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

晨更分享:賽一:1-9

2013/6/2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dimanche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賽一1-9

以賽亞作先知時,是橫跨四個王的,不過他應是在事奉後期比較活躍、及有神的話較多。這給我們看出,一個服事主的人,其實是越服事越有力的。而當我們不斷服事時,神的話語也應愈來愈多,而我們的生命也是愈來愈豐富的。一個生命豐富,及話語豐富的人,他的服事是更有功效的。我們生命的長進,一方面來自我們與神的關係,以及認識神的話語有多少;而另一方面,也來自我們服事的經歷。當我們順服神,為神而服事時,我們會愈加有力。因此,我們也應為了神的國之故,向神求長壽,而長壽的目的,是為了服事神,更能使人得益,也使神的名得榮耀。

以賽亞一開始時,是以指責以色列人的罪而開始的。可見當時最嚴重的問題,是以色列人的罪;同時,從以賽亞所指責的,似乎不只是他們有罪,而且是不知罪。因為他們不斷地受到神的責備,然而他們仍不悔改。他們從腳掌到頭頂,沒有一處是完全的,盡是傷口、青腫、與新打的傷痕,都沒有收口、沒有纏裹,也沒有用膏滋潤(6)。他們的不斷被責打,是因為他們沒有悔改,沒有認識神的恩典,也沒有來到神的面前,向神求赦免、求恩典。而為何他們不來到神的面前呢。因為他們不知罪,因為他們不覺得他們是有罪的。

今天我們人類都是會犯罪的,我們是不斷的得罪神的人。得罪神是一個問題,犯罪也當然是一個問題;然而更大的問題是,有一個恩典之泉而不知道,有一個恩典的神而不來到祂的面前求問祂,以得到祂的憐憫及赦免,這才是最大的問題。因此,神因著他們的犯罪而懲罰他們,也興起敵人來攻打他們,使他們只剩下錫安城,但他們卻仍是毫無敏感之心,一點都不知道他們是犯罪,也不懂得來到神的面前悔改,而重新得到神的憐憫,這就是以色列人更大的問題。

為何我們不會悔改呢?原因可能如下:第一個原因是自我感覺良好。然而,他們到處都受傷了,還可能自我感覺良好嗎?有些人真的不知自己的過錯,他們遭遇這麼多的苦難,可能還覺得冤枉,可能還覺得委屈。當一個人不知自己的問題時,他遇到苦難時,不會覺得是自己的罪而引起的,他會認為是神不公義,他會埋怨神,他會把責任推給神,認為神不看顧他,因而反而會離開神。這實在是一個很悲慘的情形:自己犯了罪了,不知悔改,不知檢討,反而覺得是神不公義,反而認為是神沒有看顧,因此而埋怨神,而離開神。於是他們不只傷口得不到醫治,而且是愈陷愈深,到了後來,就不知道神的存在了。

第二個原因,是因為硬心。硬心是我們多次看到神的恩典,看到神的作為,但卻對神的作為及恩典沒有反應,把之視為無物,久而久之,就變成硬心了。法老的硬心,就是如此而來的。他看到了神跡,也看到了埃及全境的災難,然而他的心就是不歸向神。他是為了不要神而不要神,是沒有道理的。這是人的叛逆,是人墮落後存在的光景。若我們任由我們的自由意志,選擇不要神,那我們到了後來,就只會產生硬心了。硬心是因著人的不要神,而神就讓他不認識神,神就任憑他們、不理他們,因此他們的心就變硬了。

還有第三個原因,就是他們以神為自持,他們以為神是慈愛的神,神是施恩的神,而他們是神的選民,他們與神之間是有約的,因此,神必不會放棄他們,神始終必會照顧他們的。這在某一方面是對的,神不會如毀滅所多瑪、蛾摩拉一樣的把以色列人全部毀滅掉,因為神是有慈愛的(9)。然而,他們整個民族雖然不會如所多瑪一樣的毀滅,但若不悔改,神的公義還是會臨到他們,而得救的只是剩餘的餘數而已。這就很可憐了,因為雖然整體到了最後,他們可以再得神的憐憫,但那些因罪而滅亡的人,還是不能享受神的恩典的。因此,我們不但知道神是信實的、是慈愛的,也應知道神的是公義的,必不以有罪的為無罪,這二者是需要平衡的。

(2-3)這是源頭的問題,來源的問題。我們要有飲水思源、知恩報恩的心。神是生我們、創造我們的神,神養育我們;祂生了我們,我們就應以敬畏的心,維持與神正確的關係。而生我們的就是為父,這關係是不會改變的。然而,人卻用人的自由意志,去選擇不是生我們、給我們恩典的偶像,於是神的心就傷透了,這就是以色列人的光景。當一個人離開神時,他的罪就開始產生了。以色列的最先問題,就是離棄神,與祂生疏(4),於是罪就一步一步的出來了。罪的開始,不必有行為的表現,只要我們的心是離棄神的,那罪就必會跟定我們的了。因此,我們應常常檢討我們與神的關係,若我們是與神親近的,若我們是至死跟從神的,那我們就離罪很遠了。


以色列人的光景是可憐的,他們的傷口是多的;神想憐憫他們,但卻找不到管道,也找不到理由,因為他們不悔改也。今天人類犯罪後的光景也是可憐的,只是人自己不知道!神也想幫助我們,但一個不悔改的人,一個不選擇神的人,神是沒有辦法去幫助我們的。因此,要得到神的憐憫,第一要件就是悔改,然後去抓住神,祈求神,這才是我們得憐憫及恢復的路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