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2月6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約一35-51

 20220206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dimanche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約一35-51

這一段我們看到的,是從約翰的見證,轉到耶穌的出現。35-42節,是約翰在本章最後一次的見證,他成功地把兩個門徒,轉到耶穌身下;代表他的見證是成功的,他所做的與他所說的是一樣的。他以前只是說說,現在他把他說的話,都做了出來,主動把人帶到耶穌面前。他的事奉只是為了高舉基督,並不計較個人的得失;一個成功的見證,是把人帶到耶穌面前,而不是帶到自己面前。原來約翰的服事,最終的目的,就是把人帶到基督那裡,這就是成功的見證。

這一章中先是有約翰的見證,他用說話來見證基督(15);他說的話,是介紹基督是神的羔羊(29),以及是神的兒子(34)。他謙卑自己,高舉基督,這是從他的說話中就可以看得到的。一般人高舉基督是可以做得到的,但施洗約翰除了高舉基督外,更重要的是他謙卑自己。他不只是用嘴巴高舉基督(15,30),用嘴巴謙卑自己(27),而且他做得到自己所說的。他這一段中,就讓他的兩個門徒,從他這邊轉到了基督那裡。這就代表他確是在行動上高舉基督的人,而當他高舉基督時,他自己就失去了兩個門徒。然而,他並不因此而悲傷,反而是高興及喜樂的(26-30)。他為主作見證,並不是為自己的名聲,他到了一個地步,是把人帶到耶穌身邊,而不是自己身邊。他服事的結果,可以是高舉基督,但同時也是自己變成一無所有,他也不在乎。

很多人服事耶穌,是可以高舉耶穌的。但能夠一方面高舉耶穌,而且自己完全捨去一切、自己衰微的人,卻是少見的。一般人服事耶穌,可以為了高舉耶穌,但自己也望被高舉的。能夠如約翰一樣,當他見證基督後,自己一無所有,只有基督得榮耀的人,是少見的。我們可以如此嗎?

約翰在這一章中多次作見證,他作見證的內容,他所說的話,都是高舉基督的(15,19,29,三次說話見證基督)。到了今天這一段經文,他的見證除了說話外,就把人直接帶到基督那裡,而他就失去了兩個門徒。這樣的見證方式及過程,是我們要學習的。因為這是捨己的見證,自己是毫無所得,只有為基督而捨棄一切,是值得我們效法的。到了這一章的末了,我們就不見了約翰,只見耶穌。約翰就漸漸退場,而只剩下耶穌的出現。這也是成功的見證,最先是約翰出場,後來他就退場,只剩下耶穌出場。原來我們的見證,到了最後,是把人帶到耶穌那裡,而自己可以一無所有,這樣的服事,你可以嗎?這才是真正為主作見證的正確路線,但我們是否能夠這樣服事主呢?

施洗約翰的兩個門徒,只因聽了約翰多次的說話見證,而當耶穌出現時,經約翰的指示後,他們就跟了耶穌(37)。這代表甚麼呢?第一,約翰不斷的高舉基督,他們聽進去了。第二,他們信服約翰的話,知道他們的老師的說話,一定是可靠的。因此,他們完全接受他的話。因為他們先接受了約翰這個人,然後才會接受他的話。也就是說,他們知道約翰是不會說假話的,就因著相信這個人,然後就相信他的話。今天我們說的話,若要別人接受的話,原來是先要他接納你這個人,才可以得到他接納你的話的。而約翰就可以做到這一點,表示他平時的為人處事,是被人尊敬的。

然而當門徒尊敬約翰,也聽他的話時;這時他們的決定,是要離開約翰的,這就成為兩個門徒的掙扎。要接受約翰的勸導,相信他的話而離開約翰,是感情上的難處,但若耶穌果然如約翰所說的美好,那就不易取捨。而且約翰應是主動勸他們離開,要跟從耶穌的。那就在兩難之間,不知該離開可敬及可信任的老師,到耶穌那裡,還是留下跟從約翰了。而這個決定,一定加上約翰的大力鼓勵,才可以促成他們跟從耶穌的。因此,雖然似乎是兩個門徒最後是跟從耶穌,但約翰的鼓勵及勸導,是功不可沒的。這就是約翰的捨己精神,是完全為基督而活的,沒有自己的得著,甘願犧牲一切而服事基督。這樣的服事,是主動的捨己,是極力的高舉耶穌,是我們服事的榜樣。

當安得烈跟了耶穌一天,他與耶穌生活一天後,就知道耶穌是彌賽亞,就找到他的哥哥西門,而西門也就跟從了耶穌。這樣的見證,是簡單的,是以自身的經歷告訴哥哥就好。這是一種傳福音的方法,是把自己的得著,自己的經歷說出就可以。而腓力的傳福音,就不只是用經歷,而是要引經據典,希望說服有頭腦的拿但業(45)。然而,這個有頭腦的拿但業,是理智型的,是根據人的頭腦作出的判斷(46);並不接受腓力的解釋,因為他有自己的想法。這時,人能做甚麼呢?這時就是耶穌親自行了一個神跡,然後拿但業才相信及接受耶穌。不只是耶穌行神跡,而且加上拿但業追求的心志,才可以行出神跡,讓拿但業接受耶穌。這怎麼說呢?

當耶穌說,腓力還沒有招呼你,你在無花果樹下的時候,我就看見你了(48)。這是一個怎樣的看見呢?為何這個看見,就令拿但業屈服呢?這個看見,是耶穌看見了他的心,看見了他在無花果樹下的立志起願。他一定是有心追求耶穌,就在無花果樹下立誓,希望見到彌賽亞。而當他立志後,耶穌果然出現了,而且還告訴他,他在無花果樹下的立志,耶穌看見了。這就是兩個人的默契,他們的對話,只有他們兩個人知道對方在說甚麼;因為這是拿但業私下的起誓,只有拿但業及神知道。因此,耶穌說這句話,是把一個神跡作在拿但業身上,讓他靈裡的眼得以看見耶穌,因而接受耶穌。他先前是用屬世的眼看拿撒勒出的人,現在他屬靈的眼開了,就看見了耶穌的神跡,就使他可以接受耶穌。

而耶穌最後說的話(51),代表耶穌還要行更大的神跡,這神跡就是天開了,就是人與神可以相通,就是神的救恩可以降臨到人間。從拿但業個人的神跡,讓他得以認識基督;到救恩的臨到世人,讓世人可以與神相通,這是更大的神跡。而耶穌降臨的目的,就是使人與神和好,使人藉著人子而得救恩,並與神相交。因此,最後的一節聖經,是耶穌把祂的救贖工作,及來到世上的目的,藉著拿但業的得救顯明出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