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/10/7 lundi 民32
這裡發生了一件事,就是流便迦得的二個支派的人,看到了雅謝地和基列地,是可牧放牲畜之地,而且,他們的牲畜極其眾多;於是他們就要求要取得這些地為業,而不要位於約旦河西的地了。到底他們這樣做是對的還是錯的呢?他們有很好的理由,就是先攻取迦南地的各族,然後他們再回來得地。因著這個理由,以致摩西也同意他們如此做,並說如此做就算為無罪(22)。此外,亞摩利人西宏、以及巴珊王噩之地,也確是神答應讓他們攻取的地,而他們看到了那地的肥美,就想停留於此,不想在迦南地得地,那他們是否就是對的呢?
似乎他們所做的,都是在神的旨意之下,而摩西也同意了。然而,問題是他們雖然在神的旨意下,但他們卻也是在自己的想法之下,他們不等進入迦南,就先自己揀選了自己認為好的地。現在神所賜的地,除了當初的迦南地外,還有因著亞摩利人西宏及巴珊王噩不順服,而得到他們的地,而這兩種地都是神所賜的。既是神所賜的地,就似乎毫無分別了,就都可以得了,不是嗎?
然而,迦南地是神很早就答應給的,是神最初的旨意,是最美的旨意。而基列地及雅謝地,不是神最初應許之地,乃是後來加進來的。因此,若論兩地之福氣,應是迦南地更為得福,因為是神最初的心意。而雅謝地及基列地,是後來因著此兩國的人不順服,而神為了懲罰他們而給以色列人的地。因此,若我們會作分別,就明白兩者的價值及重要性,是有不同的。因此,若要我們選擇,我們都應以選擇迦南地為優先,而不應自己作主,先選擇約旦河東之地的。同時,上一代的人得不到迦南地,是因著他們的罪及不信,而現在好不容易辛辛苦苦等了40年,快可以進入迦南了;然而他們卻在最緊要的關頭,放棄得到迦南美地,而要得次好之地。這就是他們的選擇沒有智慧,不想要上等之福氣的結果了。
他們為何要如此做呢?有兩個原因:一是因為他們的牲畜極其眾多,二是因為他們看到了雅謝地和基列地,是可牧放牲畜之地。先說第一個原因,一個人的牲畜多,本不是壞事,這可以是神的賜福。然而,神的福氣不只是物質的,更是屬靈的。而他們因著有了這物質的福氣,就把屬靈的福氣忽略了。他們所顧到的,只是他們屬世的福氣;他們所注重的,只是短暫的福樂。這時他們還沒有進入迦南,他們怎可以肯定說,迦南地一定比不上約旦河東之地呢?他們還沒有看到迦南地,就先放棄了迦南地;這代表他們不相信神當初應許之地,一定是最好的地了。他們認為河東之地,一定比迦南地來得合宜,他們就放棄了迦南地。雖然河東地也是後來神要給的地,但卻不是最好的旨意,而是次好的旨意了。因此,他們是因著財產太多,因而注目於屬世的財富,而忽略了屬靈的福氣,這是很可惜的。
第二,他們是用屬世的眼光,去否定了屬靈的事。他們所看到的,是肉眼的看見,是看到了屬世的美,但他們卻沒有用信心的眼,去看到神的應許之更美。也就是說,他們沒有看得到迦南地的祝福,因為迦南地是神一直的心意,而神形容迦南地,也是流奶與蜜之地。奶是代表動物的精華,而蜜是代表植物的精華;既然是流奶與蜜之地,那就是動物的精華加上植物的精華,是世上最好之地了。
雖然他們這時還沒有進入迦南,但神的話及應許是可相信的;他們應以信心的眼,去看未進得去的迦南。並且他們經歷了這40年流蕩的光景中,心中所想的,一定應是以入迦南為主的。若然不是,那他們這40年的盼望,就白白過去了。若他們這40年中,心中所想的是進入迦南,那為何看到了眼前的美境,就放棄了這四十年的盼望呢?這是有點急功近利,以屬世取代了屬靈的判斷了。原來我們屬世的想法,是如此容易就取代了40年的屬靈盼望的。人真是容易見異思遷,不容易守住真理的。
流便迦得兩支派的人,他們不是不會想的,他們也知道他們如此做是不好的,於是他們也會自己想到了一些解決的辦法。他們的辦法是男丁仍是要入迦南、仍是要打仗,但女子及孩子,則留在河東;等到征服了迦南地後,男丁才回來享用河東之地。雖然他們的辦法是可以批准的,因為他們沒有降低了以色列人的士氣,然而,他們所得到的福氣就沒有了。他們雖然算為無罪(22),但無罪只是消極的不受禍而已;他們在積極上卻得不到神的大福,這是肯定的。因此,他們只落在無罪的光景,但同時也落在無福的光景,這是很可惜的。
當我們要作一些自己的事,而不完全走在神的路中的時候,我們自己是會編出一些好的理由,來滿足自己的良心的。然而,這些理由雖然可以使自己不致於受罰,但也使自己得不到福氣的。我們應學習留意神最初的旨意,而不是只要次要的旨意。我們不應被屬世的財產拖累自己,使我們失去了更大的福,就是屬靈的福。因此,財產多不一定是罪,但卻容易使人失去屬靈之福。流便迦得的牲畜太多,本不是罪,但他們因著財產多,而失去屬靈的福氣,這也是我們應注意的。他們最後雖然不算有罪,但卻失去了屬靈的福,這常是財產太多引起的結果,也是我們應該注意避免的。
(33)這時多了瑪拿西半個支派的人出來,這就說明瑪拿西半個支派,是受到了流便迦得的影響而出來的。原來一個人的作法,是會影響別人的,這時流便迦得的影響,是壞的影響。當摩西答應了他們的要求時,瑪拿西半支派的人看到了這結果,就也想加入同一陣營中,他們看到了兩支派得到摩西的通行證後,自己也想加入。今天我們的行為,是會影響別人的,我們是否要立志對人有好的影響,而不是壞的影響呢?當初38年前迦勒第一個說話,說他們可以入迦南,定能得勝時;他的說話,就影響了約書亞的跟進。而今流便迦得的說話,以及他們的成功爭取到了河東地,就使瑪拿西半支派的人也跟進了,這個跟進卻是壞的跟進。我們應求神讓我們,能對人有好的影響而不是壞的影響;這才是一個好團隊所應作的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