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/2/23 samedi 可十四:27-42
27-31節
耶穌對門徒預言他們要跌倒,但耶穌卻似乎沒有動作,要防止他們跌倒,只是預告他們會跌倒。而當門徒聽到了耶穌的預告後,他們的反應是甚麼呢?第一是不相信耶穌的話,否定了耶穌的話(29)。第二是彼得認為自己是不一樣的人,是剛強的人,不承認自己的軟弱(29,31上)。第三是他們眾人也都認為不會不認主的(31下)。
這是人的正常反應,但卻不是正確的反應。第一,當他們聽了耶穌的話後,卻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去看自己,表面上他們是勇敢、是效忠、是愛主,但實際上是否定了耶穌的話。當耶穌說:「你們都要跌倒了」時,若是這樣,他們就必須承認這事實,而求問耶穌該怎麼辦,而不是爭著表態而已。爭著表態固然可以在情感上,表示自己對主的愛及忠誠,但對自己的軟弱卻是一無所知。而且,當我們不承認我們的軟弱時,我們就會在很多事上不會依靠主,就更容易失敗了。因此,當我們聽到了主所說我們不想聽的話時,我們的反應會是甚麼呢?第一我們要順服,第二我們要思想該怎樣求神幫助,只要有神同在,就能勝過一切不好的環境。外面的環境及困難、甚至加上我們自己裡面的軟弱,都不是重要的。重要的乃是我們是否有主的同在,是否在軟弱中,可以加上了依靠主;是否在困難中,讓主參與我的一切難處,與祂一同面對。
我們必須知道,我們是軟弱的。若是如此,我們第一就應接受自己的軟弱,第二就是來到主的面前求幫助,而不要只是一味的逞英雄、否定主的話而已。軟弱不要緊,因為軟弱是人的本質;不信也不是最重要的,因為不信是人的本質。然而,我們若懂得把自己的不信,以及把自己的軟弱,也同時交在主的手中時,我們就必然會得到神的剛強,也得到神的信實。因為我們縱然不信,神仍是可信的,祂不會背乎自己。只要我們把自己交祂手中,不要否認自己的軟弱,那就是路了。若我們一味否定自己的軟弱,並自以為剛強,最後的結果,就是得不到神的幫助,而一個離了神的人,他就不能作甚麼。
主似乎看人的失敗是必然的,主也沒有特別告之如何得勝之法。這一方面也是因為門徒看不出自己的軟弱,因而沒有求主的幫助之故。然而,另一方面,卻是耶穌故意讓他們跌倒,如此他們就知道自己的本質。若一個人了解了自己的本質後,他就更會懂得來到神的面前,就更會依靠神。惟有依靠神的人,他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剛強及得勝。因此,耶穌在這裡,雖然宣告了他們的跌倒,但似乎也有意讓他們跌倒,以使他們更知道自己的軟弱(尤其是宣告自己剛強的彼得,更會明白自己的軟弱)。因此,神興起患難來,並不設法把患難拿走,這是給我們懂得抓住神、依靠神的機會,也藉此而使我們認識到自己的軟弱。神要我們不怕苦難、不怕軟弱,而只要依靠神,因為在神沒有軟弱,也沒有難成的事。
32-42節
這一段聖經,說到耶穌也遭遇難處,祂就來到神的面前。神有沒有聽耶穌的禱告呢?耶穌為何如此驚恐難過及憂傷呢(33-34)?能夠令耶穌憂傷、驚恐及懼怕的事,一定是全世界最可怕的事了。祂遭遇了全世界最可怕的事時,祂的反應是甚麼呢?甚麼是全世界最可怕的事呢?原來耶穌即將釘十架了,祂要面對十字架的苦難,那是最世界最可怕的事。然而,耶穌怕死、怕痛苦麼?十字架的苦是甚麼呢?對耶穌而言,十字架的苦,不是肉體的苦,十字架上肉體的苦,其實也是最大的,因為祂的痛是不能動的痛,一動就更痛;祂的渴,是血流淨盡時的渴,那就是地獄的渴。然而,這都不是最大的痛苦;最大的痛苦,是耶穌即將要與神分離,這才是耶穌的最大的痛。肉體的痛苦,耶穌不怕,因為仍有神的同在。只要有神的同在,祂就不必在乎身體的痛苦的,因為有神同在,一切的苦難都會變成喜樂的。然而,有一件事耶穌是要單獨面對的,那是當祂背負了世人的罪時,祂這時在神的眼中,就視為污穢的人,而對一個污穢的人,神是不能同在的。這時,耶穌就失去了神的同在了。一旦失去了神的同在時,那祂的痛苦,就是最世界最大的了。因此,其他的痛苦不要緊,但不能失去了神。若失去了神,那就任何世上的樂趣,都是痛苦的,何況這時祂確是受到全世界最大的痛苦呢!
因此,耶穌所要面對的,是祂離開神,而擔當眾人的罪時的痛苦。祂在永恆中,從來沒有離開過神,祂不知道及未嘗過與神離開的痛苦滋味的。因此,祂的憂傷難過,是因為祂要離開神、是因為祂要一個人面對苦難,是因為沒有神的同在,這是最大的痛苦,是令耶穌也受不了的痛苦。今天我們的痛苦是甚麼呢?我們不覺得離開神是痛苦,我們只覺得沒有世上的金錢、名譽…時是痛苦;然而,失去世上的地位、金錢時,只要不失去神,就不是痛苦!反之,若失去了神,即使你得到全世界,也是痛苦:撒但其實就是這樣,他在世界掌權,他是世界的王,但他失去了神,他才是最痛苦的。
但耶穌釘十字架上時,祂不只將要經歷神離棄祂的時刻,而且還經歷世上最大的痛苦,這雙方面的痛苦,是世界最大的痛苦。地獄的痛苦,就是這雙方面的痛苦。在地獄中,不只沒有神的同在,而且要被火一直燒,乾渴難言,這是雙層的苦,是耶穌在十字架上的苦,是耶穌在十字架上替我們預嘗地獄的痛苦,換回我們的得救的。我們想到這裡,實應從心內俯伏敬拜感謝神。
因此,耶穌遭遇了極大的痛苦,祂要求甚麼呢?祂因著苦難來到面前,因著神即將有一刻不與祂同在,祂就要先求神的加力,祂不想有這時刻,祂這一時刻是沒有經歷過的。當兩個人的愛是如此親密時,那怕只有一秒的分離,也是受不了的。今天我們不懂得這痛苦,是因為我們從來就沒有與別人有如此的深愛過,我們就不知道一刻的分離,是有何等的痛苦。
因此,祂為了這「苦難」而求神,祂求神讓祂不要經歷這苦難。祂說:在祢凡事都能,求祢將這杯撤去;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,只要從祢的意思(36)。到底神有沒有聽祂的禱告呢?似乎沒有,也是有。因為照神的意思,神必須叫耶穌釘十字架,因為沒有別的辦法,是可以拯救世人的。神雖然是凡事都能,但祂不能把祂的計劃撤走,祂所說過的話,就必要遵行。祂情願把自己的愛子捨棄,我想,這時父神的心,真是不忍的了。尤其是耶穌三次作同樣的禱告,這是很例外的。因為一般而言,耶穌的禱告,父神一定聽的;那需要作三次的呢?作了三次也不聽,這真是例外,可見第一,耶穌的心是何等的憂傷,第二,神的心也是何等的不捨!神不是不愛耶穌,神也不是想離棄耶穌(在十字架上),但為了世人的罪,這個父子一同掙扎的鏡頭,我們有感受得到嗎?
耶穌遭遇苦難了,而且是全世界最大的苦難,那祂是否一定想神垂聽祂的禱告呢?這是必然的。然而,這一次卻真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,神沒有完全答允耶穌的禱告。神雖然也是憂痛,但卻仍然只能堅持祂的計劃,這是神對我們的愛。而當耶穌有了這麼大的苦難時,祂是如何禱告的呢?祂雖然求神把苦難拿去,但祂也尊重神的意思,而不是照自己的意思。看似一個合理的要求,但耶穌還是要求問神的最終旨意,把最終的決定權交在神的手中。祂按神的旨意而禱告,祂的目的,是為了成就神的旨意,而不是成就自己的舒服、自己的想法。我們呢?遭遇苦難時,只有一個禱告,就是求神快快把我們的苦難拿走!但我們是否可以如耶穌一樣,求祂的旨意成全呢?
只要是神的旨意成全,我們所遭遇的苦難,又算得甚麼呢?若耶穌受了全世界最大的苦難,而得以成就神創世以來的旨意,那還是值得的。這就是我們應有的苦難觀,若我的苦難可以成就神更美的旨意,為何我們不能禱告時,可以向神說: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,乃照祢的意思而行呢?而當我們明白了神的旨意後,我們就放心交在父神的手中,因為我們正在完成神偉大的旨意呢!因此,耶穌禱告完後,祂得到了天父的同心了,(雖然天父有一刻會離開祂,但祂們還是同心的),這時,雖然得不到門徒的同心,也就夠了,祂就可以說:我們走罷(42)!就勇敢的向前行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