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10日 星期五

晨更分享:約三22-36

2012/2/10 vendredi 約三22-36

四本福音書中,只有約翰福音記載耶穌(的門徒)施洗(22;參四:2);而其他福音書都沒有記載。為何約翰福音有記載,其他福音書沒有記載呢?因為施洗不是耶穌來世上工作的重點,而且看起來,耶穌施洗也不久(參四:1-3)。因此,其他的福音書,就把之略過去,也就沒有記載了。然而,若是如此,為何約翰福音卻要記載呢?約翰福音有一個特色,就是用較多篇輻,說到施洗約翰這個人的生命及見證,而不只是他的工作而已。因為要說明約翰的生命,約翰福音在第一章時,就用了很多的篇輻,去說到約翰所作的見證(一:15-42);而到了第三章,約翰福音又再一次說到施洗約翰的生命及見證,這是最後一次說了。而這一次說施洗約翰的生命,是以耶穌的門徒的施洗而襯託出來的。因此,約翰福音就把耶穌施洗的事說出,目的是顯出施洗約翰的生命,是每一個服事的人所應學習的。

因此,約翰記載耶穌的施洗,主要目的是印證施洗約翰的服事,是合乎神的心意的。當耶穌與施洗約翰作同一工作時,眾人都往耶穌那裡去,而很少人到施洗約翰那裡去了。這時,約翰的反應是如何呢?一個服事主的人,若人數愈來愈少,那當然是很傷心難過的;但若減少的人,不是真的減少,而是都到耶穌那裡去了,那其實是表示我們的工作,是有果效的。因為約翰來到世上的目的,是為主為見證,叫眾人因他可以信(一:7)。那現在眾人都到耶穌那裡去了,他就是最大的成功了。對約翰來說,最大的成功,原來是他的人數愈來愈少,而耶穌的人數愈來愈多呢!這是成功的服事,然而卻是使人受不了的。因為原來跟從約翰的人,現在都離開他走了;這從人的角度來看,是影響自己的名譽的,也是很沒有面的。然而,當眾人與約翰談到這事時,他卻是喜樂的(29)。他用一個比喻來說,他是伴郎,他不是新郎;而娶新婦的人不是他,而是新郎。他的責任,是把新婦帶到新郎的面前,這是他的責任。而現在新婦都到了新郎面前,他是喜樂的,因為他的責任達成了。

這是第二次約翰作類似之事。第一次是在第一章中,當他看見了耶穌,把耶穌介紹給兩個門徒後,他的兩個門徒,就離開了約翰,而跟從了耶穌(一:35-37)。他辛苦培養的門徒,卻離他而去,那他的工作是成功呢?還是失敗呢?然而,他的工作,就是把人帶到耶穌面前,因此,表面似乎是失敗的服事,卻是成功的。反之,若那些門徒不跟從耶穌,而仍跟著約翰,那約翰表面是成功的,卻是失敗的了。今天我們服事主,甚麼是成功呢?甚麼是叫做失敗呢?是否人多就一定是成功的呢?不一定的。除非我們把這些人帶到基督那裡,那才是真的成功的;若這些多的人,跟著我們而不是跟著基督,那就是我們的失敗了。因此,不是看人多人少,而是看有多少人真的跟從耶穌,而不是跟從帶領的人而已。

耶穌知道約翰的生命,因此,就短暫的住到猶太地,在那裡居住施洗(22),目的應是為了顯出約翰生命的美。也說明我們服事的態度,應是完全為了基督,而不是為了個人的爭地盤;為了人數的多少而已。約翰在這裡說了一句話,那就是祂必興旺,我必衰微。這是一句何等偉大的話啊!這是他的心態,是他服事的態度。他在這裡用了兩個必字,「必」就是百分之百,是沒有「或者」的機會的。一個人服事主,一般而言,大多都會同意「祂必興旺」的;然而,在另一方面,我們的想法,常不是「我必衰微」,而是「我也興旺」。若祂及我同時興旺,何樂而不為呢?但服事主卻是祂必興旺,而我必衰微,這是一體的兩面,是要同時存在的。若我興旺時,祂就不可能興旺;必須我的己沒有了,祂才可以興旺,才可以為大。這句話是不給自己留下餘地的,是把自己趕到「絕路」的。因為我必興旺,是沒有其他的可能性的。這是約翰的認為,是他的服事邏輯,我們呢?我們碰到像約翰這種事時,是否是埋怨呢?還是甘心樂意,喜樂接受呢?因為我們的目的,就是高舉基督,而不是高舉自己也。

那麼,約翰的服事心態:祂必興旺,我必衰微;真的是沒有例外的嗎?是否這只是服事的其中一條路而已,還會有其他的路呢?可能不可能,祂必興旺,而我也興旺呢?這應是我們常問的問題。當我們稍有己時,我們就不能完全高舉基督;當我們服事主,仍為自己利益時,我們就不會讓基督作王。我們事奉主,不能又事奉主,又事奉瑪門的。因此,一個人服事的最大問題,不是不愛主,乃是又愛主又愛己;不是不要讓主興旺,乃是又要讓主興旺,又要讓己興旺,這才是我們最大的問題。而約翰在這裡指出一條惟一的路,就是一個服事主的人,一定只能讓主興旺,也讓己衰微。不能有其他的路。約拿就是一個一面愛主,一面又愛己的人。他的服事,就完全走了樣了。可能在服事中,我們很難看到自己也想興旺這一部分,我們常以為我只是讓主興旺而已;殊不知我們常是又想主興旺,又想己興旺的,這才是我們最大的服事問題,而且是隱藏的,是我們不易看到的。主耶穌到猶太施洗,就把約翰那最美的服事顯出來了,讓我們可以從他身上學到如何服事的功課罷!

其實當約翰說他必衰微的時候,我們看到了他仍是喜樂的(29)。因此,這個衰微,是己的減少;但當己愈來愈小時,反而人的喜樂會愈來愈大。因此,這裡的衰微,其實就是屬靈的興旺,其實就是靈中的喜樂。約翰的興旺,不是己的興旺,乃是基督在他身上的興旺。由於基督在他身上興旺了,因此,他不是衰微,而是有真的興旺。這興旺是因己的衰微而得到的。因此,得的道路不是抓,乃是捨。人間要得,就必要抓;但屬靈的得,卻是要捨;是從捨而得的。捨就是得,這是屬靈的道路。我們若真的讓基督在我身上興旺,我們的己也真的衰微時,其實這才是喜樂,才是真正興旺之路呢!

(31-36)這是約翰繼續的作見證,他仍是忠心的高舉主,仍是要把人帶到基督那裡。因為救贖是在基督那裡,而不是在我們這裡。他服事主後,雖然人數愈來愈少,但其實不是少,而是到基督那裡去了。這就表示他的人數是愈來愈多的,因為只有人跟從耶穌,那才是真正的人數;若只跟從自己,而不跟從耶穌,那只是假的多而已。今天我們常說,某某人的教會,人數很多,這是對的。但若某某人走後,是否人仍多呢?若這些多人的教會,都只是跟隨有名望的人,而不是跟從基督的話,那就不一定是成功的了。我們一定要把人真正帶到基督那裡,才是我們的成功。而約翰在這裡不只不會埋怨基督,還繼續為他作見證,表明祂才是我們所要信的,而我們只是把人帶到基督那裡而已。只有基督才可以給人永生,我們是不能給人任何屬靈的福氣的。因此,約翰的見證,是一個單純為基督而作的見證,他的服事心態,是值得我們效法的。

當約翰服事主時,人都跑到基督那裡去了,那他還要服事嗎?很多人就會停止了,反正有基督施洗就好了,不必我再多餘的服事了。然而,約翰不是這樣,他還是繼續作見證,而且是更加積極的為主作見證。他不因為人少了就停止不服事,反而更加努力證明基督就是那惟一的一位。這是我們該學習的地方。因此,綜合約翰的見證,我們可以看到:第一,不是水多水少可以吸引人(23),乃是生命的吸引。若我們只以水多來吸引人,那些人終有一日會跑掉的。第二,不是人數多就是成功,也不是人數少就一定失敗;能把人帶到基督那裡,才是真的成功。第三,服事的心態及道路,只有一條,就是祂必興旺,我必衰微,沒有其他的路。然而,真正的興旺,卻是從捨己而來的,若我們真的衰微,其實就是屬靈的興旺也。第四,雖然人數愈來愈少,但因著這些人是轉到基督那裡,那我們不只不應棄作見證,反而更要愈加努力,單純為主作見證。也就是說,不因人數少而放棄,反而更為主作見證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