建殿的工作才得以繼續(拉五1)。哈該書就是記載當時哈該對猶大人所說的話,鼓勵他們,讓他們可以復工建造神的殿。
當他們被擄歸回後,原來本著一番熱誠,要回來建造神的殿的。然而,由於受到外邦人的敵擋,聖殿就停工了(拉四)。這樣的停工,一停就是十幾年,或許他們當時以為環境不好,只停一會就可以復工的。然而,一天過一天,因為習慣了停工,就習以為常,不再覺得要復工。原來人的隋性是天然的,若我們失去對神的心志,那就只有按著習慣而過活,如此一天過一天,原本以為只是停工一段短時間就可以復工的,結果是停了十多年。
當他們停工的這段時間,由於失去使命感,於是他們就只會埋頭於他們自己的生活,就失去了從神來的使命,忘記當初回歸時神給的任務;如此一停就是十多年,只是過著為己而活的生活。那神為何在這段時間中,不早些差派先知向他們說話呢?從這一章中先知說話後,他們不到一個月就起來復工(1vs15),那早些說話,不是更好嗎?神有祂的時間,這十四、五年間,神不是沒有工作,乃是作預備的工作;要等人的生命成熟、人的心預備好時,才向他們說話,如此才會有好的成效。
原來神在這段時間內,是有作工的:神讓他們撒的種多,收的卻少;他們吃卻不得飽、喝卻不得足、穿衣服卻不得暖、得工錢的,將工錢裝在破漏的囊中(6);盼望多得,所得的卻少(9)。這樣的一個環境,就可以讓他們反省原因,而當先知說話後,他們就知道這是神的作為,他們就願意改變。原來復興的來到是有原因的:雖然神的話一定是復興的要素,但不是有神的話就一定會復興,還要加上人心的預備,如此才會得到復興。人心的預備,不是神可以勉強的,因為人有自由意志,神只能藉著外面的環境,以及神的話,來改變人心;若人心不改變,復興是不會臨到的。
今天我們都希望復興,但攔阻復興來到的,正是我們的心境;若我們有一個專一跟隨神的心志,那復興是會隨時來到的。若我們只是專注於自己的生活,與世界聯合的話,那復興是不會臨到的。不只是有神的話,而且一定要加上我們的心志的配合,然後神的話才會在我們中間發生功效的。因此,這一章中我們看見神一說話,他們很快就動起來,這是因為神在預備人心,而且他們也配合神的工作,有一個順服的心,於是復興就出來了。
當猶大人習慣於自己的生活時,他們的想法常常是認為:建造耶和華殿的時候尚未來到的(2)。為何會如此想呢?這樣的想法,是根據外面的環境而說的;我們都會覺得,若外面的環境是不適合作神的工時,我們就不想作神的工的。然而,外面的環境不是重點,重點是我們的心境、我們的心志。若是我們有一個順服神的心,有一個專一跟隨神的心,那外面的環境不會成為我們的攔阻的。
在士師記六章中,當神吩咐基甸去拆除巴力的廟時,他覺得環境是不適合的,但他裡面的心境願意順服神,於是他就在夜間拆除。白天他不敢做,因為這是不好的環境,於是他選擇夜間去做。這表示他的心境可以改變環境,因為他有一個願意順服神的心,他就可以改變環境;而當他拆除巴力廟後,他還得到他父親的保護呢(士六25-32)。
今天我們常常是看環境來決定是否做神的工的,若是如此,那我們永遠不會做神的工的。例如要傳福音、或是到福音未達之處作差傳的工作,這些環境都不算是好的。然而,我們若有一個專一跟從神的心志、一個熱誠的心,那是可以改變環境、克服困難的環境,去完成神的工作的。然而這樣的心志,不是我們的天性,是需要不斷向神求,讓我們裡面的心是火熱的、是順服神的,如此才可以作成神的工的。
當人有一個向著神的心志,再加上神的話語時,復興就可以臨到,這就是他們為何可以在短時間內,就恢復了已停止十幾年的工之因。今天我們都讀神的話,也都有神的話,但為何還是不會復興呢?原因很簡單,因為我們沒有好的心志,不是一個專一跟從神的人;那神的話說得再多,也是不會在我們身上發生功效的。我們應求神給我們一個專一跟從神的心志,這才是最重要的復興因素。
神興起困難的環境來,讓我們懂得反省,若是一般平淡的生活,我們是不會省察自己的行為的。但當神興起一些難處給他們時(6),先知叫他們省察時(5,7),他們就可以知道神的心意,就可以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,以神的事為先,而不再只為自己而活。今天我們常常只是為自己的生活打算,少有為自己生命打算、更少有為神的國打算的。我們應改變我們的優先次序,不是以己為先,乃是以神為先。當先知要我們省察自己的行為時,我們真的懂得如何省察嗎?當我們有一個不如意的環境時,我們可以知道這不只是屬世的原因,更是有屬靈的原因嗎?原來他們遇到的不順利環境(6),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工作,乃是因為神的懲罰、神的管教(9)。神的管教是提醒我們,讓我們知道要以屬靈的事為先,其他的事,神就必然會賜福給我們的。這就是神的應許:我們若先求神的國、神的義,其他的東西,神都會加給我們的。然而,若我們把次序改變,先以自己的生活為念,那我們付出的努力,是得不到該有的效果的。
我們每一個人,都應要被神的話提醒我們:到底我們目前所過慣了的生活,是否真是神喜悅的,是否真是有永恆的意義的。若我們過慣的生活,一直過了十多年,卻不是神所要我們過的,那我們是需要神的話臨到我們;也要省察我們的行為,知道我們所作的,是否真是在永恆中有意義的,這才是我們應作的檢討。否則我們就會白白浪費了我們多少年的光陰,都是在永恆中沒有意義的,那就真是冤枉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