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/10/7 mercredi 利5
今天所說的祭,是贖愆祭,而這贖愆祭,其實是與贖罪祭分不開的。簡而言之,贖愆祭一方面也是贖罪祭的一種,但除了在神面前贖罪外,還要加上對人或對神(聖所的聖物)的賠償,兩者都有包括在內的。因此,贖愆祭就等於贖罪祭加賠罪祭了。這是因為人犯了某些罪後,它不只是得罪神,而且也虧欠了人,就是得罪人。而對神這方面,我們贖罪就要用贖罪祭;但對人這方面,我們就不只是賠罪就可以,還要加上賠償這個人的損失,這才是我們要做的。因此,贖愆祭是對神要贖罪,而對人要賠償的祭,是代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稍有差錯,而使人受到損失時,所要作的事。
例如在這裡所說的:若我們有該說的話卻沒有說(1),或是不該說的話我們說了(4),這些都是我們在生活上道德的義務。例如若是真理的維護,我們是當說的,但卻沒有說,如此會損害人的利益時,我們就會虧欠人了。這是因為我們沒有盡好我們的本分,沒有在道德上行出該行的事,於是我們就使人受到損失,這就是我們的罪了。
反之,若我們不該說的話,卻說了出來,那也會使人的利益受損,這也是我們應注意的。例如別人若把他心中的難處及秘密告訴我們,而我們聽了之後,卻把別人的隱私隨意張揚出去,使別人因而難堪時,我們就虧欠別人了。這就是我們把不該說的話而說出去,這就是冒失的發言,就是我們的罪了。而這類的罪,是我們的責任,是該注意而未注意的,是我們的過失,我們就應為了我們所作的不當的事而向神贖罪,也要向人賠償了。因此,我們也應注意我們日常的言語,每一句說話,都應謹慎考慮是該說或是不該說,使我們凡都可以讓人得益處。
這一章所說的事,大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上的小節,有時若我們不注意的話,這些生活上的小節,就會成為別人的損失。因此,我們要作一個細心的人,我們要在細節上注意,養成一種習慣,成為一個注重細節的人。若我們能在小事上忠心,我們也必可以在大事上忠心的。若我們不在小事上忠心,我們也不會在大事上忠心的。神所使用的僕人,大多是細心的人,因此我們要學習作一個細心的人,也可以注意別人的感受。
其實有時若我們不注意細節的話,或許有一些人就因我們這樣的性格而受到了損失,這就是我們的疏忽,而使人受到了損失了。這時我們就要不只賠償別人的損失,甚至要再加上五分之一了。因為加上了五分之一,是給我們自己的警惕,讓我們以後不會再隨便犯錯也。
因此,人有對神及對人的本分,我們的生活細節,都是為了神而活;我們也是要使人得福的。因此,若我們的不小心,而使人得到了損失時,我們除了向神認罪外,也應把別人的損失賠償,這是我們的義務。
這裡是說到贖愆祭,而贖愆祭是包括了贖罪祭,也是贖罪祭的一種。其實利未記這裡所說的五種祭,都是互相有關係的。例如燔祭也有贖罪的意味(1:4),而這裡的贖罪、贖愆祭也包括了燔祭(10)。燔祭是在贖罪祭後獻上的,這代表當我們的罪被除去後,我們就應把我們再次獻上,不只是認了現在的罪,而且是再次把我們自己獻上給神,讓我們之後不再犯罪,讓我們可以靠著神再過一個謹慎而奉獻的生活。
此外,贖罪祭贖愆祭又與素祭有關連(13下)。贖罪祭若力量不夠獻兩隻班鳩或兩隻雛鴿的話,就可以獻上細麵;但不可加上油及乳香(11),也就是說,若加上油及乳香,就等同素祭了。為何不能加上乳香和油呢?因為贖愆祭是代表疏忽的行為,是不好的行為;不好的行為,就不是如素祭一樣,可以獻給神了。因此,由於這是沒有見證的行為,就要把乳香及油除去了。素祭是等於我們立志過一個樸素的生活,也把我們的好行為獻給神,是可以滿足神及人的行為。這裡其實是說到沒有油及乳香的素祭,是代表這時這個人沒有好行為,他應注意恢復好的行為,讓他以後的行為,可以加上乳香及油而獻給神用。
這裡有一個比較難解的地方,就是窮人的贖罪祭,可以獻上麵,可以用不必流血的麵來替代(11);如此豈不是違背了神的意思嗎?因為神的想法,是若不流血,罪就不得赦免的。為何神容許不流血的贖罪祭呢?可能的意義,第一是代表神希望人人都可以贖罪。但若他是極窮的人,他就不能獻上流血的牲畜,那他的罪就不能赦免了。這不是神的心意,因此,神就把另一條特例告知,可以以麵來取代,但還是按火祭的條例而獻上。如此,就讓人知道,神的心意,是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有罪得赦免的機會的。
第二,若這裡說到不流血的贖罪祭,其實只是預表神要救贖我們,但因為這祭沒有流血,故只能代表神的心意,但仍需要基督的流血,舊約的所有祭才得以完全的。因為即使是獻上其他的牲畜,也流了牠們的血,也是不能赦罪的,只有等到基督來了,祂的血才真可以為我們贖罪。因此,舊約是不完全的,舊約所有的條例,是必須要等到基督來了,才真可以完全的。舊約只是預表,目的是要等待基督來了,去把之成全的。
這裡又說到,人犯了罪,有些人會知道自己犯了罪,有些人卻不知道自己犯了罪的。為何會有人知道,又會有人不知道呢?當然這與我們是否與神有好的關係有關,因為與神有美好關係時,我們就可以隨時從神得到啟示,就可以知道自己有甚麼隱而未現的過犯了。然而,除了與神的關係外,也有與我們是否細心有關。有些人是比較粗心,他就自然會存著大而化之的態度,不會覺得自己的粗心,會影響到別人,會做成別人的問題的。因為細心的人會注重細節,但是粗心的人,卻覺得無所謂的。於是他們雖然犯了錯,但還不是覺得自己有問題的,這是因為他覺得這不是大問題,也不是故意的,他就沒有罪惡感的產生了。然而,雖然沒有感覺,也不知道自己犯了錯,他還是算為有罪的(2,17)。因此,我們要在生活上注重細節,因為一個細心的人,並能為別人著想的人,是別人所尊重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