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/3/9 samedi
可九:1-13
耶穌的登山變像,至少有兩個重要的意義,一是代表祂的榮美、祂的聖潔(3)、祂的無罪。這時,若不是祂還有一個任務,就是為人而釘十字架,那祂的生命之榮美,就可以直接升天的了。因為這時神的聲音已經出來了,說:這是我的愛子,你們要聽祂(馬太福音17:5在兩句話中間,有加上“我所喜悅的”)。耶穌受洗之時,也有聲音從天上出來,但這時的聲音,只有「這是我的愛子,我所喜悅的」;而沒有「你們要聽祂」這一句話。現在加上了這一句話,這代表神的心不只喜悅祂,而且已因祂所作的而滿足了;祂可以代表神自己,世人聽祂就是聽神了。基督的完美生命,完全達成了神的要求、神的旨意,因此,祂這時已把道成肉身中,彰顯神的榮美這一個使命達成了。祂活著就是神的道,祂就是神。祂的生命,就是豐富榮美;祂的聖潔,是從內而外的。
這次的登山變像,就說明了基督的無與倫比,一切舊約的啟示及人物,包括先知及律法,都是為基督而作見證,都是指向基督的。以利亞及摩西,不只代表先知及律法,也代表一切死人(摩西)及活人(以利亞),都一同進入榮耀中。也就是說,將來在天國中的,有人嘗過了死味,也有人未嘗過死味,他們都可以與基督在一起。而因著犯了律法不能進入迦南的摩西,現在也在迦南中與耶穌一同在榮耀中了。這就代表原來人因律法不能行的,基督完成了律法,人因著基督而得著了新的生命後,人就靠基督而完成律法,也可以得進入迦南美地,也可以進入神所賜的應許之地了。
由於基督的無罪及聖潔,以及祂在十字架上所作的工,人們就得以進入天國。這並不是因著律法人們才可以進天國,也是因著基督十字架上的工;也不是因著先知的工作而已,更是因著基督代贖的功勞,我們才得以進天國。這就是基督登山變像的第一個意義,是說到基督的榮美,以及基督在世人中的工作,是無與倫比的,摩西及以利亞所作的,只是為祂鋪路,而不是取代祂的工作的。
第二個意義,就是與彼得等所代表的世人有關。彼得的反應有兩點,一是他覺得他們在這裡真好(5),二是他們甚是懼怕(6)。為何一方面又是覺得好,一方面又是懼怕呢?好是甚麼的好呢?既然是好,那為何又要害怕呢?好是表示他們預嘗神的國的榮耀(參1),他們有神的同在,享受天國的榮美,預嘗將來在天國裡的喜樂,那當然是好的。然而,還有一個問題,就是耶穌還沒有從死裡復活,因此,他們的罪性,與耶穌的聖潔相比,他們是站不住腳的。他們因著耶穌的聖潔,就顯出他們的污穢,因著他們的罪,他們自然就會懼怕了。這就說明一件事,若耶穌這時就直升天堂,雖然祂是可以的,但彼得及世界的人,就不能因而與耶穌一樣,享受天國之樂了,因為他們的罪還沒有除去,他們還是罪人,就不能進天國,只能站在那裡懼怕了。這就是為何耶穌必須再從與天父接近的高山上再下來,為了走十字架的道路,及為了拯救我們的罪也。
這裡有兩個白(3),一是天上的潔白,二是地上的漂白。天上的白是潔白,是因著無罪而出來的白,是因著聖潔而出來的白。耶穌的衣服,本來是地上的衣服,但因著祂登山變像,成為聖潔的樣子,也就同時影響了祂所穿的衣服,都變為潔白了。我們不知道耶穌原來的衣服,顏色是如何的,然而,登山變像後,祂外面的衣服,也變成潔白的了。這是內面對外面的影響,這是天上的白,是地上的白所無法比擬的。地上的白,是用人工來漂白的白,不是聖潔出來的白。我們人在地上,無論如何要把衣服漂白,也比不上天上的潔白。地上的義,無論行出來有多義,都不能與天上的義相比。我們若不靠著基督,活出基督生命的馨香之氣,那人的義只是如破爛的衣服而已,是不能進入到聖潔的國度中的。因此,我們不是靠自己的義,乃是因信基督而稱義,並且藉著聖靈,把基督在我們裡面的生命活出來,這才是真正的義。
彼得以為他們可以留在山上,然而,若他們留在山上,那耶穌就不能完成救贖的工作,那他們留在山上的美好景象就會消失,而只剩下懼怕而不是美好了。因為若基督留在山上而不下去,那人們就不能得到基督的生命,人們就只能如摩西一樣,只能遠遠觀看迦南地,而不能進入迦南了。
(9-13)當耶穌再次啟示祂的死及復活時,門徒還是不明白,因為人們總是以復興、以榮耀的形態出現為主的。這就是為何門徒要問耶穌,有關以利亞先來的事。因為以利亞來,是要復興萬事,是要讓以色列人得益處的。然而,耶穌還加上了人子的受苦一段(12),而這也是聖經所提及的,但卻常為一般人所忽略的。人們讀經時,比較會讀出自己喜歡的,而對於與人的邏輯不同的,或是難的、或是不喜歡的,就不容易存記在心。這是人們的自然篩檢,只注意復興,而不注意基督的受苦及被人輕慢(12)。
因此,我們讀經是要多方面看的,不只要知道我們喜歡的,也要了解我們不願意的、或是難解的,如此,我們對真理的認知,才可以平衡,才可以完全。他們一直盼望彌賽亞,但他們卻把彌賽亞的形象先定形了,他們覺得他是要來復興萬事,要來復興以色列國的。因此,他們就沒有把彌賽亞來受死及復活的話,聽入心中。於是當真正的彌賽亞來到時,他們卻以為他不是彌賽亞,就把他殺了,這是因為不明白真理,只把自己認為的想法加上去,而產生的結果。我們的心中,是否也常有一些荊棘,是攔阻神話的荊棘而不自知呢?若是如此,我們就會如門徒及文士一樣,聽不明白耶穌所說的話的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