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1211 dimanche 帖前四
在苦難中能夠站立得穩,是否就是完全呢?保羅說,仍要更加勉勵、更加超過、更加充足(1,10,原文意思)。苦難是一種環境,對付這種環境,是用倚靠主的方法,以及彼此相顧、愛中扶持之法;而他們也已經做到了。所以保羅在這裡是說到另一種環境,就是一般生活的環境,就是面對這個誘惑的世界,又是另一種環境。他們在逼迫中可以得勝,這是要感謝神的,但在苦難中可以得勝,不等於在一般生活上也可以得勝的。在苦難中得勝是難得的,然而,苦難是一種環境,而一般生活又是另一種環境,每一種環境都不同,但都是危險的。有時我們認為,苦難當然是不好的環境,因為我們的整個生活都不方便;然而,苦難卻反而使他們彼此相愛,使他們可以更靠主、更追求主;同時也可以把地上的盼望,轉變成天上的盼望,那是苦難做成的好結果。
然而,在苦難中可以得勝,不等於在一般環境中也可以得勝的。若認為在苦難中可以得勝,那就在任何環境中都可以得勝的話,那就反而會容易跌倒的。原來一般的生活,是另一種使人跌倒的環境呢!當他們在苦難中可以成長,這確是難得的,是不容易的。然而,也不能因而驕傲,因為另一種環境,是世界的引誘,他們是活在一個充滿罪惡的環境中,是要更加謹慎,用另一種生活態度對付,才可以得勝的。
原來我們面臨的環境,無論是苦難的環境,或是一般的環境,都是危險的。我們或許覺得,只有苦難時,才要儆醒,而在一般的環境中,我們是沒有問題的。然而,事實上有些人是在苦難中會跌倒,但另一些人,卻是在舒適的環境中,更容易跌倒的。在苦難中,我們容易儆醒,而在舒適的環境中,我們就容易疏忽,因為覺得沒有問題。故此,一個基督徒,是要學會怎樣在不同的環境中得勝;無論是逼迫的環境、或是舒適的環境,都要察覺其中的危險性,並且可以用不同的心態去應付,如此才可以過一個真正得勝的生活的。
因此,這一章中,保羅又說到另一種環境,這種環境表面看起來是不危險的,是一般的生活環境,與有沒有苦難似乎是沒有關係的。苦難固然是一種危險的環境,可以使人跌倒的環境;然而,當我們活在世界時,還有另一種危險:就是世界的文化、潮流是危險的,世界的引誘,也是容易使人跌倒的。故此保羅提醒他們,不要以為在苦難中得勝,就可以在一般生活上得勝,而是要知道這世界的另一種危險,就是這世界已經被罪惡污染,充滿了邪情私慾(5),很容易吸引人向著情慾這方向行的。這就是保羅勸他們(甚至是求他們),要更加注意這方面的問題(1),這是另一個危險,是要更加小心的。
當但以理被擄到外邦去的時候,他也是面臨兩種危險的,第一種危險,就是世界的引誘,就是尼布甲尼撒王為他預備了王的飲食,並且要養他三年(但一)。對一個沒有地位、被擄的人而言,那真是不幸中的大幸,是天掉下來的恩典;那不是神賜下的嗎?然而,但以理知道,這是另外的危險,是讓人走進世界的陷坑中的魚餌呢!因此,他拒絕了這個供給,走神要他走的路。這就是在一般生活中的儆醒,這時但以理看起來好像沒有危險,不只沒有危險,而且似乎有很大的恩典的呢!若不能察覺其危險性,就容易跌倒。
但以理之後又面臨另一種環境,就是若繼續親近神,就會被丟在獅子坑中的危險(但六)。這就是苦難的危險,是明顯的苦難,與第一種暗中的危險是不同的。然而,但以理因為倚靠神,因為不斷與神同在,他就勝過了這個危險;這就是在苦難中的得勝。因此,但以理面臨的兩種環境,他都可以勝過,這就告訴我們,原來我們面臨的環境,都是危險的。無論是看起來舒適的環境,以及表面是苦難的環境,都有機會令我們跌倒的。尤其是表面舒服的環境,更是值得我們注意的。
這就是保羅在這裡說的一種環境,那是活在世界中的危險。他要他們保持聖潔,不要沾染污穢(7),這是一般的原則。這個世界,已經變成情慾的世界,無論是新聞、是電視、是任何廣告出來,都很容易就帶有情慾的東西去吸引人的;似乎不是這樣,就沒有市場。而為何會有這麼多情慾的東西出來呢,原因就是因為有市場,是人的愛好。基督徒活在這樣的世界中,非常容易就被這些情慾的東西沾染,甚至會被洗腦,習以為常就以為這是正常的文化。保羅要他們用聖潔尊貴的方法保守自己的身體(4),就表示這世界的這種文化,確是可怕的。這種環境,並不比苦難來得好,反而是看起來沒有危險,卻是有隱藏的大危險的呢!隱藏的危險,是更可怕的,因為如此就使人失去警覺,就容易被引誘而去犯罪。保羅說,人一切的罪,都在身子外,惟有淫亂的罪,是觸犯自己的身體,是罪中之罪,是絕對不能犯的罪,因為身體是聖靈的殿故也(林前六18-19)。
從保羅這樣的勸勉,我們就知基督徒面臨的兩種試驗,一是苦難的試驗,二是一般生活的試驗,這都是我們要應付的,帖城的教會可以在苦難中得勝,但還要在一般生活上得勝,那才是完全的得勝。同樣地我們若在沒有苦難的環境中,就更要小心,因為另一種無形的引誘,是隨時存在的。因為沒有苦難,就更要存儆醒的心,有屬靈的眼睛如但以理一樣,才可以應付這個危險的、充滿引誘的社會中站立得穩的。
保羅之後又說到主再來的描述(13-17),這是我們很熟悉的一段聖經,但保羅說出這個程序來,目的是要安慰他們,讓他們知道信主的人,是必然會被提到雲裡,在空中與主相會的。那當我們知道主必再來時,我們的責任是甚麼呢?保羅要我們以此彼此勸慰(18)。甚麼是彼此勸慰呢?我們平時有這樣做嗎?因著他們在大苦難中,於是主的再來,就成為他們很真實的盼望。現今我們若活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時,我們還會用這些話彼此勸慰嗎?今天的基督徒,似乎很少提到主快要來的,我們似乎活在一種基督不太會快來的環境中,這是我們的損失。
原來基督的再來,要成為我們生活中常常要記念的事,是要以這些話來彼此勸慰的呢!我們若真覺得主再來是我們的盼望,就必會如此。這是帖撒羅尼迦教會自然的反應,但也是我們的反應嗎?舒適的環境,把我們對主再來的重要性奪去了,這是舒適環境的另外一種危機,使我們地上的生活,不能為天上而活,這是我們要反省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