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0302 lundi 伯卅六
以利戶繼續講話,他還是有話要為神說(2),為何他說要為神說呢?難道神不會自己說話嗎?以利戶口中的神,不是耶和華,而是人用人的理智、觀念,去盼望出來的神,這就是宗教的神而已。原來宗教的神,是不會說話的神,是要人替他說話的神,這就好像一個不懂法律的疑犯不會說話時,是要律師替他說話一樣。神若只是人替他說話,自己不會說話,這就只是偶像而已;如此人就不會明白神的心意,就只能用猜想的方法去活。因此,宗教的神是可憐的,是不會說話的,因他是沒有口的。若不會說話的神,那就只能把人的意思,用選擇題、是非題的方式,去試著了解神的意思而已。這就等同我出一個題目給偶像,讓他解答。然而,我們出的題目,只是限定他只能選擇yes or no,是不能選none of the above的。神若是真神,他不需要人代言,而且人的代言,就是從人的意思出來的東西;而從人出來的東西,就只准神用人的一套邏輯去回答而已。人的思想範圍有限,但卻只用人的題目,去限定神的答案,這就是人的方法。
這就例如約書亞在走近耶利哥的時候,他看見一個人站在他面前,手裡拿著拔出來的刀。約書亞問一個問題,你是我們的人,還是我們的仇敵(書五13)。他給這位神兩個答案而已,在人而言,這兩個答案是完備的,是再沒有其他的答案的了。然而,想不到這位「人」的回答,卻是更高層的答案,就是「不是的,我現在來是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」(書五14)。這看來是差不多的答案,但主客逆轉,不是我跟隨你,乃是你要跟隨我!
原來以利戶的方法,就是要神跟隨他,雖然他知道神的主權,雖然他知道神為至大,人不能了解他,他的年數,無法測度(26);他也知道神靠自己的能力高高在上,有誰像神指教人呢(22)?然而,以利戶對約伯所說的話,不是指教神了嗎?不是以為自己可以測度神了嗎?因此,以利戶的說話,主要是說到有關神的整個形像,是用猜的方式,去尋找及了解神的一個例子。當他用人的方法去尋找神、去了解神時,雖然有時他的了解及尋找,或許有些是對的;然而這樣的對,不是神啟示出來的對,只是人的歪打正著,是「撞彩(即碰運氣)」而碰對的答案而已。
人認識神,不能從人的想法去認識,人想出來的神,是一位賞善罰惡的神,是一位獨行其事的神,這是人心中的真神的畫像。然而,這些的想像,是因為我們先有一個影像,就是神是偉大的,而人間是有惡行的;人間的情形,是惡人太多,而且惡人是會逼迫善良的人的。於是人就盼望有一位神,這位神是大有能力的神,是可以解救人間一切問題的神。由於有這樣的想法,於是就形成了一個雛形,就是神應是如此如此的神。這就是人間的問題,沒有辦法解決後,人就盼望有一個超然的神出來解答一切的問題。
這就如約伯的三個朋友,不能解決人的問題時,就應該跳出一個以利戶出來,讓這個以利戶心中盼望的神,可以出來排難解紛,可以把約伯的問題解決。然而這個所謂的神,只是人心中盼望的神而已,卻仍然不能解答人的問題的。宗教的神,以為可以解答人的問題,但宗教的神,只是虛假的神,是人掌控的神而已。他是不能解決人間的問題的,因為他是被人掌控的,只是人思想的產物而已。
這就如哈巴谷一樣,他看見了滿城的罪惡,他看見了猶大的罪,於是他就覺得要神來處理。他想出的辦法,就可以代表人所盼望的神,應是如此做的;他用人的思想,去盼望神按他的想法去行,這就是哈巴谷。他希望神快快處理猶大的罪,但他卻不希望神用迦勒底人來滅掉猶大;這就是人心中的神,是被人掌控的。然而,哈巴谷不明白神的方法,神不是要滅絕猶大人,乃是要給猶大人一個重生復活的機會;這就是十字架的出來,就是救恩的出來,就是哈二4所說的救恩,就是義人必因信得生的救恩。這樣的救恩,是人的觀念中沒有的,故此,也不會在偶像的敬拜中出現的。偶像敬拜的所有行為,只是人的行為的投影而已,不是真正的神所要做的事物。
以利戶所說的話,大都是用他的方法,去揣度這位他心目中的神。他所說的話,是神的代言人,他好像是神的律師,用他的方法,去說出神應該是怎樣的神。原來偶像的神,只是人想像的神,是人覺得神應該是這樣,於是就把人的思想,灌輸到神的身上而已。若我們看到的以利戶的神,我們就知道,他希望的神,當然是大有能力的神,他說到神的全能,說到神的創造及管治的能力(27-33)。他已經比一般宗教的神好得多了,因為他不是把偶像分為生育的神、降雨的神、日頭之神…等等。他已經是一個神就「攪定」的神,比一般外邦人所認知的偶像高明得多了。然而,這還只是人想像出來的神,而不是真正的神;是人盼望的神而已。
同時,以利戶的神,是人想利用來幫人行事的神。這是因為人間的惡人太多,而善人又常受到欺壓,於是人就希望有一位救世主,來拯救所有的善人,消滅世間所有的惡人。這就是宗教的想法,也是一般人間的想法,這也是哈巴谷的想法。這樣的想法,是只想到自己的福氣,只想到除罪的問題。然而神的想法,不只是善惡的賞罰,更是拯救罪人的方法。除去罪是簡單易行的,然而除去罪同時又兼且可以救罪人的兩全其美的方法,就不是人想得到的,就是神的智慧才可以做得到的。這樣的方法,沒有存在於偶像及宗教中;因為人的觀念中沒有這個想法,於是人所想像出來的神,就不會有拯救的路,就只有惡有惡報,善有善報之路。而這個惡有惡報、善有善報的原則,是人間存有的原則,就把之反影在宗教之上。因為人再也想不到其他的方法,可以解決人間的問題,所以就只有行善一途而已。
以利戶所說的神,有一點是說到苦難的,他所說到的苦難,是可以救拔困苦人,以他們所受的壓迫開啟他們的耳朵的(15)。這樣的看法,是否就是約伯的狀況呢?表面似乎是說對了,但他不知道的是,約伯的苦難,不是因著罪,而是因著義;雖然苦難確是對他有益,但以利戶所以為的益,只是在今世的益,只是為了他再可以行善而得福而已。也就是說,他的思想及觀念,還是只是繞著一個隱藏的觀念,就是惡有惡報、善有善報的觀念。一切最終的結果,是為了行善,而行善的最終結果,是為了得善報。這就是以利戶用這套裡面的觀念,來產生他認為的神,這就是偶像崇拜最多出來的現象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