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2月7日 星期五

晨更分享:詩118


2012/12/7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vendredi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18

這是一首感恩的詩,詩人經歷過神在他身上的作為後,就發出由衷的感謝及讚美。他呼籲所有的人來讚美神,也把他個人的經歷說出,說明神的奇妙作為,以使人知道神的慈愛是永遠長存的。詩人或許是一個有能力的君王,他要負責全民的生死,他曾經歷萬民的包圍(10),但他的幫助不是從人而來,乃是從神而來(8)。他投靠耶和華,他不倚賴王子(9),就是有能力的人。有能力的人,再有能力,也比不上神的能力;神的眷顧,才是最可靠的力量。同時,詩人也懂得靠神而得以剿滅敵人(10-12)。外面的環境是惡劣的,但他無懼外面的環境,因為他所看到的,乃是環境背後的神,而不是環境的本身。我們遭遇患難時,是否也可以有足夠的信心,相信神必保守我們,也必可以把我們帶到勝利之境呢?

詩人是有一個經歷,這個經歷表面上來看,是一個成功的經歷。所謂成功的經歷,那就是他因著倚靠神,而得以成功;他因著倚靠神,而得以把仇敵消滅,把仇敵肅清;這就是他的成功的經歷。然而,不只是外面的成功,使他印象深刻;更重要的,乃是他經歷到與神的同在。當我們在經歷事情時,我們要注意的,不只是事情的成功與否,更是神是否同在。很多時我們只注意成功及順逆,而很少體會到神的同在及幫助,這才是我們經歷中最重要的事。若我們在辦一件事情時,我們求告神,神就幫助我們成功,我們就歡喜,因為這事成功了。然而,我們的歡喜,還不只是因為這件事成功了,更應是神在這件事的過程中,與我們同在;使我們有力量去面對一切艱難的環境,這才是更值得我們歡喜的。

因此,不只是看一件事情的最後結果,也不只是看這事是否成功;乃是要看這件事是否有神的同在,以及整個過程中與神的互動,這才是更要緊的。詩人在事件中,當然經歷了成功的經驗,這是寶貴的經驗;然而,更值得他感恩的,是他體會到神一直站在他的一邊,神一直與他同在,神一直與他面對敵人及不利的環境;這才是更值得詩人描述及感恩的事。當我們經歷到神的保守時,我們是否知道,這是神給我們的恩典,這是神所作的呢?我們認為,詩人經歷了神的保守,自然就寫出這首感恩的詩,這是理所當然的。固然這是不錯的,然而,有時人雖然遭遇了神的帶領及保守,但不是每一個人,都是如此可以寫出感恩的詩來的。有些人只注意事情的成敗與否,而不是注意神在整個過程中的作為,他就不會寫出如此的詩篇來的。我們要在每一個經歷中,體會神的同在、神的恩典,我們才可以寫出這些感恩的詩來的。

詩人沒有太多描述他的可怕環境,他只說出有萬民的圍繞(10),有敵人的攻擊(13),有被人的棄絕(22),然而,他卻更多說到神的帶領、神的同在、神的幫助、及神的恩典。他說出他是力不能勝的,一切都是神的作為。他的眼看神的保守及帶領,多於看仇敵的攻擊;他的眼看神的恩典,多於不好的環境。他是輕看環境,而重看神的同在的人。當不好的環境來到時,我們看甚麼呢?是看環境本身嗎?還是看重神是否同在呢?若神與我們同在,則環境本身的好壞,是完全沒有意義的了。若神與我們同在,地獄也會變成天堂的;若沒有神的同在,最好的環境,也只是地獄而已。因此,神的同在,才是在惡劣的環境中,我們所要抓住、所要注重的。

(18)詩人說到神嚴嚴的懲治他,卻未曾將他交於死亡。到底這惡劣的環境到來,是神嚴嚴的懲治他呢?還是敵人的攻擊呢?這可以說是一體的兩面。當不好的環境來到時,我們可以一方面是看到敵人的攻擊,但另一方面,我們也應知道,神會藉敵人的手,來管教我們、來懲治我們、來使我們得益。我們不要埋怨不好的環境,不要埋怨敵人的兇惡,我們只當把我們所遭遇的一切,視為神的懲治,而神的懲治,其實也是恩典。神要我們在患難中省察自己,煉淨自己,這才是苦難背後更重要的目的。若我們在每一個難處來到時,都能認為是神給的磨煉,都能視為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(24)、都能視為靈命長進之途,那我們就可以在任何環境中,都可以得益了。

每一個人都一定會有逆境的來到,每一個人都會遭遇愁苦之時;然而,若我們都可以視作神給我們的功課、我們都可以看到神在苦難中的同在,我們就不再害怕任何苦難了。但以理在王定了一條不准求告神的禁令後,他遭遇到要喪命之環境,但他一點不看這環境,他所看的,只是神的同在;他所關心的,不是這禁令是否厲害、是否是不變的、是否是要命的。他不花一點時間,去思想如何應付這禁令;他只花時間思想,如何更能親近神,如何更能得到神的同在。這就是但以理成功的地方,是我們所要學習的。

當不好的環境來到時,我們是否只看神的慈愛,是否只看到神的大能;我們是否相信:投靠耶和華,是強似倚賴人、倚賴王子的呢(8-9)?是否相信我們若靠耶和華的名,就必能剿滅仇敵的呢(10-12)?而我們的仇敵,其實不是環境本身,更是背後的撒但。而勝過撒但的惟一力量,乃是神的自己。願我們更多的定睛在神的同在上,這是我們在任何環境中,要常常學習的功課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