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月2日 星期六

晨更分享:提後二



2016/1/2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samedi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提後二

這一章可以分成兩段,第一段是1-13節,主要是勸勉提摩太如何服事,自己要有一個怎樣的生活。第二段是14-26節,主要是教導提摩太如何面對一些偏離了真理的人;也偶而加上教導提摩太自己個人的生活(22)。服事的人,第一需要的,是自己的生活榜樣,我們是否是一個別人羨慕的人,一個可以讓人跟的人呢?這是很重要的。若我們自己是一個嚴謹的人,可以過一個簡單的生活,可以為主同受苦難的話,那我們的服事,才是可以使人佩服的,才是有影響力的。

保羅在這裡第二次提到要提摩太同受苦難(3),第一次是要他為福音之故而受苦難(1:8),而這一次是要他因著作基督耶穌的精兵而受苦難。這一次所說的同受苦難,原文沒有「和保羅」同受苦難,只有「同受苦難」,而「和他」是譯者加上去的。因此,這亦可以譯為和基督同受苦難的。這兩次的受苦,有何不同呢?第一次是說到因著傳福音,而被逼迫、因而受逼迫之苦。因為當時有很多反對基督教的人,政府也是敵基督、逼迫基督徒的;因此傳福音的人必然是受苦的,這是第一種的苦、是為了福音而受苦。然而第二次的叫提摩太同受苦難,那是指在生活上受苦即亦為了基督的緣故,過一個不一樣的、受苦的生活。這不是為了事工的受苦,乃是為了準備自己成為精兵而受苦。一個能為福音受苦的人,他也必然是一個願意為基督作精兵,在生活上願意受苦的人;兩種苦是有關的,是連在一起的。

那甚麼是為生活受苦呢?彼得前書說到受苦的問題,包括了兩種的苦,第一種苦是外面來的苦,這種苦是政府的逼迫,是因著信仰而被壓迫所受的苦。這樣的苦,不是我們自找的,乃是外面的環境所形成的、是被動的。但彼前第四章又說到另一種苦,那是為基督而受的苦,是我們因著要走十字架的道路,而在自己的生活上,選擇走受苦的道路。這樣的道路,是「自討苦吃」,是因著跟隨基督的腳步而行的人,所受的苦。這不是外面的環境所加給的,乃是自己願意的;這是要捨己,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主,因而受的苦。這就是保羅所說的,與基督同受苦難的意思了。

當我們要作福音的工作,當我們要服事主時;不是任何一個隨便的人,就可以作成這艱難的工作的,我們必須在生活上被訓練,成為一個為主受苦的人,然後才可以面對外面的逼迫,而無所懼怕的。因此,保羅提到要提摩太和基督同受苦難,要成為基督耶穌的精兵,就是此意。如何在生活上可以裝備自己,過一個受苦的生活呢?保羅用三個比喻來解釋:一是當兵的比喻、二是武士的比喻,三是農夫的比喻。這三個比喻,就說到了基督徒的生活的原則了。

當兵的人,是過一個簡單的生活的人,他不會將一大堆平時的生活習慣,帶到軍中的。他為了當兵,而放棄很多不必要的事務,他只能在軍中按軍中簡單的要求而活。因此,當兵的人,是沒有自己的想法,只有軍隊的要求而已。同樣地,我們今天的生活,也不應有自己的想法,而只應按神的旨意而活。那比武的人呢?比武的人,只有一個目標,就是要勝利。因著這個勝利的目標,他的生活只向這目標而行,其他攔阻這目標的,他都要丟棄,這一點與當兵的人是有類似的。還有一點,他是要按規矩而比武,因此,他要熟悉比武的規則,然後他才能得到冠冕。若連規矩都不知道,那他的鬥拳就是打空氣而已,就不能達到目標了。今天基督徒在事奉的路上,就如比武一樣,我們的規矩是甚麼呢?只有一個規矩,就是聖經的真理、就是神的話。我們若不熟知這規矩,而只按我們的方法去服事,那我們的比武,就一定不能成功的了。因此,我們自己的生活方面,乃是要在神的話語中熟練。比武的人,不只是有一副蠻力就可以的,他還要懂得規矩,按規矩而行。同樣地,今天服事的人,不只是作了一大堆工作,更應是在真理上服事,更應是按著神的吩咐,在真理上服事神,然後才可以得獎賞的。

最後的比喻是說到農夫的比喻,農夫若勞力作工,正常時是會得糧食的。但除了勞力外,還要加上神的恩典,就是加上天候的配合了。今天我們服事的人,要得到成果,也是有兩樣要素,一是我們的勞力、二是神的恩典。而當我們有了神的恩典後,我們守著神的恩典,加上神所賜的力量,就必有美好的收成。不只是一時的勞力,還要天天勞力,天天守望,而不能有一天鬆懈。一個服事主的人,也應是天天勞苦,天天守住真道,不讓世俗的虛談進入教會的人,如此他就必先嘗到服事的成果的。

除了在生活上,提摩太應訓練自己成為一個為主受苦的人外,他還要主動的找接班人,他找接班人的條件,是忠心的人,以及能教導別人的人。這兩個條件,前者是與生命有關,後者是與恩賜及眼光有關。忠心的人,是完全聽主的吩咐而行事的人,他與主的關係是密切的,能夠知道神的旨意,並照著去行的。這樣的人,才是忠心的人,這是生命的問題。而能教導別人,那是恩賜。這在提前三章中,保羅說到如何善於教導的吩咐一樣,一個教導的人,除了能有神的話外,還要有活出神的話來的榜樣,如此的教導,才是有功效的教導。因此,要能教導別人,不只是知識上對神的話語的認知就好的,還要加上生命的見證,自己先把神的話活出來,然後才可以教導別人的。

保羅勸提摩太所要走的路,是一條與基督同死同活的路(11)。十字架的路,是表面死的路,其實是活的路。復活是從死亡而來的,十字架的路,目的不是死亡,乃是藉著死亡,把復活的生命帶出來。從人來看,這是死亡;然而從神來看,十字架是復活的路,是惟一能帶出生命的路。若我們所走的路不是十字架的路,我們是不能帶出生命的。因此,為主受苦的路,是十字架的路,這路不是死亡的路,乃是生命的路,是帶出生命來的惟一的路。教會走的路是甚麼的路呢?是十字架的路呢?還是方便的路,不經死亡的路呢?保羅要提摩太走的路,是為主受苦的路,是十字架的路,但卻也是生命之路。我們的倚靠,不是自己的信,乃是神的信實,因為只有神是可信的,人的信都是靠不住的,都不是永恆的。故一個服事的人,是要學習單單靠主,因為祂是信實不變的,祂不能背乎自己(13)

第二段中主要是教導提摩太在服事上該注意的事(14-26),而重點似乎是放在守住真道,不要讓似是而非的道理進入教會,並要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(15)。真理的道,是很容易加上了人的意思,就把之變形的。同時,在這一段中,我們看見能彎曲真理的,不只是世上的風俗潮流,也可以是從基督徒而出來的扭曲呢!也就是說,真理的混亂,有從世界而來的道理及潮流,也有從基督徒而來的偏離真道的異端。在教會中服事的人,若不守住真理,若加上了自己的意思,加上了自己的想法,加上了社會的一套,就很易偏離真道了。這是服事的人要注意的,因為這也是常發生的事。教會的領袖,要防止世界進入教會,就應在真道上固守,避免扭曲的道理進入。這是不容易的,因為人很易根據環境、及自己所需要的,而把自己的想法及意見,加在神的話語上。如此就變成了似是而非的道理了,這就是教會要守住的,不容許真理變質。

其次,就是遠避世俗的虛談。甚麼是世俗的虛談呢?凡是出於這世界的言談,而不是來自聖經的真理的,這些知識,沒有增加我們對真理的認知,而不知不覺地就會把我們引離真理之路的,都是世俗的虛談。例如目前的facebook等,人們沉迷在其中之言談,很少是談到基督的話語的。而據統計這些言談,大都只是屬世的吃喝玩樂,對屬靈的事幫助不大。只有少數的基督徒,是用來說神的話的,這是很可惜的。保羅說這些虛談,會使人進到更不敬虔的地步(16),是要避開的。

在大戶人家的器皿,是有多種的,而我們自己是甚麼器皿,除了神揀選外,更是可以由自己決定的。若我們能自潔、脫離卑賤的事,就必作貴重的器皿,成為聖潔,合乎主用,預備行各樣的善事(21)。選擇金器銀器、選擇作貴重的器皿,就是選擇神的路,就是渴慕選擇為主作精兵的路,如此就必可以被主大用,成為貴重的器皿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