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5月26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徒廿1-16

 20240526         dimanche         徒廿1-16

這一段都是說到保羅的行程,這時保羅覺得是時候離開他們,要趕到耶路撒冷去,把捐款帶到耶路撒冷去。我們看到的是保羅一站一站的經過,有時是坐船(6),有時又是別人坐船,保羅自己走陸路(13)。同時,他在希臘時,又住了三個月(2-3),在特羅亞又住了七天(6),之後又要趕路。在路程中又繞過以弗所,不想耽擱時間,因為他希望能在五旬節趕到耶路撒冷(16)。也就是說,他有時停留較久,有時又趕路;有時走陸路,有時又坐船;有時是單獨一人行,有時又是與同工同行,但都沒有說出原因。表面上是保羅決定的行程,但為何這麼多的變化呢?

聖經沒有描寫其原因為何,但我們知道只有一個原因,就是保羅按聖靈的指引而行。表面我們看到的,整個行程是用不同的方法,但裡面卻是按聖靈的引領而行。然而,聖靈是如何帶領的呢?我們在這段中,看不見有描寫聖靈的禁止、或是正面的帶領;似乎看見的,只是保羅個人的決定,這是真的聖靈帶領嗎?若是有這麼多的變化,有時停留較久,有時又趕路;有時走陸路,有時又坐船,這麼多的花樣變化,就與一般人的行程是不同的。這樣的行程,保羅不是為了觀光,乃是按聖靈的指引而行的。

那聖靈如何指引保羅的行程呢?在保羅第二次的旅程時,聖靈的引領是明顯的:有時是直接禁止他們在亞西亞講道(十六6),有時是不許他們往東行到庇推尼去(十六7),有時又用異象指引他到馬其頓去(十六9)、或是用異象告知可以留在當地一段長的時間(十八9-11);這些都是明顯的帶領,是我們看得見的。然而,聖靈的帶領有時是藉著一些環境,例如逼迫的來到,他們就只能離開當地(十四6);有時是順利的環境,沒有太大的逼迫,而且信主的人多時,他就留在當地較長的時間(十九10);這些是代表環境的帶領。

除了直接及間接的帶領外,在不違背真理的情況下,保羅也可以隨自己的感動,而作自己的選擇。無論是聖靈直接的帶領,或是環境的帶領,或是自由意志的決定,背後也全是聖靈的帶領。因此,一個宣教士到外面去傳道,一定要學會聽聖靈的聲音,按聖靈的帶領而行。

保羅不只是行程上常有不同的變化,他在傳道的路上,也不斷得到新的同工,例如在第二次宣教的行程中,他得到了提摩太、亞居拉及百基拉、路加等,也間接得到亞波羅。這一次又多得了不少的同工(4),這一方面是福音的果子,另一方面也是生命的吸引,讓同工得到造就,服事的團隊就增加了。由此我們看到,保羅的宣教行程中,不只是得到信主的人,而且是得到得力的同工,讓他們加入宣教的行列中;這是保羅與一般宣教士不一樣的地方。還有,他的佈道行程中,是不斷向外擴張的,是沒有停止在一處地方的;同時,他不只是引人信主,而且是建立教會的。他不只是建立教會,而且是繼續造就他們的。保羅可以成為一個宣教士的好榜樣,我們可以如此嗎?

保羅的行程是多變的,也是不斷擴張的,這就需要一個柔軟的、能屈能伸的性格。他可以過一個簡單的生活,可以活在不同的文化中,這樣的本領是要訓練的。作為一個宣教士,若是生活習慣不能隨時改變,是很難在多個不同地方作主工的。此外,從保羅在特羅亞臨走前一晚,他可以講道到天亮來看,他一定需要有好的體格、健康的身體,才可以應付的。此外,也可以看到保羅是一個善於利用時間的人,他是不會浪費一分一秒的。他的生命,似乎是點燃出去,是為主而活、也為福音而盡力的人。我們可以有這樣的性格嗎?不只是傳福音時需要這樣的性格,一個服事主的人,也需要這樣的性格的。我們要學會利用時間搶救靈魂,也要有健康的身體,才可以盡力為主而用。

通常一般人在出遠門之前一晚,一定會選擇有一個好的睡眠,以應付日後的舟車勞頓的。而且,保羅之後不是坐船,乃是選擇走陸路呢(13)。然而,保羅選擇的,卻是通宵講道,這就與常人不一樣;他是為道而拼命的人,珍惜時間、每一分一秒都不會放過的。這樣的人,一定要有好的精神、健康的身體,才可以應付的。一個服事主的人,應在平時鍛鍊好身體,以使服事主的機會不會中斷的。此外,保羅在夜半講道時,卻發生一件意外,就是有一個少年人猶推古,他因困倦沉睡,就從三樓掉下去死了。這是一件突發事件,其他的人都會發慌,他卻處變不驚,把這人治好,讓他死裡復活(9-10)。這個處變不驚的能力,一定是從神來的,不是從自己的天性來的;因為突發的死亡,沒有人不驚慌的。然而,有聖靈同在的保羅,卻可以應付突發的事件,因為他是把自己交在神手中,與神是常有交通的。因為有神在他裡面,他就得到神賜的信心,就把猶推古治好了。他能說猶推古沒有死(10),不是出於自己,乃是聖靈給他的信心,才可以說出這樣的話來的。

感謝神,神是把一件看似悲哀的事件,用神跡把之變成得安慰的事件(12)。我們在宣教的歷程中,是需要神跡的幫助的,否則我們雖然是好意,要爭取時間通宵講道;也會出問題的。然而,神可以把不好的環境,變成使人得安慰的環境,這是宣教中我們需要的神跡。


2024年5月19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徒十六16-40

 20240519              dimanche              徒十六16-40

這一段繼續說到保羅在腓立比傳道的經過,最明顯的是說到在腓立比監獄中所發生的事。這一段中包括一共有五個神跡,第一個是趕鬼的神跡,其餘四個是發生在監獄中的神跡。除了發生神跡外,這一段也說到聖靈的帶領,說到甚麼時候該做些甚麼,全都在聖靈的掌控中。例如甚麼時候該把這鬼趕出去(18),是馬上趕呢、還是遲些趕呢、這都在聖靈的帶領中。又保羅為何不早說明他是羅馬人呢(37)?若早說不是不必坐牢了嗎?但聖靈卻不讓他先說出,目的是為了救獄卒一家人。這些都在聖靈掌控之中,目的都是為了福音,而不是為了人的舒服而已。

原來這段聖經中發生的事,有些不是按人的想法而發生的,若只是從人的方面去看:第一,這鬼所說的話,都是正確的,為何要趕走牠呢?同時,若要趕牠走,為何不遲不早,在經過多日後才趕牠走呢(18)。第二,保羅為何不早說,他是羅馬人,那就免受棍打(22-23),也免受牢獄之災了!然而,若是如此,他們就不會遇到獄卒,那獄卒就不能得救。第三,既然官長已經要放保羅西拉了,這時說出他們是羅馬人就太遲,已經沒有意義了,為何這時才說呢?這時才說,是要讓我們知道,他當初不是忘記說的,是聖靈讓他們這時才說,好讓我們知道,他的入獄是有目的的,是為了救獄卒一家的靈魂。他是可以不入獄,但若聖靈叫他入獄去救人,他是順服的。因此,他後來才說的原因,是讓我們知道,他是可以不入獄的。但因為聖靈要他入獄去救人,他就情願順服聖靈;不只入獄,而且被棍打呢!這就是一個順著聖靈而行的人,他所做的就不是人間的道理所可以解釋的。

原來聖靈的行事,是與一般人的行事不同的,使徒行傳與聖靈行傳二者是不同的。若只是使徒行傳,那要使徒選擇所行的事,一定會與聖靈所要他們行的不同。我們讀的不是使徒行傳,乃是聖靈行傳,就要留心聖靈如何在使徒身上的工作,而不只是看使徒自己的工作而已。例如在第六章時描寫的怨言出來後,使徒的解決方法是選七個執事,但聖靈後來的方法,是讓逼迫臨到,把門徒趕出去傳福音。因此,聖靈的工作,與使徒的想法是不同的,一切都是為了福音;而人的方法,只是為了其他的益處而已。

那鬼一連多日都喊叫,保羅西拉為何不在第一天就趕牠走呢?同時,這鬼說的話,都是正確的,牠是說:這些人是至高神的僕人,對你們傳說救人的道(17)。這不是有助福音的傳播嗎?為何要趕牠呢?因此,按人間的想法,鬼若說出負面的話,就要馬上把之趕出去,免得妨礙福音。然而,鬼若說出正確的話呢?是否就不用趕牠了呢?鬼雖然說出正確的話,但那更是一個陷阱,讓人覺得鬼是可靠的,於是就會服於鬼之下。原來鬼一般的說話都是假的、騙人的,但有時鬼也會說出對的話來,這時騙人的能力就會加強的。我們在世上聽到的話,或是巫師說的話,有時或許是對的;但若我們聽了信了,就會陷入撒但的另一圈套中的。

若一個人真是因為這鬼說的話而信了保羅所傳的耶穌,並且服了這鬼;那後來這鬼就可以再說出反叛的話,讓信了鬼的話的人,反而離棄了神而服在鬼之下的。因此,不只是說的話要正確,說話的人也要是對的人,缺一不可。若因鬼說的話而信了耶穌,但這人因鬼而信主,之後他就會敬服這鬼,鬼就掌握這人,隨時又可以讓他離開耶穌的;這是鬼的另一詭計,是我們要防備的。

那為何不把鬼馬上趕走呢?在人確是看不出來,為何聖靈不馬上叫保羅趕鬼的。然而,從這段事情整個發生後,我們至少有一個理由,是聖靈不馬上趕鬼的原因。那就是當他趕鬼後,就會引起使女的主人們的反感,最終是會趕保羅西拉離開這城,於是保羅傳福音的日子就少了。因此,聖靈知道何時做這事是恰當的,不能太久,也不能太短,時間在聖靈掌握中。另外還有一個可能原因,就是保羅讓這鬼說話一段日子,讓人認識這鬼後,就把牠趕出;如此就讓人知道,原來這鬼雖然靈驗,卻不是最大的,是被神管治的。原來傳福音是有這麼多的考究的,若一個人不懂得順服聖靈,有時不只不能成事,反會敗事的呢!

這裡趕鬼是一個神跡,是一般人做不到的。然而這神跡出來後,沒有人信主,反而使人抵擋保羅西拉,攔阻人信主呢。因此,一般的神跡,是不容易使人信主的,人們想到的只是利益的問題。若神跡出來,能使人得益,人所想的是吃餅得飽而不是看見神跡的(約六26);反之若神跡出來,使人利益受損,人是會反抗福音的。這就是這裡的情形,神跡出來對他們的益處有害,他們就會以利益為主的。原來一般的神跡出來,人只是衡量能否得益,人只看見利益的有無,而不是看見神跡背後的神的。

然而,在監獄中的神跡,就不是一般神跡而已,乃是生命的神跡。保羅西拉無故被打,或許傷口仍然流血或是仍未癒合(33);但他們竟然可以在半夜唱詩讚美神,可見這讚美是生命的流露,不是裝出來的。同時,這夜半歌聲出來,不只不會使人覺得嘈吵而被禁止,反而讓囚犯側耳而聽。一般而言,保羅西拉是剛入獄的新丁,新丁一般都會被舊丁欺負的;然而,其他監犯不只不禁止他們唱,還很欣賞且不怕夜半嘈吵,反而是側耳傾聽呢!這就表示他們的歌聲,表現出生命的見證。囚犯覺得這些人一邊流血、一邊表現出內心的喜樂,是世人所沒有的。這是一個生命的見證,也是生命的神跡。也因為這個神跡出來,最終是引起另一個生命的神跡出來,那就是獄卒一家的信主。這是生命的神跡引出生命的另一神跡,是生命帶出生命來。一般的神跡,引起別人的利益衝突,但生命的神跡,就可以使人信主。這是監獄中頭尾兩個生命的神跡。

中間還有兩個神跡,就是地震的神跡,以及囚犯不逃的神跡。地震的神跡是神自己做的(神所做的都叫做神跡),目的是為了配合第一個生命的神跡,顯出第一個生命神跡的力量。這怎樣說呢?地震出來,是應該逃命的,囚犯難得有好機會,能夠在地震中鎖鍊全鬆、監門全開時逃走才對(26)。因為逃命要緊,而且這是有好理由逃的,因為大地震逃命是合理的,不算為罪的。然而,他們卻沒有一個囚犯逃走,這是甚麼原因呢?

只有一個解釋,他們被保羅西拉的生命吸引了。在他們身上,他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生命,他們羨慕這生命,也要得到這生命。這屬天的生命,比起他們現有的生命為好,因此,他們情願不要屬世的生命,也不要錯失得到屬天生命的機會。同時,一個囚犯晝夜所想的,就是要得自由,現在地震來了,可以逃走得自由了,為何不走呢?因為他們在保羅西拉身上,看到了另一種自由,就是在真理中的自由,這才是真自由。有了這種自由,就不再在乎世上的自由了。

囚犯不逃是神跡,而這神跡的出現,原來是因為保羅西拉的生命吸引呢!若不是有地震的出來,我們還看不出保羅西拉生命神跡的力量呢!因著神讓地震發生,配合了保羅西拉的生命神跡,就讓我們看見生命的力量,是可以讓囚犯不逃,也讓他們要得另一種生命,以及另一種自由的。因此,第一個生命的神跡,加上神做的大自然地震的神跡,就顯出生命的力量,就發生第三個囚犯不逃的神跡。最後就使獄卒信主,產生第四個神跡,就是生命的神跡。

神在整個福音的過程中,掌握了準確的時間,讓一切發生的事,都與福音的傳播有關。這不是我們用一般的預測,用一般的想法,就可以做得到的。當我們做宣教的工作時,一定要學會聽聖靈的聲音,按聖靈的方法及時間去行事,才會有更好的果效,完成福音的使命的。


2024年5月12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徒十三1-15

 20240512              dimanche              徒十三1-15

從這一章開始,就不再說到耶路撒冷教會的事了,因為神已經給他們很多機會,希望他們可以把福音從耶路撒冷開始,到猶太全地、撒瑪利亞,直到地極作耶穌的見證人(8)。然而,使徒們還是沒有想到,要以教會之力,把教會植出去,把福音傳到地極。神給了他們多次機會,甚至讓雅各這個耶穌心愛的門徒殉道(十二2),他們還是沒有警覺,仍然要留在耶路撒冷,沒有計劃把教會用植堂的方式分出去。於是神就揀選了另一個教會,讓這個教會取代耶路撒冷教會,讓保羅取代彼得及其他使徒,把福音傳到地極去。

保羅是神揀選的器皿,是在第九章時就被揀選的;保羅被揀選後,也曾到過耶路撒冷教會,也事奉了一陣子(28-30)。然而,保羅似乎不能在耶路撒冷教會中,放膽去事奉;也不能被耶路撒冷教會差派去傳道,就只能回到大數去。保羅那時雖然已被神揀選,要在外邦中作成福音的工作(15),但似乎神還要找到一個支持他的教會,願意作差傳工作的教會,才可以讓保羅安心出去傳道的。神一直希望耶路撒冷教會可以做這樣的工作,但似乎耶教會的觀念,一直以來都只是以猶太人為主,就不能有將福音傳到天下的觀念。

於是雖然神不斷的想改變他們,也讓彼得出去到該撒利亞,把福音傳到外邦人的地方去,但還是不能持續地被耶路撒冷教會接受;於是神就另選一個教會,跳過耶路撒冷教會,這是很可惜的。從此之後,聖經描寫的教會就不再是耶路撒冷教會,而是安提阿教會;描寫的人物,就不再是彼得或其他使徒,乃是保羅這個耶穌親自揀選的門徒了。到了使徒行傳的最後,雖然保羅後來到了耶路撒冷,也看不見聖經用教會來描寫耶路撒冷了(廿一17);聖經中最後出現耶路撤冷「教會」的字眼,是十八22節,之後,就不再出現教會一字。這代表神已揀選另一個教會,去完成福音的使命。

聖經形容安提阿教會的字眼不算太多,主要的形容,除了這一章的頭3節外,是在十一20-30節。這些形容主要是說到這教會生命的見證(十一26)、捨己的愛心(十一29-30),真理的領受等(十一26)。但沒有描寫人數,或是成立多少年,有沒有天天擘餅等的聚會情形;不如耶路撒冷描寫的詳細。在十三章這短短3節聖經中,描寫的有他們事奉主的情形,也有聖靈的說話,以及他們馬上回應聖靈的說話,就出去作福音的工作。這教會是聖靈可以說話的教會,也是能聽到聖靈的話的教會,並且是完全順服聖靈,按聖靈的指示而行事的教會。不要以為這是容易的、必然的,其實是不容易的。這教會沒有看見人的主張,只看見一個合一的教會;他們的合一,不是自然的合一,不是因相同而合一,乃是看見他們雖然不相同(1),卻仍可以合一的。他們中間有各種不同種族的人,是一個外邦人的教會,可以融合任何種族的人。

若簡單地說這教會的特徵,那就是一個由聖靈主導的教會,因著聖靈的充滿,他們自然會合一;因著他們的虛己,他們自然能聽見聖靈的聲音,可以讓聖靈主導他們的行動的。這教會若與耶教會比較,耶路撒冷教會是看見人的意見、人的想法(2-5),以人的道理解決問題。安提阿教會則是看不見人的主張,只看見聖靈的主張,以及人的順服(十三2-3)。因此,我們對耶路撒冷教會,可以用「使徒」行傳來形容;而對安提阿教會,則可以用「聖靈」行傳來形容。教會的行動,不是由人來主導,而是由聖靈來主導的;然而現今的教會,能聽到聖靈的聲音嗎?聖靈可以說話嗎?今天大多數的教會,或許更可以稱為議會,議會就是用開會、用人的意見決定一切;但對聖靈的聲音,是沒有辦法聽得見的。

神揀選的教會,是聖靈主導的,是聽得見聖靈的聲音的,是順服聖靈的帶領的;我們的教會,可以如此嗎?若不能聽到聖靈的帶領,那教會就只是議會而已。原來安提阿教會的行動,不是由事奉的人來主導,他們雖然有幾位先知和教師(1),但他們聽到的是聖靈的聲音(2),不是人的聲音。先知和教師是在事奉主、禁食的時候尋求聖靈的引領,而不是自作主張去行動的。聖靈吩咐他們的是要出去傳福音,而且是把最好的人差派出去,他們願意順服嗎?

雖然是把最好的人差出去,還是順服聖靈的帶領(3),是二話不說的。耶路撒冷教會可以做得到嗎?耶路撒冷教會雖然遭到逼迫,使徒們還是留在耶路撒冷教會的(1),因為他們沒有把福音傳到地極、尤其是傳到外邦人的觀念,於是聖靈就不能直接說話,因為說了也沒有人聽得懂的。聖靈確是在耶教會中作了不少啟示的工作,但耶教會還是不懂神的心意的。當一個人沒有植堂的觀念時,他是不會想到要出去植堂的;這時他也不會聽得到聖靈的聲音的。安提阿教會能聽到聖靈的聲音,也能順服聖靈的帶領,是因為他們有一個願意分出去的心志,然後才會聽得到聖靈的聲音的。

今天我們的觀念若是先入為主的,若是沒有把教會分出去植堂的觀念時,聖靈是不會說出如在安提阿教會說的話的。因為說出來,我們也聽不懂、也會把之扭曲的。因此,聖靈對安提阿教會能說出這樣的話,這些話原本更是要向耶路撒冷教會說的,但因為耶教會沒有能聽的耳,聖靈就只好等時機才說。然而,神等來等去,都等不到耶路撒冷教會的改變,於是聖靈的話,就只好在另外的教會中說出來,讓安提阿教會取代耶路撒冷教會,出去完成福音的使命。

原來教會的成立,神的心意所在乎的,是要教會完成福音的使命,不只是造就的工作,而且是植堂的工作。教會不能只選其一而作,是要以整個教會之力量,去作「使萬民作主的門徒」的工作的。要能完成使萬民作主的門徒的使命(不是作信徒而已),教會的路就必須要走植堂的路,這是完成使命的惟一方法。

安提阿教會不只有教導的工作(十一26),也願意將福音傳到遠處,這是一個完全的教會,是我們學習的榜樣。當他們要把兩位好的教師差派出去傳福音時,他們是願意順服的。一般而言,人都是把最好的留給己用,而若願意給人,都是次好的。但這教會卻可以把教導的人才(十一24-26),也差派出去,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。當我們願意把最好的差派出去時,神不會虧待我們的:雖然看起來是損失,其實是得恩典更多的。同樣地植堂雖然把一些人才植出去,但神的恩典出來後,很快又會補充回來的。

聖靈要他們差派巴拿巴和掃羅出去,他們順服了。然而,多了一個約翰也在其中(5),是不在名單內的。這約翰就是馬可,是巴拿巴的表弟。聖經沒有說明約翰為何跟著出去,可能是巴拿巴的意思吧。然而,做主工不是按人的意思,也不是按親情的呼召,乃是要完全遵守聖靈的吩咐的。這時的約翰還未成熟,是不在聖靈差派的名單中的;然而人要勉強他出去,到了後來他是會離開的(13)。作神的工作不是人情的問題,不是人的想法,乃是要完全順服神的旨意,這是重要的原則。同時,雖然有意作宣教士,但一些習慣及心志,也是重要的。若不能克苦、不能適應宣教的環境,也是不能作宣教士的。

當他們出去傳福音時,有人信主(12),也會有人攪擾的(8);然而當我們願意傳福音時,尤其是在福音未到之處,是常會有神跡伴隨著福音的。不少宣教士都有這樣的經歷,就是出到遠方作宣教的工作時,是會時常經歷到神跡的發生的。因為神要用神跡伴隨著福音,讓福音容易被人接受的。這個攪擾福音的人,名字叫巴耶穌(6),巴耶穌是是耶穌的兒子之意,這是他的名字。然而,保羅指出他是魔鬼的兒子(10)、不是耶穌的兒子。名字是外面的,外面的名字說是耶穌的兒子,實際是魔鬼的兒子;這代表用屬靈的眼看見的,與一般眼看的是不一樣的。我們傳福音時,一定要有屬靈的眼(9),能分辨甚麼是真的、甚麼是冒充的,才會有好的福音效果。


2024年5月5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徒九32-43

 20240505         dimanche          徒九32-43

這一段描寫彼得走出耶路撒冷、周遊各地後所做的事:主要是說他行了兩件神跡,每次行完神跡後,都有很多的人信了主(35,42)。至於彼得為何要周遊各地(32),就沒有解釋原因;因為一般而言,彼得主要是留守在耶路撒冷,很少外出的(1)。彼得曾經到過撒瑪利亞,這是因為撒瑪利亞人領受了神的道,他及約翰就到那裡為他們禱告(14-15),之後,就回耶路撒冷去了(25)。上一次出來是有任務的,是為了福音的緣故而出去的;但這一次只是說到彼得周遊各地,沒有說到原因(32)。然而,雖然似乎不是特定為福音的緣故,但神還是讓福音的果效跟隨著他,這就是這一段所要述說的。

彼得是有聖靈充滿的人,這次的周遊各地,應也是聖靈的感動,因為彼得是很少會出到外地去的。上次是有明顯的原因,這一次雖然沒有寫出原因,但一定是聖靈叫他出去的。一個被聖靈充滿的人,他的行動就應是按照聖靈的啟示而行,有時不一定知道原因,但一定是與福音有關的;因為神所關心的,乃是福音的傳遍,這是與我們所關心的不同的。就如之前在第八章時,聖靈看到有一個從埃提阿伯來的太監,他讀以賽亞書不明白時,神就差使者叫腓利從撒瑪利亞到耶路撒冷,並要下到迦薩的路上,目的是甚麼呢?就是要太監傳講神的話,這是聖靈主導的(28,25-39)

當天使叫腓利下去耶路撒冷到迦薩的路上時,天使沒有說明原因的(26);雖然沒有說出原因,但一定是有原因的。當人順服聖靈的啟示而行時,有時不必知道原因,但必定會有原因的。這就是一個被聖靈充滿的人,他的行動應是聖靈所帶領的,我們的生活行為,可以是這樣的嗎?

同樣地,彼得這一次既沒有說明原因,也沒有說明是聖靈帶領,但我們看見當他從耶路撒冷出來時,福音的果效也隨著他出來。因此,這一定是聖靈的帶領,而他也順服聖靈的帶領,才會發生這些事的。若我們繼續看到第十章,我們就知道,原來聖靈是要把彼得帶到一個外邦人哥尼流的家,把福音傳到外邦人中呢!因此,我們就可以看到,正常的基督徒,第一是負有福音的使命的;第二,他的生活行動,是應該順服聖靈的帶領的。若要得到聖靈的帶領,就要懂得如何聽到聖靈的聲音,這就與我們平常是否隨時與聖靈相交,盼望祂的帶領都有關係的。

因此,這一段寫在聖經中,沒有寫出原因,沒有告訴我們彼得為何要出去;但我們知道這是隱藏著聖靈的帶領,告訴我們應該學習聽聖靈的聲音,走在聖靈啟示的道路中。當彼得聽聖靈的吩咐出去時,或許當時他也不知道為何要出去,或許他不知道他將會行兩件神跡,其中一件還是叫死人復活的呢!然而,不只是行一般的神跡,而且行了神跡後,還有更多的生命神跡緊隨其後呢:那就是有很多的人信主,這是神跡帶出來的神跡。這也告訴我們,神注重的不只是一般神跡,更是生命的神跡;我們也應更多尋求神給我們生命的神跡,而不只是一般的神跡而已。

彼得行了兩個神跡,一個是他主動行的,是對一個害了八年癱瘓病的人,把他醫好了。這人的名字是第一次在聖經出現的,以後也沒有再出現他的名字。因此,這人是誰,以及他患病等的情況也沒有太多著墨,這代表甚麼?代表他的病醫好固然是對他很重要,因為他病了八年。然而,更重要的是當他的病得醫治後,所有在呂大和沙崙的人都看見了他,就歸服主(35)。行神跡的一個重要目的,是讓更多的人認識主,因而歸向主呢!這就如第三章那個生來是瘸腿的人得醫治後,就有五千男丁信主一樣(4)。神福音的工作是奇妙的,有時是藉著講道使人歸主,有時會藉著神跡使人歸主。更要緊的是要學習跟著聖靈而行,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福音效果。

這個以尼雅生了八年病,彼得看見了他,但他沒有向彼得求,彼得就主動醫治他(34)。彼得的醫治,也是聖靈的感動,才會主動做的,因為以尼雅沒有求,而彼得主動做,那必然是聖靈啟示彼得去做的。因此,這人的病得醫治,主要不是單為這人而已,更是為了福音能讓當地更多人信主而行的。今天若神給我們恩賜,可以在國外傳福音時,是會有神跡相隨的;然而神跡的出來,是幫助福音廣傳之用,這是我們要知道的。

第二個神跡是在約帕行的,是叫一個已死的女徒大比大(多加)復活的神跡。因為約帕離呂大不遠,他們聽見彼得在呂大,就打發人去央求他到約帕去。彼得就和他們同去。因為復活的神跡不是一般的神跡,彼得是經過單獨禱告後,才行這神跡的(40)。同樣地,由於死人復活是震動人心的,於是就有許多人信了主(42)。表面上彼得出來似乎是行神跡而已,但真正的結果,卻是福音因而傳出去。

一個有生命的人,當他出去時,就應會有人信主的。彼得在這裡沒有講道,也沒有特別的說話,然而,因著他行了這兩件神跡,就有多人信主。這代表甚麼呢?傳福音有時不必用說話,行神跡是與聖靈的充滿有關,而聖靈充滿的人,就是生命豐富的人;彼得的表現,就是生命的表現、恩賜的表現,這也可以幫助人認識基督,可以幫助人信主的。同時,我們應知道,當我們的行事為人是在聖靈的帶領下,就都會有福音的效果的。一個行在聖靈帶領中的人,就是一個傳福音的人,他的生活表現,就是生命的見證,就可以領人歸主的。至於彼得是否有說些甚麼話,才可以讓他們信主,這裡是沒有特別寫出來的;這代表生命的見證也是重要的話語,至於是否加上說話,或許可以按不同的狀況而決定。總之,我們所說的、所行的,都應能見證基督,就可以讓福音更容易傳出去。

之後,彼得就住在一個硝皮匠的家裡(43),這也是聖靈的帶領,因為聖靈將要做一件事,就是讓彼得到該撒利亞去,把福音傳給外邦人。因此,聖靈把彼得從耶路撒冷帶出來,讓他看見福音的需要,也讓他打開外邦人福音之門,把猶太人固有的思想打破,這是聖靈要做的工作。聖靈也藉此告訴我們,當彼得願意走出耶路撒冷後,他甚麼時候出去,甚麼時候福音的果效就跟著他出去。因此,我們不要只躲在家中或教會中,是應該出去把福音傳給有需要的人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