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/11/3 jeudi 申八
以色列人快可以進入迦南了,而在他們進入迦南前,神讓他們經歷了神的神跡奇事,目的是要把從神來的生命給他們。當人經歷神所給的試煉後,人就應知道一點,就是我們的活著,不是靠外面的一切環境,乃是靠神的話、以及神的恩典而活的。整個以色列人在曠野四十年的歷史中,就是神的恩典的帶領,他們所經歷的,就是環境不重要,重要的是有否神的恩典、有否神的同在。食物是外面的環境,人活著一般是靠食物,沒有食物,人就不能活著。但以色列人在曠野中,不只是為了趕路、為了快快進入迦南地,乃是為了要讓他們知道,不是進入迦南就好,乃是要帶著神的話語進入去,才是好的。
這裡有兩個「靠」,一是靠食物,二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(3)。前面的靠,是代表靠環境、靠實際看得見的食物、靠我們熟悉的制度等。後面的靠,則是要靠我們「不認識的」嗎哪(3,16);就是靠恩典、靠神的話。然而嗎哪(代表神的恩典)是我們不認識的,是我們不習慣的,也是我們所不歡迎的。我們對靠神是不習慣的,是不認識的;而對靠環境卻是熟悉的、習慣的。但神要我們學一樣功課,就是倚靠祂的話,倚靠祂的恩典,在苦難時,我們是要靠恩而活的。因此,神用了四十年的時間,要將神的話,寫在他們心上,而不是石版上。
當我們有了神的話語後,我們就有了生命,而且不是食物所帶來的生命,乃是神的話語所帶來的生命;而這生命,才是讓我們可以生存在迦南的重要原因。我們所要帶著進去的,不是必死的生命,乃是永恆永活的生命,而這生命是神在曠野所賜的、是從神的話語而得來的。原來神在曠野這四十年間,要做一件事,乃是把誡命活活地寫在他們的心裡,讓他們把神的話語帶入迦南地。這個帶入去迦南地的話語,就不只是條文而已,乃是活的話語,乃是在我們生命中的話語,這才是對我們有益的。
進入迦南,那裡是豐富的,環境是好的。然而好的環境,不一定是對我們好的;反之,壞的環境若能把我們帶到神的面前,讓我們可以倚靠神的話,可以使我們來到神的面前;那壞的環境反而是好的。因此,今天我們不論外面的環境是好的或是壞的,這都只是僕人或器皿而已,真正的目的,乃是要使我們把神的話語食入我們的生命中,而不只是食普通的食物而已。神要作一件工作,就是我們不只有神的話語,而且要有神話語進入我們的生命中,成為我們的倚靠。
外面的食物是需要的,但外面的食物,只能使我們肉體的生命活著;惟有神的話語,才是我們屬靈生命所需。外面的食物是為了裡面的食物,外面的食物是環境,但裡面的食物,是神的話語,是藉著環境,把神的話語食入我們的生命中。曠野的環境是不好的,但因著外面的環境不好,他們惟一可以活著出來的路,乃是完全倚靠神。他們的水、他們的食物,全都不能靠自己了,乃是要完全靠神了。而且不是一天或一時要倚靠神,是每時每刻都要倚靠神。因著我們每時每刻都要倚靠神,於是神就成為我們的空氣、就成為我們生活活著的主要成分了。當外面的環境不好時,我們才曉得要完全倚靠神,我們才知道原來我們靠的不是環境,乃是靠神給的恩典。
神的話就是恩典,我們有了神的話,就有了神、也就有了神所給我們的一切豐富了。一般而言,人都是看環境的,人都是喜歡順利的環境的;然而順利的環境,不一定是好的;而壞的環境,若使我們能完全倚靠神,那環境就是好的環境了。因此,有些環境在我們來看是不好的、是我們所討厭的,其實在屬靈的角度來看,卻是好的;反之,有些環境是我們所喜歡的,其實在屬靈的角度來看,卻是會容易引誘我們離開神的。因此,我們要有一個觀念,人活著所靠的,不是外面的環境,乃是裡面的環境。亞當失敗時,是在好的外面的環境中失敗的;但他裡面的環境卻是不好的。而耶穌的得勝,是在外面極其惡劣的環境中,但祂裡面的環境是好的,於是祂就得勝了。
因此,我們只有一件事是重要的,那就是無論在任何的環境中,我們都只要藉著環境,去經歷神的話語的真實。無論在任何環境中,我們都要將神的話語,寫在我們的心版上;讓神的話語成為我們的食物,這才是神的心意,也是我們追求的目的。神在西乃山上,是把律法的條文寫在石版上,但他們馬上失敗了。因此,神在這四十年中,也同時要把神的律法寫在心版上。我們寫在心版上的律法有多少,我們的生命就有多少。寫在石版上的律法是不算數的,那不是我們的生命,只是我們的知識。今天我們可以自己檢討一下,到底我把神的律法寫在那裡?我的生命中,有多少是神的話語呢?
以色列人進去迦南地時,神賜給他們有迦南地的城市、房屋、土地等不動產,這是屬世的不動產。然而,神也賜給他們另一個不動產,就是屬靈的不動產。有了這個屬靈的不動產,他們屬世的不動產,才可以永久的。只有屬世的不動產,是不夠的,乃要加上屬靈的不動產。而屬靈的不動產,不只是寫在石版上的條文,而且是寫在心版上的生命。若他們把這生命帶入迦南,就是把神賜的屬靈不動產帶入迦南,那他們就有了兩種不動產了。惟有有了兩種不動產的人,他才可以真的是不動如山,才可以永久住在迦南地,否則他們還是要滅亡的(19)。
當人的牛羊加多,金銀增添時,人就容易心高氣傲,忘記神(13-14);這種人是因為他所倚靠的,是屬世的財物,而不是屬靈的食物。外面的環境是虛假的,惟有引入屬靈的食物,那才是有用的。一切的環境,都應利用來使我們體會神的話語的真實,因為只有神的話語經歷過了,才能使我們屬靈的生命長進的。而當我們要進入去得屬世之地時,不只是有屬世的因素,更要有屬靈的因素,才可以得那地的。這就是為何神要讓他們過了四十年,才讓他們進去的原因,目的就是要訓練他們,使他們有成熟的生命也。
神給我們不同的環境,有時是貧乏的,有時是豐富的,目的也是一樣,是為了我們懂得靠恩典而活。在貧乏時我們懂得倚靠神的恩典,那是環境所逼的;而在豐富時懂得感恩而倚靠神,那是屬靈的眼光,那是更深的體會。一般而言,貧乏的環境,會使人容易倚靠神,但豐富的環境,容易使人倚靠己;也容易使人驕傲。保羅是學會了如何處豐富,也學會了如何處貧賤,這也是我們所應學習的。若我們能在豐富時感恩,在貧乏時也靠主喜樂,這就是一個成熟的生命了。而以色列人似乎在兩種環境中,都不能得勝,這是很可惜的。
因此,這一章中前面所說的是荒年,後面所說的是豐年。荒年的問題是埋怨,而正確的態度是靠恩而活;豐年的問題是驕傲,而正確的態度是感恩而謙卑(10)。我們應學習保羅,在豐富及缺乏時,都可以靠主而得恩典,使生命不斷的成長。一個沒有屬靈生命的人,是在豐年及荒年時都容易跌倒的,但一個有豐富生命的人,就會如保羅一樣,都可以處得很好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