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路三1-14

2013/12/29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dimanche          3:1-14

這一段是說到施洗約翰出來傳道的事,路加記載了清楚的日期,這時是以當時的王及巡撫的歷史而作標準的。也由於他們是屬神的國度,就加上了大祭司的名字,是亞那和該亞法作大祭司,其實是以該亞法為正式之大祭司。這時約翰開始了他的工作。他的工作的開始,是以神的話為開始的。神的話臨到他,他就來到約但河一帶的地方,宣講悔改的洗禮,使罪得赦(3)

洗禮是舊約所沒有的一種禮儀,不是摩西在山上所指示的。因此,若約翰開始宣傳洗禮,這就表示了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。因為摩西是沒有傳洗禮的,而約翰是因著神的話而開始的(2),這就表示神開始了一個,與以前不同的啟示了。以前是律法時代,而律法是讓人知罪的,因此,舊約時代是顯出人的罪的時代;而沒有說到太多明顯的赦罪方法。當然如亞伯拉罕時代,就早已有因信稱義的事證,而到了哈巴谷書時,也有指出義人因信得生之途。但一般而言,在舊約時代,救恩還算是隱藏的、不是很明顯的。因此,約翰來了,他有了新的啟示,而這個啟示,就是關乎赦罪之道(3),就是以悔改的洗禮為代表。

悔改的洗禮,裡面包括了兩樣,一是心中的悔改,二是外面的洗禮。律法是有很多外表的要求的,但卻比較少提到心中的要求。雖然我們一切的行為,都是從心發出的,然而,我們的心是很難讓人知道的。因此,律法一般不提心中的問題,而只提外面的行為。而從外面的行為,其實也可以知道,一個人的心是如何的了。一個人的行為,若是好的,則表示心應是正的,若一個人的行為是壞的,則心一定是壞的了。從外表的行為,大概就可以看得出裡面的心了;這就是為何法利賽人只注重外表,而不注重內心的原因。但他們走了極端,變成了只有外面,沒有內心的表演式行為,而不是自然發自內心出來的行為了。因此,律法所能表達出來的,一是人的罪,人的不義;二是人的自義,人的自以為義。法利賽人就是後者,他們因著只注重外面的行為,就只能行出偽善,而內心卻裝滿了虛假、詭詐等不義的思想了。

然而約翰來了,他所傳的,不只是外面的洗禮,而且是悔改的洗禮。所謂悔改的洗禮,是代表內心的悔改,是真誠的悔改。不只有外面的洗禮,而且這洗禮是代表內心的悔改的。若只是外面的儀式,那是又加上另一條律法而已,然而,洗禮是從內心的悔改而開始的,不是只有外面的儀式而已。並且,這洗禮的目的,不是如律法一樣的使罪顯出,乃是使罪得赦(3)。舊約時沒有明顯有效的赦罪方法,只是要人獻上牛羊等物為贖罪祭,但這只是預表性的贖罪,而不是真正的贖罪,而獻祭的人,也沒有說出要對其內心有特別要求,就是內心的悔改。然而,新約時代的赦罪,是以內心的悔改為主,加上外面的洗禮,這是有關人方面的要求。而我們能因著悔改而得以赦罪,其原因乃是因基督的代贖,而不是牛羊的血。因為牛羊的血,不能替代我們的罪,只有基督把祂的生命獻上,才可以永遠替我們贖罪。

因此,新約來了,新約有赦罪之條例,新約有內心的要求,新約也說到悔改的重要,這都是約翰所帶來的新時代。新約因為有基督的代贖,就使這洗禮及悔改,有了重要的基礎,使我們的罪,得以有效的除淨,這是神給我們的恩典,也是神計劃中一個重要的程序。

約翰能開始一個新的儀式,一個新的規矩,當然第一是神的啟示,有了神的啟示後,他才可以如此宣佈的。然而,若不是他與神的關係,他的可塑性,他與神的相交等,他是不會有能力,把這從來沒有的新鮮事,加入在他的傳道內容中的。而因著基督的代贖,這悔改及洗禮的禮儀,才得以建立,因為有基督的捨命,新約的赦罪才可以開始也。而約翰得了這啟示,開始了一個新時代,也使他的道傳得更活潑、更有力了。這就說明一件事,若我們所傳的,是從神的新啟示而來的,我們傳起道來,就更活潑、更有力了。

約翰所傳的道,不只是儀式的道,不只是單純的受洗而已,更是內心的悔改。若只是洗禮,是容易的,但我們看得到的,約翰所注重的,不只是外面的儀式,更是要人悔改。而且這悔改是要有行為的相稱,要結出悔改的果子來的(8)。因此,約翰所作的,不是外表的工作,乃是深入人心的工作,乃是作在人的心中,使人可以行出好行為出來的工作。他指責罪惡(7),他也審判罪惡(9),他也輔助每一個不同的人,作出合乎他們的身份地位中該作的事(10-14)。他不畏強權,他只傳講神的道;他可以有膽量指出法利賽人的罪(7),也可以告訴那些有權的兵丁該作的事(14),這是一個神的僕人所該有的性格。

雖然約翰所作的,似乎只是洗禮,但他所看重的,不只是外表的洗禮,更是內心的悔改。他在給人施洗以前,還教導人該如何作,也說出有關悔改的信息,使人聽了之後,可以認罪悔改。舊約時說出很多有關甚麼是犯罪的條文,至似乎沒有太多叫人悔改的條文,但約翰把之指出來了,這就是新約的來臨。因此,約翰的名字是新約沒有的,而他所傳的道,也是新的;他所執行的禮儀,也是新的,是舊約所沒有的。他照著神的指示,開啟神一個新的時代,也為耶穌鋪平了道路,是一個捨己為人的謙卑之傳道者,是值得我們效法的。

(7)為何有人來受洗了,他還要責備人,似乎是不要讓人受洗呢?這是因為約翰所看到的,不只是人的外表,他還要求人的內心的悔改。一般人只注重受洗的次數,似乎如此可以增加屬靈的「業績」;然而約翰所看重的,不是外表的業績,乃是實際對人的幫助,乃是他們對神的心。因此,不是每一個來到他面前的人,都可以讓他受洗的。他是要求人有悔改的內心,才可以受洗的。今天我們作神的工,外表的容易達成,但內心的就難達成,於是我們一般就只注重外表的業績,少有注重內心的悔改,這是不完全的。我們應學效約翰的榜樣,作出改變人心的工作,這才是有意義的。

(9)這時是放在樹根上,不是放在樹幹上。也就是說,若不悔改,就要連根拔起,再沒有別的路了。基督來了,若我們不領受祂的救恩,我們也就不能再有別的得救之途了。而約翰所要求的,是外面的結好果子,不只是外面的受洗而已。而外面的果子,一定是從看不到的根而出來的。若根不好,就不可能結出果子來的。因此,不是從儀式中看我們有否悔改,而是從我們的果子上,看我們有否悔改也。


(11-14)不同的人,有該作的事;也有不同的危險及引誘。每一種地位,有它的危險性,但也有它該盡的責任。我們應在每一個地位及崗位上,作我們應作的事,以能榮耀神,而不羞辱神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