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/6/3 dimanche 王下六1-19
1-7節是說到建造房屋的事情。建造的原因是因為房子太小,因此,他們就要建造。而他們砍伐樹木,是為了建造;他們的工具是斧子,而且是借來的斧子,不是他們的。先知的門徒要建造房屋,這是可以作的嗎?他們不是先知的門徒嗎?而先知的門徒,不是要注意屬靈的事嗎?為何還要建造房屋呢?先知的門徒,要建造房屋,這應是可以的,因為第一,他們問過以利沙,而以利沙也沒有攔阻(2),而且陪著他們去(3)。第二,他們是用自己的力量去建造的,是合乎規則的。先知的門徒,雖然要更多的注意屬靈的事,但他們也可以在適當的範圍內,就是在衣食住行方面,合理的得到適當的照顧。這是生活必需的,不是奢侈品,也不是貪圖享受,只是改善生活的環境,這當然是可以的。同時,他們作這事時,是問過以利沙的。而以利沙代表神的啟示,有了神的啟示,他們就去行了。
我們凡事都應求問神,在作一件事以先,我們應先來到神的面前,求祂的指示,若祂同意了,我們就放心而行。若是如此,神就會負我們的責任,我們就不必害怕了,這是我們作事的原則。先知的門徒是窮困的,他們連一個斧頭都沒有,都要借用別人的,可見他們確是窮的,他們不能住太大的地方,就需要去建造了。斧頭是工具,是建造的工具;沒有斧頭,就不能砍樹。因此,工具是重要的,而工具就是我們的恩賜,是建築所必須的。今天我們在屬靈的建造上,不能忽略的,就是工具,就是恩賜。若沒有工具,是不能成事的;同樣教會的建造,也需要恩賜,沒有恩賜,就沒有好的建造了。
他們其中一人的斧頭掉下水裡了,這是不小心,或是用力過度,或是失誤,就掉下水裡去了,因為他們是在約但河邊砍樹的。沒有了斧頭,就不能成事,不只不能成事,而且還要賠給別人斧頭,因此,這問題就必須解決的。斧頭不小心掉下了,這雖然不是常發生的事,但卻是會發生的。若發生了,如何解決呢?他們求以利沙,而以利沙是用木頭讓斧頭浮起。以利沙是砍了一根木頭,拋在水裡,斧頭就漂上來了。這裡似乎是木頭沉下去了,而斧頭卻浮上來了。這是違背自然律的。木頭本應是浮上來,而斧頭本應是沉下去的,為何會相反的呢?這就是神所作的,惟有神作的,才可以如此。神設立了大自然的律,一般祂是不會破壞它的,但在必要時,神還是可以暫時作一件不按大自然的律而行的事的。
斧頭是木頭加上重金屬,例如鋼、鐵等;木頭本是會浮的,但加上了金屬,就下沉了。當人未犯罪前,人是自由的,但當人犯罪後,就從神前墜落了。以利沙所作的木頭,可以預表十字架;當我們接受了基督十字架的救恩後,我們的罪就由祂擔當了,那我們就可以不致下沉,而得以升上來了。本來是木頭該浮,而斧頭該沉的,因著木頭替代了斧頭,斧頭就可以浮上來了。而木頭替代了斧頭後,預表它接受了斧頭的金屬部分,它就下沉了。同樣,基督替代了我們的罪,基督就要死在十字架上,而我們就不必死了,這就是替代。這是一個神跡,是神所作的,是木頭替代斧頭,是基督替代我們贖罪。一切的問題,只有在十字架上,才可以解決;我們從那裡跌倒,就要從那裡站起來(參6)。只有來到基督的面前,救恩才會出來,我們的問題,才得到完滿的解決。
8-19節是說到亞蘭王與以色列人爭戰的事,因著以利沙的看見,亞蘭王的爭戰,都是敗於以色列王的手中。這是看見及看不見的問題。以利沙把亞蘭王所說的話,全都聽到了,這是因為神的啟示,然後,他就可以告訴以色列王,作好準備,爭戰就可以得勝了。以利沙是主動的幫助以色列王,不是因為以色列王的好,乃是因為神憐憫他,可惜的是以色列王還不會感恩,他只想得到益處,卻不想敬畏神(參31),也看不到神對他的恩典。他只享受神的恩典,卻不會感恩,也不知道是神的恩典,他是在屬靈上無感的人。
亞蘭王因為看不見,所以在屬世的戰爭上失敗了;而以利沙因為看得見,他就使以色列王在屬世的爭戰上勝利。可惜的是以色列王也沒有屬靈的看見,他所看到的,只是屬世的東西,他沒有從以利沙中得到屬靈的好處,他只求屬世的利益,卻忽略了更大的屬靈福氣。他的看見,是因以利沙而來,若沒有以利沙,他是完全看不到的。他與亞蘭王的情形,在看見方面,是一樣的。只有以利沙有看見,而其他的兩個王,都沒有看見。以色列王之所以勝利,因為以利沙的看見,而幫助了他;而亞蘭王之所以失敗,也是因為以利沙的看見,而敗壞了他的計劃,使他失敗。也就是說,以利沙把他的看見,告訴了以色列王,以色列王就勝利了。以利沙看見了亞蘭王的行動,而亞蘭王卻在暗中,那就一定失敗了。
因此,一個有看見的人,是一個成功的人,而一個沒有看見的人,是一個失敗的人,而這看見,是屬靈的看見,是從神來的啟示。我們的看見,不只是看得到屬世的事物,而且還要看得見屬靈的事物,這才是有用的。若我們只看得到屬世的事物,而看不到屬靈的事物,這看見是不完全的,有時更是有害的。例如以利沙的僕人,他只看見敵人的軍隊,卻看不到耶和華的軍隊的保護,他就懼怕了(15)。以利沙使他的眼目,看得到神的保護後(16-17),他就不會再害怕了。
同樣地,當敵人要捉以利沙時,以利沙把他們屬世的眼目,也使之昏迷(18)。這時,他們不只屬靈上看不見,而且屬世上也看不見了。由於他們的眼目昏迷,於是他們就被帶到撒瑪利亞城去而不自知。每一個人的行動,都與每一個人的看見有關。若我們的看見是全面的,是對的,那我們所作的,就會是對的。若我們只看到一部分時,我們所走的路,就會有差錯;則我們所作的,就必然是不對的了。因此,我們應求神開我們的眼目,使我們能看清楚神的作為,我們才可以正確地行在神的道路中。當我們服事主時,我們必須要有正確的看見,包括屬世的看見,屬靈的看見,如此,我們才可以作對的事,在屬靈的爭戰上得勝。
1-7節是說到建造房屋的事情。建造的原因是因為房子太小,因此,他們就要建造。而他們砍伐樹木,是為了建造;他們的工具是斧子,而且是借來的斧子,不是他們的。先知的門徒要建造房屋,這是可以作的嗎?他們不是先知的門徒嗎?而先知的門徒,不是要注意屬靈的事嗎?為何還要建造房屋呢?先知的門徒,要建造房屋,這應是可以的,因為第一,他們問過以利沙,而以利沙也沒有攔阻(2),而且陪著他們去(3)。第二,他們是用自己的力量去建造的,是合乎規則的。先知的門徒,雖然要更多的注意屬靈的事,但他們也可以在適當的範圍內,就是在衣食住行方面,合理的得到適當的照顧。這是生活必需的,不是奢侈品,也不是貪圖享受,只是改善生活的環境,這當然是可以的。同時,他們作這事時,是問過以利沙的。而以利沙代表神的啟示,有了神的啟示,他們就去行了。
我們凡事都應求問神,在作一件事以先,我們應先來到神的面前,求祂的指示,若祂同意了,我們就放心而行。若是如此,神就會負我們的責任,我們就不必害怕了,這是我們作事的原則。先知的門徒是窮困的,他們連一個斧頭都沒有,都要借用別人的,可見他們確是窮的,他們不能住太大的地方,就需要去建造了。斧頭是工具,是建造的工具;沒有斧頭,就不能砍樹。因此,工具是重要的,而工具就是我們的恩賜,是建築所必須的。今天我們在屬靈的建造上,不能忽略的,就是工具,就是恩賜。若沒有工具,是不能成事的;同樣教會的建造,也需要恩賜,沒有恩賜,就沒有好的建造了。
他們其中一人的斧頭掉下水裡了,這是不小心,或是用力過度,或是失誤,就掉下水裡去了,因為他們是在約但河邊砍樹的。沒有了斧頭,就不能成事,不只不能成事,而且還要賠給別人斧頭,因此,這問題就必須解決的。斧頭不小心掉下了,這雖然不是常發生的事,但卻是會發生的。若發生了,如何解決呢?他們求以利沙,而以利沙是用木頭讓斧頭浮起。以利沙是砍了一根木頭,拋在水裡,斧頭就漂上來了。這裡似乎是木頭沉下去了,而斧頭卻浮上來了。這是違背自然律的。木頭本應是浮上來,而斧頭本應是沉下去的,為何會相反的呢?這就是神所作的,惟有神作的,才可以如此。神設立了大自然的律,一般祂是不會破壞它的,但在必要時,神還是可以暫時作一件不按大自然的律而行的事的。
斧頭是木頭加上重金屬,例如鋼、鐵等;木頭本是會浮的,但加上了金屬,就下沉了。當人未犯罪前,人是自由的,但當人犯罪後,就從神前墜落了。以利沙所作的木頭,可以預表十字架;當我們接受了基督十字架的救恩後,我們的罪就由祂擔當了,那我們就可以不致下沉,而得以升上來了。本來是木頭該浮,而斧頭該沉的,因著木頭替代了斧頭,斧頭就可以浮上來了。而木頭替代了斧頭後,預表它接受了斧頭的金屬部分,它就下沉了。同樣,基督替代了我們的罪,基督就要死在十字架上,而我們就不必死了,這就是替代。這是一個神跡,是神所作的,是木頭替代斧頭,是基督替代我們贖罪。一切的問題,只有在十字架上,才可以解決;我們從那裡跌倒,就要從那裡站起來(參6)。只有來到基督的面前,救恩才會出來,我們的問題,才得到完滿的解決。
8-19節是說到亞蘭王與以色列人爭戰的事,因著以利沙的看見,亞蘭王的爭戰,都是敗於以色列王的手中。這是看見及看不見的問題。以利沙把亞蘭王所說的話,全都聽到了,這是因為神的啟示,然後,他就可以告訴以色列王,作好準備,爭戰就可以得勝了。以利沙是主動的幫助以色列王,不是因為以色列王的好,乃是因為神憐憫他,可惜的是以色列王還不會感恩,他只想得到益處,卻不想敬畏神(參31),也看不到神對他的恩典。他只享受神的恩典,卻不會感恩,也不知道是神的恩典,他是在屬靈上無感的人。
亞蘭王因為看不見,所以在屬世的戰爭上失敗了;而以利沙因為看得見,他就使以色列王在屬世的爭戰上勝利。可惜的是以色列王也沒有屬靈的看見,他所看到的,只是屬世的東西,他沒有從以利沙中得到屬靈的好處,他只求屬世的利益,卻忽略了更大的屬靈福氣。他的看見,是因以利沙而來,若沒有以利沙,他是完全看不到的。他與亞蘭王的情形,在看見方面,是一樣的。只有以利沙有看見,而其他的兩個王,都沒有看見。以色列王之所以勝利,因為以利沙的看見,而幫助了他;而亞蘭王之所以失敗,也是因為以利沙的看見,而敗壞了他的計劃,使他失敗。也就是說,以利沙把他的看見,告訴了以色列王,以色列王就勝利了。以利沙看見了亞蘭王的行動,而亞蘭王卻在暗中,那就一定失敗了。
因此,一個有看見的人,是一個成功的人,而一個沒有看見的人,是一個失敗的人,而這看見,是屬靈的看見,是從神來的啟示。我們的看見,不只是看得到屬世的事物,而且還要看得見屬靈的事物,這才是有用的。若我們只看得到屬世的事物,而看不到屬靈的事物,這看見是不完全的,有時更是有害的。例如以利沙的僕人,他只看見敵人的軍隊,卻看不到耶和華的軍隊的保護,他就懼怕了(15)。以利沙使他的眼目,看得到神的保護後(16-17),他就不會再害怕了。
同樣地,當敵人要捉以利沙時,以利沙把他們屬世的眼目,也使之昏迷(18)。這時,他們不只屬靈上看不見,而且屬世上也看不見了。由於他們的眼目昏迷,於是他們就被帶到撒瑪利亞城去而不自知。每一個人的行動,都與每一個人的看見有關。若我們的看見是全面的,是對的,那我們所作的,就會是對的。若我們只看到一部分時,我們所走的路,就會有差錯;則我們所作的,就必然是不對的了。因此,我們應求神開我們的眼目,使我們能看清楚神的作為,我們才可以正確地行在神的道路中。當我們服事主時,我們必須要有正確的看見,包括屬世的看見,屬靈的看見,如此,我們才可以作對的事,在屬靈的爭戰上得勝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