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3月17日 星期二

晨更分享:來五11~六8



20200317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mardi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來五11~8

這裡說到一種人,他們是長不大的人,為何他們長不大呢?因為他們的心竅沒有操練純熟,他們不能分辨是非好歹,他們用世界的這一套,或是用舊約的律法條文,來作他們的生活規條,卻沒有跳出這個根基,而進入到完全的地步,就是成熟的地步(1)。原來舊約是一個根基,那只是將來美事的影兒,但本體的真像,卻是基督。原來我們要學習從條文、從宗教、從根基進入到基督裡面。若我們不能進入到基督裡面,那就容易被世界的潮流所迷惑,即使我們仍然服事神,仍然追求,但我們所得到的,卻只是初步的道理,而不是進入基督的完全中。一切失去基督的屬靈知識,只是初步的道理,若不加上基督,都不是成熟的道理。

甚麼是基督道理的開端呢?到底這六樣事情代表甚麼呢?這應是代表猶太人所擁有的,就是舊約的條文,舊約的教導。這些教導,原來只是基督道理的開端,但不是完全的、成熟的人所有的。這是開始,但我們不要只有開始,而沒有進入完全的地步。由於本書是寫給希伯來的信徒的,他們熟習舊約的律法,也曉得舊約的教訓,舊約中所有的,他們都有了,但更重要的不是條文,乃是基督。而這些條文律法,只是基督道理的開端,而不是結果及結束。若他們只懂得舊約的這些條文,他們就不能得到基督的豐富,他們就不能享受基督所完成的一切工作。

今天的經文,代表兩種追求的方法,一是明白神的話(11-14)、二是追求基督(1-3)。因此,這裡說到有兩種人,一種是長不大的嬰孩,他們的表現,是不能吃乾糧,只能吃奶。他們不懂舊約的預表,因為當作者說到麥基洗德的時候,那是舊約的一個人物,他們應讀過他的故事,但卻不知道麥基洗德是代表甚麼,是甚麼祭司的體系,他們是不知道舊約的真義的;他們也不知道,麥基洗德是預表基督的,這些預表的意義,他們是不懂的。也就是說,原來舊約中的人物,都是指向預表基督的,都是為基督而服事的。然而,他們不懂得解釋,因為他們的感官(心竅、官能)沒有操練過,他們是用世上的一套,去解讀神的話語,於是他們就不明白神真正的意義,他們就不能吃乾糧,不能聽得入神深奧的道。

另一種人呢?他們是停留在舊約的根基上,這裡舉出了六種,都是舊約有的東西,但這些東西,即使有永生、有審判(懲罰)、有悔改等,但似乎他們看不到隱藏的基督,他們只是從表面來解讀神的話,他們只是從外面的儀式,去進行敬拜,於是他們所有的,只是道理的開端,卻沒有得著基督。原來得著基督,才真是我們所要有的追求目標。律法只是美事的影兒,基督卻是本物的真像(1);然而,當一個人只停留在舊約的條文中,只停留在舊約的要求中,而不要基督時,那他最多只能像那少年官一樣而已。

少年官得到甚麼呢?他追求的是永生,但卻不知道如何得永生,他以為當作甚麼,才可以得永生,但這不是做甚麼而得永生,乃是捨棄自己、得著基督,那才可以得永生。舊約也有永生的盼望,也有神,也有律法,也有各樣的洗禮、按手禮等,但這都是影兒,而真正的形體卻是基督。他們所追求的,只是影兒,那我們今天在教會中,追求的又是甚麼呢?我們若沒有抓住基督,那我們只是在基督道理的初步中徘徊而已,雖走來走去,但卻抓不到目標的。若我們的服事,只是按律法、按外面的人數、外面的成就,那只是基督初步的道理,不是基督本身。我們要得到的,乃是基督,乃是基督一切的豐盛。

今天我們認識基督,也知道基督為我們的罪而捨命,也知道祂的寶血,是可以赦罪的。然而,那只是一部分,那只是基督工作的一部而已;由於這一部不必我們付代價,於是我們就無條件的接受了。但基督不只流血,祂的流血是因為上十字架,真正的意義不只是流血,而是上十字架。上十字架才會流血,流血只是上十字架的其中一個結果、其中一個功效而已。但更重要的乃是十字架所代表的捨己,這才是我們要跟隨基督的腳步。

甚麼是跟隨基督的腳步而行呢?今天我們對基督的認識,大多不是跟隨基督的腳步而行,乃是接受基督寶血的功效而已。然而我們接受後,就沒有再進一步跟隨基督的腳步而行,這就讓我們每一個人,都只是在基督道理的開端中行而已。當我們讀到十字架的故事、例如約伯的故事時,我們是不明白的。我們會如彼得一樣,對十字架是拒絕的。這就是我們的光景,只是懂得表面的道理,卻不懂得更深入的道理。我們所走的路,若是離開基督的腳步而行,若是沒有十字架,那我們所得到的,也只不過是基督道理的開端而已。

這裡又提到心竅(14,或譯官感、官能)的問題,這是甚麼意思呢?原來神給了我們一個官能,是屬靈的心竅,是另一套「軟體」,這套軟體,是用來感受及解釋神的話的。這個軟體是要加上聖靈後來操作的,因此是要我們與聖靈一同操作,成為純熟及熟練的工具,如此我們才真能懂得神聖經的話語。然而我們常用的軟體,卻是從世界來的觀念,於是我們就不太會解釋深奧的聖經,看到了麥基洗德,就不知道他是預表基督的;看到了聖經的故事,只從表面及故事的內容去解釋,於是我們就把很多深奧的道理忽略了,就不會成長,這就是我們的光景。

舊約的人是停留在律法上,因為他們有律法、有神、有禮儀、但他們卻沒有從這些禮儀中看到基督;於是他們就只能停留在吃奶的階段,是長不大的人。今天我們若要長大,就不要停留在基督道理的開端,而不進入基督道理的豐富,這就容易隨波逐流,或許就容易成為4-8節的人了。

這些4-8節的人,到底有否得救過呢?若我們客觀的看這段聖經,這是人是曾經嘗過屬天的恩賜、曾經與聖靈有分,曾經嘗過美善的道和來世權能的(4),而且是曾經悔改過的(6);我們沒有理由強辯說這些人是從未得救的外邦人,沒有理由說他們只是嘗過而沒有經歷過的。他們曾經行在正道中(6),這麼多的字句,都代表他們是得救的人,不必為他們強辯的。然而,為何得救的人,仍然會迷失呢?因為他們有自由意志,若他們是信神的,那就不會被神撇棄的,但若他們從信神轉向不信神,那他們當然是不會得救的。猶大就是這樣的例子,在我遇過的人中,也有這樣的例子。若這麼多的例子都證明人若不再相信,就沒有救恩臨到,我們又何必為了一個簡化的神學觀,就是一次得救永遠得救而辯護呢?

同時,作者是對當時已歸入基督的人說的話,這些人若是永遠得救的話,作者就不必如此說了。若只說這是假設的話題,那何必對這些「永遠得救」的人說呢?若說出這樣的話,當然就是勸勉他們要小心,不要因為逼迫而丟棄了信仰,轉回猶太教中,這就等於否認基督,把祂重釘十字架,結局就是咒詛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