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

晨更分享:提前1:1-11



2015/12/22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mardi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提前一:1-11

提摩太前書是教牧書信之一,是保羅寫給提摩太的個人書信。由於信中論及教會治理的各種方法,因此就稱為教牧書信。保羅一開始時,先說到他的使命(命令),是從基督耶穌而來的。他承受了基督的使命,他把主的命令存在心中,他的一生就是為了這使命。他的使命是甚麼呢?我們都知道他是的個福音使者,是神在大馬色的路上呼召他,使他成為外邦的信徒,把福音傳出去。因此,我們都同意,他是一個福音使者;然而他傳福音的目的是甚麼呢?不只是使人得救,成為基督的信徒,而且是要成為基督的門徒。而要成為基督的門徒,就不只是傳福音,而且要加上造就了。而造就的工作,就非教會不可了。因此,教會的建立,至少有兩個使命,一是傳福音,二是造就信徒使之成為主的門徒(不是我們自己的門徒);這就是教會存在的目的。

保羅所寫的書信,有的是說到福音的內容,有的是說福音的道理,有的是辯論因信稱義的道理,也有的是說到教會的建立。而建立教會後,要注意的是甚麼呢?這就是保羅在本書及其後兩封書信中要說的了。提摩太前後書及提多書,就是說到教會的治理方面,是每一個治理教會、服事教會的人,都應詳細研讀的。

保羅一開始時,第一是先確認他所受的使命,這是基督給他的使命,他認識自己的身份。這身份不是從人來的,乃是從神來的。我們要治理教會之前,是否先確定自己的身份呢?保羅不是受僱於人,乃是受命於神,受僱與受命是不同的。今天很多教會,都有聘僱制度,而聘僱制度的產生,就很容易變成我們是受僱於人,而不是受命於神了。我們若是受命於神,就應知道自己的身份,不是由於人的聘僱,乃是由於神的命令。我們接受的,是神的呼召,每一個有神命令的人,都是一個有使命的人。我們的使命是甚麼呢?是從那裡來的呢?我們是為誰而工作呢?這都是我們應先有的確定,然後才能正確地做主的工。

保羅再提到他與提摩太的關係,就是父子的關係;當然這不是肉體的父子,乃是靈裡的父子。靈裡的父子,不比肉體的父子為疏,而應是更加親密的。他們兩人的關係,不是屬世的血緣,乃是屬靈的血緣;是因著基督的生命,是緊緊連在一起的。這不只是比喻,而更應是一個真實的關係。聖經說到我們與其他肢體的關係,有弟兄姊妹的關係,也有保羅與提摩太的父子關係;都是有屬靈的血緣的關係的。

當我們在異邦遇到了一個教會的弟兄時,我們是倍有親切感的,因為我們是有屬靈的血緣關係的。而當我們能把一個人帶領到主的面前時,我們更是有父子()的關係的,我們能有這種關係嗎?因此,我們不只要有弟兄的關係,也要有父子的關係。父子的關係,就是要帶領人歸主,也要讓他學你的榜樣、帶領他成為主的門徒(不是自己的門徒),這就是我們的任務,這就是父子的關係之意思。

因此,我們就明白了,第一我們應從神得到命令,是受命於神,而服事於人。不是受僱於人而服事於人。第二,我們的任務,不只是與弟兄相交,而且要產生屬靈的兒子。而屬靈的兒子,除了傳福音外,更應帶領他成為主的門徒。這是我們應盡的責任,也是我們每一個信徒要走的方向。

之後,保羅用他慣用的祝福話結束了簡短的前言;這句祝福的話,就是願恩惠憐憫平安,從父神和我們主基督耶穌歸與你(2)。這樣的一句話,是常出現的,也是很重要的。當我們服事神時,我們是靠甚麼呢?保羅所要仰望的,不是人的才幹,不是我們的恩賜,乃是神的恩惠、憐憫及平安。這就代表我們所倚靠的,不是我們的能力,乃是神的恩典。因此,我們的服事中,最重要的乃是要仰望神的恩典,乃是靠恩典而服事。若是如此,我們所遇到的每一件事,都應把之帶到神的面前,祈求祂的啟示,好叫我們可以行在神的路中。

服事神最難的,不是我們沒有自己的能力,因為能幹的人是多的。最難的乃是要放下自己的能力,而單單仰望主的啟示,按主的啟示而行、而服事。我們最難的是捨不得自己的才幹,不願意放下我們所有的。就如摩西在皇宮四十年後,他有了一切的學問後,他所憑的是甚麼呢?是天然的力氣,是他的肉體。但神不要這些,而要他學習先捨下、再服事。因此,他的第二個四十年,是為了使他懂得捨下自己,然後才有最後的第三個四十年的服事。

今天服事主的人,不是怕我們不能幹,乃是怕我們不倚靠神;以及不懂得倚靠神。懂得倚靠神,才真的是一個成功的人;但懂得完全倚靠神的人,卻真是不多的。能聽得到神的話,聽到聖靈的聲音,安靜等候神的時間的人,是很少的。我們大多是急躁的,是不懂得等候神的。當我們不等神的時間時,我們的肉體就會先出來了;而當我們的肉體出來後,神的工作就毀滅了。這就是為何現今教會中充斥了很多世界的東西、人間的思想的原因了,因為我們很難聽到神的聲音,也很不易等候聖靈的時間的。因此,保羅所求於神的,乃是願恩惠憐憫平安,從神和基督歸與服事的人。這就表示服事的人所需要的,不是能幹的恩賜而已,更是神的恩惠、更是神的自己。

之後,保羅就開始了他的教導了。他的教導,是從甚麼開始的呢?是要人防止異教(異端),是叫人不可聽從荒渺無憑的話、無窮的家譜開始的。這有兩方面,一是與真理相反的道理,就是異教、就是異端。第二是世上的東西,有些是荒渺無憑的,是人自己發明的,有些是無聊的,是人間的小學,是引人離開神的。這些的東西,是不能帶入教會的。一個治理教會的人,是一個守住真理的人;而守住真理的人,是首先要明白真理的人。然而他才可以知道如何把世界的東西、把不屬真理的東西,把之棄絕於門外的。

然而有一個也值得我們思想的,就是:世界的潮流、世上的風俗,固然會有荒渺之話語(4),但從神的話中去論說,是否就不會有這些東西產生呢?神的話本身是純淨的,是潔淨的,當然不會與世上的風俗相混和的。然而因著人的軟弱及無知,人會用自己的方法,去解讀神的話,於是也就同樣會產生無窮的家譜了。我們在神的話語中,若只從律法的外表去找尋,就找不到生命,就只找得到條文。於是我們就會成為錯解律法的教法師,自己所講說的,自己都不明白(7)。這是因為我們不會用神的話語,我們用得不合宜,就把原是好的律法、以及神的話語,變成無窮的家譜了(84)。因此,我們要追求的是義、是從心中發出的愛(5),而非追求律法的條文;我們不是研究條文,乃是要得生命。有生命就不必律法管的,就自然會活出律法所要求的了。我們要走的是生命之路,而不是走律法條文之路。律法是要人知罪、以及知道自己的不行。然而,人有了律法,卻用來表現自己的行(能幹)、卻用來表現自己的自以為是,這就是錯用了律法,就會產生荒渺無憑的話語,甚至偏離真道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