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/2/3 lundi 路十八15-30
這裡一共說到兩件事,一是說到讓小孩子到主這裡來,不要禁止他們,因為在神國的,正是這樣的人。二是說到少年官的問題。為何門徒攔阻小孩子到主面前呢?因為門徒認為小孩子是一個不懂事的人,他們覺得小孩子太小了,沒有辦法明白天國的事,因此,沒有必要讓小孩子攔阻了神的國,因為他們有更重要的事要作也。然而,耶穌的意見,常是與門徒的意見是相反的。人所認為的,常常不是神所認為的。人以為小孩子是累贅,是不能在神的國中有分的;然而,主卻認為他們是天國中的人,因為天國中的人,是必須像小孩子一樣,要有單純的心的。同時,小孩子正在長大當中,若能先把神國的道告訴他們,能先讓他們明白神國的重要,那對他們將來的成長,更是有益的。
當然,小孩子有一些地方,是其缺點,例如他們無知,他們不成熟,他們不懂得很多深奧的道理。然而,他們的單純、謙卑,卻是天國中追求的人的必須的性格。若一個人不能在神面前單純及自卑,他在天國中是沒有地位的。小孩子還有一個特色,他們不會虛偽,也不會掩飾,他們是就說是,不是就說不是。除了小孩子的罪性外,他們是合乎天國的人所需要的條件的。今天我們若要得著主,我們必須要學習小孩子的單純、不虛偽,沒有隱藏,把自己完全交在主的手中,這就是小孩子的特色,也是我們追求神的國的人,需要有的特色。
門徒攔阻小孩子到耶穌的跟前,還有一個原因,就是因為他們以為小孩子會防礙到他們的工作。他們也認為,小孩子沒有見識,不必讓他們到耶穌面前來。然而,小孩子正是天國的棟樑,是可以塑造的器皿。若我們能從小就把小孩子帶到耶穌的面前,讓他們接觸神國的事,那就可以更易把他們塑造成天國的人才了。因此,耶穌看重小孩子,我們也應看重小孩子,讓他們自少就可以來到耶穌的面前,並把他們塑造成天國的人才。
這個少年官來到主的面前(18),是表示他有一個尋道的心,他是真的希望承受永生的(18)。然而,他不是自小就遵行律法嗎?他不是有錢、有勢、有道德、有宗教、有地位嗎?他有了這麼多,得到了這麼多;但這些都不是他的正資產,反而是他的負資產。為何是他的負資產呢?因為這些不只不能幫助他到神的面前,反而是攔阻他到主面前的障礙。有了這些後,他要一一的把它們丟掉,幾乎是不可能的。一個在世上貧窮的人,他要來到主的面前是容易的,因為他本來就是一無所有。然而,一個富有的人,他要把所有都丟掉,再來跟隨耶穌,那就很難了。這就是這個財主的問題,他是沒有能力去把他所有的捨掉,為要得著基督的。
這個少年官有幾個問題,其中之一就是他所要走的路,不是神要他走的路。他要走的路,是得的路而不是捨的路。他一味的想去得,以為得到了就是他的;以為得到了就可以承受永生。然而,當他得到的愈多時,他就失去愈多。他得到的是屬世的東西,他失去的就是屬靈的東西了。他在世上是很努力的,然而,他的方向卻是錯的。不只是錯的,甚至是向著相反的方向而行。他雖然努力,但若方向是錯的,那他愈努力就愈失去;愈努力就愈得不著永生。因此,不只是努力而已,更要有對的方向,我們才可以真的得著永生的。
得永生的路,不是得的路,乃是捨的路。要把世上一切的東西,都要捨去,然後才可以真的得到的。屬靈的生命,是要用生命來換取的,這就是以生命換生命。沒有捨的人,是不會真的得的。我們捨去的,是這世上必朽壞的物質,而所得到的,乃是天上永恆的生命,這是最好賺的生意,是最有利的生意。因為我們丟棄的,不是有價值的東西,乃是最無用的東西。而當我們丟掉這無用的東西時,我們所得到的,卻是全世界最好的東西,這是何樂而不為呢?然而,這少年官卻走錯了路,他走的路是愈走愈得不到永生的。當他得到世界上更多的東西時,這些東西反而把他牽扯住,使他不願意丟下所有的,去跟隨主了。他所得到的,只是暫時的,但他所失去的,卻是永恆的。這麼多的東西,成為他的誇口,於是他就看不到真正的路了。真正的路,不是得的路,乃是先捨而後得的路,乃是得永生的路。這條路是與世人所追求的不同的。
對這個少年官而言,耶穌一共問了兩個問題,一個就是他是否遵守律法及誡命的問題。對這個問題,他的回答是很高興的,因為他從小都遵守了(21),這一點他做到了。因為這是得的路,是他的肉體所喜歡的;因為肉體喜歡走的路,是得的路。若他守律法,而得到別人的稱讚,他是樂意去走的。然而,肉體雖然願意走得的路,但肉體卻不願意走捨的路。因為捨的路,不是我們的肉體的特質;我們的肉體,是只想得,而不想失的。而捨己的路,對肉體而言,是失的路,而不是得的路。正因為如此,肉體就不願意捨,而只想得了。而肉體所不知道的,是這才是真正得的路呢!
原來我們的肉體,若是為了得,我們是願意努力的;但若是要捨,則肉體是不幹的。因為肉體不知道真正得的路,原來卻反而是捨的路呢!要我們的肉體服事神,若其中我們是可以得到某些益處的,那我們的肉體雖然努力,也會願意幹的。然而,若要肉體捨的話,那肉體是不會願意作的。因為肉體不懂得先捨後得的路,也不懂得屬靈的福氣,而只追求屬世的福氣而已。這個少年官的優點,是他的肉體很努力的去追求,但他走的方向是錯的。他的肉體努力,是因為能得;但要他努力去捨時,他就不幹了。耶穌指出的路,是捨的路,而且不只是捨,而是先捨而後得的路。
耶穌要他先捨去一切世上的東西,然而來跟隨耶穌,而跟隨耶穌,就是得的路。也就是說,他要先捨去一切,然而才會真正得到耶穌、就是永生的。因為他在求永生,而永生是只有耶穌才有的。他所追求的財產、地位、名譽、道德…中,是沒有永生的。耶穌指出的路,他卻不能走上去,因為他很富足也(23)。可惜他的富足,只是屬世的富足,而不是屬靈的富足,而他屬世的富足,就攔阻了他屬靈的富足了。
若我們把今天耶穌所說的這兩段比較,就是小孩子與少年官相比時,我們就會發現,小孩子由於沒有太多的財產,小孩子沒有太多的累贅,更可以走捨己之路,更可以單純的來到耶穌面前而得著永生;而少年官因為所得的太多了,他就不能像小孩子一樣的單純、容易丟下,因此就不如小孩子一樣的容易得著天國的福氣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