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/3/22 mardi 太14:1-21
這是說到希律的情形,並因希律而說到約翰的死。先是希律做了一件不應做的事,就是把他的弟弟的妻子希羅底娶了過來,這妻子也是希律的親姪子。希律是分封的王,而約翰呢?他是神的僕人,是先知,是耶穌的先鋒,是代表有真理的人。他知道這事,就去勸諫王,不能娶他弟弟的妻子,因為弟弟還活著,這是犯姦淫的。然而,希律卻不聽約翰,反而把之囚禁在監中;而且還想要殺他,只是怕百姓而不敢動手而已。
約翰為何要勸諫希律呢?聖經沒有說,因為一般而言,上層所做的事,下面的人大多沒有機會說的;因為很少有機會可以見得到他們也。同時,一般的人也是不敢說的,因為他們的階級是高的,對當時的人而言,是很少有能力去說的。因此,約翰能對希律說,是代表他有機會、也有膽量,他的目的是要顯出真理,讓人按真理而行。若按馬可六章的記載,希律是常聽約翰的說話的,因此,約翰是有機會的。今天我們若對上面的人行出明顯不合真理的事時,我們若有機會,是否會說出真理呢?而說出真理後,他的後果卻是要坐牢的話,我們還會如此做嗎?
約翰可能是知道說出真理的後果是如何的,他並不怕這後果,而是要把真理表彰出來。而當希律所代表的惡勢力把他關起來時,他並沒有用武力反抗,他不是用屬世的方法去對付希律,而是用活出真理的方法,去把生命及真理活出來。因此,原來約翰不只是用嘴巴說出真理的話,而且他更是以生命活出真理來,前者是明顯的,後者是隱藏的;如此就指責出希律的錯了。我們不只要用嘴巴說出真理,更要用生活活出真理,後者是今天的基督徒缺乏的。當你有真理時,真理就是你最大的權柄,這權柄比屬世的任何權柄都大,你有這權柄嗎?不只是說出真理,而且是活出真理來,你就有權柄了。
今天在世上有很多不合真理的事,因為世界是沒有真理的,世界只是以自己的利益、權柄為主的。世人或許知道真理,但卻不是以真理為主,也不是行出真理的擁護者。若是合乎我的利益,而且也不違反真理,這當然會行真理;但若不合乎我的利益,那真理就只是擺一邊而已;這就是大多數世界的人的做法。這也是希律的原則,他是怕百姓而不殺約翰;但當他起了誓後,他若不殺約翰,就怕自己的名譽受損了。那他怕眾人多呢,還是怕自己的名譽受損重呢?他最後是怕自己的名譽受損多於怕眾人。原來我們的己,是比所有人加起來都大的。若我們的己不除去,我們是不會活出真理來的。
而約翰呢?他知道了希律所做的,而且有機會向他說時,他就把真理告訴了他,目的當然是希望他可以行出真理了。然而希律雖然知道約翰是有真理的人,但他自己卻沒有能力行出真理。他知道真理,卻不以真理為主,他用自己的權柄,行出非真理的事,這就是世人的情形;對於有權力的人,更是如此。其實這世上有權力的人,他們反而是容易破壞真理的人。希律本知道約翰是義人、是聖人,所以敬畏他、保護他,聽他講論(可6:20)。然而,這只是對自己的權益沒有損害之時,才會如此做的。但當約翰的真理,與自己的權益衝突時,他就不會如此做了。
原來平時我們口中的真理,都只是我們的裝飾品而已,那不是我們的生命。這世上的人,是把真理作為裝飾品,而不是把真理作為自己的生命的。希律知道真理,也愛惜約翰,但一與他的利益有衝突時,他就把利益放在最高位,而真理就墊底了。今天這個社會,就如士師記時代的人一樣,國中沒有王,各人任意而行。其實真理就是最高的王,真理是我們行事為人的準則,但人卻把自己的利益權利,作為行事為人的準則,這就是世界的光景了。我們應把真理作為我們行事為人的準則,因為即使是神自己,祂也不會違背真理的,祂不能背乎自己,祂也是行在真理中的。因此,我們就應以行出真理為原則,以真理為我們的王,這就是約翰所代表的。他把真理放在最高位,甚至重於他的生命。
約翰是為真理而活,而不是為他的生命而活,他為了真理而死,而他以真理為他的武器,而不是血氣的抵抗。他默然接受非真理的待遇,但他的目的,不是為了活命、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,乃是為了彰顯真理。至於別人是否聽,那就不是他能掌握的,但他能做的,乃是把真理彰顯出來。他不只是說了而已,他更是用他的生命,把真理顯出來。當一個人有真理時,他的生命是何等的貴呢?到了最後,當希律答應把國的一半都可以給希羅底的女兒時(可6:23),她要的不是國的一半,乃是約翰的頭。原來一個行出真理的人,他的生命比國的一半還重要呢!我們的生命是否貴重呢?若是一個行出真理來的生命,就是無價之寶了。我們是否願意用我們的生命,行出真理來呢?
耶穌聽到了約翰的死後,祂的反應是甚麼呢?祂就上船,行那裡獨自退到野地裡去(13)。這樣的反應,代表甚麼呢?聖經沒有詳細說明,但祂一定是退到神裡面去,讓神親自成為祂的安慰,讓神再次給祂啟示了。當世上一些不如意的事發生時,我們的反應是如何呢?耶穌沒有直接向希律說甚麼,祂或許沒有如約翰的機會,但祂卻向神說話,這是我們應學習的。我們遇到一些突發的事時,應來到神的面前,讓神向我們說話,讓神告訴我們該如何作,讓神安慰我們,這是我們要有的習慣。
當祂與神親近,得到神的力量後,祂就出來,繼續祂的傳道工作了。基督徒有兩樣寶貴的東西,一是神的生命,二是神的使命。約翰最後是以生命來活出真理的見證來,而耶穌這時是以工作來完成祂的使命。在一般的日子,我們都應以生命及使命,活出見證來。但若有時必須要以生命來交換真理的活出—就是殉道時,我們也應可以把生命擺上,為了活出真理的見證的。因此,生命及使命,就是基督徒要利用來見證神的兩個管道,我們不隨便丟棄生命,但也不吝嗇生命,只要照神的吩咐而活出美好的生命,就是我們的任務了。
五餅二魚發生的環境,是一個不好的環境,是門徒正是飢餓之時(可6:31),然而,當眾人有需要的時,耶穌還是對門徒說:你們給他們喫吧!這樣的話,似乎是很不合理的、也是很不近人情的。因為我們的觀念,都認為若我是吃飽了的,若我是有餘力的,我就可以給他們吃了。這是人的數學,也是人的邏輯。然而,神的數學,神的邏輯卻不是這樣。原來神的邏輯是即使我們是餓的,即使我們自己也是缺乏的,我們也是可以給人吃的。若是如此,這就非神跡不可了。
當我們有信心時,神跡就會出來了。原來神跡不是很難出來的,當我們自己沒有,而神仍把使命給我們時,這就是神跡出來的時候了。我們是否有一個相信神的心,當神給我們使命,而我們覺得自己不足時,因著神已給我們的使命,那表示下一步就是神跡出來的時候了。在我們的生活中,也是如此,若我們知道倚靠神的話,那我們的生活中,一定是充滿神跡的。若我們能聽得到耶穌的話,有屬靈的耳及屬靈的嘴巴,那我們就可以聽得到耶穌在靈中對我們說的話,我們就可以接受之,就可以與神互動於是神跡就不斷出來了。
從人來看,門徒的方法是最容易的,因為叫眾人散開,自己買喫的,那是最簡單,也是人間最容易解決問題的方法。然而耶穌所用的方法,卻是把易的變成難的,要門徒給他們喫!原來在神沒有難易之分,只要神的話說出了,那就是易的了。若耶穌要他們如此做,就表示一定有辦法的了。這就是神跡的出來,神要用神跡的方法,去完成祂所頒布的使命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