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

晨更分享 : 摩八

2015/6/11 jeudi 摩八 這裡所看到的異象,是一筐夏天的果子;而「夏天的果子」,在原文與「結局」這字相似。因此,看到了夏天的果子,也表示看到了以色列人的結局了;而這結局,就是懲罰的結局,是不再有憐憫的審判了。先知得到了神的啟示,就可以看到了以色列人的結局,而且他們的結局是悲慘的。然而,對以色列人而言,他們可以看得到嗎?他們知道自己的問題嗎?他們知道自己的結局嗎?當時的國勢是強的,人民的生活,似乎也不差;就如夏天的果子一樣,是很好看的,是可以吃的。然而,夏天的果子,有一個特點,就是很容易腐敗,因為這些果子,已經不在樹上,而是在筐中;同時,因為是在夏天,因此,那環境是不好的、因為夏天是細菌叢生的日子,外面有很多細菌,是很容易讓離了樹的果子腐敗的,因為離了樹的果子,是完全沒有抵抗力的。這些外面的細菌,就如世界的風俗、潮流一樣,常常影響我們的思想,改變我們的觀念而不自知,就如細菌逐漸侵融我們,而使果子變為腐敗一樣。離了神的話,我們是無法抵擋外面的潮流的。 神以一筐夏天的果子形容以色列民,這形容是很恰當的。因為這些果子不是在樹上,而是在籃子裡。在樹上的果子,它們是連於根部,是得到營養的;也就是說,它們是有生命的。有生命的果子,就不易腐敗,因為他們會有抵抗力。但甚麼時候果子離開根部,放在籃子裡後,它們能夠維持不腐敗的日子,就一定會減少的。以色列人離開了神,也沒有神的話(12),他們滿腦子所想的,只是瑪門,只是賺錢,因此,他們是離開了樹的果子,這種果子,第一是沒有生命的,第二再加上夏天的惡劣環境,因此,他們能存活的日子就有限了。 基督徒就如果子一樣,我們是否連於基督,是否連於葡萄樹上呢?我們是否離了神的話而靠自己的聰明而生活呢?若我們不連於葡萄樹上,我們不只不能結果子,而且是會被丟掉的。果子若離開了樹,它也會一樣腐敗,一樣不能活得長久的。以色列人的問題,是離開了神,就失去了生命,離開了神的話語,他們的生命就失去了供應。今天基督徒不可能沒有神的話語,而仍然活得很好的。這就像離開了樹的果子一樣,沒有生命,結局就只有一個,就是腐敗了。離開了神的話,結局就是夏天的果子,沒有其他的靠碰運氣而活的可能,是必然會腐敗的。 夏天的果子還有一個特點,這個果子本身是沒有生命了,但他裡面的種子,卻仍是有生命的。神對以色列人也是如此,神要把以色列不好的果子滅掉,但還是給他們有剩餘的民,還是給他們機會可以有復國的機會。同時,神也知道誰是有生命的,還會給有生命的人機會,繼續存留、繼續生長的。隱藏在果子裡面,還是有生命的種子,只要有生命,它就必可以再成長。 今天我們裡面有多少生命呢?我們若沒有神的話,就沒有生命,若我們裡面還有神的話,那我們就會有神的生命;而這生命才是好看的果子裡面最重要的一部分。因為果子吃了就沒有了,但果子裡面的種子,卻是延到永遠的。這也告訴我們,今天我們追求的世上的榮華,都是會過去的;而我們所追求的,若是生命的東西,這才可以存到永遠。今天在我們裡面的,有多少是有生命的呢?有多少是可以存到永恆的呢?基督徒在世上所追求的,若只是地上的榮華,那有一天會完全消失的。就如夏天的果子一樣,是會腐敗的,是會失去了。惟有裡面的種子,才是有生命的存在,而這生命的存在,才可以種出下一代及恆久的生命來的。 以色列人所追求的,不是屬靈的永恆,他們所追求的,只是世上的榮華富貴,他們的心中,所充滿的不是神的話,乃是如何算計人,以從別人得利(5-6)。他們在月朔、在安息日中,似乎表面是敬拜神,似乎是守安息日;然而,他們的心卻不是在敬畏神,乃是在籌算如何追求瑪門,追求他們心中的另一位神。原來以色列人可以一邊敬拜神(只是宗教的崇拜),但一邊心中在追求瑪門的。他們心中充滿瑪門的敬拜,他們覺得瑪門比較實際;他們用詭詐的方法去得利,以獲取更多的瑪門。瑪門成為他們心中的神,並且加倍地追求。他們不知道,瑪門只是暫時的,它只如夏天的果子一樣而已:是好看不好用,很快就會腐爛而過去的。 果子的外表,就如世界的虛榮一樣,代表世界的金錢及瑪門;而果子的裡面,種子的部分,才代表生命,是存到永遠的生命。我們就如一個果子,裡面的部分才是重要的,因為可以維持生命的持久也。而果肉的部分,雖然好吃,但卻不是永遠的。今天世界的東西,就如果肉一樣,好吃、好看,但不能存到永遠。而種子裡面的生命,雖然不好吃,也不好看,卻是使果子源源不斷生長的關鍵。我們在世上,看重甚麼呢?是一時的快感,得到果肉的美味嗎?還是持久的生命,得到種子的永恆生命呢?我們要追求那一方面的事物呢? 這裡說到的「到那日」,我必使日頭在午間落下,使地在白晝黑暗(9);這個到那日,是甚麼日子呢?可以是指以色列被擄之時,而這些天象的變化,可以是真的,也可以是比喻的說法,說明這時情況的慘烈。但這日子更可以指神最後的審判,就是基督再來之時,所要發生的事。若基督要再來是肯定的,神的審判也是肯定的,為何我們基督徒不覺得這是實在的呢?為何我們似乎還在追求屬世的東西、追求果肉,而不追求生命的種子、而不再追求屬靈的東西呢? 這裡說人飢餓非因無餅,乾渴非因無水,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(11),可以有兩個解釋:第一是說他們因著離棄神,他們就得到了肉體的飢餓,他們就得到身體的乾渴。也就是說,他們屬靈的情況不好,就影響到他們得到神的懲罰,使他們屬世的光景也差。他們身體的飢渴,是因為他們不聽神的話而來的。他們不把神的話作話,不覺得神會審判他們,於是他們的懲罰就會速速快來而不延遲。 第二,這代表當人不要神的話時,雖然外面是有餅也有水,似乎可以得到飽足,但他們內心其實才是真的飢渴。而他們靈裡的飢渴,才是真正的飢渴、才是真正的懲罰。因為這時他們雖然想尋求神的話,卻尋不著(12),他們要找神,卻找不到,這才是真正的飢渴。而這種靈裡的飢渴,才是真正的災禍。 人若硬心不要神,則到了一個程度,人就沒有辦法再悔改,再得到神的恩典了。這時雖然在尋求神,但若錯過了恩典的機會,就得到不恩典了。因此,我們在恩典中要珍惜恩典,不要糟蹋恩典,以為恩典是永遠存在而不悔改;到了一天,神的恩典不再臨到時,就後悔莫及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