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/1/7
mardi 路6:1-19
這一段是說到耶穌在安息日所作的事,並且強調耶穌是安息日之主,是眾人所盼望的安息。耶穌可能喜歡選擇在安息日治病,其原因第一是在安息日時,祂在會堂教訓人,而在那裡就容易碰到有需要、有疾病的人了。第二,耶穌在安息日治病,對祂而言,是表明了安息日的真正意義,就是若人被疾病所困,最好的釋放日,就是安息日。因為安息日的意義,就是要使人得釋放、得安息的。而法利賽人的守安息日,已經遠離了當初神頒佈安息日的意義了。
舊約中解釋為何要守安息日,有兩卷書,一是出埃及記,二是申命記。這兩卷書本來都是說到神的誡命中,守安息日的意義。但兩卷書所說的原因,卻有不同。出埃及記中所說的原因,是為了記念神的創造(出20:11),這比較是代表舊約時代的安息日的意義。因著神創造了我們,因著神創造的工作,我們在被造後的第一日,馬上就可以得以安息,這是創造的安息。而申命記中所說的原因,卻是為了記念神的救贖(申5:15)。這在表面上是為了記念神,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,因此而有的記念日子。然而更重要的,其實是預表基督的救贖,基督的救贖,比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救贖,是重要多了,因為這才是關乎全世界的世人的。
因此,安息日的設定,原來是有兩方面的意義:一是為了記念神的創造,二是為了記念神的救贖。然而,神的救贖最重要的,就是基督的救贖,而不只是以色列人出埃及而已。因此,第一個意義,是安息在神的創造工作上,第二個意義,是安息在基督的救贖工作上。而新約時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親近神,都可以直接來到神的面前,因為基督成為我們的中保,也把神彰顯出來(約1:18);我們每一天都是安息日了。若我們能得著基督,就是得著安息了。因為聖經上說: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,為神的子民存留(來4:9),這安息就是在耶穌裡,而不是因著在安息日不工作而已。
法利賽人以為不工作就是安息,然而安息與不工作兩者,不一定有直接關係的。法利賽人因著要守安息日,就定下許多不能作的事情,如此他們的守安息日,是變成了不安息的安息日。因為他們處處要記得如何作才是守安息,是在懼怕犯安息日中渡過的。如此的過安息日,是不安息的。同時,由於有很多的條文,他們在安息日反而不能使病人得醫治,使病人在安息日沒有被釋放的權利,這是本末倒置的守安息日,是人設定的安息日條例,反而害了人不得安息。
真正的安息,是在耶穌裡,惟有得著基督,我們才真能安息。因此,申命記中再覆述一次誡命時,就把安息日的更重要的意義說出;就是記念神的救贖,而神的救贖,只有在基督裡,才是真正的救贖。只有得著基督,才是有真正的安息的。大衛雖然活在舊約時代,但他對新約的救恩是清楚的。當他盼望基督的救恩,當他與神的關係密切,當他靠恩典而稱義時,他就可以活在安息中,他就可以作每一件使他安息的事了。因此,大衛是特殊的例子,他是一個雖然身體是活在舊約時代,但心靈是活在新約的人。因為他懂得如何可以隨時得安息,如何可以在基督中得以自由,他是一個合乎神心意的人,他就是一個安息的人。而因著他是與神相通的,他就可以自由按神的旨意及啟示,安息在神的話語中,而作出合乎神旨意的事了。
其實耶穌醫病不必費力氣,祂只要說一句話,病人就可以好了(10),這應不算為祂的工作吧!為何法利賽人還是墨守成規,不准人治病呢?他們表面是遵守神的誡命,但其實是人為的遵守,不是真明白神的意思的。律法的中心是愛,律法是要人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去愛神、以及愛人如己。但愛神及愛人不是矛盾的,是兩者都可以兼得的。當一個人若說愛神,卻不愛他身邊的人,他就不是一個真愛神的人。真理本身是沒有矛盾的,矛盾的只是我們而已。當法利賽人不准生病的人,在安息日可以治病時,那他就把得醫治的病人,從七天變成六天而已。安息日不是把人得醫治的機會減少,反應是讓人得醫治的機會增加,這才是安息日的真正意義,因為安息日本來就是要使人得釋放的。然而由於人為的緣故,法利賽人把神所定的安息日條例,變成使人不得自由的條例,這是人的矛盾。我們是否也常常把神美好的條例,變成損害人的條例呢?
(12)耶穌揀選十二門徒時,是經過整夜禱告神的。這代表祂的慎重,也代表祂尊重神的主權。十二門徒的揀選是重要的,是為了將來神的國度的傳揚,因此,不能不謹慎而為之。然而,猶大的揀選,就使十二個門徒中缺少了一個,還要以後再補充了。若從使命及工作的立場去看,耶穌是不應揀選猶大的,因為揀選了他,就浪費了耶穌三年多的工夫,去造就一個最後是滅亡的人了。然而,耶穌為何還是要揀選他呢?耶穌的整夜禱告,一定與猶大的是否揀選有關的,因為耶穌有聖靈的啟示,祂當然知道猶大以後的下場的。然而,不只是為了工作,更是為了愛。耶穌除了要表達對工作及使命的重要外,更要藉著猶大的揀選,說明神是有愛的。而神的愛不是只在乎結果如何,更是代表整個愛的過程。
耶穌揀選猶大,並沒有改變猶大,最後他還是滅亡了,我們覺得可惜,覺得是枉費香膏了。然而,耶穌所在乎的,是整個過程中所付出的愛。耶穌要表明祂對罪人的愛,不因為人的行為,而不給予人愛。愛是沒有條件的,但人的是否悔改,則是人的責任。若一個人得到了耶穌無條件的愛,仍不悔改,那他的滅亡就沒有話說了。耶穌的愛,不因知道了一個人是否悔改而改變。耶穌是愛罪人的,是給罪人機會的;而祂的愛是不會因人最終不悔改而改變的。這就是神的愛,而耶穌揀選猶大的目的,就不只是希望他是否悔改而已,更是要表達神對敵擋神的人,仍然可以有同樣的愛,這就是耶穌揀選猶大的意義了。
一個不悔改的猶大,也可以預表撒但的不知悔改。撒但沒有辦法得到救贖,其中一個原因,可以從猶大的例子看出來。當耶穌已經把全世界最大的愛給猶大時,猶大仍不願意悔改,而猶大是預表撒但的;我們就可以看到,即使撒但得到最偉大的愛時,他仍是不悔改的。因此,神就沒有為他預備救恩,神在永恆中就審判了撒但,而他也不能接受救恩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