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0121 dimanche 詩一四○
這一首詩也是大衛的詩,是說到一個惡人當道的環境,並說出他如何面對這個環境。在前一首詩(詩一三九)是說到神的全知、全在、全能及全愛,那是一個好的環境;而這一首詩則說到另一個環境,就是一個險惡的環境。原來大衛同時面對兩種環境,一是極好的環境,二是極壞的環境。極好的環境是神與他同在,而且神是大能的神,他就可以面對任何的環境。現在大衛又描寫另一個環境,就是撒但掌權的環境,也是一個無可避免的環境。因為撒但仍然存在,因此,這世上的環境,就是一個險惡的環境;無論外面的環境是順是逆,但裡面的環境一定是有兩種相對的環境的:一是好的環境,就是神同在的環境,二是不好的環境,就是撒但仍在世上興風作浪的環境。
若是一個人知道他有第一種環境,就是大能的神同在之環境,並且可以把神的全知全在及全能,應用在他身上;那他雖然同時面對另一種環境,就是這裡所說的環境,他也必然可以勝過這種險惡的環境的。在這種環境中,大衛的禱告是甚麼呢?他不是求神給他避免遭遇這種環境,乃是求神拯救他脫離惡人,保護他脫離強暴的人(1,4)。這就如耶穌向天父的禱告一樣,祂沒有求神叫他們離開世界,只求神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(約十七)。大衛也不是求神讓他把敵人殺死,而是願神破壞他們的計謀,讓他們不致於驕傲(8)。
從第8節至第11節,大衛對惡人一共有一個求、五個願(和合本只譯出三個願)。甚麼是求、甚麼是願呢?求是大衛的盼望,是對神的呼求。願則是把惡人交在神的手中,雖然自己有這想法,還是願意尊重神的主權,由祂來決定如何成就。
我們的禱告,一般都是祈求神做某些事,但我們也應學習用「願」來向神祈求。求是自己的想法,願則是自己的想法,加上神的主權,這兩者是有一些不同的。當我們禱告時,當然希望把我們的心聲及想法,向神傾訴及祈求;但另一方面,我們也應學習尊重神的主權,只要把事情交在神的手中,神處理的方法,比我們一定是強得多的。這就是大衛禱告的態度,在詩篇中常常出現求的這個字,也常會出現願這個字的;這就是禱告時我們可以有的兩種態度:一方面求神,另一方面把主權交回給神。
大衛遭遇兩種不同的環境,一是大能的神同在的環境,二是撒但掌權出來的罪惡環境;若他能把大能的神加到他的身旁,他就可以應付任何險惡的環境,不致於受害的。對這種險惡的環境,他沒有求神把這環境拿去,而是求神救他脫離這些環境帶來的害處。他求神保護他脫離惡人的手(4),不是求神把惡人拿去,或是把好環境給他;他把自己及環境都交在神的手中,讓神自己來處理,這是尊重神的主權的一種表現。也因著神是公義的神,他就知道神會懲罰這些惡人,因此,他也願神的審判臨到他們的身上(9-11),因為神是保護困苦人及窮乏人的神(12),義人必稱讚神的名,正直的人必住在神面前(13)。這是大衛的信心,他知道險惡的環境勝不過他,他只要行在義人的路中,必可以在神面前站立得住(13)。
在險惡的環境中,他同時看到神的公義、神的保護、神的拯救;因此,他就不必求神把惡劣的環境拿去,而是求神的保護、拯救,那就可以得勝任何險惡的環境。在惡劣的環境中,若有神的同在,那就必然會得勝的,因為神是全能的神,沒有任何的力量,可以勝過神的。一般人在險惡的環境中,只會看見這個不好的環境,但我們要學習同時看見神的同在;就如大衛看見神仍是他的神一樣(6),那就是最大的力量。
當但以理三個朋友被丟在全世界最猛烈的火窰中時,因為有神的同在,他們在火窰中沒有主動走出來,是等到尼布甲尼撒叫他們出來時,他們才出來的(但三25-26)。險惡的環境不是最可怕的,最可怕的是在險惡的環境中,我們不懂得求神的同在,而只會埋怨神!如此我們就必然被惡劣的環境打倒,這才是最可怕的。若仍能倚靠神,那惡劣的環境,只是幫助我們的生命成熟,使我們得勝撒但的侵害而已。
在這篇詩篇中,大衛面對險惡的環境,沒有自己處理,乃是交給神處理;這是最聰明的作法。因為我們的力量,是一定勝不過撒但的,若是我們自己單獨處理,必然是失敗的。反之,若我們求神來處理,把神加入我裡面,那就必然是得勝的。因此,惡劣的環境臨到時,我們惟一的方法,不是逃避這環境(環境是逃不了的),乃是把神加入這環境中!當神與我們同在時,任何惡劣的環境,都不是重點;重點不是環境有多惡劣,乃是有沒有把神加入。但以理三個朋友所遭遇的,是全世界最猛烈的火焰,但因著有神同在,就不會害怕,而是在火中遊行而已(但三25)。以斯帖時代遭遇最可怕的滅族之災,但因為倚靠神,就能藉著這險境,反而把敵人殺盡呢!因此,環境即使是最惡劣的,是史無前例的,但真正應付的方法,不是求神把環境拿去,乃是求神加入我裡面,這才是應付一切惡劣環境的最佳方法。
當我們遇到險惡的環境時,我們永遠記得,單靠我們自己,我們是永遠比撒但為弱的。然而,當我們倚靠大能的神時,是必定比撒但強的。神是全能全在全知的神,我們是否可以把這位全能的神,放在我們一切生活的遭遇上呢?若能把神放在我們生活裡面,就不怕任何不好的環境的。這就如哈巴谷在禱告中得到神自己後,他所唱出的詩歌一樣: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、葡萄樹不結果,橄欖樹也不效力,田地不出糧,圈中絕了羊,棚裡也沒有牛;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,因救我的神喜樂(哈三17-18)。這是一位得到神的人,從心中所唱出來的歌,那是一首得勝任何環境的詩;而大衛經過這險惡的環境後,他也可以唱這首得勝的歌的。是這樣險惡的環境,造就了哈巴谷的生命,也造就了大衛的生命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