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8月17日 星期一

晨更分享:詩66



2015/8/17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undi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66

這一篇詩,沒有寫作者是誰,有可能還是大衛作的,因為它是接著詩65篇而來的。這可能是大衛遭遇到押沙龍的叛變後,神應允了他的禱告,他就要全民一同來讚美神而作出的一篇詩歌。大衛所遭遇的事,是很特別的,他有順境,也有逆境,他生命的豐富,原來是因為逆境而產生的(12),而不是順境而產生的。他在順境時,他在作王時,他卻注重罪孽,犯了殺人、淫亂等大罪,成為最大的污點。而當他在逆境時,他的生命卻是逆流而上,他的生命卻是愈加豐富的。因此,逆境使大衛的生命變得豐富,使他經歷過水火後,就使他到達豐富之處。若是如此,我們就不要討厭逆境,我們應歡迎逆境的來到才對。

這首詩中其實有說到神兩樣的恩典,第一種恩典,是神將海變成乾地,眾民步行過河,而當神如此作時,人就因神而歡喜(6)。這種順境,是神給的恩典,其結果是使人歡喜。歡喜是我們所喜歡的,因為每一個人都希望歡喜的。然而,歡喜不一定會使人得豐富的生命的,歡喜是使人順利而高興,也看得到神的作為,這是好的。而將海變成乾地,這是一個明顯的神跡,是我們所看得清楚的神跡。然而這些神跡的施行出來,不一定可以使人得到豐富的,反而使以色列人試我探我,觀看我的作為有四十年之久(3:9;95:9-10)。因此,他們在曠野四十年中,看到了很多神跡奇事,但他們還是不會相信的,這就是因為他們的心是不信的。順境時不信,逆境時就會更不信了。他們在曠野的人,其實是只希望順境的,而不希望逆境的。他們接受了順境,但卻不接受逆境;他們只想順利,而不想要苦難。他們一碰到苦難,就馬上發怨言,就馬上不高興,因為他們不懂得在苦境中倚靠神,得到苦境所帶來的豐富。因此,以色列人是膚淺的,他們只能接受順境,卻不能接受逆境。他們一有逆境來了,就馬上拒絕,就馬上發怨言。這就使他們不能在苦境中得益處了。

有些人是不能在苦境中得益處,而只能在順境中得歡喜的;他們在順境時,就歡喜快樂,但在逆境時,就怨言滿天,不去想法面對逆境,於是就不能在苦難中得益處了。而詩人呢?我們看到的大衛,有一個特性,他是很能在逆境中得益處的。他所遭遇的苦難是多的,他被掃羅追殺,他被兒子叛變,他被人辱罵,但他卻仍然是倚靠神,他在苦難中的一個特點,就是會倚靠神,而且更緊緊的倚靠神,這就使他在苦難中得益的原因了。當他遭遇難處時,他認為是神的作為,他認為是神量給他的,他知道這是從神來的,他就沒有怨言,他就默然不語。這是他的第一個重點,他每次遇到苦難時,就來到神的面前,向他傾訴,他只要知道是出於神的,他就默然不語。然後,他就向神禱告,他就檢討他的罪,他就看一下自己是否心中注重罪惡,是否還有隱而未現的過犯。他可以藉著苦難而使自己更加聖潔,更新他的生命,這是他的優點。

還有,詩人可以向神許願(14),苦難來到了,他不是埋怨神,他乃是向神許願,他乃是相信,只有神自己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,其他出於自己的想法,以及從人來的東西,都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。他向神許願後,他也要還願。凡許過的願,他必償還。這也告訴我們,我們來到神面前禱告時,也應學習向神許願,也應學習立志在神面前作一件事。而這裡詩人所許的願,是獻上肥牛及公羊、公牛及山羊(15)。其實他所獻上的,不只這些,他更包括了從心中獻上的感謝祭。他不只是個人在神面前獻上感謝心,他還呼籲全民一同來獻上感謝。因為這不只是為他個人而已,更是為了神的整個國度的榮耀而作的。他可以把自己的生活、生命連在神的國度上,他不只個人來到神的面前敬拜讚美祂,而且是要全民一同敬拜祂。他是會把感恩的心傳染出去,讓眾人都可以一同向神敬拜的。

這首詩中所說的經過了水火後,所得到的豐富,似乎是說到詩人已經經歷過了那可怕的苦難了。這時的他,已經是脫離了水火,進入了豐富之地了(12);因此,詩人就可以稱頌神,就可以呼籲全地的國民,都一同向神歡呼(1)。但我們要問的是,若我們還在水火的過程中時,我們是否也同樣可以有信心,一樣可以用信心向神發出歡呼呢?詩人在這裡想到神在他們列祖身上所作的事(6),雖然目前在仍未脫離水火之際,他若能想到神的作為,若能明白神的恩典、慈愛及信實的話,他是仍然可以有信心,神必定會給他最好的答案的。神所給的答案,一定是最好的,一定是會使愛神的人得益處的。若是如此,我們就不要憂悶,我的心就不要在我裡面煩躁了。這時詩人仍然可以仰望神,仍然可以相信神必定會給他進入豐富之地的了。

聖經說,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,若我們熟讀聖經,也明白神的性格,了解神的慈愛及信實,其實在苦難時,我們也應能有足夠的信心,相信神必會使我們進入豐富之地的。這個豐富之地,就是我們的生命的長進,就是我們生命的見證。我們要作一個先知先覺的人,就是一個未發生前,就可以知道神的作為的人,這就是詩人在這裡的光景。若我們作不了先知先覺的人,至少我們要作一個後知後覺的人,而不是一個不知不覺的人。後知後覺的人,是當神的恩典臨到我們時,我們就知道,這是神所作的,我們就要獻上我們的感恩,並呼籲所有的人,一同來向神獻上感恩祭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