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2月8日 星期一

晨更分享:太十五1-9

 

20210208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lundi               太十五1-9

這一小段,是說到傳統的習慣的問題,到底傳統這回事,我們怎樣看呢?當傳統的開始,是為了神時,而且不斷守下去時,這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呢?若這是好的,那傳統就應該繼續下去;若傳統是不好的,那就不能繼續下去。傳統的開始,可能是為了敬拜神、為了使人不致於忘記神而設的。然而,傳統有時是好的,有時是適得其反,有時反而是破壞神的律例的呢!一個大原則,傳統當初若是好的,是出於良善的動機的,那就可以繼續下去。傳統若是加上人的意思,那到了後來,就會破壞神的律例。

洗手是為了聖潔,但洗手有時成為綁住人的東西,傳統或許可以讓我們紀念神,但傳統有幾點要注意的。第一,不要被其捆綁,因而不能敬畏神,例如安息日的條例,是把人捆得死死的。第二,不要把傳統變為宗教,因而影響我們敬拜神的心;人是容易把心變成儀式的。當初祖先是要把儀式及心同時傳下去,但到了後代,就把心拿掉,只在在儀式,就是宗教的存在而已。

第三,傳統不能高於神的律法,否則人就會藉傳統破壞神的律法而不知道。這就是耶穌在這裡告訴他們的:他們因著崇高的藉口,就是把該給父母的,給了神,這就不必供養父母了。這個屬靈的藉口是高級的,是以神為主的,似乎可以有聖經支持的。因為愛父母勝過愛我的,不配作我的門徒,這是耶穌說的。然而,這只是其中一方面;另一方面,我們要有平衡,就要加上第四條誡命,以及人若咒罵父母,就必治死他(4)。同時,人若不能愛看見的弟兄,就不能愛看不見的神。這就是平衡的問題;但人是常常只顧一面,卻忘了另一面的。真理常常是平衡的,我們讀聖經的真理,也要加上平衡,若不平衡,問題就會出來。

然而有一些明定的規條出來後,人有一個順理成章的想法,就是規條是不可以破的,它是牢不可破的,甚至不加思想地,就認為它是神的真理,甚至比聖經的真理還高,這是自然產生的觀念,但卻不一定是對的。例如擘餅的主持人,必須是牧師,這條例為何會定下來呢?因為當初是覺得,這比較屬靈,這比較不會出問題。然而,當這條例出來後,那沒有牧師的教會,就怎辦呢?

要不就是不要有擘餅聚會,但那是違背主的意思的;要不就是必須外請一個牧師來主持。然而外請一個牧師來主持,雖然有了牧師的身分,似乎合乎人的規矩,但卻又成了另一個問題,這就是這位外請的牧師,平時就不熟悉這些會友,比較沒有愛的關係,那請他主持有何難處呢?那就不能達到合一的目的,因為擘餅的目的,除了紀念主為我們死、為我們復活外,還有一個目的,就是促進弟兄姊妹的合一(林前十16-17)。若是外來的牧師,那不熟悉這裡的弟兄,又如何可以促進合一呢?這有時就會變成宗教,失去了生命的意義。

因此,傳統的東西,或許當時是好的,但它有一些問題,是必須我們要注意的。它可能很容易變成宗教,它可能很容易破壞了聖經的真理而不自知。它可能會很容易用來攻擊聖經的真理,或是成為別人批評的話題;這就失去它當初的原意,這是我們要注意的地方。

那傳統是否一無是處呢?傳統也不是一無是處的,若我們是為了神而作的,是出於內心對神的敬畏而作的,動機是好的,不是不良的動機時,那是神所欣賞的。這就是耶卅五說的利甲族,他們謹守先祖的教訓,就是不喝酒、不種葡萄園、不蓋房屋等,這些條例,他們一直守下去,直到耶利米時代。神特別啟示耶利米,並給利甲族人一個獎賞,就是他們的子孫,必永不缺人侍立在神的面前(耶卅五19)。那神為何恩待利甲族人呢?他們也是守祖先的教訓,沒有破壞傳統,而得到神的獎賞。

他們是堅守原則,神欣賞他們的,乃是他們聽祖先的話,是一個敬畏的心態。他們所做的,也是為了敬畏神,為了過一個簡樸的生活,目的是為了使他們的日子,在寄居之地得以延長(耶卅五7)。他們看重神的應許之地,雖然他們不是以色列人,但他們卻希望可以寄居在以色列地,這就是他們定下規條的原因。

傳統的當初,應是為了更可以敬畏神而設立的,例如安息日的條例,就是因為要更加安息在神的懷中。然而,傳統的問題,是加上了一些人的東西,就容易以人的東西,取代了真理的誡命,久了久之,就變成比神的律法更高級的條例,這是人容易做成的。傳統的一個大問題,是容易變成宗教,是容易把之高過神的真理,同時,因為有這個條例,久之就會取代了神的律法,變成是唯它獨尊,這是傳統所產生的問題。

利甲族的祖先,是不許他們喝酒、蓋房子,只能住帳棚,但後來他們居他在耶路撒冷,這不是破壞了條例嗎?他們的理由是因為怕巴比倫王的軍隊,因此就遷居耶路撒冷(耶卅五11),這就代表他們在一般情形下,是謹守這原則的。然而,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,他們是會變通的。不是外表的儀式或是外表的律法,乃是裡面的生命。若不被條例捆綁,在一般情形下,他們還是守原則的;但若情況不允許,他們就會改變。這當然就需要智慧,需要神給的啟示,然後才按著去做。若今天我們定下一些規矩後,就很容易忽略了尋求聖靈的再帶領,因為這時就只按規矩而行,就不理神的即時啟示,這也是傳統的一個缺點,是我們要知道的。利甲族的人,一方面有規矩,在一般情況下,他們就按這規矩而行;但另一方面,他們也有靈活的生命,在特殊的情況下,他們可以求問神,得到神的啟示後,他們就可以暫時不理規矩,但到了可行之時,還是按規矩而行的。

然而今天我們有了規矩後,就覺得用規矩去解決一切,就不必凡事求問聖靈。例如執事的選舉,就用民主的方法就可以,不必用徒六章的標準,只要大多數贊成就可以,這就因規矩而不理會聖經的原則;這就是有了規矩後,不必讀聖經也可以事奉,只要按規矩而行就可以。這就是規矩破壞了神的真理,規矩出來,就使人覺得事奉比較方便,就按規矩而行,不必再理會聖經如何說,更不必理會聖靈是否有即時的啟示,這就是傳統及規矩的副作用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