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0117 jeudi 路六1-19
這一段先說到安息日的問題,然後是揀選門徒,再是講道及醫病。安息日是從神來的命令,但到底人了解甚麼是安息日的意義嗎?神為何設立安息日呢?是想人得福呢?還是想人生病也不能在安息日醫治呢?我們對神的旨意,了解有多少呢?對安息日而言,表面的意思,就是安息日不做工,因為要安息也;同時,也有人因為安息日作工,而被處死的。於是人就覺得,安息日就是不能作工的,到了後來,就連醫病也是不能的;於是嚴守安息日的人,反而使人不得安息,反而使人的病不能得醫治。然而有些人或許只有安息日才可以遇到耶穌,那過了安息日,就不能遇見耶穌、不能得醫治了。
安息日的原意,是因為神創造的工作,以及神救贖的工作,這兩個工作,都是為了讓人可以在神的工作中安息,而歇了自己的工作,只進入神的工作中,完全倚靠神,這是安息日的意義。安息日的不工作,目的不是工作與否的本身,乃是不工作而可以享受神的工作。因為若我們不斷工作,我們就不能享受神的工作,我們就只以自己的努力為倚靠,就不能得真正的安息。因為無論是創造,是救贖,神都已經為我們做完了一切的工作,我們剩下的,就只是享受神的工作而已。
因此,不工作不是目的,乃是過程或手段;不工作的目的,乃是為了享受神的工作,乃是為了接受神所做成的一切。然而,以利賽人對安息日的看法,只是不工作,而不知道不工作的目的是甚麼!他們的不工作,反而不能享受神的工作,他們表面是不工作,但也沒有接受神的工作。因此,同樣出於神的話,若我們不能了解神的本意,我們就只能按表面的意思解讀,就會愈走愈遠的。我們讀經,是要更加謹慎,求聖靈啟示神的原意,才可以遵守得合宜的。
當初以利賽人的動機是好的,但到了後來,由於不明白神的旨意,他們就變成從愛心變成定罪人的心態了。耶穌解決事情,是用愛心及憐憫人的心的;但法利賽人,是以高傲的心態,去定別人的罪的。安息日既然可以講道(6),為何不能醫病呢?講道不也是工作嗎?這不是出於人的想法嗎?講道是神聖的,那醫病不也是需要的嗎?對一個病了很久的病人而然,他是每天都不能得安息的,就如患了三十八年病的癱子而言,他天天都是安息日(因為沒有工作),但他天天都不能得安息,因為他不能動,他不會在安息日作工的。但當他在安息日被醫治後,他才真正得到安息,這是心靈的安息,而非不工作的假安息。因此,我們對聖經及神的話的了解,不是從表面上去解讀,不是自己創下一些律例去限定人,如此反而是使人不能得安息的。
安息日的制定,不是為了使人犯罪,不是為了使人不能醫病,乃是為了使人可以安息在神的懷中。而安息日不能作工的原因,不是工作的問題,乃是心態是否倚靠神的問題;若我們不工作,反而不得安息的話,那即使不工作,也不能代表守了安息日的。因此,我們對神的話,要了解原意,而不是表面的意思;這就需要我們更多思想神寫的聖經的深入意思,而不只是表面意思了。
耶穌為何舉大衛的例子呢?大衛吃了一般人不能吃的陳設餅,為何沒有罪呢?我們也不是很明白那時的大衛,向祭司要餅,而祭司也給了他的真正意思。只是大衛是一個活在舊約中的新約人物,他是神特別揀選的,他可以獻祭、他可以建造異於舊約會幕的聖殿,而且是聖靈親自啟示給他的。原來大衛是神特別在舊約時,所揀選的一個人物,用來證明神新約的旨意的。大衛可以預表基督,他是自由的,他是合乎神心意的,他是不受律法拘束的,因為他是在基督裡自由的,是完成律了的;就如基督不受舊約的條文拘束,而自由成完成律法的一樣。
當我們來到一個新時代時,就是基督來了,我們就要在基督裡完成律法,而不是拘守律法的條文而已。法利賽人因為只守條文的外表,他就破壞了律法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則,就是全律法都包括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。律法的原則,就是愛—愛神及愛人。當我們只守住律法的條文時,我們就變成一個定罪的人,我們就失去了憐憫的心,這就是法利賽人所代表的。
耶穌用醫病,也用安息日掐麥穗來啟示甚麼是守安息,把他們認為安息日不能工作的這個條文打破,耶穌是把愛加入去,而不是定罪而已。新約的安息,是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,為我們存留,而這個安息,不是約書亞所帶來的,乃是耶穌所帶來的(5)。若我們有了耶穌,那才真是安息,而不只是負面的不工作而已;我們要有的,乃是正面的有耶穌,安息在耶穌裡面,這才是安息日的目的。
耶穌選召十二個門徒,祂經過了整夜禱告神,這可能是為了是否揀選猶大而求問神。耶穌在猶大身上花了不少的工夫,給了他不少的愛,但他卻還是沒有改變,還是要賣了耶穌,這代表撒但是不能改變的,這代表即使給撒但最大的愛,還是不能讓他悔改。這就是為何神沒有為天使預備救恩的緣故,因為撒但是不會改變的。而耶穌揀選猶大,其中一個目的,是預表神對撒但的計劃,是先用愛去對待他,再用公義的審判。神不是馬上把犯罪的撒但殺死,乃是讓他繼續存在,直到他了解自己是不配神的愛的,才把之最後丟在琉璜火湖中。
原來耶穌揀選十一個門徒,是為了將來的工作的事奉,而耶穌揀選猶大呢?就不是為了工作的事奉,乃是愛的事奉,乃是生命的事奉;雖然後來還是改變不了他,但卻把愛的事奉表達了出來,這是另一種事奉,是我們要學習的。不是求工作的成果而已,乃是活出神的愛來,讓人了解甚麼是神的愛。
(17-19)是繼續有人來找耶穌,這些人中,有些是同耶穌一同站的(17),也有些是摸耶穌而已(19),但更有十二門徒,卻是跟著耶穌的。今天我們來到耶穌面前的態度是甚麼呢?是摸耶穌而想得福而已,但卻不想跟隨耶穌,走十字架的道路嗎?彼得是撇下一切跟隨耶穌,這是十架道路,但若我們只是摸耶穌,那就得不到真正的福分的。在教會中,很多人來到耶穌面前,只是想摸耶穌而已,卻不是跟隨耶穌,於是我們就不會得到真正屬靈的生命的。因為惟有經過十字架的道路,才會有生命的出來的。我們要做的,不只是得福的聽道或醫病,乃是要如十二門徒的跟著耶穌,這才是有用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