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9月21日 星期三

晨更分享:啟20:7-15

2016/9/21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mercredi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20:7-15

神對撒但的作法,真是仁至義盡了。神沒有馬上把撒但殺死,而是先把之關了一千年,讓他可以閉門思過,讓他可以反省自己的作為。然而,撒但在這一千年中,他做了些甚麼呢?他本是沒有甚麼惡可以做的,他被捆綁了一千,他沒有事情可做,那照他的性格而言,他應是受不了的;但他應該能思想及省察,這才能有機會悔改的。但他沒有!最後的一千年,是為了證明撒但還是不悔改的,他沒有做惡事一千年了,因為他這時找不到機會,也沒有機會。這時他沒有悔改,沒有思想自己所做的一切,他到了最後可以不做壞事一千年之時,他沒有觀察地上的情形,他沒有比較基督的作王。他也沒有如基遍人一樣,找機會在沒有救恩之狀況下,找到一條出路。他想的辦法,都是劣拙的,都是沒有出路的。雖然神沒有給他救恩,但若他悔改,我想,應可以如基遍人一樣,是可以在沒有恩典中找到恩典的;因為神可以在無路中,也給基遍人一條出路。這就說明神還是慈愛的,神還是給機會撒但的。

因此,神為何還是要讓撒但囚禁一千年,不馬上把之除滅呢?神要把撒但囚禁一千年,讓他不能作惡事,讓他看到一千年的和平,本是要他知道自己的問題,或許就可以向神道歉。但他沒有如此做!他只是一味想背叛,明知自己的能力有限,他還是要背叛,這就是撒但的愚拙及無知了。在神對撒但的審判這件事中,其實也看到了神的愛及忍耐,祂對撒但不是馬上把之滅掉,乃是一步一步的顯出撒但的罪來,一步一步的給他機會悔改,然而撒但到了最後一步,還是自取滅亡。他的最後一步,其實就是自殺的一步,因為他已經失敗一次了,他已經輸了一次,還是不自量力,還是沒有看到自己的問題。他還是要與神對抗,這就是他最後的自殺一步了。

當一個人不走神的路,當一個人走自己的路,以為是好的路時,他就是與神對抗的人了。當一個人與神對抗時,他就是一個自殺的人。這時的撒但,知道他的下場嗎?這時的撒但,已經沒有能力悔改了。他的腦子中,不會悔改,不會安靜思過,不會把神加入自己當中,他已經只能走向一條滅亡之路了。神把撒但關了一千年,之後讓他出來,他還是不悔改,他還是不自量力,這就看得到一個不悔改的撒但,也看到了一個不能悔改的人的悲哀了。神把撒但的情況顯出來,是要我們儆醒,當一個人不走神的路時,最終的結局,就可能是一個不能悔改的人了。

今天神給了我們得救的人一件寶貴的禮物,這件禮物是甚麼呢?除了是救恩外,神還給了我們一個悔改的心,這個悔改的心,是我們可以得福的條件,也是神給我們的恩典。撒但因為沒有悔改的心,他是一個硬心的人,因此,他就得不到神的恩典,得不到神的拯救了。因此,我們今天若明白了神的恩典,明白了撒但的問題後;我們就不要步他的後塵,不要讓自己有一個剛硬的心,以致自己不會悔改,不會走神的路,不會思過,不會把神加入我們的生活中,白白失去了神給的福分了。

有一個思過的心,有一個懂得向著神、要神的心、悔改的心,是我們能得著神的重要條件。求神給我們一個可以悔改、可以懂得思想神,可以有反省能力的心,如此我們才可以在自己錯誤的光景中,隨時可以回轉過來。因為我們走的路,常常是會錯誤或是偏離神的道的,若我們能時常反省自己,在神的光中不斷照亮自己而行事,那我們就會在偏離神的道路中不斷更正,如此我們才可以過一個討神喜悅的聖潔生活。若我們要能聖潔,要能合乎神的心意,我們就應不斷的安靜思想自己的狀況,隨時認罪,隨時靠主的寶血洗淨我們的罪,如此就可以不斷行在光明中,而不致於硬心了。

硬心是很可憐的,撒但就是一個硬心者,他不會悔改,不會反省,也不會把神加入他的生活中。他是容不下神的恩典,也容不下神的。他的己充滿了他的生命中,就沒有可以容讓神的地方了。這就是法老的問題,他的選擇只是反對神,甚至他所做的,對自己及對百姓都是無益的,但他還是反抗神,不要選擇神的。撒但所做的也是一樣:明明是對自己無益的,明明是失敗的,但他還是要選擇走這條失敗的路,還是不顧其他,只顧反對神。所以他的滅亡,是自己找的;他的定罪,是自己定自己的罪的。我們是否也會如此呢?當我們聽到神的話,知道神的旨意後,我們是否還是要走自己的路呢?我們是否知道自己得不到好處時,還要走與神對抗的路呢?

撒但是在不好的環境中(無底坑)中不悔改,那好的環境是否就可以使人悔改呢?地上的人享受了一千年和平的日子,他們有好的環境,也嘗過主恩的滋味時,他們是否就有能力勝過撒但的引誘呢?地上有兩種人,一種是有神生命的人,是與主一同作王的人;另一種是未信主而在哈米吉多頓的戰爭中倖免不死的人,他們雖是不信的人,但仍是進入了千禧年國的人。而當撒但出來引誘時,這些未信的人,被撒但迷惑了,就攻打聖徒的營與蒙愛的城。這些人曾享受過好的環境,但仍然被撒但引誘了,原因是他們有好的環境,但沒有神的生命。一個沒有神的生命的人,單靠好的環境,是不能勝過撒但的引誘的。

要勝過撒但的引誘,不是靠好的環境,乃是靠好的生命。耶穌在不好的環境中,可以勝過撒但的引誘,是因為祂有神的生命;而亞當在好的環境中,不能勝過撒但的引誘,是因為他沒有神的話。因此,好的環境不能造就人,只有神的話、神的生命,才可以造就人,使人有能力勝過引誘的。好的環境不能改變人心,只有神的話才可以改變人心。若我們有好的環境時,我們是否可以在豐年時,把豐年的豐富,變成我們生命的豐富呢?有了豐富的生命,才可以抵抗任何不好的環境的。

白色寶座的審判,最後的定局就是死亡。既然都是死亡,為何除了生命冊外,還有另外的書卷呢?因為這是最後的審判,神的審判是公義的,是有根據的,是使人服的。不只是生命冊上的生死而已,更是生死的原因,人們做了甚麼事,就按他所行的報應他的。因此,我們所行的每一件事,都記在天上,而若我們生命冊上有名的,這些行為就是得獎與否的根據,若生命冊上沒有名的人,這些行為就是懲罰的根據了。


第二次的死(14),是對照亞當的第一次的死而說的。神沒有在亞當犯罪後,就滅絕了我們,反而給我們救贖的機會;如此我們才能看得到啟示錄中所謂第二次的死,就是那些不接受救恩的人的死。若神不給我們機會,那每一個人都進入第一次的死而已,都沒有其他的機會了。但若接受了救恩的人,就只有第一次的死,就是亞當所帶來的死,而沒有第二次的死了。因此,第一次死及第二次死的中間,有一段很長的時間,這就是神為了救贖我們脫離第二次的死而給的恩典,我們有把握這一段恩典的時間嗎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