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4日 星期四

晨更分享:箴一


2013/4/4         jeudi           箴一
這一章中其實指出了兩條路,就是跟從神的路、智慧的路;以及行惡的路、敗亡的路。世界上其實只有這兩條路,一條就是神的路,另一條就是世界的路,再沒有其他的路了。箴言說:有一條路,人以為正,至終成為死亡之路(14:12;16:25)。這條路就是人的路,人的路就是死亡的路;人雖然以為正但卻不是正的路,就是滅亡之路。一個不走神的路,而走人的路,而走自己的路的人,他以為可以得到財利,卻是喪命之路(19)。原來凡以得財為目的,而不是以得著智慧、得著神為目的的人,他所走的路,都是喪命的路,是自流己血、自害己命的路(18)。人的富有,不在乎財寶的多少,乃在乎神的話的多少。若一個人有神的話愈多,他就是愈富有的人。

這一章其實也說到人的罪,人的罪是從不敬畏耶和華而開始的。一個不敬畏耶和華的人,他就只會作惡,他就是愚妄人,他就很易被惡人引誘(10),他就會與其他的人一同作惡了。這世界是充滿了惡的,大家都如此,若一個屬神的人,不以神為首,就很易被世上的惡流所吞滅了。在這裡的罪,至少有三種表現,第一是不敬畏耶和華(7),這是罪的開始;第二是去作惡事(10-19),害人也害己。第三是不接受智慧的呼喊,不聽神的話而回轉(23-25),對神的話沒有反應,只按自己的意思而行;因而使心剛硬,不能悔改,而最終的結果,就是自食其果(31),自害己命(32),而得不到拯救。

世界上有不同的人,似乎也有很多不同的路;然而無論他們所走的路,是多麼的多、多麼的複雜,然而從神的角度來看,他們所走的路,其實只有一條,就是不要神的路,不敬畏神的路,謀財利的路,作惡的路而已。一個人只要離開耶和華,他的結局就都是一樣,就是死亡的路。雖然他們外表有很多不一樣,有的似乎很順利、很亨通;然而真實的情況,卻是在滅亡及沉淪中,就如亞薩所描述的有錢的惡人一樣(73:18-19)。我們選擇的道路是那一條呢?我們是走在滅亡中的路呢?還是走在得福的道路呢?惟有敬畏耶和華,是知識的開端(7),惟有聽從神的,必安然居住,得享安靜,不怕災禍(33)。這是惟一的路,是惟一得福的路。

箴言就是智慧的話語,而智慧的話語,其實就是神的話、神的教訓。當我們有神的話語時,我們就得到智慧;而沒有神的話語,而只有人的知識時,我們的判斷,就不是最佳的判斷。因為真知識是從敬畏耶和華而開始的(7),沒有敬畏的心、不把神的話放在首位的人,他的判斷必然是錯的。因此,其實我們每一步都應行在神的路中,我們每一個決定,都應從聖經中找到神的原則,按神的原則而行,這就不會出錯,就可以行在蒙福的道路中了。

在義和不義中,是沒有中間道路的。一個不敬畏神、不認識神的人,即使他的道德是高的,但也是行在滅亡的路中的人。人的義只如破爛的衣服,是沒有真正的美的。人可以作善事,但神所要的是美事,惟有屬神的事,才是美事;人間一切所作的,最多只是善事。而靠人的努力,所作的善事是不能因而得救的。

(7&8)這裡先說到耶和華,再說到父親及母親。這父親是地上的父親,還是天上的父親呢?敬畏耶和華,是智識的開端,這是毫無疑問的。那父親的訓誨、母親的法則又是代表甚麼呢?這至少有三點意義:第一,這是說到父母親是次於神的重要訓誨的來源;也代表我們要孝敬父母,以父母的話作為行事為人的道理。第二,若箴言把父母的教訓看為重要,那作父母的就負上很重的責任,那就非要用神的話語,用神的原則去教訓兒女了。而教訓兒女除了言語外,更重要的一點,還是要加上身教,讓兒女可以從父母身上,看到順服神的好榜樣。如此作父母的,就可以成為活的聖經,讓兒女可以得到很多屬靈的實際教訓了。

第三,這裡的父母,或也可以代表神自己,或是神透過父母,以啟示祂的心意。神以為父的心、為母的心,以愛及公義,去把神的法則及訓誨說明,使人可以明白神的心腸,也可以感受到神的愛。而神也可以藉著敬畏神的父母,把神的心意說出來,使作兒女的,可以在自然的環境、在其整個生長的環境中,不斷得著神的話語,而活在美好的家庭生活中。因為神的話不只是理論,更是可以活在生活中的;而我們的生活,是從家中開始,然後再到其他社會或群體中的。

要勝過惡人的引誘(10),第一要有一個分辨的能力,知道這世界的惡,可能帶來一些物質的好處,但這是表面的假象,而真實的光景,卻是滅亡的結果。若我們知道作惡後的結果,一定是滅亡,我們就不要走在這路中了。第二要行在敬畏神的道路中,所謂敬畏神的道路,那就是指以神為首,以神的話為最高標準的路,是絕對以真理為主,而不會妥協的路。

當一個人選擇的路是對的,他所走的路,就是通到永生的路。這條路雖然外面也會有困難,但卻一定是通到永恆的。而一個人所選的路,若是錯的路;那外表雖然或會有一陣的輝煌,但至終卻成為滅亡之路。一個聰明的人,是不看外表,也不看暫時,而是看裡面、看永恆的。

(20)智慧在尋找人,而耶穌也在呼喊人跟從祂,以得到人間的真福。然而,能接受耶穌的呼召的人,卻是不多。我們當趁著可尋找的時候尋找他,否則時候一到,那時我們想要尋找主,卻尋不見的了(28)。神的救恩的門仍是敞開的,凡是願意的人,都可以進來享受神的恩典的。得著耶穌的人,就是得著智慧的人;凡忽略救恩的人,就是愚妄的人,這是世上的兩種人,我們是那一種呢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