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7月9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民七

20230709                     dimanche 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 民七

這一章的記載,應是接著出四十17節而出來的次序,是在出埃及後第二年的正月初一日,帳幕豎立起來後,所做成的事。即這章的次序,應放在第一章的數點人數前,所做成的事;因為數點人數,是在第二年的二月初一日(1),而這一章是在第二年的正月初一日發生的事。也就是說,原來他們在數點人數,準備打仗之前,就已經先有敬拜、奉獻的生活,而且是全民的奉獻。這是奉獻在先,數點人數在後;先奉獻、再有事工,這是這個次序告訴我們的。

他們的奉獻內容,有兩大部分,一是為了利未人的事奉而奉獻的,那是獻上蓬車及公牛;這些蓬車及公牛,是給利未的兒子革順及米拉利的,因為他們要搬運聖物,就供應他們牛車。但沒有給哥轄族,因為哥轄族是用肩抬的,不能用牛車拉的。利未人是事奉的人,他們要負責搬運會幕的器具,因此,神就給他們牛車;牛車可代表事奉的恩賜,讓事奉的人,可以得到該得的恩賜。

除了對事奉的人的奉獻外,其次就是對神的奉獻,這是全以色列民對神的奉獻。每天由一個支派的領袖作代表,把兩樣東西獻上:一是會幕需要的器皿,有銀盤、銀碗、金盂等;其中金盂盛滿了香,銀盤及銀碗盛滿調油的細麵作素祭。二是獻上牛羊作燔祭、贖罪祭及平安祭,這是獻上給神的。原來在未數點人數前,他們就先開始了奉獻及獻祭的生活,這就是敬拜及事奉。他們的對象,一是對事奉神的利未人,二是直接對神獻上祭物。然而,在這一章中,我們看不見有神的話或是神的吩咐;他們獻的內容,與獻上的動作,似乎不是神吩咐的,是他們奉獻後,神才叫摩西收下的(4-5)。那他們這些動作,有沒有神吩咐呢?

表面看起來應是沒有,但因著神吩咐摩西收下,因此,這有兩個可能:一是他們有神的感動,就自動獻上;二是他們與神的心意相通,就自動做出合乎神心意的事。若是神沒有直接吩咐,而是他們觸摸到神的心而獻上的,那代表他們有成熟的生命,是與神相通的。這樣的奉獻,是神所喜悅的,是我們應該做的。我們是否常有自動自發,因著感恩而自動獻上我們的一切,以給神使用呢?這是能滿足神的心的。

他們獻上的東西,每一個支派都是一樣;不只物件一樣,連重量都是一樣的,是很整齊的。為何都是一樣呢?他們沒有神直接的吩咐,仍可以做得這麼整齊,那代表他們應是商量過的,是合一的;他們的心,也是完全向著神的。他們的人數,每支派都不一樣,最多的是猶大族,有74600(27),最少的是瑪拿西族,只有32200人,不到猶大族的一半。然而,他們的人數雖然不同,但奉獻的都是一樣,他們沒有爭議,不因為人數少就獻上少,人數多就獻上多,乃是在神眼中,每一個族都是平等的,都是神看重的。這就是雖然不相等,但卻都是平等。每一族、每一人,在族與族中間、人與人中間,都不可能相等的,但在神面前,都是平等的。人數少的與人數多的,神都同樣寶貴,獻上的物都是一樣。

這就告訴我們,在教會中雖然每個人都不相等,但神視我們都是平等的。每個肢體都是重要的,不能缺少任何一個。因此,在奉獻的事上,我們看見的是他們不因不相等(人數),而有不同的奉獻;他們雖然不相等,卻都是合一的。他們在對神的奉獻上,都是相同的,這就是在神眼中,無論人數多少,都是同樣寶貴的。

他們為何能這麼整齊地奉獻相同的事物呢?有這樣的結果,事前一定經過商量,經過研討的。他們一定是按大家的能力,也一定得到神的啟示,才決定如此奉獻的。他們人數雖然不同,但因著在神面前都是平等的,他們就不會因為人數少,就覺得只能奉獻少些。他們是完全合一、沒有爭議,每個支派都獻上一樣,這代表甚麼呢?這可以說是生命的神跡,是合一出來的神跡及結果!此外還有一點,他們從哪裡找到這些物資呢?曠野中有這麼多的牛羊、車子、金子銀子嗎?聖經沒有解說這些奉獻之物,是從哪裡來的,但卻是出現了!這一定是神做的,是不必解說的,這又是另一個神跡。這個神跡是一般生活的神跡,在沙漠中要養這麼多的牛羊,要找到蓬車、金銀等物,若不是神做的神跡,怎能找得到呢?

因此,他們這樣的奉獻,原來代表是生命的神跡,加上生活的神跡呢!他們能同心合意的獻上一樣的東西,沒有爭議,代表他們靈裡的合一,是生命的神跡。他們能夠在沙漠中,找到這麼多活的牛羊、以及貴重的金銀等物,那是生活的神跡、是一般的神跡。原來當我們願意奉獻給神時,雖然看起來我們是沒有能力的,但每一次的奉獻,原來都是神跡,是神幫我們完成這些奉獻的。當我們願意奉獻時,本來沒有的,就變成有;本來窮困的,也因著奉獻而變成富足的。這就是奉獻的神跡,是生命及生活的雙重神跡,出現在以色列人中間,也可以出現在我們中間的呢!

雖然每一個支派獻上的都是一樣,但聖經沒有簡化其敘述,不是用「以下皆同」等詞句就概括一切;乃是有耐心地一個一個地敘述,使這一章成為聖經中除了詩一一九篇外,第二長的一章。若詩一一九篇說到神的話,成為最長的一章是沒有爭議的、是應該的;但這一章是人的奉獻,成為第二長的一章,就代表人對神的奉獻,是可以滿足神的心的。神看重每一個人的奉獻,每一個人的事奉都是重要的,也都是一一記錄在天上的。我們這些卑微的人,竟然也值得神一一的把我們的奉獻記錄下來,這是我們應感恩的。

當奉獻完畢後,摩西準備向神說話(89),但未說之前,神就先與他說話(89)。聖經沒有說摩西準備說甚麼,或許是報告一下他們的奉獻,或許是求問之後的啟示吧。然而,神卻直接向摩西說話,這是我們來到神面前,神給我們的恩典呢!我們的禱告,不只是單方面由我向神說話,更重要的是要聽到神對我的說話,這才是更重要的。我們的禱告,是否每次都可以聽到神的說話呢?還是只是單向的報告、單向的求告而已呢?
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