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8月20日 星期六

晨更分享:啟2:8-17



2016/8/20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samedi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:8-17

今天這一段是說到兩個教會,剛好作為比較。第一個教會就是士每拿教會,而士每拿是香膏之意;第二個教會,是別迦摩教會,「別」的希臘文是per,代表加強語氣;「迦摩」是結婚的意思、是動詞,因此,別迦摩是代表結婚之意。第一個教會所發出來的是香膏的香氣,因為有苦難在其中;而第二個教會,是神要責備的教會,因為其中有些人開始服從了巴蘭的教訓,開始走世界的路了。因此,第一個教會是遭遇苦難,但卻有屬靈生命的美及香氣;第二個教會中有些人,是走世界的路,他們以為與世界聯合。或許可以多得人,或許可以避免苦難,而得平順的道路。然而,這個教會的這種事情,以及行這些事的人,是主要責備的。這裡的翻譯:「然而有幾件事」的「幾件」(14),在翻譯上有一些誤會,原文是oliga (即英文的oligo-),不一定代表幾件,而是代表少少的、少數的。它不是與一相對,表示比一還多,它乃是與多(poly)相對,表示少少。因此,可以翻譯為有少少的責備,就是其中那些人的行為,是要注意及責備的。

以弗所教會是走了一條生命缺少的路,那就是失去了愛心,因此主就要責備他們,要他們悔改。但以弗所教會對真理是堅持的,他們在任何環境中,都不會丟棄真理。而別迦摩教會中有一些人,卻要走世界聯合的路,就是不要真理,而與世界聯合的路。他們或許認為要多得人,就要與世界聯合,如此就可多得人。我們信主後,主沒有叫我們離開世界,因此,我們要接觸世人,這是對的。然而,接觸世人不代表一定要與世界聯合、或是走世界的路;這兩者是不同的。

我們可以不離開世界,但卻可以離開那惡者的。我們不能為了得人而犧牲真理的;得人是好的,犧牲真理是不好的,而且是不能因而救人的。我們以為犧牲真理,就可以救人;然而犧牲真理不但不可以救人,而且還會被別人瞧不起,而且自己又會喪失真理的。因此,我們不能因為要救人(那是很好的屬靈藉口),而要走世界的路,與世界聯合的。這是很多人失敗的原因,是把世界帶入教會的一個重要原因。因為別人會說,你不能食古不化,不能與世界隔絕的;因為你要救人也。救人是不必犧牲真理的,當我們走世界的路,不走別人的路時,久而久之,別人反而羨慕你,反而會來就你的。

但以理就是這樣,他不走世界的路,他不吃王的膳、不飲王的酒,他要走的是真理的路。結果呢?不是世界棄絕了他,而是他得到了世界,他為主作了很美、很久長的生命見證,這就是士每拿教會所代表的。而別迦摩教會中有一些人,就以為與世界聯合,就可以得到世上的人,就可以走妥協而得人的路。然而,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:不是妥協而得人,乃是不妥協而得人。我們若妥協了,與世人一樣時,那別人怎會覺得基督徒會比其他的人好呢?別人用甚麼理由去信你呢?因為你所行的,都與別人一樣,別人就看不出信耶穌有甚麼好處了。因此,不是與世界聯合,不是走世界的路,乃是走真理的路,成為別人的見證。

別迦摩教會中有一個人,叫安提帕,安提就是anti(反對)的意思,而帕par就是「所有」的意思。他是反對所有的一個人,反對甚麼「所有」呢?所有不合乎聖經的事,他都不做;所有不合乎真理的事,他都避免的。因此,他是堅持不能與世界聯合的人,是世界所憎恨的人。而另一種人是尼哥拉黨的人,以尼哥拉作代表;這個人就是等同巴蘭,他是與世界聯合的人,他是引誘以色列人犯罪的人,是以世界的淫亂、與世界通婚的人。因此,尼哥拉代表與世界聯合的人,是把一個陷阱設下,使人掉入去的人(絆腳石可以譯為陷阱)。今天教會中似乎也有兩種人,一種人就是安提帕,一種人就是尼哥拉。前者是反對與世界聯合的人,後者則是贊成與世界聯合的人,他的理由是若不與他們聯合,那我們如何得人呢?這就是尼哥拉把教會帶入世界的理由,也是巴蘭所走的道路。

因此,這裡有兩個教會,一個是士每拿教會,她是一個受苦的教會,但在苦難中,她卻發出了香膏的香氣,她因著苦難而得完全,因為在苦難中,他是倚靠神的,因為主是死過又活著的,他們知道經過苦難後,就必得生命的冠冕。他們的盼望是在天上,而不在地上,因此,他們對苦難是不怕的,是正面迎接的。我們呢?我們遭遇苦難時,常不是正面迎接的,我們常是要逃避的。但在苦難中,雖然看起來是貧窮的,其實卻是富足的(9)。在屬世生命上似乎是貧窮,但在屬靈生命上卻是富足的。我們今天追求的,是屬世的生命呢?還是屬靈的生命呢?是屬世的富有呢?還是屬靈的富足呢?

教會的苦難常是出於神的手(雖然也是撒但的詭計,要加害我們),目的是為了我們的好處;而世界的引誘,則常是出於撒但的手,目的是要我們跌倒的。但以理所遭遇的有兩樣試探,第一是世界的引誘(第一章),第二是苦難的逼迫、世界的逼迫(第六章)。世界的引誘所表現的是美好的,是舒服的,但卻是可怕的魚餌,是使人不知不覺跌倒而不自知的。因為王的膳不是很好嗎?又沒有即時的危險,而且沒有理由拒絕的,因此,很多人就跟從了世界的潮流,而不知危險了。

反之,苦難的逼迫來了,那是明顯的,是必須要應戰而不能逃避的;如此反而使我們懂得倚靠神,靠神的力量而得勝。而世界的引誘來時,我們或許覺得不重要,不必馬上應戰,以為那是與生死沒有關係的,就輕忽之,於是就上了撒但的當了。若輕忽那世界的引誘,那就失去生命,沒有隱藏的嗎哪,也沒有新名了。

因此,世界的引誘看起來是美的、是甜的,但卻是使人喪失生命的。苦難看起來是苦的、是難的、是要人的命的,但卻是給人屬靈的生命的。有智慧的人,是懂得如何選擇,如何應戰的。撒但用逼迫、用引誘來使人跌倒,這就是他兩樣的拿手技倆。逼迫看來是可怕的,而引誘看來是吸引人的,但後者比前者的害處更大。前者最多是奪去我們的肉體生命,但後者卻是奪去我們屬靈生命的呢!

以弗所教會是失去愛心,但卻堅持真理。而別迦摩教會卻有些人逐漸與世界聯合,而使真理漸漸流失。而到了推雅推喇教會,真理就更淪陷下去,更與世界聯合了。真理及愛心,是教會兩樣重要的表現,都是不能失去的。而真理及愛心,一定是連在一起的,真理不能缺少愛心,而愛心也不能缺少真理。若與世界聯合,以為可以有更多愛人的心,但卻失去真理,那就不是真的愛了。反之,若只有真理,而沒有愛心,那真理是硬的,是會傷害人而遭人拒絕的。教會要把這兩樣都同時擺出來,才可以真得人的;也就是說,要得人的話,一是愛、二是真理,缺一不可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