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5月2日 星期六

晨更分享:創廿二



2015/5/2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samedi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創廿二

這一章是重要的一章,是亞伯拉罕信心的一個高峰。他的信心,是被神提升的,是從一個心中喜笑的心態,到看到了以撒的出來,成為真的喜笑的事實。因此,在這些年中,其實神要作的一件事,就是要把亞伯拉罕的信心建立起來,讓他可以承受神的福氣。若亞伯拉罕的信心失敗後,他就不能承受神的福氣的,但神一直在他身上作工,是因為神要訓練他,要把最大的福氣給他,這才是神的真正用心及計劃。

原來當神揀選了亞伯拉罕後,他一方面是一個順服的人,是願意跟著神的腳步而走的人。但另一方面,他也是一個信心小的人,是不習慣神的這一套邏輯的人。因此,神要將他從地上的想法,變成天上的想法,要訓練他,讓他可以因神而得著信心,這就是神的計劃,是神在亞伯拉罕身上所作成的功課。今天我們每一個人,就著我們的天然而言,我們都是沒有信心的人,我們都只是習慣地上的邏輯的人。然而,當我們要跟著神一同走天路時,我們就要學習順服神,學會一件事,就是神必自己預備一切(8),不必我們緊張及煩惱的。

從亞伯拉罕的角度來看,人的學習、人走屬靈的路,常是一拐一拐的,是走得有點不是很順利的。然而,因著一個順服的心,神就不斷的施恩,人才可以從蹣跚中漸入佳境,這就是亞伯拉罕的情形。一切都是神所作的,神一方面揀選了亞伯拉罕,但另一方面,神又同時在他的身上,讓他成為一個信心的榜樣,就不斷的在他身上作工,使他可以得到神給他的信心。從生兒子的事件上,以及從獻上兒子的事上,他都是要學習的信心功課。在生兒子的事件上,他是沒有信心的,他的信心是從沒有而漸漸到有,這都是神陪著他走過去的。一個本來不信的人,神要一邊作工,一邊要他學習,他是從整個事件中學會依靠神的。當他還有一點點肉體的能力時,神還不要作工,直到有一天,他天然的生命已經走到盡頭後,神才顯出祂的恩典來。這就是神要他學習的功課,讓他知道神可以作成一切人所不能作成的事。

這一次的事件,可以看得到亞伯拉罕的信心比上一次好太多了,神在他的身上作的工作成功了。上一次生子的事,是神陪著他走,是神扶著他走過來的。但這一次,他似乎可以獨立行走了。他一個人走了三天的路,從基拉耳(20:1)北上,一直走到在耶路撒冷的亞摩利山去,這段路程並不是短,是一個很大的信心之旅。我們不知道他在路上是如何走的,他應是一共四個人出去,除了他以外,一個是以撒,兩個是他的僕人(4)。就這四個人一同出去,不知亞伯拉罕會與他的兒子談甚麼。若這時的亞伯拉罕,信心是成熟的,就如他對兒子所說的,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(8),那亞伯拉罕似乎就不必擔心,就會相信神必預備了。若亞伯拉罕就如希伯來書所說的,是相信神必使以撒復活(11:17-19),那他應還是可以閒話家常,因為他的信心若是已經放在神的身上時,他就不會有任何的憂慮,也不會緊張了。因此,他能夠在這三天中,沒有任何牽掛,這是他信心的成熟。

還有一點,他沒有把他的妻子帶走,也沒有與他的妻子商量,他就一個人帶著僕人及兒子出去了。這時的亞伯拉罕,應是有足夠的信心,他覺得神一定沒有錯,他也相信神可以使他的兒子復活,他就不必商量,就可以自己出發了,因為他相信他回來時,一定也會把復活的兒子帶回來的。這就如他對僕人說,要他們等一等,他與童子往那裡去拜一拜後,就回來了(5)。這代表他相信,他與童子是一定會回得來的。亞伯拉罕先是把他的妻子留在家中,然後是把僕人留在山下,只有他與兒子一同前往山上。這其實是信心的功課,是他自己有了信心,就與童子一同前往。

然而,他的兒子為何也有信心呢?他的兒子為何願意讓亞伯拉罕獻上自己呢?聖經這裡沒有多說,因為要配合以撒的願意,其實是不容易的。亞伯拉罕的願意,是因為他學會了功課,他才如此的。然而,以撒似乎未學會了功課,但他就可以如此,這確是讓我們感興趣,是需要探討的。

以撒在聖經中,一般是沒有太多的聲音的,他的角色,是代表承受父親所有的一切。神沒有在他身上作太多的功課,但他承受了亞伯拉罕所有的一切,包括屬世的財產,以及屬靈的財產。因此,他的信心是受亞伯拉罕所影響的,是承受了亞伯拉罕的信心。也就是說,是亞伯拉罕的信心,影響了他的信心,使他就可以因著父親的信心,而單單依靠耶和華。亞伯拉罕一定對他說,耶和華必會預備,也會對他說,他會從死裡復活的,於是以撒就順服了。他是只承受了亞伯拉罕的一切,這就是以撒的角色,代表得到福氣的兒子。今天我們在神面前,其實也是代表得福氣的兒子,我們無條件承受了神給我們的一切,是在基督裡所要給我們的一切,這是神給我們的恩典。

另一方面,這也代表亞伯拉罕的信心,是一個可以影響別人的信心。他所表現出來的信心,是使人也有信心的。我們今天若是一個對神有大信心的人,我們所作的、所說的,就應是可以影響別人的人。因此,不只我們要有信心,而且我們的信心,也應是可以影響人、感染人,使人可以因我們的信心,而對神有信心的。

亞伯拉罕願意獻上時,神最後關頭才制止的。因為神都是在最後的關頭,才把祂所預備的羊羔顯現出來,讓亞伯拉罕看得見(13)。當亞伯拉罕願意出去時,神讓他走了三天,然而當亞伯拉罕把兒子捆綁時,神也沒有制止,神是最後才制止的。這代表甚麼呢?神是要讓我們的信心,增長到最大時,才會停止祂的工作。當還有機會訓練信心時,神是不會停止祂的工作的,因為神要把最大的福氣給人,就是大的信心。因此神不會在中途就停止的,如此人所能得到的信心的福氣,就會減少了。

因此,當亞伯拉罕到了最後下刀時,神才攔阻,這是因為神要給亞伯拉罕最大的信心,是把屬靈的福與屬世的福都要給他也。而當亞伯拉罕最後一刻時,神才讓他舉目觀看,神才讓他發現了一隻公羊,而且這隻羊是在亞伯拉罕的身後的(13,但和合本沒有譯出來「在後面」這一句話)。因此,神早就預備了,只是人不知道,人沒有往上看、也沒有往後看的習慣,就不知道了。很多時由於我們的看見是窄的,我們就看不到神已作成的工作,我們的信心就會受影響了。其實神已為我們預備了一切,只是我們看不到而已。而當亞伯拉罕在信心的試驗中滿分時,神又重申祂要給亞伯拉罕的福氣(16-18),這就代表當神要給他福氣時,他也同時把他預備成一個合乎承受福氣的器皿,這是神的工作。

20節是說到有人告訴了亞伯拉罕一些事,就是他的家族的事,這事促使亞伯拉罕日後為他的兒子以撒找妻子的潛因。若前面1-12節是亞伯拉罕屬靈的看見,他看見神的預備,那20-24節的看見,就是屬世的看見,因為看見了自己親戚的消息,於是他就有一些日後的行動,讓以撒可以在他們親族中找到合適的妻子了。若屬世的事情源於屬世的看見,那屬靈的事情,也就源於屬靈的看見了。亞伯拉罕有屬靈的看見,他看見他的兒子是會復活的,因此他所作的,就不是一般人所作的,他所走的路,就是屬靈的路,而不是一般的路了。因此,我們所走的路如何,是根基於我們的看見有多少,以及是甚麼樣的看見而促成的。若我們屬靈上多所看見,我們的信心就會增大,而我們所作的,也就會不一樣了。但若我們只有屬世的看見,那我們所作的事,就都只是屬世的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